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5 09:20:5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5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尝试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转动的物体(风车、发条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积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绳子、筷子、牙签等)

  2、音乐“圆舞曲”,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玩转动玩具,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有趣的转动现象。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玩玩具的时候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选玩具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

  3、小结:通过手的运动,这些玩具都能转动起来。

  二、提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能转动的.物品和体育器械,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使它们转动。

  1、幼儿尝试转动自己的小椅子,教师引导:“它能转动吗?怎样转呢?”

  2、教师:“这儿还有许多玩具,它们能转动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

  3、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4、幼儿交流自己的转动方法。

  三、引导幼儿用两种材料合作转动,使物体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1、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想了各种办法让物体转动起来,那现在老师又要让你们动脑筋了,你能不能两种材料合作,让它们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2、幼儿探索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3、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转动的物体?”

  五、游戏“身体转转转”

  1、提问:“我们的身体能转动吗?”引导幼儿创编各种身体转动动作。

  2、播放音乐“圆舞曲”,引导幼儿伴随音乐做身体转动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设计思路:

  孩子上大班时,我们允许幼儿在书包中自由携带一种玩具。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带来了许多可以转动的玩具,如:各种各样的陀螺玩具、发条玩具、溜溜球、抽拉转动玩具等,他们在课间活动时常聚在一起比赛“谁转得快”,玩的非常开心。其实,在生活中,幼儿还能够接触到许多类似有关转动的现象,如:旋转****、呼啦圈、球类游戏、电风扇、洗衣机等,这些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幼儿虽然经常接触,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为了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已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索,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从幼儿兴趣入手,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活”起来,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动的乐趣,满足了好奇心。活动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都转动起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成品转动玩具,如:发条玩具、陀螺、溜溜球、音乐盒等,这些玩具新颖有趣,孩子非常喜欢,大大激发了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这一环节没有什么难度,主要是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玩具都可以转动,并在与同伴交流时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使玩具转动起来的方法,尤其是动词的正确使用。

  第二环节: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可以转动的体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绳子、自制飞盘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圆筐、手绢等。这一环节和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结合,重点是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第三环节: 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将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转动,并要求转动的时间要长,速度要快。这一过程需要幼儿积极动脑,在和材料的互动中探索各种转动的方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体。这一环节将活动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将活动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课题。这一环节,幼儿伴随音乐转动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满足了幼儿好动的个性,使幼儿直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认识和感受转动带来的有趣现象。在音乐方面,特意选择了三拍子的音乐“圆舞曲”,音乐本身旋律欢快,非常适合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活动反思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

  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味道,尝试运用图表记录,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了解各种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发展对食物的辨别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味道。

  活动准备:

  1、设置“味道王国”的情境,摆设各种味道的食品,如柠檬、糖果、山楂、咸鸭蛋、辣椒、咖啡、咸菜、苦瓜等。

  2、为幼儿准备每桌一套分别装有白开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盐水的品尝杯和品尝棉签。

  3、味道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表情,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一些表情宝宝,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表情图片)

  2、这是甜宝宝,和甜宝宝打个招呼,看看甜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幼儿模仿表情)

  这是咸宝宝,和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这是酸宝宝,和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这是苦宝宝,和苦宝宝打个招呼,看看苦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二、品尝各种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味道王国”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请你们尝一尝,在品尝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尝,在品尝的过程中,你要记住自己品尝的是哪一种食品,它是什么味道,把你尝到的味道记录下来,等一下大家说一说。(教师示范品尝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幼儿自由品尝食品味道)

  2、组织幼儿谈自己品尝的感受。

  小朋友,“味道王国”里都有什么食品?刚才小朋友品尝了什么食品,它是什么味道的?尝到酸味时,你有什么感觉?这种味道会使你想起什么事情?尝到甜味、苦味、辣味、咸味时,又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三、通过操作感受,使幼儿了解舌头的品尝作用。

  1、小朋友,咱们刚才品尝了那么多的味道,这些味道是怎么尝出来的?

  2、下面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品尝杯,请小朋友再尝一尝,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尝出来的?(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教师示范并指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品尝)

  3、小朋友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实验的?各种味道是靠什么品尝出来的?

  4、小朋友真聪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舌头为什么会尝出味道呢?原来我们的舌头表面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过味蕾品尝出来的。别看我们的舌头不大,可是它的各个部位却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对甜味比较敏感,舌头的两侧前端对咸味比较敏感,舌头两侧后端对酸味比较敏感,舌根对苦味和辣味比较敏感。

  四、进行发散思维,了解更多的味道。

  1、你还吃过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导幼儿说出更多酸、甜、苦、辣、咸味道的东西。)

  2、除了甜、咸、酸、苦,你还知道其它的味道吗?(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后甜、又酸又甜等。)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刚才咱们说出了许多的味道,下面咱们来做“小小调味师”来制作各种不同味道的饮料,看谁调的饮料味道美。(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出和别人不同的味道。)

  小百科:味道一般意义上的味道指味觉,包括甜味、苦味、酸味、咸味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思索:

  不必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晓得这是为什么吗?

