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6篇(精)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感兴趣,他们经常对着镜子点头、弯腰、挤鼻子弄眼等等。孩子们这种无意识的行为说明他们有好奇心、有求知欲。针对大班孩子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这节探索学习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关节,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了解人体的主要关节,知道关节的名称。
2、感知关节的运动功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欢快的音乐
2、沙包、拉力器、毽子、皮球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创境激发兴趣
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跳舞,活动全身。
二、感官体验探索
1、问:跳舞时你身体的哪些地方在动?为什么会动?进而引出关节概念。
2、摸:找出关节,学习关节名称。
三、游戏强化认知
1、看谁指得又快又准:老师说关节名称幼儿指出自己相应的关节。
2、看谁说得又快又对:教师活动关节,幼儿说出相应的关节名称。
3、音乐游戏:动动你的关节。
四、图片(x线像)呈现模样
五、活动体验作用
1、玩中体验: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关节与运动的关系。
2、看中寻找:让幼儿观察周围老师的活动,发现关节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六、尝试懂得保护
用纸筒固定关节,让幼儿尝试关节受伤后的不便,初步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七、总结提升经验
八、舞蹈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我的教育行为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次活动让我更加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探索中领悟知识。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自然的认识了关节,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1、注重激发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本次活动开头以一段舞蹈引起幼儿的兴趣,自然导入课题。首先我让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当这段热身活动结束后我请幼儿想一想我们的.身体这么灵活?手指头为什么会弯曲?让幼儿从自身对手指会弯曲这一认识入手,知道我们的手指上有关节。从而让幼儿比较容易进入探究状态,并保持持续的求知欲望。
在认识关节这一活动过程中,我着眼于以活动各个关节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幼儿通过想象在关节上画画,使幼儿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2、注重幼儿的亲历过程。
在初步认识了我们身体上的关节后,我又以如果不弯曲手指关节,能不能拿到我手里的东西?为游戏,让幼儿亲自体验人体关节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认识、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通过这样的亲历活动,使幼儿较好的掌握和理解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
3、注重幼儿对关节这一概念是否准确理解。
在引出关节这一概念时,我强调了它是骨头与骨头之间可以动的连接部分叫关节。但有一幼儿说我们的舌头上也有关节,他认为舌头能活动就有关节,这无疑是不正确的。于是我就问他:我们的舌头上有骨头吗?(没有),这样就自然地让幼儿明白了我们的舌头上是没有关节的。
不过,在这个环节中,我还可以让幼儿发现我们的眼皮、心脏、鼻子、嘴唇等地方都可以活动,但它们都不是关节。从而让幼儿对关节的概念更加准确的理解。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自然数中相邻两个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知道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固定不变。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游戏课程资源册》:阅读页、操作单(你是我的小邻居、数字气球找位置)、操作卡(你是我的小邻居)。
2、在线资源:PPT(《你是我的小邻居》)。
3、其他:准备10个纸箱做房子。
一、游戏(找朋友),初步感知"相邻"关系。
1、组织幼儿坐成半圆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相邻同伴的名字并拥抱。
关键语:小朋友们,左右瞧一瞧,说说和你挨着坐的同伴都是谁?
2、教师小结。
关键语:现在坐在你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你拥抱一下他们。
二、帮小动物找房子。
1、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
关键语:森林里有很多漂亮的房子……小朋友们知道故事里小动物的家分别在哪里吗?
