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2、尝试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物质准备:测量工具、记录卡、彩色纸皮等。
环境准备:布置独木桥的情景。
三、活动过程:
(一)、引题:创设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探索测量的方法。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走独木桥吧!独木桥有些坏了你们要慢点哦!(见图片1、2)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师:刚才我们走过的独木桥有些坏了走着可真危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修一修吧!要知道每块独木桥有多 长, 我 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见图3)
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请小朋友用这些小棒来量一量每块独木桥有多长,把你用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在
记录卡上。
1、幼儿用小棒自主测量独木桥的长度,师观察。(见图片4、5)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2、个别幼儿演示,梳理测量经验。
(1)刚才你量了几次?你是怎么量的?(提问个别孩子,并演示测量过程。)
(2)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为什么用一样长的工具测量同样长度的独木桥结果会不一样?
师:测量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正确,量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不准确了。(见图片6)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3)我们应该怎么测量呢?
3、师幼共同梳理正确的测量方法。
我们要先找到起点,工具从起点开始量,量一次要用笔帮忙做一次记号,第二次要从记号后面开始接着往后量,不要量歪了,量的时候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量到最后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把结果记下来。(见图片7)
(二)、探索:测量并记录。
引导语:第一次的任务我们完成了,你们会测量了吗?现在我们一起用学到的测量方法再来量一量独木桥到底有多长呢?量好了把结果记在记录卡第2行的后面。
(1)幼儿再次用小棒测量独木桥的长度,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见图片8)
2)师观察指导、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师生交流测量结果。
师:你们刚才又用小棒量了独木桥,这次你们量完的结果是多少?
刚才你们都从什么位置开始量,量好一次做了什么?一次一次要怎么接?量完还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三)、二次探索,购买材料。
1、引导语:现在我们就去材料铺买长度一样的材料来修铺独木桥好吗?记得哦!我们买的'材料既不要浪费也不能太短了。要买和我们刚才量的一样长的才可以,出发吧!!!
2、幼儿购买材料修铺独木桥。(见图片9、10)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四)结束:
师:我们的独木桥修好了,我们一起来走过修好的独木桥去外面找找别的东西,去量一量它们有多长。老师这里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找一样喜欢的东西来当测量的工具,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测量本领来量一量,把结果也记下来。(见图片11、12)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选择周围的物体测量,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和记录。
你还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长?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
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6的分解组成基础上,理解8的减法,能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
2.理解减法的交换规律,并能列出6的减法算式。
3.体验减法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6只鸭子,1只大的母鸭,5只小鸭;2只鸭子打了领结,4只没有打领结;3只鸭子穿了红衣服,3只鸭子穿了蓝衣服;4只鸭子在池塘里,2只在岸上.)
2.学具:数字、加减号、等号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猜豆游戏:老师拿6颗豆分别放在两只手中,伸出一只手,幼儿猜另一只手上有几颗豆?
师: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几?
