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7 09:04:1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能手、远近闻名、专心致志”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3、通过朗读,对比两位学生学棋的不同表现,懂得读书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三、教具: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齐读课题)。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生字,好吗?(好)

  指名朗读,齐读。

  二、精读课文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交流,“学棋”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懂了什么?

  (2)交流: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板书:能手)什么是能手?

  (3)从哪儿你可以看出他是下围棋的能手?因为他的棋艺远近闻名。换词理解“远近闻名”(世界文明,非常有名。。。。)读词语。

  (4)秋的棋艺真的是很高超,你们佩服他吗?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秋的棋艺是这样的高超,那么跟他学下棋会学得怎么样呢?谁来说说看。

  (一定也能学到高超的棋艺)

  有这么两位学生,他们拜秋为师学下棋,他们学得怎么样呢?

  (2)请默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回答,一个成了出色的棋手,理解“出色”

  另一个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理解“没有多大长进”

  比较:

  没有长进。

  没有多大长进。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前面:没有一点进步,后者:有进步但进步不大。)

  同学们,他们两个学生同去拜秋为师,秋的棋艺又那么高超,不怕成不了下棋的高手,可学习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一个棋手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却没有多大的长进呢?)

  4、学习第二自然段

  是啊,他们同拜秋为师,为什么一个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却没有多大长进呢?

  (1)看图,初步了解他们两个学生不同的表现。

  他们是怎么学的?交流

  (一个学得认真,另一个学得心不在焉。)

  (2)学习句子,进一步明白两个学生学棋的表现的截然不同。

  A、小组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并且讨论他们的不同表现。找出他们学棋的句子。

  B、交流,一个学生是怎么学的?

  [1]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2]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专心致志)读词语。

  [3]在这句话中,哪儿看出他学得专心致志?(听,看,问)

  [4]讲解:“一边听。。。一边看。。。。”这句话中“听”和“看”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你看这位同学他学的多认真啊!

  句子训练:

  读一读,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他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

  中秋夜,我们全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补充句子:小方一边唱歌一边()。

  妈妈一边()一边()。

  ()一边()一边()。

  [5]怎么读好这句话,要用认真的态度去读,体会他学得专心,认真。指名朗读。

  [6]总结:你看他学得这么认真,又有这么好的了老师,也难怪他会成为出色的棋手,下面请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他为什么会成为出色的棋手,句型:因为……所以……

  C、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学的?

  [1]出示: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好象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他想,要是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该有多好哇!想着想着,双手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动作。老师发现了,提醒他注意听讲。可他只听了一会,又去想别的事了。

  [2]、这位学生的表现怎样?(学得很不专心)从哪儿地方看出他学得不专心呢?(走了神儿,想着想着,不由得,又去想别的事了)三个动作(想、做、想)

  [3]自由读课文,体会他学习不专心的态度,指名读课文。

  [4]总结:你看他学棋时心不在焉,老师的本领在高超,也没办法把他变成一个出色的棋手,到后来还是没有多大长进。请用一句话老总结一下他为什么棋艺没有多大长进,句型:“因为……所以……”

  D、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体会他们学习时表现的不同。

  E、总结板书:

  看黑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专心学习的学生,将来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总是走神儿的学生却没有多大长进。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

  三、联系实际,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觉得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怎么去做才能成为像其中一个学生那样成为出色的棋手。

  四、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认识“”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和识字。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等综合运用。

  课前准备:

  1、“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图片。

  2、生字卡片。

  3、黑板上大森林场景的布置。

  4、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疑激趣,谈话揭题

  (师指着黑板上大森林的场景)今天一大早,森林里就闹哄哄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去看看吧!

  1、出示拼音课题,让学生拼一拼,猜一猜。(指导读好“巴”的轻声)

  2、师在拼音下书写生字。(再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通课文。(师巡视,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评议(随机引导学生读准“松、最、鼠”等平翘舌音)

  3、同桌互读检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次参加比尾巴的队员,用“--”划出。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述。(生边说,师边贴各种动物图片)

  句式参考:(鼓励不同的说法)

  a、参加比尾巴的有()、有()、有()、有()、有()、还有()。

  b、参加比尾巴的有()、()、()、()、()和()。

  c、()、()、()、()、()和()参加了这次比尾巴。

  四、趣味识字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名称是“生字宝宝找主人”。要想找对主人,就必须先认识生字宝宝,对吗?

