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01 11:47:0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通用9篇】

大班教案 篇1

  综合活动:一片叶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学习创编歌词。

  2、能大胆构想故事情节,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课件《一片叶子》;音乐(两只蝴蝶);记号笔、画纸,图谱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小蚂蚁,看这是谁呀?小蚂蚁带着树叶去旅行了,会发生什么事呢?你们来猜猜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引导发现小树叶的'变化

  你发现了什么?小树叶怎么了?它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3、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小树叶为什么要变小船、被子、小鸟?

  (2)小蚂蚁把它在旅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编成了一首歌曲,想不想来听一听?

  (3)幼儿集体听音乐跟唱。

  (4)小树叶真聪明,我们再来想一想小蚂蚁的旅行途中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小树叶又会变成什么呢?

  4、迁移应用、大胆创作

  (1)小树叶等急了,我们快帮它变一变,变好了以后跟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体验、分享

  (1)你把小树叶变成了什么?它可以怎样帮助小蚂蚁?

  (2)把你变的东西编到故事里来唱一唱吧。

  四、活动延伸

  其他小朋友画的也很好,让我们拿了画到外面去表演吧!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

  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大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年、月、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掌握起来比较难,因此,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这一概念),在活动设计中,人物化地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二、活动目的:

  1、在欣赏观察中了解年历,初步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学会简单地使用年历。

  2、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萌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3、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创造性地设计年历。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自主地向家长询问并记住自己的生日和主要节日的日期,了解有关年历的用途。

  2、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月历12座(大月、小月、2月的房子大小有区别)小字卡人手一份

  3、师幼共同收集不同款式的挂历、台历、月历等并布置“年历展”,展示在活动室周围。

  4、旧挂历、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年历

  (一)参观展览,探索挂历、台历、月历的奥秘。

  (1)向幼儿介绍“年历展”提出自主探索的要求,引导幼儿感受年历上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①看一看、找一找,年历上有什么?

  ②它们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幼儿分散观察和讲述年历上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种年历的异同点,教师对个别幼儿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如从年历的款式、数字、造型等方面进行观察。

  (3)通过集中提问形式,让幼儿共享自己的探索成果。

  (二)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结合“今天的日期”的谈话让幼儿理解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

  (三)结合“找日期”游戏,让幼儿探索学习使用年历的方法,亲身感受年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集体讨论:“年历有什么作用?”

  (2)教师任意说出年月,如“六一儿童节”,请几人愿意参加的幼儿到年历房寻找这一日期所在位置,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集体分析验证,共同确定找日期的方法。(先找到“相应的月”,再从当月中找到“相应的日”)

  (3)引导幼儿在挂历上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日期,(生日、自己熟悉的节日),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同伴、老师的生日,并在挂历上找。

  活动二、设计年历

  1、以“小小设计师”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2、启发、帮助幼儿理解设计年历的要求。

  3、介绍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技能讨论设计年历的注意事项。

  3、幼儿画、剪、贴、等技能设计不同形状、款式、图案的年历,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有困难的幼儿按要求设计年历。

  4、展示幼儿设计的年历,重点请想象力丰富、造型独特的幼儿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平衡、钻爬、快跑和躲闪的能力,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2、能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平衡木、拱形门、大箩筐(内放球类),大灰狼头饰一个。

  2、根据幼儿体质条件再设置一些障碍,如踩桩过溪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猪过桥。

  1、今天天气很好,小猪们到外婆家去玩。外婆家很远,要走过小桥、钻过山洞才能到达。

  2、教师指导幼儿练习“走小桥”、“钻山洞”。

  (二)游戏:小猪运西瓜。

  1、外婆家到了,外婆看见小猪们可高兴啦,说要把好吃的西瓜送给小猪们吃,请把西瓜运回家吧!

  2、讨论:回家的.路很远,如果路上遇见了大灰狼怎么办?(外婆说:“小猪,你们碰到大灰狼时,小猪们立刻蹲下不动,它就不会发现你们了。”)

  3、小猪抱起西瓜钻过山洞、走过小桥,把西瓜一个一个运回家。老师扮演大灰狼,当大灰狼出现时,小猪们立刻蹲下不动,随便乱动的大灰狼将被大灰狼抓走(停玩一次游戏)。

  (三)游戏:切西瓜。

  1、西瓜运完了,我们来切个大西瓜尝一尝吧!

