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1 13:10:01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7篇【热】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7篇【热】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2、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3、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3、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3、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关节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生物的形态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难点:

  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出图中的动物。

  1、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植物形态的模仿。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活动二: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 乌贼释放墨汁 壁虎断尾

  2、整理研究结果。

  给处在丛林、沙漠等不同环境中的士兵设计服装。

  板书设计:

  1、保护色: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教学后记:学生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科学教案 篇4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科学知识: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正常发育。 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体验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时期。

  教学准备:

  (1)调查提纲、写给家长的一封信。(2)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光盘和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青春期的资料。

  教学步骤:

  1、课前给家长写一封信,信里要写清楚本次课的目的,需要家长帮助做什么,以获得家长的帮助,完成了解学生生长发育的调查提纲。特别要向家长宣传早期性教育的必要性,个别地区守旧思想较严重,更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2、导课时可以说:课前,我们围绕自己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做了一些调查,很感谢同学们和你们的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调查活动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把调查结果和同学们说说。

  3、在班里交流几个比较典型的情况。

  4、谈话: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应该出现哪些变化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光盘讲解。

  5、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6、推荐书目: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告诉孩子真相》

  《青春期——写给女生》

  《青春期——写给男生》

科学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有关空气的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认识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膨胀、重量减轻、会上升的性质,同时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热气球上升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要以提出问题开始,能对问题设计研究过程,并对结果进行评议,体验成功的喜乐和探究的乐趣。

  2、在探究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尊重事实的良好品质。

  3、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重点

  热气球上升的原因,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热气球上升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气球、手绢、塑料袋、自制小纸蛇。

  教师准备:有关热气球的课件、有关的实验材料:酒精灯、蜡烛、香、火柴、支架、手绢、气球、塑料袋、自制小纸蛇、记录表等。

  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做个慧眼辨真假的小游戏,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下面图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第一幅图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直冲云霄;第二幅图点燃的香烟飘出的烟指向地面;第三幅图馒头蒸熟了,第四幅里的水壶里的水开了;第五幅热气球点火升空的录像)从而导入新课。

  1从刚才播放的课件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2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冒出的烟和气都往上走。)

  3看热气球升空的录象。

  4五彩缤纷的热气球飞上了天空,关于热气球的秘密有许多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板书课题)

  5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热气球的秘密"板书课题(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提出问题:

  1要研究热气球就要先制作一个热气球,如何制作一个热气球?需要什么材料?

  2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热气球为什么能飞到飞到空中去?

  4热气球升到空中后又是怎么样降落下来的?

  从这些现象中提出问题是?这一活动的指向是列举一些物体能上升的实列,一再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己的问题,激发学生大胆猜想,产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一、猜想与假设。

  1提出要求:要研究研究热气球就要先做一个“热气球”。

  2小组讨论:如何来制作一个热气球?需要什么材料?

  3学生汇报,小组间讨论交流。

  4学生试验,教师指导。

  5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

  6师生。

  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

  2、通过学生的回答;: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热气球上升升时就会让塑料袋升上去,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教师板书: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变轻、会上升。

  三:1生活中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和应用有许多,你都知道哪些?

  2其实热空气会上升这一原理在古代就被人们

  发现并加以利用了。观看录象。(播放孔明灯升空的录像)

  3从古到今人们都会利用热空气做事,请同学们也来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一个热空气驱动玩具,并为他起个好听的名字。

  4学生制作热空气驱动玩具。(风车/马灯/走马灯/纸蛇/降落伞等)

  5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换意见和想法: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试验,引导学生全班交流,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生1:用手放在点燃的蜡烛的上方,感觉下有没有向上的热气。

  生2:可以放一个塑料袋在蜡烛的上方,让塑料袋的口朝下,有过塑料袋鼓起来后会上升,就说明热空气可以让塑料袋升到空中,这个和热气球差不多。

  生3:蜡烛的火焰要离塑料袋远一些,这样就不会烧坏塑料袋。

  小组试验时分工明确,还要做好实验记录。

  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各小组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几点,(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热空气会上升。

  厨房的抽油烟机、炒菜产生的热量、洗完后晾的衣服、孔明灯

  认识实验材料是探究实验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安全有效的去实验。学生进行猜想假设,纸蛇和塑料的在蜡烛的上面会是什么现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分组试验。

  学习课本中关于热气球的资料卡

  下移到拓展延伸,作为课下作业

  三拓展延伸 应用创新

  这节课,大家研究的很认真,通过研究,我们不仅充分感受到了热空气,还知道了,热空气上升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结合今天你对热气球上升秘密的研究和发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热气球,并能设计出更好的热气球驱动玩具。

  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学生通过在生活中的观察,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下课铃不再作为课堂学习的终点,而成为学生后继学习的一个起点,继续翱翔于更广阔的学习天空。

  板书设计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热空气上升的秘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现象,通过学生的观察引出课题,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假设讨论,从而进行分组试验的出结论,教师进行。最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并能够对现象进行解释。

科学教案 篇6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旧识: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

  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指导:

  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参考:

  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小结:略

  作业:探究实验报告。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回顾旧识:

  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思维猜想: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探究指导:

  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

  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

  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

  2、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

  4、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

  5、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交流讨论:

  1、与其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结论,并再讨论如何证明你的推断。

  2、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的原因。

  反思评价:

  1、学完本课题你的收获是什么?受到哪些启发?

  2、你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探究?

  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

  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7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

  1、出示挂图。

  2、提问:你见过这些动物吗?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3、小组讨论,汇报: (蜂鸟、丹顶鹤、牦牛、犀牛、羚羊、蝎子、鸽子、龙虾、熊猫、热带鱼、青蛙……)

  4、提问:你还认识哪些动物?

  5、小组讨论,汇报。 实物投影 多媒体 知道大自然中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二、游戏:猜动物。

  1、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不许直接猜动物的名称,只能问关于动物的'特征,而回答只能是“是”或“不是”。 2、 游戏:请一同学上前,其他同学问动物的特征。 例如:(老虎) 问:它长毛吗? 答:是。

  问:它是吃肉的动物吗? 答:是。

  问:它会生蛋吗? 答:不会。

  问:它有四条腿吗? 答:是。

  问:它生活在陆地上吗? 答:是。

  问:…… 答:……

  知道常见动物的特征。

  三、比较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挂图)。

  2、提问:狗和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3、小组讨论,汇报。

  4、小结:(板书)

  5、发给学生动物卡,讲述:在动物卡中另选两种动物,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活动记录中。

  6、 交流汇报。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会观察、比较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四、给动物分类。

  1、 提问:根据我们刚才的观察和比较,你能给你手中的动物卡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 小组活动:给动物分类。

  3、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4、 填写活动结果。 学会按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喜欢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