  1、老师贴出生字卡片,请小老师自由选择自己会读的“字宝宝”教给大家。

  2、游戏开始,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请学生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关动物图片旁,并说明理由,教大家读两遍。

  3、通过比较异同,学习“巴”和“把”、“公”和“松”。

  4、学习新偏旁“矢”、“八”、“鸟”

  五、书写指导

  1、自由描红各一个,想想写好这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引导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云”第二笔要写长,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要压在竖中线上。)

  3、各写三个。

  六、你还能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吗?(扩词)

  七、在《找朋友》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第一课时采用以读为主了解大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抓住中举前后对比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中的讽刺艺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1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吴敬梓。

  (2)了解课文内容。

  (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自读排障、疑难词语补充解释。如:进学、烂忠厚、闯将来、

  权变等。

  (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3结合注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二、设疑导引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

  2、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试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的比较。

  三、讨论释疑。

  小结:

  这一节课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里继续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第一课时“练习”:重点归纳总结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

  2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实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学生概括、归纳,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答案不必强求一律。

  二、师生继续讨论,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比较。

  明确:

  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三、布置作业完成“揣摩运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完成词语和名言警句的积累。

  2.体会文章采用故事阐明爱情真谛这一构思的巧妙。

  3.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征,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

  教学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歌颂爱情的名言警句、诗词文章。

  2.可以提前观看关于爱情的经典影片,如《泰坦尼克号》《魂断蓝桥》《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乱世佳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几幅画面。

  1.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罗丝和杰克浮在冰面上,罗丝看着杰克一点点地沉下去,慢慢地松开拉着他的手,无力地呼唤着“jake,jake……”。

  2.《简爱》的最后,罗切斯特被火烧伤,带有伤残,坐在椅子上拄着拐杖,在心中不断地呼唤着简的名字,这时,简从远方风尘仆仆地赶回,简握住罗切斯特的手。

  3.放一组照片:大学校园里的一对情侣,漫步于林荫路上;一对新婚夫妇站在红地毯上的照片;一个三口之家在阳光下的草坪上玩耍;两位老人坐在夕阳下的湖畔面色安详……

  杰克为了让罗丝获救,放弃了生的机会,自己慢慢沉入海底,罗丝眼睁睁看着他沉没,而没有办法营救;简在罗切斯特穷困潦倒,陷入人生的困境最需要她时,返回他的身边;大学校园内一对热恋的情侣,相爱的人走进结婚的殿堂,三口之家的温馨,老年相濡以沫的陪伴与默契……这是什么?这就是爱情。

  这就是爱情,说起爱情,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但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这位父亲就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给女儿的信》。

  二、走近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和教师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概括回答。

  2.请同学说说听了课文后的感受。

  3.苏霍姆林斯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女儿阐述爱情的真谛的?(童话)

  4.字词积累。

  繁衍 忐忑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麦穗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四、品读探究。

  方案一:

  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之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找出文中关键语句。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或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头的记忆(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方案二:

  学生阅读童话部分,思考并填下表。

  教师明确:

  1.上帝三次看到美的比较: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经过五十年岁月的消磨,男的女的还是这么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第三次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2.“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分别从人类的眼神中看到了“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彼此之间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才能使爱人之间生死相依,永不背离,相濡以沫,永不厌倦;也只有经过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才能够在心灵深处产生超越死亡的“追念”,而只有拥有了忠诚与心灵的追念,才是真正的爱情,作者把他们看成爱情的三位一体。

  3.对上帝的态度的理解: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颤抖惊异”到“恼火”,但最终“深深地沉思着走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比上帝权威大”,人“成了地球上的上帝”。

  4.对文章的结尾的理解:仅仅能繁殖后代的爱,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超过了生理的需要,要包含着“忠诚”“心头的记忆”等人性的光辉。这是人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上帝没有创造出人类的爱情,说明上帝只是把人类看作了普通的动物,但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并战胜了上帝,说明人只要有高尚美好的爱情存在,就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为大地上的上帝。

  五、拓展延伸。

  1.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那么名人们是如何理解爱情的呢?教师出示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

  爱像只小提琴,音乐可以偶尔停息,但琴弦却始终存在。

  爱是毫不吝啬的付出。

  ——列夫托尔斯泰

  爱突破了时间的威力,使未来和过去永远结合。

  ——穆勒

  能使所爱的人快乐,这是世间最大的幸福,错过这样的幸福是荒唐的。

  ——罗曼罗兰

  唯有借着爱,人生才获得给予和继续进步。

  ——屠格涅夫

  2.听《最浪漫的事》,然后结束本课。

  最浪漫的事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 / 听听音乐聊聊愿望 / 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 / 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 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 / 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 / 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 / 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结束语: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早恋不属于我们。

  短短的一节课怎能说得明白爱情,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力量,你可以读一读白朗宁夫人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忠诚,你可以听一听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高贵,你一定要读一读《简爱》……你还要读一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飘》……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日记,自己和自己心灵的秘密对话,写出这篇课文带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美和力量!

  忠诚 ← 爱情?→ 心灵的追念

  你的观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教案(经典)09-12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