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9 09:45:3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师:同学们,中外战争史上这场闻名的赤壁之战就在两节课的时空内留在了我们的心里,相信这场战役一定深深地震撼了大家,每个人的内心肯定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假若你就是曹操当时身边的一个谋士,亲身经历了赤壁这一战,你有什么话要对曹操说,请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或者请你以21世纪小学生的身份向三国时代的曹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场战役的认识。也可以设想曹操当时在打了败仗之后,在向全军大会上,会如何向他的将士们本次战役。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写下来。

  于是学生把阅读课文后的感悟与看法流诸成了以下的文字:

  1、致曹丞相的一封信

  曹丞相:

  您好!

  自从赤壁之战吾军被吴、蜀以3万败80万之后,汝可安好?此役,我军大败之因,吾了以下几点:

  其一、此次周瑜联合孔明敌我,我军自智斗不过其也;

  其次、此番黄盖使出苦肉之计,周瑜又假冒蔡、张二人,使汝将其二人斩之,我军武力大打折扣;

  其三、我军刚以少胜多败袁绍,而汝太轻敌也;

  其四、大战之日,东南风大作,火势才得以蔓延,可谓“天败汝也”。

  但此役尽为一教训,而后诸如此类之战仍有许多,汝万不可轻敌,亦勿须自卑,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汝做为一乱世枭雄,万不可轻易放弃。

  祝我军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谋士徐玮琎奉上

  公元332年

  2、曹操在败仗会的

  各位将士们:

  大家好。

  这次赤壁之战,我们不但没有取胜,而且伤亡惨重。但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这次教训,我也吸取了许多经验。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几点:

  第一,是我太骄傲了,因为上次官渡之战的胜利就骄傲自满,轻视了对方的实力。现在80万大军惨败在3万小数下,真是惨痛啊。

  第二,是我太异想天开了,这也是骄傲引起的。黄盖是周瑜手下的一名老将,向来对国家忠心耿耿,他怎么会轻易投靠我军呢?

  第三,一个大错,就是我错杀了蔡瑁。如果我当时没有杀他,让他继续帮我练水兵,也不会造成今日我军死伤惨重。

  从今天起,我军要重新整顿兵力。以后,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

  (呼号)曹军必胜!曹军必胜!

  3、一个小学生写给曹操的信

  孟德大将军你好:

  我是21世纪的一个小学生,是《三国演义》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三国的历史时,晚辈十分佩服将军的聪明过人,官渡以少胜多,使袁绍痛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谋士许攸也弃袁绍而去,最后将军大烧袁军粮库,袁军不战而败,这胆略令晚辈佩服之至。

  不过在阅读你与周瑜的赤壁之战历史时,晚辈有几个想法想与将军交流交流。一、将军应该知道轻敌是兵家大忌吧,那次黄盖来信,将军怎么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呢?你想,黄盖是孙权手下一员大将军,对孙权忠心耿耿,他们施行的那么一点苦肉计你怎么就看不出来呢?真是令人吃惊。二、让晚辈来分析一下这场战役中的各种因素吧。首先将军的`兵士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而孙权军都是南方人,对水性了如指掌,虽说孙权军队才3万人,你军有80万人,可是,真打起来,你并不能占到什么便宜,你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这点呢?其次,那几天东南风很急,而且江面上波浪滔天,周瑜用火攻,恰恰是给你以致命的一击,这说明这一战周瑜军是经过了周密的安排的;第三,你军的船用铁索连着,想逃都逃不了,真是作茧自缚啊。因此,在晚辈看来,这场战役是你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错误的战略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役,实在令后人叹息。

  但你也给后人留下了活的战争策略,那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知己知彼,正确决策、抓住机会,周密安排。不知将军是否有同感,也不知将军现在是否已经明白了其中的事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的内容为选题作文。教材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第一段说明了本次习作的主题范围。第二段和第三段是本次习作的两方面选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方面,展开来写。第四段讲明了要联系实际生活,写清楚,并有真情实感。第五段是对题目的要求,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自由发挥。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自己的实际具体事例,写出真实的心理感受。

  2.初步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要点、联系实际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习作教材,准备要写的内容。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指导。

  ⑴理解题意,明确习作主旨,弄清写什么。

  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认真思考:

  ①什么是选题作文?

  ②这次作文写什么?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之后会有一些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在明确写作目标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这次作文是以写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和感受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要把真实的事例具体地写出来,然后分析这个事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⑵指导写作。

  学生在理解习作要求后,组织学生选择话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以某个学生的具体事例为讨论内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个人的心得体会。这些个人感受可以不同,这样做是为了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开扩写作思路,取长补短,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习作。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对一些在认识上有偏激的学生加以正面的指导,使学生都能对本次的习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写法上注意在记事的同时写出各阶段的心理想法。

  2.学生动笔打草稿。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遇到不会的字要及时查字典。在学生写作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及时进行解答。

  3.讲评。

  首先要综合评述本次习作情况,着重评述两点:⑴是否按照习作训练要求去写。⑵重点部分是否写详细了。

  具体讲评可采用“对比式讲评”或“开放式讲评”。“对比式讲评”即选择一至两篇优秀的文章在班级朗读、让学生评价,说出它们的主要优点及不足之处,再出示个别较差的片段,师生共同进行评改。然后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问题,认真修改。“开放式讲评”即引导学生相互品评,自由交流,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中进一步感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进一步理解和积累本单元的词语。

  2、训练正确地进行多种病因修改;体会排比、比喻、拟人句子的作用,积累佳句,有余力的模仿样句写句子。

  3、读懂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划准中心句,能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并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完成第1、2、4、5(1)(2)题,继续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准确修改病句,归纳说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并完成1——3题,掌握积累好词语的知识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讲清目标