幼: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5。
二、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我们再一起来说一说,图上的小鸭子都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看画面,并说出图上有6只鸭子,鸭子的大小不同,有的打了领结,衣服的颜色不同、有的在游泳等.)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提问:这些鸭子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编减法应用题。想想减法应用题又应该怎样编呢?(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编出减法应用题,两个好朋友互相交流)
3、编减法应用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说什么呢?(与幼儿一起回忆,编减法应用题时应该先说出总数)
师:请小朋友把这道应用题的算式列出来,并计算好答案!(幼儿说,教师书写6-1=5)
师:理解算式含义: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鸭子的大小除了可以这样编减法应用题,还可以怎样编呢?(请一幼儿说,集体列算式,并得出结果,然后分析算式的'含义)
师:以同样的方式,请幼儿根据画面其他特征编出不同的减法应用题,理解算式含义,学习列6的减法算式。
三、幼儿操作:
1、幼儿看图列算式。
2、看算式编应用题。
3、作业单(填空、连线游戏)。
四、游戏:去超市。
1、幼儿分组去水果店、文具店、玩具店、书店购物,每人拿6元钱,买一样物品,并说出需要找的钱,每组一个收银员检查买东西的幼儿说得对不对。
2、教师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探索性强。小朋友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师帮忙。设计二等分的数学活动要注重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探索对不同形状物体进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与旧经验的交织中,实现认知的平衡,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
⒈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理解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材料:各种形状的纸(圆、正方形、长方形)、吸管、剪刀
花生10颗、透明水杯2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狐狸分饼》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一天,哥儿俩捡到一个香喷喷的面包。大黑和小黑都想吃,可是只有一个面包,怎么办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点。正闹着,狐狸大婶来了,帮他们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急,这块大一点的,我咬它一口。”哥儿俩一看,那块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又急得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就这样,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点点面包。
问题一:大黑和小黑拿着剩下的面包,纳闷了怎么就只有这么一点拉。他们非常不满意。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问题二:狐狸是怎么分的?
二、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讨论:应该怎么分,小熊才会满意呢?
2、请小朋友拿出圆形的面包,帮两只小熊分一下,让他们都满意。
问题一: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引出对折)
他分成的两份是不是一样大?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两份重合就说明是一样大的)
(在黑板上贴上一个完整的圆,和分成二等份的圆)
3、小朋友真棒。大黑和小黑还想请小朋友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问题一:小朋友,你们看看篮子里都有什么东西呀?
4、下面请小朋友每样拿出一件,帮小熊分一下。(每样东西都分过一次的小朋友,可以再尝试对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出不同的形状)
问题一: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
(把原图和分割后的图都展示在黑板上)
问题二:(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份与原来比,谁大?谁小?上面的一个图形分成了下面的几个图形?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就叫二等分,分出来的份小,原来的大,分出的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3、小熊送礼物,探索二等分的不同方法。
小熊很感谢大家,他们也给小朋友送来了礼物,你们看看是什么?不过小熊也想考考大家,请小朋友把水和花生米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问题一: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
他分成的两份是不是一样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强调数数和目测的方法)
小结:对于不同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分。我们可以用折叠的方法、可以用目测的方法,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
5、延伸活动
刚刚小朋友们都非常棒,可以把水、花生和各种图形都分成相等的两份。放学后请小朋友把这些花生带回家,一份给爸爸妈妈,一份给自己,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好吗?
在生活中,我们除了把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还可以分成相等的几份呢?(幼儿说)
那我们回去试试看,是不是和我们说的一样,可以分成相等的3份、4份、5份……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看实物图列加法算式,学习10的第一、二组减法。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图,理解图中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讲述图意,编出应用题。
3、培养幼儿倾听教师的指示,严格遵守活动规则,注意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活动准备:
作业本
铅笔
图片若干
算式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导、复习10以内的加法。
1、问答游戏,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今天我们要做个问答游戏,来复习10以内的加法,游戏是边念边让幼儿迅速回答,看看谁的反应速度快。
比如:小朋友我问你,8+2=?,幼儿根据我的问题回答。
3、开火车的游戏复习9以内的加减
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老师出示算式卡片,引导幼儿根据老师算式卡的得数回答我的'火车是几点开?
如: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出示算式卡9-6=?小朋友说,嘿嘿你的火车3点开。
二、集体活动
1、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第一组减法。
出示分合式1/9,引导幼儿说出这道分合式怎么读呢?谁会用一道减法算式表示这个分合式?(10-1=?)请你把这道算式的得数算出来,并请一个幼儿去把老师黑板上的分合式填完整。再请幼儿读一遍算式。
看着这个分合式,你还能列出其他算式吗?请一个幼儿说说,在请一个幼儿把算式列出来,最后在请幼儿把算式读一遍。
2、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上有什么?先请小朋友根据图片编应用题,再列出算式?
