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5 09:40:2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科学教案精品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的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半个鸡蛋壳、铅笔、粗气管(长短相同)、一次性杯子一个、针筒一个(注满有颜色的水)、小量杯(蛋壳)、长条卡纸、小积木若干、记录表、自绘图片“小鸡出壳”、故事录音《小鸡出壳》、有关拱形的建筑物图片。

  活动过程:

  1、设疑激趣:

  出示图片“小鸡出壳”,讲述故事。

  ——“到底是谁琢破了蛋壳?”

  幼儿动手实践操作:把铅笔当做小鸡的嘴巴,分别戳在凹面和凸面上,感受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凹、凸面是出现的不同现象。

  2、演示解惑,初知原理:

  教师设疑——“为什么凸的一面不容易破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

  教师提升幼儿经验:这个蛋壳是拱形的,当力落到蛋壳上就像水一样散开了,所以薄薄的`蛋壳是不容易破。拱形的蛋壳能承受较大的力。

  3、引导迁移:

  教师讲述——“想不到吧,小小蛋壳里藏了这么多秘密,人们根据蛋壳的原理建造了许多建筑物,你们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吗?”

  幼儿回忆《新房子和老房子》中看到的建筑,展开讨论。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拱形建筑物、隧道、桥梁、屋顶等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

  重点介绍拱形桥,引导幼儿理解拱形的桥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4、激励探索,变通思维:

  教师提供材料,幼儿两人一组,尝试建构桥。

  ——“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师,搭建一座拱形桥,桥造好后,会有很多行人和车辆从桥上通过,所以,桥要造得牢固。”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大胆地建构。

  师生一起验证的承重情况:在幼儿搭建的桥上放上积木,比较哪一组的拱形桥最牢固。

  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是拱形桥,可是承受的力却不一样呢?

  活动结束:教师小结,结束教学活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 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 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科学教案 篇3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得助于孩子的启发

  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镜师汉斯李波尔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它是怎样发明的呢?

  有一天,两个小孩正在李波尔赛的商店门口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突然,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兴高采烈。李波尔赛赶忙跑了过去,他也拿起两片透镜一看,远处的风标放大了许多。

  李波尔赛高兴地跑回店中,把两片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后来,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远镜,直接导致了“日心说”的伟大发现。

  “小人国”的发现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发明者。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真正开始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研究。

  列文虎克只是个荷兰德尔夫市政府的看门人。他利用看门之余,磨制了许多镜片。有一次,他透过两片透镜看东西,发觉能把极为微小的东西放大许多倍。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兴趣。他用这种镜片观看自己的牙垢,发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小人国”居民。他惊讶地写道:“在一个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国”的居民

  小生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多!”一个看门老头儿发明了显微镜,成了微生物学的.开门鼻祖。

  有人对他十分羡慕,追问着他成功的“秘诀”。列文虎克什么话也没说,仅向问话者伸出他的双手

  一双因长期磨镜片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

  碰倒纺车的启示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国发明家)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既能织布,又会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个善良勤勉的纺织能手,她起早贪黑,一天忙到晚,可纺纱总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这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

  一天,他无意中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他看到原来水平放置的放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他说干就干,终于试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给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作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教学小结: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非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使他们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我的五个好帮手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法:操作法课前准备:

  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活动二:

  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小结:

  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板书:

  1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科学教案 篇5

  教 材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

  1、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水和热水。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




(1)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




(2)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3)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4)用保温板盖住杯口。




(5)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





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分组组装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以小组形式组装实验模型,做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




四、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




2、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3、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绘制曲线图。




观察、分析曲线图,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通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学习用曲线图整理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巩固运用。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为每组准备: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为每个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猜猜老师描述的这是班级中哪位同学?为什么会毫不费力猜测到?