2、利用图片摆放的方式寻找小动物的家。
关键语:请你们根据刚刚听到的故事帮助小动物找到家,将每一个小动物放到自己的房间里摆好(幼儿将动物对应的操作卡摆在相应数字纸箱房子里,如果放不下可以叠放)。
3、引导幼儿为小动物排序,验证寻找结果。
关键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找对了吗?(出示PPT《你是我的小邻居》)小动物的数量与房间序号是一样的,因为大象是一个人住,所以大象是住在1号房间……
三、感知相邻房子中动物数量的变化,了解相邻数的含义。
1、回忆故事,发现序数中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规律。
关键语:①小猴子住在几号房间?(5号)7号房间住着谁?(小兔子)一共有几种小动物?(10种)②小动物的房间号都是按照序数排列的,4号和5号房间的小动物数量有什么变化?(4号比5号少一个,5号比4号多一个)5号和6号房间的小动物数量又有什么变化呢?(5号比6号少一个,6号比5号多一个)
小结:从小到大排列的自然数中,一个数前面和后面相互邻近的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比如5的相邻数是4和6;4比5少1,6比5多1。
2、师幼互动,加深相邻数概念。
关键语:现在老师考考你们,3的相邻数是谁?4的`相邻数是谁?(随机说出10以内相邻数)
四、数字游戏:你是我的小邻居。
1、介绍游戏玩法及其规则。
关键语:相邻数看来是难不倒大家了,那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难度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10个小朋友,站成一横排;从左到右依次报数,报到数字几自己就代表几。老师会说出其中的一个数字,当我说出后,这个数字的相邻数小朋友就要向上跳起1次,同时其他小朋友全部蹲下。
2、将幼儿作为主体变成数字进行游戏,巩固相邻数。
关键语:规则明白了吗?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可随幼儿兴趣多玩几次)
3、小结游戏。
五、数字宝宝排排队。
1、出示PPT,找出排序错误的数字。
关键语:10的位置为什么是错误的?10比9多多少?它应该在9的前面还是后面?(教师还可随机将一组或几组自然数顺序打乱让幼儿练习)
小结:在自然数的序列中,每个数字的排列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更换位置。
2、出示操作单,幼儿找出排序错误的数字,完成操作单。
关键语:操作单上的数字宝宝位置也错了,你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
3、对照PPT自我验证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投放数字卡片1—10,供幼儿操作寻找10以内的相邻数。
2、美工区:绘画"动物们的家"。
3、家园共育:回家看看你家的邻居是几,住的是谁。
附故事:森林里有很多漂亮的房子,每个房子都有一个序号,里面住着不同的小动物,小动物的数量与房间的序号是一样的。长颈鹿住在 2 号房,它的旁边住着大象和小猪,大象是 1 个人住,小猴子说:"我的邻居是 4 只小松鼠和 6 只小鸟"。8 号房间里面住着 8只可爱的小猫,它的邻居是小兔子和小青蛙。小老鼠住在 10 号房间,它的邻居是小青蛙。
小朋友们,你知道每个房间里都住着哪些小动物吗?它们分别有几只?
【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幼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 2 2 4
3、认识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
胶 洗 洗 水
水 手 洁
液 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 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4.学习按正确的方法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说的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利用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
2.听写词语。
问题 错误 答案
(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的正确姿势。)
教师巡视,抽生把听写的词语拿到展示台,师生一起订正,可以强调书写规则。教师问:谁能用“问题”一词说句话呢?
抽生说。
问: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本文讲的谁的问题吗?生:是科学家的问题。
教师板书:科学家的问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抽生读科学家提的问题。齐读带有问号的句子。
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离奇的答案呢?
师引渡:所有的孩子们都相信了吗?生:玛丽亚不相信。
2.学习三、四自然段。
(1)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能体会玛丽亚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句子。抽学生说。
当孩子说到玛丽亚“满腹疑惑”一词,想象她会想些什么呢?从而理解这一词语。
(2)年幼的玛丽亚虽然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但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她请教了谁?(妈妈)妈妈是怎么对她说的呢?
(3)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请一名学生读。
(4)玛丽亚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插图和回家实践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结论后,玛丽亚很生气。思考:她为什么生气呢?
抽学生说。齐读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会生气吗?
师引渡:是呀,玛丽亚的确很生气,我很崇拜的科学家怎么会骗小孩呢?得找那个科学家问问。
3、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玛利亚的问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为什么她会这样问呢?联系前文说。体会玛利亚这是心情怎样的?把这种生气的语气送进句子中读。指名学生玛丽亚的话。从你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很生气的。
(2)科学家听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师: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哈哈大笑?
生:科学家为自己提的问题而发笑。
生:科学家看到玛利亚的认真实践而高兴。
(3)科学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自由回答。勾画出反复读。出示小黑板。齐读。
(3)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权威,多动手做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作业:
(1)抄写科学家的话。这道题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句默记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个字或词就写。(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没掌握方法及时纠正)
(2)抄写词语。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板书设计:
25科学家的问题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现如今,孩子手中会动、会唱、会亮的玩具应有尽有,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摆弄、重复操作,他们常常会冒出许多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为什么会动。它的肚子里有什么,怎么弄它才会跑得更快……甚至会产生拆开看看的欲望。顺应孩子的兴趣,为了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我们创设条件,让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过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
活动过程:
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
(评析: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大班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师有意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时,了解玩具的启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评析:教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同时,随机出示的标记卡无形中将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概括和分类。)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评析: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后退",让幼儿承担检验的任务,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断的空间。)
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轻一推,它就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突然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欲望。)
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
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秘密在哪儿呢?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兴趣。)
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师:玩具汽车到底是靠什么开得这么远呢,光猜也不行,我们动手拆开看看吧!老师准备了螺丝刀、小盘子,知道怎么用吗?