  2、“切西瓜”游戏: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一名幼儿边走边念:“切、切,切西瓜,绿的皮,红的瓤,我把西瓜一切两,甜甜的汁水四处淌。”念完儿歌,幼儿四散跑开,切西瓜者抓住一人后,再组成圆圈,游戏重新开始。

  3、可以组成3~4个小圆圈,同时玩游戏。

  4、2~3遍后,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现3/4拍节奏。

  2.感受和表现休止符,体验游戏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重点难点:

  感受和表现3/4拍节奏。

  环境与材料:

  1.小帆船图片3-4个。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感受和表现休止符,体验游戏的快乐

  一次备课

  学说歌词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倾听,理解,说一说歌曲里唱了什么。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歌词。

  再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曲中间停顿部分,在停顿的四拍处和幼儿一起说"一、二、三、四"。

  第三次欣赏歌曲,教师引导哟额为歌曲拍3/4拍的节奏,并在中间停顿的四拍处和幼儿一起说"一、二、三、四"。

  学唱歌曲

  教师放歌曲录音,幼儿跟音乐一起唱歌,教师在幼儿身后,悄悄地将小帆船藏在幼儿的椅子底下。

  歌曲结束后,幼儿找小帆船,找到小帆船可中新开始

  游戏"小帆船"

  玩法:幼儿扮小帆船,边唱歌边模仿小帆船随意"漂"动,每唱到歌曲中停顿部分,都要马上立正站好。看谁听的准,做的对。

  教师作示范,全体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歌曲。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首先学生进行思考帆船是考什么进行运动的?这个简单的问题,学生都能够较好的进行回答。但是下个问题,帆船运动时,帆船的风帆面和风向的之间的关系。首先设想简单的问题:船向北航行,刮南风,帆面是怎样的?如果刮东南风或者是西南风,帆面是怎样进行悬挂的。学生进行进行猜想。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个时候争论是没有用的。需要学生进行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们进行实验的设计。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在课堂上没有条件进行,进行课下进行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活动。但是活动的参与度还是不够。这需要更好进行引导。还要更好地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我想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更容易的进行进入活动角色。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体验劳动及丰收的愉快心情。

  2、创编不同方位的摘果子动作。

  3、巩固踵趾小跑步,并合拍地随乐曲做摘果子和踵趾小跑步动作。

  4、引导幼儿看图谱纵队变成四个小圆队行。

  二、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右手戴腕花。

  2、场地上贴好纵队标记。

  3、场景布置“苹果园”、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快乐地表演“郊游”。

  1、师幼表演进入活动场地。

  2、教师提问幼儿讨论,引出主题。

  “呀,我们到了苹果园啦!这么多的苹果,你想做什么?心情怎么样呢?(我想去摘苹果;我想摘一个吃;那么多苹果我好开心啊-----)

  3、“那我们该怎样摘苹果呢”?

  教师示范,幼儿观察后说说怎么摘苹果,请幼儿表演摘的动作。相互欣赏摘的动作并模仿。

  4、幼儿探索学习摘苹果动作。

  戴腕花变换方位转手腕做摘苹果动作,一拍一下。

  5、教师放音乐完整的表演,引导幼儿学习其他动作。如背箩筐、举箩筐等动作。幼儿依次探索学习。

  6、听音乐在散点上连贯动作:做踵趾小跑步四个,摘苹果四次,举箩筐小碎步自转一圈。

  (二)、创编不同方位不同动作的摘果子动作,看图谱走纵队变成四个小圆,随音乐练习走队行。

  “果园里结满了果实,这边苹果采完了,我们换个地方去采吧”!

  幼儿由纵队变成四个小圆,然后用双手摘苹果。

  (三)、完整舞蹈

  听音乐完整练习。第一遍纵队用单手摘苹果。第二遍成四小圆用双手摘苹果。

  听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整舞蹈。

  (四)、结束部分

  1、听音乐《苹果丰收》各自表现丰收的心情。

  2、将苹果送回家。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果实的分类及特点了解甚少,希望通过学习让其了解认知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交流有关果实的经验。

  2、观察了解秋天的果实,能运用多种方法对果实进行分类。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清楚明白不同种类果实的特征及其分类

  活动准备

  1、各种果实实物或自制的果实图片。

  2、自制果实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分发给幼儿各种果实,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分发了很多果实,那么大家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二)基本部分

  1、感知水果和坚果的不同

  请幼儿品尝水果和坚果,引导幼儿通过看、摸、品尝等感知它们在形状、颜色、吃法和味道等方面的不同。

  ①师:首先请小朋友们先观察一下水果和坚果,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是什么?

  ②师:其次请小朋友们摸一摸水果和坚果,两种果实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③师:最后请小朋友们品尝一下水果和坚果,它们的味道怎么样?有什么不同?

