中班教案

时间:2023-10-08 11:11:2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中班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中班教案7篇

中班教案 篇1

  要求:通过观看和讲述婴儿生活图片,知道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爱护,加深热爱父母的感情。

  准备:婴儿生活图片一套,第一张图片是妈妈喂宝宝吃奶,第二张图片是妈妈替宝宝换尿布,第三张图片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每一个幼儿带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邀请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婴儿生活图片,讲述父母怎样照料小宝宝的。

  1、先放婴儿啼哭的录音,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看图片。幼儿观看,老师提问:宝宝为什么哭?妈妈是怎样喂妈的?你小时候吃的是妈妈的奶还是牛奶?妈妈为什么不怕脏不怕臭给宝宝换尿布?让幼思考,议论,回答问题,然后给每张图片作小结。

  2、老师总结:你们小时候,也像这个小宝宝一样,不会说话,不舒服时只会哭。是姐姐给你喂奶,给你换上干净的尿布。妈妈又抱着你,轻轻地拍着你,让你舒舒服服地睡觉。你们在爸爸妈妈的关怀照顾下,慢慢地长大了。

  二、请抱婴儿的妈妈来到幼儿中间,让幼儿看妈妈是如何照顾小宝宝的。

  1、引导幼儿招呼小宝宝。(小宝宝不会应答)小宝宝的妈妈介绍说:小宝宝虽然已经长大一些了,但是还不会说话,要妈妈慢慢教他才行。

  2、让幼儿和小宝宝比比谁高谁矮,谁的手大,谁的手小;看看小宝贝嘴里有几颗牙齿,比比谁的`牙齿多。

  3、看看小宝宝如何学走路。

  ① 妈妈扶着小宝宝走到幼儿面前,与幼儿一一握手。

  ②妈妈弯腰教小宝宝走路。老师与妈妈一问一答,问答中突出妈妈关心宝宝,使幼儿懂得妈妈为了小宝宝不跌交,学会走路,虽然弯着腰很酸,很累,她都不顾。

  ③老师小结:你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教你们学走路的。现在你们不仅会走,还会跑、会跳,你们都要谢谢爸爸妈妈。

  4、看小妈妈给小宝宝吃东西。

  ①让幼儿给小宝宝吃点心。(小宝宝不会自己吃,要妈妈喂)妈妈喂小宝宝吃鸡蛋羹,先将手帕围在小宝宝的脖子上,用汤匙舀起鸡蛋羹,在嘴边轻轻地吹一吹,喂给宝宝吃。

  ②让幼儿观察妈妈关心小宝宝的具体细节。老师插问:为什么要给小宝宝围上手帕?为什么还要吹一吹?

  ③老师小结:你们小时候和小宝宝一样,不会自己吃饭,也是妈妈一口一口地喂你吃的。

  5、妈妈给小宝宝把尿,把好后让小宝宝坐在小车里,推着小宝宝出去玩,全班幼儿向小宝宝告别。

  三、幼儿观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1、老师说:爸爸妈妈把你们小时候的生活也拍下来了。现在请大家拿出来看看,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讲,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

  2、每个幼儿将小时候的照片贴在磁性板上。

  3、老师选择几张照片,请几个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四、游戏:学做爸爸妈妈。

  让幼儿互找同伴(男女结对子),将两张椅子拼成小床,商量怎样照顾好小宝宝。然后到老师那里领取娃娃、奶瓶、尿布、小碗、小汤匙等玩具,玩“娃娃家”游戏,学做爸爸妈妈。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散文诗,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并学习词:惊醒、五彩缤纷。

  2、能根据春天里事物的特征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

  将诗歌内容制作一本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在你的眼中春天是怎么样的?有哪些颜色呢?

  2、小熊在想一个奇怪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完整欣赏

  1、小熊在想一个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会这么想?

  2、我们再来听一听小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三、分段欣赏

  1、欣赏散文。(从"一声春雷"至"睡了一个冬天")

  提问:小熊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呀?(原来小熊在树洞里冬眠。)是谁把它惊醒的?(春雷)什么叫惊醒?