  准备:

  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开展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敏捷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而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渐渐地从墙上揭下来,留意聆听静电的声响。

  解释: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假如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提问: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必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2、鼓励幼儿大胆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初步培养幼儿敢问、善问、乐问的能力。

  3、通过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了解妈妈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2、小枕头若干,怀孕老师一名。

  活动过程:

  1、出示婴儿图片,引出主题。

  1)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你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呢?(幼儿回答)到底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

  2、播放课件,让幼儿通过观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同时鼓励孩子大胆发问。请幼儿发问:看了刚才播放的画面,你找到正确的答案了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老师吗?

  小结:1)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身体里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东西友好地结合在一起,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3、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请幼儿猜想:“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同时用动作加以表现;再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并进行动作、表情模仿。

  2)请幼儿跟音乐一起表演: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出来终于出来了,好亮堂啊。(幼儿表演两遍,第一遍师领)

  4、让幼儿直观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回忆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1)出示妇女怀孕前后图片进行比照,让幼儿初步了解怀孕妈妈的外形特征。

  2)孕妇出场,以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再次引导幼儿主动发问(关于怀孕妈妈—准妈妈的感受、生活习惯等),以直观印象更进一步了解准妈妈的艰辛。要求幼儿间所提问题不重复。孕妇根据幼儿提问做适当回答,如:带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弯腰很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稍重一点的东西拎不动;有时候恶心、食欲很差,看见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诫自己必须得吃,因为如果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了,虽然爱美,但不能化装,怕宝宝铅中毒。

  5、随乐(《感恩的心》)谈话——如何报答妈妈?游戏——《我来做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增加幼儿体贴妈妈的感情。请幼儿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一个小枕头,跟着老师的提示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老师按照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蹲下系鞋带—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等进行语言提示。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0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5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尝试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转动的物体(风车、发条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积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绳子、筷子、牙签等)

  2、音乐“圆舞曲”,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玩转动玩具,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感受有趣的转动现象。

  1、教师提出游戏要求:玩玩具的时候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选玩具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

  3、小结:通过手的运动,这些玩具都能转动起来。

  二、提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能转动的.物品和体育器械,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使它们转动。

  1、幼儿尝试转动自己的小椅子,教师引导:“它能转动吗?怎样转呢?”

  2、教师:“这儿还有许多玩具,它们能转动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

  3、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4、幼儿交流自己的转动方法。

  三、引导幼儿用两种材料合作转动,使物体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1、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想了各种办法让物体转动起来,那现在老师又要让你们动脑筋了,你能不能两种材料合作,让它们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2、幼儿探索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3、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转动的物体?”

  五、游戏“身体转转转”

  1、提问:“我们的身体能转动吗?”引导幼儿创编各种身体转动动作。

  2、播放音乐“圆舞曲”,引导幼儿伴随音乐做身体转动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设计思路:

  孩子上大班时,我们允许幼儿在书包中自由携带一种玩具。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带来了许多可以转动的玩具,如:各种各样的陀螺玩具、发条玩具、溜溜球、抽拉转动玩具等,他们在课间活动时常聚在一起比赛“谁转得快”,玩的非常开心。其实,在生活中,幼儿还能够接触到许多类似有关转动的现象,如:旋转****、呼啦圈、球类游戏、电风扇、洗衣机等,这些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幼儿虽然经常接触,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为了引发幼儿对生活中已熟悉的东西进行再观察、再探索,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从幼儿兴趣入手,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活”起来,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动的乐趣,满足了好奇心。活动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励幼儿想办法让这些材料都转动起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成品转动玩具,如:发条玩具、陀螺、溜溜球、音乐盒等,这些玩具新颖有趣,孩子非常喜欢,大大激发了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这一环节没有什么难度,主要是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玩具都可以转动,并在与同伴交流时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使玩具转动起来的方法,尤其是动词的正确使用。

  第二环节: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可以转动的体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绳子、自制飞盘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圆筐、手绢等。这一环节和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结合,重点是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第三环节: 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将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转动,并要求转动的时间要长,速度要快。这一过程需要幼儿积极动脑,在和材料的互动中探索各种转动的方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体。这一环节将活动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去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将活动和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课题。这一环节,幼儿伴随音乐转动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满足了幼儿好动的个性,使幼儿直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认识和感受转动带来的有趣现象。在音乐方面,特意选择了三拍子的音乐“圆舞曲”,音乐本身旋律欢快,非常适合幼儿玩身体转动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活动反思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

  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味道,尝试运用图表记录,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了解各种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发展对食物的辨别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味道。

  活动准备:

