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中"好吃的种子"生成的子活动。开展本主题活动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野枸杞,飘飞的蒲公英……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枸杞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吗?""明年它们会在长出来吗?"……可见幼儿对种子传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宝宝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活动预设: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兴趣发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幼儿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设计思路: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
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3、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三、苍耳的传播方式
1、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有好多刺"。
2、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幼儿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幼儿"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3、苍耳的传播: 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四、莲子的传播方式
1、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2、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手机的构造和功能,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与客人老师进行交流,并能运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记录。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观察家长的收集,收集手机模型。
2、手机店:摆放各款玩具手机。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手机店,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周老师刚开了一个店,开了一个什么店呢,先不告诉你们,现在跟着周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好不好啊?(播放音乐,参观手机店)
二、了解手机的构造。
1、教师:刚刚参观了周老师的'手机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手机,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2、(出示翻盖手机和直板手机)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款手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原来有盖子的叫翻盖手机,打电话时需要打开盖子的。没有盖子的叫直板手机,打电话时不需要打开盖子。
3、(出示滑盖手机)教师:看,这款手机好奇怪啊,没有盖子,但是能往上推,你们知道这种手机叫什么名字吗?原来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滑盖手机。
4、教师:工人叔叔真聪明,设计出了翻盖手机、直板手机、滑盖手机等这么多不同款式的手机,真了不起。
5、(投影仪出示手机实物)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手机上面都有些什么啊?手机上面有屏幕,下面有键盘,键盘上有数字,这些事数字键,还有是表示功能的,是功能键。
6、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手机里还藏着秘密呢!(拆开手机)原来手机里还藏着电板和SIM卡呢,手机要有了电板和SIM卡才能使用。
三、了解手机的功能。
教师:你们在家里玩过爸爸妈妈的手机吗?他们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呢?(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拍照…)手机有很多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手机到底有哪些本领。你们想先试一试手机的什么本领呢?(打电话)(请一个小朋友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跟爸爸妈妈聊一聊)刚刚小朋友打了一个电话给妈妈,我们知道了手机有打电话的功能。(接着试一试拍照、录音等功能)
四、学当小记者。
1、教师:手机又很多的本领,今天请你来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客人老师的手机有什么本领?
2、教师:这里有一张调查表,上面有很多图片,你们认识吗?(介绍各种图片代表的意思:信封图片表示可以发短信,钟的图片表示时间,话筒图片表示可以录音,照相机图片表示可以拍照)如果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这种本领,就在图下打√,没有就空着,如果客人老师的手机还有新本领,就请你用你看得懂的图画画在下面空格里。
3、幼儿找一位客人老师进行采访并记录。
五、集中讨论交流。
1、教师:现在请小记者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哪些本领。(幼儿介绍)
2、教师:通过采访,我们知道手机一般都有拍照、发短信、听音乐、摄像等本领,手机的作用可真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手机还有更多的新本领等着我们去发明呢,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能做一个小发明家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科技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有些物品是仿生发明的。
2、训练观察力,找出相应物品并连线。
3、大胆想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课件、课本、彩笔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组织幼儿集中注意力。
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喜欢吗?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谜底(飞机)。
像鸟不是鸟,身上没长毛。
肚里能装人,飞得比鸟高。
2、出示课件,观看飞机。问幼儿:你在哪里见过飞机?你见过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说说飞机像什么?想一想飞机是模仿什么制造的?通过提问和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们知道有许多的物品是仿生发明而成的。
3、教师出示鸟的'课件,让幼儿观看比较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教师指导幼儿说出鸟飞行时的翅膀和机翼一样等。
4、讨论:让幼儿大胆想象,说一说飞机和潜艇还像什么?让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物品是仿生发明的?
5、让幼儿在活动室里自由模仿做飞机和小鸟的动作,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6、分组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早已准备好的区角活动中自由选择材料来制作飞机模型,并让幼儿将相应的物品找出来拼凑。
7、展示幼儿的作品,让所以的孩子欣赏评比。
结束部分:老师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总结。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忙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是仿生发明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夹子的仿生学原理和妙用。
2、通过探索,了解夹子不同着力点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3、在了解夹子用途和使用的基础上尝试进行艺术化创作。
二、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夹子(如碗夹、发夹、报夹、馒头夹、衣服夹、气筒等);被夹人手一个。
2、拍摄夹子的非常规用途的录像、“夹子舞”音乐。
3、卡纸的几何图形纸。
三、活动过程:
(一)夹子的仿生学原理:
1、出示螃蟹,观察它的两只大手:看着螃蟹的大手,你会想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什么东西?