树上有10个苹果,掉下来了2个,树上还有几个苹果。谁来用减法算式把算式列出来10-1=?
引导幼儿把算式读一遍
3、引导幼儿读一遍算式,并请幼儿如果把苹果的数量互换一下,看看这个应用题怎么编,算式怎么列?10-9=?
三、在黑板上写出另外一个分合式2/8引导幼儿把这个分合式读一遍,再请幼儿想想这个分合式用减法算式怎么列?
出示实物图,图上有几条毛毛虫,爬走了几条?图上还有几条毛毛虫,引导幼儿编出应用题并列出减法算式。 10-2=?互换一下,这个应用题该怎么编?算式又该怎么列?
请幼儿根据实物图编应用题然后把算式列在作业本上。
四、幼儿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作业,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幼儿区域活动时到数学区操作图形,编应用题然后写出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 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二.游戏“抛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
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游戏“猜硬币”
9.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三.购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3.送礼物。跟客人老师讲讲6元钱买了几元和几元的东西。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大班数学分类活动,可分的东西很多,之所以选择分手套是因为手套的收集比较容易,而且孩子们也喜欢手套。本次活动,我将游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孩子通过“送手套”这一游戏探索分类,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探索用多种方法给手套分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副手套;
2.记录卡、标记卡;
3.展板;
4.自制金牌若干。
【活动过程】
1.明确任务:以游戏“帮妈妈送手套去专卖店”的情节导入,请幼儿看清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2.第一次分类:
(1)活跃气氛:和自己的手套跳个舞。
(2)讲讲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标记。
手套分为毛线织的,棉布做的,有手指的手套和没有手指的手套。
(3)按手套的形状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形状标记(有手指的和没有手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4)按手套的材质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材质标记(棉布做的和毛线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3.再次分类:
按手套的形状、材质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到达“手套专卖店”,按展板上的要求送手套到相应的筐中。
展板上标记:
(1)没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2)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3)没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对分类进行记录。
统计各种手套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5.检查记录结果,评出金牌送货员,结束活动。
给孩子们带上金牌,“坐车”回家。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心情愉悦,在进行一次分类时,几乎没有错误。在探索按两次特征分类时,有一小部分幼儿速度慢了些,但最终还是能顺利完成。记录时,方法略显单一,半数幼儿能有创新,应多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总体的教学效果很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三维形体与二维平面图形的关系。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泡沫垫若干、骰子(正方体)、餐巾纸盒(长方体)、杯子(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辨认正方体
出示实物(骰子、餐巾纸盒、杯子),请幼儿从中找出正方体的物品。
二、通过个别制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1、出示泡沫垫,请幼儿每人做一个正方体。
2、分享:用了几块垫子。
3、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无论从哪一个面看都是正方形。
三、制作大正方体,过程中深入了解正方体的属性特征
1、请幼儿两人合作拼正方体,要求:把正方体变得更大一点。
2、根据幼儿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未能成功),教师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体,边提问边演示:
---正方体有几个面?六个面大小怎样?都是什么形状?
小结:正方体是有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
---观察幼儿的.正方体,说说为什么不像?六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怎么办?
---请幼儿继续将正方体完成。
第二种情况(基本成功),教师出示完整的正方体,提问:
----和原先的正方体比较,是否变大了?怎么把它变大的?用几块垫子拼成一个正方形?
----每一面都一样大吗?看不见的下面用了几块垫子?
活动延伸:
1、如果给你更多的垫子,能不能做一个更大的正方体?你会怎么做?
2、一个面,可能需要用几块垫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形体的认识不是仅仅依靠感知过程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联合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来实现的。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能促进儿童建构起关于形体更准确的认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也提供了幼儿熟悉的材料在进行活动,那么,老师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参考一下抛问一起来交流哦!
抛问:
1、你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几何形体学习的?
2、在合作游戏中,如何兼顾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_大班数学教案07-05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1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11
大班数学教案03-04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大班数学教案12-3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