  2、讲述故事《果果开会》了解水果和坚果的特征

  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出示核桃、栗子等坚果及苹果、梨等水果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坚果,什么是水果,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师:听完了这个故事,请小朋友们相互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水果或坚果有哪些特点?你知道怎样区分水果和坚果吗?有几种方法?

  小结:师:水果和坚果都是果实,但是水果皮薄,水分多,味道酸甜,容易食用。而坚果皮厚,基本没有水分,而且食用起来比水果麻烦。其实要区分水果和坚果非常简单,只要通过看、摸及品尝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3、玩游戏《寻找果实妈妈》,对果实进行分类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写有水果、坚果的大卡片,幼儿戴上各种水果和坚果的头饰,寻找自己的果实妈妈。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区分水果和坚果,请小朋友们回去自己动手找一找其它的果实,运用今天学过的区别方法帮它们找找果实妈妈吧。

  教学反思

  1、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太少了,今后应给予幼儿适度的自由空间。

  2、上课活动太过于机械化,有些死板,缺少新意,没有创新。

  3、进行的游戏太少了,“玩中学”的教学思想贯彻的太少了。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通讯簿,感受它的审美、实用功能。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通讯簿,学习记录家人及好友的联系电话。

  3.在游戏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进与家人、好友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通讯簿”的展览角摆放各种各样的通讯簿。

  2.幼儿活动前已了解爸爸、妈妈的联系号码。

  3.水彩笔、各种标记、空白通讯簿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手机已进入家家户户,爸爸妈妈都在使用手机。你知道爸爸、妈妈有许多朋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号码呢?

  教师:手机里的通讯录便具有记录多个好友电话的功能。

  2.欣赏各种各样的通讯簿,了解它的审美、实用功能。

  我们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通讯簿,一起去欣赏吧!引导幼儿从封面、封底及内容等欣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喜欢这些通讯簿吗?你想自己设计一本属于你的通讯簿吗?今天请小朋友制作通讯簿。制作时应先设计好封面、封底,再记录好友的电话。老师也设计了一本通讯簿,一起看看,好吗?教师交代注意事项:先想好封面、封底画什么,然后记录号码,每人可选标记贴名字后表示自己,不会写名字的'记住自己的标记,先记录好自己的号码,然后记录好友的号码。

  3.幼儿自制通讯簿,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个别幼儿检查号码的位数,别遗漏了。

  4.幼儿互相欣赏通讯簿,互相。

  5.游戏“打电话”。

  小朋友我们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吧!你想对好友说什么?怎样打电话?

  6.延伸提示:

  小朋友回家后可与家人、朋友打电话,述说对他们的思念。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画面,了解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2、初步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尊重农民的情感,并懂得爱惜粮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丰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说明收割顺序的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出话题。

  师:现在是秋天到了。秋天里的果园大丰收了,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果树的果子成熟了呢?

  (幼儿自由交流。分享平时的经验)

  教师小结:秋天,苹果,句子,橙子和稻谷都成熟了,所以我在这样美的季节里,我们能够吃到很多新鲜的水果!

  二 、让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农民伯伯在秋天里的工作。

  师:那这些水果都是谁收的呢?你们见过农民收水果吗?那我们在看看吧!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认真看,看完之后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图片的内容)

  师:图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时候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图片上的事情吗?

  (让幼儿逐一讲述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呀!农民伯伯在天气很热的时候,他们都要去收果子,而且他们收果子是要经过很多过程的,这样果子才能够保存的很完整。有了农民伯伯,我们才会有这么多的水果吃。

  (教师出示农民伯伯,收割情景的照片)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图片,你们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图片,说了之后,请你们来看看哪一张照片是最先做的事情了呢?给这些图片来排队吧!

  三、教师介绍农民伯伯的工作,培养幼儿尊重农民伯伯的情感。

  师:我们刚刚看了农民伯伯收割稻谷和水果工作时的照片,那你们还知道农民伯伯还要做什么工作呢?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了解农民伯伯的工作)

  教师小结:农民伯伯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下地干活了,他们要播种,要给庄家施肥、除虫、除草,等到庄家成熟的时候,还要给他们一点点收割下来,然后一袋袋包扎好,就变成礼物我们超市里的`大米了!农民伯伯还要在家里养猪养鸭养鸡,他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来做。

  (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农民伯伯的想法,培养幼儿尊重农民伯伯的情感)

  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为我们做那么多事情,如果没有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做事情,那我们就吃不到那么多的东西了,可能连吃饭都吃不饱呢!但是很多却是看不起农民伯伯,那你们觉得他们做的多吗?那我们要怎么样做?你们对他们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什么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应该尊重农民伯伯的工作。爱惜粮食,每天吃饭都要吃干净,不能剩饭,做一个能干的好宝宝。

  四、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