  师:小熊想,过了一个黑色的冬天,春天来了,春天是黑色的吗?

  谁来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讲述)

  师:刚才小朋友们告诉了小熊春天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听一听散文诗里谁告诉了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他们是怎么说的?

  2、随课件教师朗诵诗歌第二小节至第四小节(从"小草告诉小熊至"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提问:

  (1)散文诗里谁告诉了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它们是怎么说的?(根据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我们来学学小草的话吧!

  (3)春天里还有哪些是甜甜的红色呢?请女孩子来扮演小草莓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吧

  (4)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我们一起来学着小兔告诉小熊吧

  3、引导幼儿结合图片完整朗诵。

  三、集体仿编诗句。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句。

  师: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甜甜的红色、跳跳的白色。除了诗歌里的这些颜色外,你觉得还会有谁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

  2.引导幼儿将创编诗句串联起来完整朗读。

  3.最后小熊是怎么说的?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呢?请个别幼儿模仿小熊的话

  附:散文诗

  春天的色彩

  一声春雷惊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小熊在黑黑的树洞里睡了一个冬天,小熊想:过了一个黑色的冬天,春天来了,春天是黑色的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绿色。"

  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小白兔告诉小熊:"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小熊听了说:"哦!我知道了,原来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甜甜的红色、跳跳的白色。"

  听了小朋友的诗歌,小熊突然激动的叫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教学反思:

  这个春天特别美,每年的春天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而今年的春天留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美,一种无处不在,立体的美。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从多方面让孩子感受了春天的美。几首不同情感的春天里的歌曲即散发着一种静静地、清新地春天的气息,也洋溢着欢快、有生机的活力。在美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孩子们也用各种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春天美的理解。孩子们用美丽的画笔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还用纯净的声音唱出了春天的美。

  春天的色彩之所以丰富多彩,因为它是有生命的。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与有趣。

  2.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二、活动准备

  1.立体奶牛图片四张,小图片一套

  2.各种蔬菜图片,围裙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奶牛场”情境,激发兴趣

  (二)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这些奶牛神奇在什么地方?

  2.结合画面,讲述故事第二段

  (1)提问:小白兔怎么会变成小黄兔的?

  (2)让幼儿一起说说这件神奇的事(讲述第二段)。

  3.理解、讲述故事第三、四、五段(灰狐狸变红狐狸、小黑猫变小绿猫、小花鹿变小紫鹿)

  (1)第三段:“灰狐狸变红狐狸”

  出示灰狐狸、西红柿、红牛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灰狐狸变成红狐狸的过程。

  (2)第四段:“小花鹿变小紫鹿”

  出示小花鹿和茄子,引导幼儿看图、猜测讲述小花鹿变成小紫鹿的过程

  (3)第五段:“小黑猫变小绿猫”

  出示小黑猫和小绿猫,引导幼儿猜测、讲述小黑猫变成小绿猫的过程。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鼓励幼儿一起讲述

  2.进一步感受“变”的神奇与有趣

  (四)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仿编

  1.幼儿选择蔬菜图片,学习描述蔬菜的颜色特征。

  2.幼儿尝试用故事中的句式结构仿编讲述

  附:故事“彩色牛奶”

  奶牛场里养了几头神奇的'奶牛,喂它们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小白兔给奶牛吃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黄黄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

  灰狐狸给奶牛吃红红的西红柿,就挤出红红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一只红狐狸。

  小花鹿给奶牛吃紫紫的茄子,就挤出紫紫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紫鹿。

  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就挤出绿绿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绿猫。

  从此,小动物们想变什么颜色的样子,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更加美丽了!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当时在上本节课的时候在正好是秋天,这首儿歌也是根据秋天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丰收果实的背景设计的本节课。

  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的内容,学会有韵律地朗读儿歌;发音清楚,读准翘舌音。

  2、、进一步熟悉水果,感受到学习儿歌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有韵律地朗读儿歌,读准翘舌音。

  活动准备

  1、 布置果园的场景。(果树)

  2、图片(七个阿姨、水果篮)、每位幼儿一个篮子。

  3、儿歌图谱

  活动过程

  律动:五只小鸭

  一、参观果园

  师:小朋友们,一年有几个季节,谁能告诉我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真是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秋天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到果园去看一看,好不好?

