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4 09:40:5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经典(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

  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问,善于选择问题,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的行为。

  教学准备:

  1、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2、乒乓球、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提问题也是有诀窍的,如我们可以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还可以对一些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后,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因为这是科学探究的必经过程。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引入课题(板书)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

  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

  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五、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⒈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⒉教师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四、课堂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五、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给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2. 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以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3. 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4. 了解堆肥的意义和堆肥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卡片,用来标注各种垃圾的名称。

  2. 3个盆或桶 ( 蓝、绿、红色 ) ,分别贴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条。

  3. 录像或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你们制定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是怎样的呢?(评价大家提出的方案)

  2. 同学们提到的各种解决方案都不错。那么,怎样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会中实施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播放录像或谈话: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装、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类,但这样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实行垃圾从源头上分类、分装。

  二、垃圾分类的方法

  1. 我们的街道、小区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样分类的呢?还存在哪些问题 ?

  2. 从有利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角度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

  3. 垃圾分类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桌上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拟卡片代替),讲台上放“分类垃圾桶”(红绿蓝色的盆子)。每个小组的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种“垃圾”,扔到台上相应的垃圾桶中,分类正确、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

  (2)进行垃圾分类比赛。

  选学生做裁判,检查各小组的分类正确率,评比。

  4. 讨论填写教材第 28 页的分类表。介绍现行使用的分类垃圾桶的颜色。

  5. 介绍有毒有害垃圾随意处理的危害,简单介绍如何处理废电池。

  三、怎样在家里科学处理垃圾

  1.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将对改善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讨论:

  我们家里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么分的呢?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我们知道收购废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吗?知道怎样卖废品吗?

  3. 思辨:

  有人说:“一点点废品卖不了几个钱,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划算。”你们怎么看?

  4. 家庭垃圾中约三分之一是食物废料。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生产了肥料,一举两得。

  5.看书,学习制作堆肥箱。

  6. 像这样的科学处理垃圾的办法还有许多,你们还知道哪些?

  7. 希望同学们人人行动起来,对生活垃圾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让我们的家园更清洁和美丽。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

  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师: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三、物理不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科学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正是有了电的发明,才使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光明,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生:正是有了声、光的发现,才使我们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

  生:有了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才能使生产飞快发展,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师: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阔,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怎样学习物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三站。(多媒体展示学习方法)

  (一)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我们的同学是不是个有心人。

  问题:1.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竖排的还是横排的?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上面(左边),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车后轴有很多的齿轮,上坡时要想省力应该用大齿轮还是用小齿轮?

  3.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你观察到什么?(冒白气)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师: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不是我们没看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

  物理知识都是经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同学们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同时还要多动手多实践。

  学生实验:要求做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能叙述实验及现象。

  1.鸡蛋的沉浮(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什么现象?继续加盐,鸡蛋;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惯性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而且要开动脑筋、多问自己为什么,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发生的现象,只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

  (二)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物理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论都是科学家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得出来的。

  (多媒体展示)牛顿的伟大发现地球引力及白光的分解。

  师:物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它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我们现代方便快捷的生活(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同学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小范围内讨论,发表你了解的情况、并能给出建议。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特种减少等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心这样的问题。相信有了广大同学们的参与,环境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四站。

  四、课本STS

  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8页的STS,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多媒体展示画面)

  五、结束语

  六、作业

  调查:一些物理学家的生平、成就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构造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里学生学利用书记及其它信息源获取信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知识与技能: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二、教学重点

  对潜望镜内部构造的研究。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们生活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潜望镜?你猜想它是什么原理造成的?

  二)实验(观察)探究

  1.玩一玩我们的潜望镜,认真观察他是什么原理?

  2.我想它的原理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课本上画下来)

  课题8:潜望镜的秘密课题8:潜望镜的秘密课题8:潜望镜的秘密

  三)实验活动展示质疑(一个组一名发言人进行展示,同伴进行补充。其他组可以提问质疑)

  将自己画的示意图展示给全班的同学,向全班讲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四)制作活动用纸盒制作一个潜望镜

  1.介绍制作工具:订书机,胶带,镜片(2),纸盒

  2.介绍制作方法:

  还有什么制作方法呢?同学们讲你的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开始分别进行制作。

  4.玩一玩,我们的潜望镜。

  五)检测(5分钟)

  1.制作一架潜望镜最少需要()块镜片。

  A.3 B.2 C.4

  2.某同学想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他需要()面镜子。

  A.1 B.3 C.2

  3.说一说潜望镜里的镜片是()。

  A.平面镜B.凹面镜D.凸面镜

  4.潜望镜是利用的什么原理制成的。

  5.试着画出潜望镜的剖面图,注意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六)拓展:

  设计一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板书设计

  6.潜望镜的秘密

  平面镜的反射原理。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本学期收集到的有关运动的资料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

  2能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分类。

  3能用多种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4能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位置、运动、力等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爱护自己长期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并很好地保存起来。

  2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学习成果。

  3能形成收集资料、制作卡片的习惯,并能认识到整理总结资料、展示成果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

  教学难点:

  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放有本学期收集制作的各种资料卡片、学习记录、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资料的“科学小本本”或“科学采蜜集”、小制作、模型、网页等;教师准备展示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

  活动1 整理我们的学习资料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本学期围绕运动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2在学习中我们大家都收集记录了一些与运动有关的.资料,你们想展示给大家看吗?

  3那需要整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资料。定期搜集整理到的学习资料,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经验自己确定资料的分类标准,并给资料编号,便于今后查找。

  4个人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给资料分类,可以按单元、课次、不同的运动主体、运动的基本形式等分,也可以按来源、摘录时间等来分。

  5把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和同学交流后,针对这个和资料卡片的内容展开互评和自评。

  第二课时内容:

  活动2 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1观看科技馆展览、六一作品展览录象片。对后面自己制作展示板做铺垫。

  2设计布置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板。要求:主题明确、布局合理、资料丰富、版面美观、浅显易懂等。

  3展开评比活动,记录优缺点,以备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4在“科学采蜜集”上记录下本学期主要收获。

  5爱护学习成果,长期保存教育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11

科学教案(经典)09-25

(精选)科学教案09-18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