  1、设置“味道王国”的情境,摆设各种味道的食品,如柠檬、糖果、山楂、咸鸭蛋、辣椒、咖啡、咸菜、苦瓜等。

  2、为幼儿准备每桌一套分别装有白开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盐水的品尝杯和品尝棉签。

  3、味道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表情,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一些表情宝宝,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表情图片)

  2、这是甜宝宝,和甜宝宝打个招呼,看看甜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幼儿模仿表情)

  这是咸宝宝,和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这是酸宝宝,和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这是苦宝宝,和苦宝宝打个招呼,看看苦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

  二、品尝各种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味道王国”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请你们尝一尝,在品尝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尝,在品尝的过程中,你要记住自己品尝的是哪一种食品,它是什么味道,把你尝到的味道记录下来,等一下大家说一说。(教师示范品尝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幼儿自由品尝食品味道)

  2、组织幼儿谈自己品尝的感受。

  小朋友,“味道王国”里都有什么食品?刚才小朋友品尝了什么食品,它是什么味道的?尝到酸味时,你有什么感觉?这种味道会使你想起什么事情?尝到甜味、苦味、辣味、咸味时,又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三、通过操作感受,使幼儿了解舌头的品尝作用。

  1、小朋友,咱们刚才品尝了那么多的味道,这些味道是怎么尝出来的?

  2、下面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品尝杯,请小朋友再尝一尝,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尝出来的?(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教师示范并指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品尝)

  3、小朋友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实验的?各种味道是靠什么品尝出来的?

  4、小朋友真聪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舌头为什么会尝出味道呢?原来我们的舌头表面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过味蕾品尝出来的。别看我们的舌头不大,可是它的各个部位却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对甜味比较敏感,舌头的两侧前端对咸味比较敏感,舌头两侧后端对酸味比较敏感,舌根对苦味和辣味比较敏感。

  四、进行发散思维,了解更多的味道。

  1、你还吃过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导幼儿说出更多酸、甜、苦、辣、咸味道的东西。)

  2、除了甜、咸、酸、苦,你还知道其它的味道吗?(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后甜、又酸又甜等。)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刚才咱们说出了许多的味道,下面咱们来做“小小调味师”来制作各种不同味道的饮料,看谁调的饮料味道美。(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出和别人不同的味道。)

  小百科:味道一般意义上的味道指味觉,包括甜味、苦味、酸味、咸味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思索:

  不必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晓得这是为什么吗?

  准备:

  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开展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敏捷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而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渐渐地从墙上揭下来,留意聆听静电的声响。

  解释: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假如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提问: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必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了解人生命的由来。

  2、鼓励幼儿大胆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初步培养幼儿敢问、善问、乐问的能力。

  3、通过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了解妈妈抚养自己长大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2、小枕头若干,怀孕老师一名。

  活动过程:

  1、出示婴儿图片,引出主题。

  1)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你知道妈妈肚子里为什么会有小宝宝呢?(幼儿回答)到底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呢?

  2、播放课件,让幼儿通过观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来,同时鼓励孩子大胆发问。请幼儿发问:看了刚才播放的画面,你找到正确的答案了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要问老师吗?

  小结:1)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身体里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做卵子的东西友好地结合在一起,留在了妈妈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长大,经历了280天左右,就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3、创编活动:在妈妈的肚子里

  1)请幼儿猜想:“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同时用动作加以表现;再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并进行动作、表情模仿。

  2)请幼儿跟音乐一起表演:我要做个魔术师,把小朋友们都变回妈妈的肚子里,在妈妈肚子里做个小捣蛋鬼,听我口令(教师语言提示):肚子里的宝宝像个小蚕豆,紧紧地抱成一团,一动也不动。慢慢慢慢长大了些,宝宝说,我要当个拳击手,左边两下嗨嗨,右边两下嗨嗨;我还要学习踢皮球,左边两下,右边两下;我还会生气皱皱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还经常舔舔我的小脚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个哈欠睡一觉吧。妈妈妈妈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来出来终于出来了,好亮堂啊。(幼儿表演两遍,第一遍师领)

  4、让幼儿直观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回忆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1)出示妇女怀孕前后图片进行比照,让幼儿初步了解怀孕妈妈的外形特征。

  2)孕妇出场,以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再次引导幼儿主动发问(关于怀孕妈妈—准妈妈的感受、生活习惯等),以直观印象更进一步了解准妈妈的艰辛。要求幼儿间所提问题不重复。孕妇根据幼儿提问做适当回答,如:带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弯腰很不方便,上楼梯很累,稍重一点的东西拎不动;有时候恶心、食欲很差,看见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诫自己必须得吃,因为如果不吃,肚子里的宝宝就缺乏营养了,虽然爱美,但不能化装,怕宝宝铅中毒。

  5、随乐(《感恩的心》)谈话——如何报答妈妈?游戏——《我来做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增加幼儿体贴妈妈的感情。请幼儿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一个小枕头,跟着老师的提示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老师按照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蹲下系鞋带—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等进行语言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