  幼:(有秩序地观察果园)

  师:小朋友们,这么有秩序的参观果园,一定有点累了,咱们先休息一下吧(幼儿落座)!

  二、学习儿歌内容

  1、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除了请大家来到果园,还请了一些客人来到果园,你们想不想知道她们是谁?(出示课件)

  2、“请问刚才是谁到果园来摘果了?”——阿姨

  3、“有谁知道刚才一共来了几个阿姨?”——七个(出示图片)

  4、“七个阿姨提着什么东西来摘果子呀?”——篮子

  5、“谁能告诉我,你刚才在果园里都看到了什么水果?”

  6、完整的学习儿歌

  7、“小朋友们,你们除了儿歌里的这些水果之外,还知道哪些水果?”(创编儿歌)

  三、音乐活动:《摘果子》结束课程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在主题《好吃的食物》中的小主题《菜场》的活动实施中,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教室创设了菜场的环境,而“菜场”里的菜就需要孩子们自己动手来丰富,围绕其开展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成了具体的操作者甚至是设计者: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场,参观了解菜场后在活动室里布置自己的小菜场;或画或自己制作各种各样的菜;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当然在他们向我请求帮助时,我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预设的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

  目标:

  1、 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菜场里有各种各样的菜。

  2、 尝试创编歌曲买菜,体验改编歌词的乐趣。

  准备:菜场的布置

  设计:

  (一)、导入:舞蹈《小雨伞》

  要求:能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小雨伞。

  (二)、在菜场里

  1、去菜场买菜

  2、说说自己买了什么菜

  3、介绍菜是什么样子或味道的

  (三)、创编歌曲

  1、复习歌曲《买菜》

  要求:(1)用轻轻的声音演唱

  (2)听琴声到最后一句话时,声音渐轻

  2、说说歌曲里的菜

  3、创编一句歌词

  鼓励和别人编的不一样的幼儿

  4、创编二句歌词

  5、将幼儿创编的歌曲演唱一遍

  结束:音乐游戏《两只老虎》

  要求:在音乐结束后做出各种不同的滑稽动作,不能重复。

  反思

  活动开发和创新不在于名称的新奇,不在于材料的花哨,而在于活动能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在于能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在于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和体验,在于能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在《买菜》活动中,活动开发和创新的基础是对幼儿需要和兴趣的.了解,对幼儿原有经验的了解,对幼儿现实生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开发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具有趣味性的多种多样的活动。这种活动应该能够引发活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乌龟和刺猥的生理特征。

  2、让幼儿认识小刺猥的错误行为,并教育幼儿不能欺负别人。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早期阅读活动。

  活动准备:

  图书人手一本《快乐的幼儿园》;

  小兔、刺猥、乌龟、孔雀的头饰各一个;

  事先排练还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自己看图书中的画面。

  师:小朋友看看这些图画,请你猜猜图上的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2、幼儿讨论,说一说在图画中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你在图画中看见了谁?

  (2)它们在干什么?

  (3)小白兔为什么会哭呢?

  (4)小白兔的哭声把谁引来了?

  (5)它会说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6)这时候乌龟为什么不高兴?它又会干什么呢?

  (7)看最后的图画中有来了谁?它会说些什么呢?这时候的小刺猥怎么样了?

  3、观看情景表演,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吗?

  小动物们根据老师的讲述进行情景表演。

  4、观看完表演后提问:

  (1)小刺猥为什么要扎小白兔?它这样做对不对?

  (2)小乌龟是怎么帮助小白兔的?三个人一起看书的时候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刺猥的刺为什么会折断?

  (3)孔雀老师来了,小刺猥知道自己错了,很难为情,如果你是小刺猥你会怎么做呢?

  5、讨论:

  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刺猥错在哪里?它应该怎么改正错误?