2、介绍夹子的来历:人们就是看到了螃蟹等动物的大手会夹东西,就发明了夹子,使我们做一些事情变得很方便。
(二)夹子的用途:
1、提问:你认识这些夹子吗,是干什么用的?(幼儿讨论后回答。)
2、看录像,了解夹子的非常规用途。
(如下雨天用夹子夹住雨披,可以防止被风吹飘:开袋的饼干用夹子夹住,可以防止受潮:骑车时裤管太大,用夹子夹住,可以防止卷进车子里等。)
3、听快板儿歌,小结夹子的用途。(儿歌附后)
“夹子的本领真大。老师把小朋友讲的夹子的用途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老师还用这被夹来打节奏呢!”
(三)夹子的杠杆原理:
1、幼儿第一次尝试探索:“小朋友用过夹子吗?今天我们来使用被夹。”(把夹子比喻成“鱼”,让“鱼”咬在自己的身上。)
2、幼儿第二次尝试探索:“夹子还有一个小秘密,请你比一比:在‘鱼’的`尾巴处按和在‘鱼’的身体上按,手的感觉怎样?”(让幼儿用一只手和两只手分别按来感受。)
3、教师小结夹子的秘密。
(四)夹子的艺术化创作:
1、介绍材料,提出创作建议。“刚才大家都学会了省力使用夹子,也知道了夹子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用各种各样的夹子和图形宝宝(把卡纸裁成各种几何图形)来做成你喜欢的东西。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和帮助。
3、幼儿自己在黑板上展览作品,请幼儿来做自我介绍。
(五)夹子王国开“舞会”。
1、讨论:我们现在变成一个夹子,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成夹子一开一合的样子?
2、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
附儿歌:夹子本领大
夹子种类真不少,它的本领更不小,夹衣服、夹报纸,夹头发、夹被子,夹饼干,夹菜碗、紧急情况更有用,大家不要小看它,有了它,我们的生活真方便,有了它,我们的生活真正美,真正美!(——缪敏燕)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在学习里知道甜菜能制糖和吃法。
对甜菜的外貌有所认识。
活动准备
白糖一碗。
甜菜知识图片。
活动过程
一、品尝白糖
1、孩子们都知道老师手里端着的碗盛的`是什么吗?
2、你们都认识白糖,我们每人尝点说说味道。
3、是不好甜,你们都喜欢吃糖吗?
4、有谁知道糖是由什么制成的啊?
5、不知道啊!那老师告诉你们是用甜菜制成。
二、了解甜菜
1、知道甜菜是什么样子的不,不认识甜菜我们可以学啊?
2、看看老师准备的图片,这个根像心脏形就是甜菜,品种的不同,皮的颜色就不同。
3、甜菜的根是生长在土里,主根就是肉质,可以生产砂糖。
4、甜菜绿绿的秧生长在土外,也就是叶,叶片肥厚,叶部发达,叶柄粗长。通过图片就可以认识到。
三、甜菜的吃法
1、甜菜我们一般可以煎炒、凉拌、腌制食用,甜菜还可以烤着吃。
2、老师告诉你们最早开始吃甜菜的是古罗马人。
3、食用甜菜不会影响消化,食用甜菜有预防感冒、贫血、还可以缓解头痛和提高食欲,让我们越吃越健康。
4、甜菜好不好啊?回家也要讲讲甜菜的好处,让家人也知道。(教师在结束前要给孩子们巩固知识)
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采摘马兰的活动引导幼儿识别马兰,并初步了解马兰的用途。
2.学习凉拌马兰,感受到做菜肴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马兰、野草、小篮子。
2.制作马兰的各种调味品。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起兴趣,了解马兰的生长环境。
过渡句: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大(3)小朋友学本领,开心吗?
1. 师:现在,徐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
2. 提问:(1)这是我们在干吗?(挖马兰)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马兰?
小路边、瓜地、田边、花坛、竹园等
3. 师小结:原来在潮湿的泥里,我们都可以找到马兰。
二、区别野草与马兰,进一步认识马兰的外部特征。
提问:你在挖马兰时,你是怎么知道它是马兰呢?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马兰,可它和野草混在一起了?你能帮忙把马兰找出来吗?你们可以互相对比,商量一下,哪些是马兰,把找出来的马兰放在旁边的筐子里。
(幼儿选择马兰。)
提问: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来区分野草和马兰的?
(让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马兰的叶子是绿色的`,椭圆形的,叶边是锯齿形的。叶片上有细细的绒毛。马兰的根很光滑,有点红有点绿,闻起来有股清香味。
三、马兰的用途。
1. 师:那你们知道马兰有什么用吗?
2. 幼儿自由讨论。
3. 师小结:马兰可以当饲料喂猪喂羊,也可以做药材晒干后可以泡茶喝。 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可以止血,也可以做菜烧来吃呢,还可以作馅料做汤圆,味道 还很好。
四、制作、品尝马兰。
1. 师:你们吃过马兰吗?(如吃过)那你尝尝的马兰是什么味的?