  二、自主探究:1、观察我们的不同1)小组内选择2个人,观察它们的眼睛、鼻子、嘴、眉毛,看看互相之间相貌有什么不同?2)通过观察我们有什么发现?(预设: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会发现就某一个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

  性状人数性状双眼皮单眼皮有耳垂无耳垂前额V发尖前额平发际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没沟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向内卷曲

  2)讨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把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相貌特征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3)每个人的以上表中性状等征是不一样的,如果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情况呢?组合成多少种人?4)如果考虑更多的.相貌特征,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我们班级里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全世界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吗?

  三、拓展性活动:猜一猜描述的是班级的哪一位同学的特征?(根据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特点进行猜测)

  四、课外延伸: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

  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

  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受热 体积膨胀热胀

  果汁酱油受冷 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液体 热胀冷缩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导入

  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 阅读资料 展示《圣经》片段和“女娲造人”、“自然发生说”的古文,将学生带入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原始地球的形成 学生代表介绍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其余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原始地球状况 帮助学生代表准备发言,提供视频和图片资料,指导学生推理、总结

  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可以产生生命起源所必须的小分子的有机物 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 提供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简单讲解有关化学知识

  从有机物到细胞的过程 观察小实验和图片,推理想象 将几滴油滴入水中,振荡食管,让学生观察经久不散的小油滴。

  简单讲解由有机物组成细胞的可能性。

  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介绍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其它学生分析这些观点分别有什么证据支持,又有什么证据反对 组织学生交流,提供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有250万颗。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恐怕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略了宇宙的神奇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叹。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能力培养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知识迁移和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观察白光色散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究 观察分析 比较等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的观察和分析

  2.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 物体的颜色

  [教学过程设计]

  引 入:观看彩虹的照片,学生讨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 生:是水把光分成七种颜色,形成彩虹

  介 绍: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1.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家用电器上的遥控器,可发出红外线)

  (2)紫外线(消毒灭菌,鉴别纸币的真伪)

  3.物体的颜色

  书P.24思考题,课前请同学回家做实验,课堂上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

  (2)不透明物体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

  (3)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说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4.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蓝=白

  蓝+红=紫

  红+绿=黄

  蓝+绿=青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

科学教案 篇10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识记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关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分析诚实守信的时代意义,结合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说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2)能力目标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鉴别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种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大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三、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四、教学建议

  新课标的实行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探究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实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蓝图。

  核心解读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既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又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任何一种社会道德都源于个人利益及其利益实现的需要,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工、经济成分细致化,个人具体利益及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这势必导致道德关系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与封建主义落后文化斗争,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抗争,人们容易产生道德困惑、道德冲突甚至是道德失落。

  第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求全责备,对产生道德困惑、道德冲突和道德失落原因的分析不可简单化、片面化、表面化。事实上,有一部分道德问题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如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诱发和助长了拜金主义倾向。但是,相当一部分的道德败坏本身就来自封建主义落后的、资本主义腐朽的文化与思想。迷信、愚昧、颓废、庸俗是地地道道的封建主义文化残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地地道道的资本主义思想糟粕,它们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的现象,更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第三,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就是为了坚决抵制一切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没落、腐朽思想与文化。

  2.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1)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3)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特别提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之间是什么关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它决定文化建设的性质和为谁服务的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文化建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是全部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还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促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2)在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联系点提示: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离不开对传统道德和传统美德的继承,那么应怎样正确理解传统道德与传统美德的关系?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美德,是指美好的品德。美德是内在的,是具有共性的东西。道德是通过舆论或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规则,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是外在的要求。道德的要求对美德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美德的存在反过来又能促进道德的遵守,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探究导入

  怎样才能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休养和思想道德休养?

  答案提示:

  ①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为了能够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不仅要有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为此,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③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既是一个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更是一个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这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像无数先辈那样,加入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

  导入二:问题导入

  教师设问:

  1.什么是文化休养和思想道德休养?两者的关系怎样?

  2.加强知识文化休养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分享成果。

  教师归纳:

  1.(1)①知识文化修养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2)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倒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休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

  2.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