  幼儿回答后教师做简单总结,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

  6、要求幼儿两两看图书,讲述熟悉故事内容。

  7、活动延伸:

  带上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中班教案 篇7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一:躲猫猫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继续了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2、进一步积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特征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

  1、插入材料:小兔躲猫猫。

  2、红、黄、蓝三色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房子若干。

  3、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饰品若干。

  4、黄色三角形一个、萝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小兔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动物朋友,猜猜是谁?(音乐)一起看看是谁?(画面)

  2、找找小兔躲在哪里,引导幼儿说说他们躲在哪里,并点数三角形的角和边……

  二、扮小兔

  1、师:我们也来扮小兔做躲猫猫的游戏,老师想扮兔妈妈,你想扮谁?

  2、教师鼓励孩子根据角色进行装扮(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

  三、躲猫猫

  1、介绍游戏背景和玩法:这里有什么房子?它们是什么形状?

  2、第一次玩躲猫猫:(师)兔妈妈去找小兔,启发小兔试着说说:我躲在了**形的房子里(与宝宝交流:为什么妈妈找不到或找到宝宝的原因,体会说清自己躲藏的图形屋,妈妈才能找到自己)。

  3、第二次玩躲猫猫:引导小兔躲的'时候声音轻轻的,小手小脚藏得好好的,听到妈妈的指令再去躲,并启发小兔完整地说说:我躲在了哪里(与宝宝交流:为什么妈妈找不到或找到宝宝的原因)。

  4、第三次玩躲猫猫(手机响起,妈妈接听并与兔宝宝商量是否同意鸭妈妈一起来玩躲猫猫游戏)。

  (1)引导宝宝看提示板、听妈妈指令轻轻地找个图形房子躲起来,并启发小兔完整地说说:我躲在了哪里(与宝宝交流:为什么鸭妈妈找不到或找到宝宝的原因)。

  (2)跟着鸭妈妈到教室里再玩躲猫猫的游戏。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二:滚动的宝宝

  【设计思路】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让幼儿尝试进行运动,幼儿可以用身体趴着或站着将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进行滚动,还可以用其它的办法来玩,激发幼儿对玩此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其乐融融。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尝试“滚动的宝宝”的运动游戏。

  2、体验合作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运动内容,激发兴趣

  二、幼儿尝试运动

  1、这些用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可以怎么玩?

  2、怎样玩才能使席子、塑料台布自制成的滚筒向前移动?(幼儿讨论)

  3、幼儿自选器械尝试运动

  幼儿在尝试运动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并进行适时引导。

  三、幼儿展示交流

  1、幼儿集中,请部分幼儿将自己的玩法进行展示与交流。

  2、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评价。

  3、教师进行提示:

  (1)除了用身体趴着将滚筒向前进行滚动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样将其向前滚动?

  (2)合作玩怎样玩?

  四、幼儿再次进行运动

  幼儿再次进行运动时,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新的玩法产生。

  重点:引导幼儿能合作玩。

  案例:滚动的宝宝

  教师们为中班的幼儿自制了“滚动的宝宝”户外运动区域器械,这些器械是用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将这些材料做成圆形让幼儿钻在里面进行滚动,由于教师急于投放,让幼儿直接玩了起来,结果,能力强的幼儿玩起来了,而且也较感兴趣,能力弱的幼儿只在旁边观看,但是在教师的催动下,这些幼儿也愿意尝试,玩着玩着他们都一一走掉了。

  【活动分析】

  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幼儿运动器械,教师很有创意。但是在投放前,教师缺少兴趣的激发,由于自制的滚动器械是用生活中的材料席子、塑料花台布和透明台布制成的,不象买来的滚动器械那么漂亮,而且买来的滚动器械直接就是撑着的。可是自制的滚动器械是撑不起来的,要靠幼儿的'钻进去的身体来支撑,一边支撑一边向前爬,这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要完成这样的游戏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采取的指导策略应该是:

  1、先请大班的幼儿作示范,还可以请班上能力强的幼儿作示范,从而引起幼儿玩的兴趣。

  2、让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玩,已此带动。

  3、教师用语言进行鼓励,幼儿一边玩一边不断地进行鼓励,对有进步的幼儿在全班再进行表扬,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的奖励,比如:用小的粘纸贴在幼儿的手上或额头上,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幼儿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