(评析:分组拆卸玩具汽车是幼儿很乐意参与的任务,但两人分工合作、螺丝逆时针拆卸、有序放置螺丝钉等,都是需要帮助幼儿明确的操作要点。)
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察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
(评析:从猜想到验证,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惯性玩具汽车后轮轴上带动着的惯性齿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教师不妨多留些时间,让幼儿充分观察和尝试。)
5.集体交流发现,教师进行小结。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玩具汽车的什么部位连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就是惯性玩具汽车上才有的惯性轮装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惯性力量放大,惯性轮越重,小汽车开出的距离就越远,明白了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有充分的直观经验想表述出来。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发现的同时,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概念,帮助幼儿将所见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经验。)
观看视频,拓展经验,了解更多有趣的.民间惯性玩具
师:现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电动的、遥控的,还有声音控制的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电池、不用机械的惯性玩具,它们不但好玩,还能锻炼身体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玩具是怎么玩的吗?
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让幼儿欣赏。
(评析:民间惯性玩具丰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上一环节所获新经验的延伸,又帮助幼儿拓展了经验,激发了幼儿对惯性玩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将拆卸后的惯性玩具汽车重新组装起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幼儿尝试拆卸发条玩具,观察其中弹簧圈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幼儿大胆猜想、专心操作、细致观察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反思:
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在《有趣的陀螺》这节绘画和操作相结合的美术活动中,色彩缤纷的陀螺让孩子们眼花缭乱,充满了好奇……
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玩陀螺、看陀螺、说陀螺、画陀螺、制作陀螺”来感受陀螺转时色彩的变化,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并在玩的过程中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
说到“玩陀螺”,孩子们在情境游戏活动中都很感兴趣,他们都能各显神通的用自己的方法玩着陀螺。在玩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观察:陀螺的形状和颜色是什么样的?再看一看陀螺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说陀螺”这一环节中,我运用集体讨论法,让孩子们大胆讨论,说出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转之前,陀螺有齿轮,转的很快的时候,齿轮线变圆了)(颜色变了)等。“画陀螺”和“制作陀螺”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我运用讲解、示范法让孩子们了解陀螺的制作过程。(涂色、剪、做)
在大家共同制作陀螺的过程中,部分孩子存在的问题是陀螺转不起来,经讨论原来是陀螺卡片中间的点被弄大了,所以小棒松了导致转不起来。如果改用火柴棒而不用牙签,效果会更好。这是一节比较有趣的美术活动,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制作得也很开心!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
2、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二、活动准备:
小兔一只、一个萝卜、一棵青菜、一把青草、兔毛毛衣一件。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小兔子的游戏,今天老师把真的小兔子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大家高兴吗?
教师出示实物兔子,让幼儿观察一会。提问:(1)、小白兔的头上都有什么?(2)、它的嘴是怎样的?嘴边还长着什么?(丰富词语:三瓣嘴)(3)、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颜色的?谁来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样的?(丰富词语:毛茸茸)(4)、小白兔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体下面有什么?(5)教师把小白兔抱起来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四条腿一样长吗?(6)教师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蹦蹦跳跳)。
教师小结;兔子的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白兔还有红红的眼睛、上嘴唇中央有条裂缝、所以我们叫它三瓣嘴,嘴边还有胡须。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体后面有条短尾巴,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
(二)、让幼儿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提问:谁知道小白兔爱吃什么?谁来喂喂小白兔?请几位幼儿给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萝卜。
兔子长大了有什么用呢?教师出示兔毛制品让幼儿认识。让幼儿知道兔子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小动物,从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兔子。
(三)、教师说:小白兔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念首儿歌给它听,它一定会很高兴的。
教师先念一遍,然后教幼儿念。(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毛儿白,爱吃萝卜和青菜。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跑得快。)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小兔的认识。
(四)、教师说:今天我们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兴。
下边我们学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儿随教师学小白兔跳出教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