2. 师:那现在我们来尝尝马兰的味道?(幼儿尝原味)
3. 提问:味道怎么样呀?(如果幼儿说“不好吃”)
那怎么办呢?(幼儿回答)
4.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调料,你们去试试让马兰吃起来更美味, 不过在放盐的时候不能放太多,先少放一点,淡了在放一点。
5. 师:你们可以给客人老师尝尝你做的美味的马兰?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有主动探究风的奥秘的愿望。
2、初步会运用多种途径获取有关风的信息。
3、能大声清楚的用语言进行表述,大胆交往。
准备活动:
1、幼儿每人一个记录本。水彩笔、小篮子若干。
2、“小记者”采访证,采访表。
3、“风”的多媒体课件一个;有关“风”的图片、图书资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多媒体展示风的情景,激励幼儿探究的愿望。
提问:羽毛为什么会摇摇摆摆飞上天?
二、幼儿互相交流风的经验,进一步了解风。
1、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风的认识及体会。
提问:你们发现过风吗?怎样发现的?
2、引导幼儿了解风的特征。
提问:这些风给我们的感觉是相同的吗?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感知风的类型。
提问:风还有哪些名字呢?
三、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了解风的.利用。
1、引导幼儿说出获取信息的方法。
(1)翻阅图书、图片资料。(2)询问客人;。
(3)与同伴讨论。(4)记录信息。
2、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风的利用并记录。
3、幼儿讨论风的作用,交流经验。
(1)请幼儿看记录本或使用投影仪介绍风的利用。
提问:风有什么作用?
(2)幼儿互相交流风的作用。
4、教师介绍电脑查询信息的方法,揭示风的利弊。
5、启发幼儿想象风的利用。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愿望。
提问:你想请风娃娃帮助你实现什么美好的愿望?
(2)幼儿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愿望。
四、幼儿扮“小记者”采访客人,了解有关风的问题。
出示记者证和采访表,介绍采访的内容。
活动结束:
幼儿主动提出风的问题,询问客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走进海底世界,认识鱼类、贝类、藻类等海底生物。
2、能说出一些海生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3、萌发热爱大海、喜爱海洋生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萌发热爱大海、喜爱海洋生物的情感。
活动难点:
说出一些海生物的名称、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师:在浩瀚无边、深不可测的大海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在大海里都有什么呢?
2、师结:海底世界真美,有各种各样的海生物。我们再一起去认识它们吧。
二、认识各种海生物。
一一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如:带鱼,提问:这是海底的什么生物?它长什么样?喜欢吃什么?。。。。。。
三、给海生物分类。
1、师:海底的.生物可真多。你能给它们进行分类吗?
2、幼儿对海生物进行分类。(小组一份)
3、说说分类结果及为什么这样分?(重点种类分类:鱼类 贝类 藻类)
四、观看影像资料。进一步丰富认知经验和探索兴趣。
1、观看介绍海底生物和海底世界的影像资料,了解各类生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方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2、师结:海底还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生物,请小朋友多查找资料,多观看有关视频、书籍,去海洋馆参观等,你会知道很多很多海底奥秘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主动参与实验探索潜水艇。
技能目标:
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
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
采用的科学方法:
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
准备材料:
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
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
实验步骤
1、将瓶盖拧下
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
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
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
5、将瓶盖拧紧
6、备水
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
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
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
3、让幼儿想像一下鱼在水中沉浮时的样子,他们是利用什么来完成浮与沉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鱼鳔并让幼儿了解鱼鳔的用处:鱼是因为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鱼鳔控制着小鱼的沉与浮,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小鱼想下沉时就将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来。看,小鱼就像小潜水艇一样,在水中自由上下,简直就是“活的潜水艇”。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质、形状、颜色等,并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见到)
(2)接着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潜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医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胶管是安装在哪里的?铁杆有什么作用?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将重量铁杆放入潜水艇模型中
(2)将罐子沉入水中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气体排出
(3)塑胶管一头接上注射器,另一头插入瓶盖上的`孔中
(4)注意:注射器一定要处于拉开的状态,为了把空气打进去。
3、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三)互动课堂
小朋友们,下面有两个水盆,第一个水盆里放浮在水面上的物品,第二个盆里放沉在水底的物品,将物品序号写在水盆里。
浮:A小盘 C 纸花D铅笔 G乒乓球 沉:B铁钉 E橡皮泥F曲别针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在实验中,潜水艇中注满水时,潜入水下,当拉动注射器时,水被排出,重量减小,所以潜水艇上浮。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谁的潜水艇可以自由的上下?
(五)总结延伸
回家后,自己寻找材料,自己重新制作一个潜水艇。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教师巧妙的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
小百科: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早期称为“指挥塔/指挥台”,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0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