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30 08:43:2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汇编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写过作文,每当老师讲评作文时,你的心情怎样?

  2、是的,在老师讲评作文时,同学们有的喜、有的忧。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来学习略读课文——《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3、读题质疑。

  1)、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心里产生了什么疑问?

  2)、想要解决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打开书,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试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生字词。

  读顺句子。比较难读的长句了反复读几遍。

  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出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认读。

  出示词语:

  图钉橡皮筋揣着骄傲赌气飘飘袅袅战战兢兢

  蕴藏范文

  开火车读——齐读——再试着写几个。

  平平淡淡认认真真战战兢兢飘飘袅袅

  指名学生读以上词语,教师注意及时正音。

  体会:平淡——平平淡淡,哪个词语的语气更强烈?

  是的,我们在以后的说话和写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类叠词,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有感染力。

  谁能再试着说几个?

  教师随机板书。然后全班齐读,积累。

  三、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大家读得很好,课文的内容,仿佛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所以,老师想请大家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某个人物,走进文章,细细体会。

  2、理清课文的思路。

  以三条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人物比较多,我们可以按照人物来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从老师这条线看,老师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从“我”这条线看,“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弯化?“我”又是怎样做的?谁来读读这些句子?

  (3)从“同学”的表现来看,他们前后又有什么变化?

  3、引起这一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是“我”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念作文的时候不念“我”的名字。

  4、阅读感悟,指导朗读。

  仔细品读“我”与老师的一段对话。

  “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

  小作者为什么会“战战兢兢”?我们怎样读出这种语气?

  “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

  为什么这一句话用上这么省略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四、角色互换,情感体验

  小练笑:“我想对说……”

  同学们,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觉得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学生?“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对课文中同学的做法你又有何看法?

  五、介绍作者,激发写作

  1、简介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文中这个会写文章的小女孩,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简介作者)

  2、交流

  同学们,故事里的人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找到自己的影子。希望你们能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每个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让老师念每个人的文章,念出每一个人的名字!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本课积累的好词抄在摘抄本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老王》教学设计1。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课文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极“左”思潮在中国泛滥的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文章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展开的,主要反映了人物“善良”的性格特征。

  教学设计:

  1、导入:请同学们注意看文中的这副脸部特写,你从这张脸上读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饱经沧桑、吃尽人间疾苦、凄凉、痛苦等。

  (过渡)同学们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联想是丰富的,那么作者写的是这些内容吗?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课文。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识读。

  伛 攥 惶恐 滞笨 塌败 荒僻 骷髅

  (2)学生交流查找到的资料,交流对极“左”思潮的了解。

  3、整体感知课文。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谈谈文章中哪些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充分感受语言,感悟课文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线索、事件、文章的剪裁、语言风格、人物个性这些方面去感悟。

  接着,在充分阅读思考之后,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最后,让学生代表发言。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a、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b、文中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c、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为什么?

  d、文中人物哪个方面最使你感动?

  教师小结: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四件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我”和老王都是普通的人,但是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老王》教学设计1》。尤其老王,在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文中详写了老王给“我”送鸡蛋和油这件事。从这件事中,更见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的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会课文如何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从老王至善的本性中,去学会善待他人。

  教学设计: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了文章,知道了文章记叙的是两个善良的人之间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也知道课文详写的是第四件事:老王在临死前送鸡蛋和油给“我”。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学习这一部分。

  (过渡)我们首先分析老王的生活境况。

  2、精读课文

  一、学生精读课文。

  思考:老王的生活境况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老王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生活窘迫,孤苦伶仃,居住条件很差,眼睛又不好。当时的社会对他不够关心。

  (过渡)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幸者,需要别人关心的人,却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去帮助别人。我们下面就去学习第四件事,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二、研读第四件事。

  学生齐读:从“有一天,我在家听到大门”直到“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性格、描写的方法、细节的描写等方面去思考。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和讨论。

  教师小结:老王在死前,还给我送鸡蛋和油,可见他的善良。文章从动作、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刻画老王。通过我的眼睛和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老王行动的艰难。

  三、质疑探讨。

  学生研读这一部分有疑问的可以提出,共同探讨。

  学生发问举例:

  a、老王这么对待我的原因是什么?

  b、怎么理解文中80页的这段话?(“他赶忙止住我说”直到“站着等我”)

  c、怎么理解“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句话?

  d、怎么理解“强笑”这一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的善良,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善良对待善良。

  3、拓展延伸

  问题:那么,我们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

  可以引导学生从关注班级入手,进而关注社会。

  4、总结全文

  一、让学生再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二、小结:我们生活在幸福中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遇到不幸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独的。

  《老王》教学设计1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和《林中乐队》。《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月光曲》写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痴迷而感动,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林中乐队》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歌太熟悉了,能熟背歌词,但要理解得很透彻那需要一点的时间。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的卓越才华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学习他美好、善良的心情;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重点难点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9、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11、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用力地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现在,请大家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印象或感受。(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蕾”“缝”“藓”“谚”四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

  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找出文中至少两处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

  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教师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

  (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结合这个句子,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夏天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师:谁能说一说,夏天里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第2自然段交流提示。

  1.这些生物在夏天生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指名说,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生物在夏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学生自由发言)

  (1)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作文时,我们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4.指名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生长的特点。(教师适时指导)

  (四)第3自然段交流提示。

  1.师:像这些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在夏天里都在生长,那么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马路在夏天里是否也在生长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

  2.(课件出示)师: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将文中提到的无生命的事物生长的特点说出来吗?

  3.夏天,连柏油路也软绵绵的,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

  (五)第4自然段交流提示。

  1.师: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

  2.理解两句谚语。(课件出示)

  3.师:正如文中所说,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热天”“长”分别指什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提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的增长,不要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三、回顾课文,归纳语言特点

  1.思考: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指导写作方法)

  2.归纳:本文语言的特点。(文章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四、总结全文

  是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夏天都有力量的生长着,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中的夏天同样有力量的生长,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们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并理解这个词:

  啼(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考虑:

  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⑴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局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沙啦啦,沙啦啦──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③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④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⑵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发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⑴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⑵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

  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身喜欢的局部,熟读成诵。

  2、向同学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优秀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