  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积累好词语”的训练要求,理解积累本单元更多的词语。

  二、看拼音写汉字

  1、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

  2、反馈订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完成书中练习中的4个词

  2、补充下列解释:

  1)青绿色的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2)招引朋友、同伴。()

  四、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AABB:

  活动活动ABAB:

  闪闪亮AAB:

  金亮亮ABB:

  五、修改病句。

  1、小黑板出示:

  缺主语病句修改

  1)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读了《一件小事》使我提高了认识。

  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

  1)联欢会上的音乐歌舞真好听。

  2)天黑了,风雨越刮越猛。

  3)小河两岸荡着醉人的桂花香。

  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的。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关联词语使用错位的病句修改

  7)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8)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9)尽管刮风下雨,民警总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2、出示题目——各自阅读思考试改——四人小组议论,找出一类病因及修改办法——个人修改订正。

  2、独立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修改病句。

  3、交流讲评:说病因,讲修改办法及修改病句的结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完成4——4题。

  2、积累佳句,划出中心句,进行说理训练。

  教学过程

  一、单元听写

  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

  1、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风吹拂着你。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

  两组句子的一、二句,句子意思都一样,但都是第一句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把春风比作慈爱的母亲的手,那多亲切。把书上开满了花,写成花儿像人一样,赶趟儿的争相开放,又生动又有意思。

  自由读思考——同桌议论——全班交流——齐读课文中样句。

  2、比较下面的句子与课文第四大段的异同。

  春天是美丽的,充满着活力。你看春天万物苏醒,小草泛青,花儿开放。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积极向前的力量。

  相同:思想内容一致。

  不同:课本中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很生动很形象,也很容易懂,句子写得很美。课文中第四段读起来有劲,越读越想读。

  自读——互议——交流——齐读——小结

  (教师简略讲述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

  三、阅读短文

  1、阅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惊叹不已”、“前俯后仰”、“津津有味”、“悠闲自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次阅读,划出中心句,校对说理。

  3、指名读短文,思考第3小题。

  出示说话训练的借用句式和词汇:

  之所以……是因为……既……又……只有……才……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学说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补充练习

  1、《教学参考书》63-66页

  2、模仿第4题写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

  2)西北风像。

  3)满天的星星。

  4)当烈日炎炎的时候,树木为我们;当我们;当工厂喧嚣的噪音向城市袭来时,树木为我们,绿叶你真是。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

  课题。1、

  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

  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以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教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边学边理解,也可以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

  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是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

  第一次

  必须走

  在后

  停住

  第二次

  仍旧走

  在前

  毅然决然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感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立志后应该付诸于行动,努力实现目标做出一番成绩。

  3.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专心致志学习的精神。

  教学建议

  本课讲的是大科学家居里夫人小时候专心致志学习的事。课文叙述及思想内容的关系是:努力学习--成绩第一--大科学家。而她努力学习的具体特点是在“热闹”、“嘈杂”、“打扰”的环境里仍然能专心致志地读书。这是她刻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表现,是她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来的过人之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心这是小学生心理特点之一。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读中感悟,深切体会居里夫人学习时专心致志的精神,让学生们学习这个精神。

  因为居里夫人学生知道的可能较少,在学习此课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自己预习,课前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让学生先有个印象,在去学习课文,这样做学生能了解地更深一些。或者是老师利用一些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补充一些背景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地能力,课前布置,课上交流,为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作准备。

  对于本课的生字还要继续要求学生们自主学习,老师重点指导较难写的几个字。

  拓展练习

  一、补充词语

  ()方()法专心()()()()大眼()()力尽

  二、读课文填空

  1.居里夫人小时候的名字叫。她从小就。

  2.也是凭着,她和她的丈夫居里长期从事,发现了“镭”,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做出了。为此,她获得诺贝尔奖。

  相关资料:

  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及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的资料。

  专心致志(一)

  一、交流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2.师板书:专心致志(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一切方法认会生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并同小组成员一起谈论一下学习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2.交流汇报感受。教师相机引导:⑴玛丽亚有志向,从小说立志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⑵玛丽亚学习时的专心致志。(结合课文2、3自然段谈)⑶玛丽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结合4、5自然段来谈)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升华情感

  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觉得应该学习居里夫人的什么精神?(学生畅谈所感)

  五、形式多样,巩固生字

  1.大屏幕出示本课的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来认识生字。

  2.同位之间互相检查、教认。

  六、合作学习,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每个字的笔画、笔顺。

  2.全班交流:这些字怎样写才美观?

  3.学生自己书写。

  4.小组互评,自我修正。

  专心致志(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专心致志。认读“致”,说说“专心致志”的意思。

  2.师:知道文中写谁:“专心致志”吗?

  3.利用课件讲述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采用多种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看看你对居里夫人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三、理解感悟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玛丽亚是怎样“专心致志”学习的?反有关的词语划出来。

  2.学生自读,自划。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4.全班交流。

  教师可重点指导点拨,使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玛丽亚是怎样专心致志学习的?

  ⑴玛丽亚家里“人多”、“很热闹”、但她“从不受干扰”。

  ⑵为对付嘈杂的声音,她用“防御工事”(“防御工事”一般指什么?用在什么地方?)通过理解“拿”、“坐”、“支”、“掩”几个动词,让学生表演一下,感受玛丽亚的专心致志。

  ⑶读书达到忘我和忽略周围一切的地步。(可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

  ⑷姐姐和朋友们想方法去打扰,却不能实现(在这个问题上可对学生进行注意力方面的教育)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看到玛丽亚这样的专心致志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对此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

  2.找出表现玛丽亚“专心致志”的句子,用敬佩的语气来读,读出敬佩的语气。

  3.凭着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玛丽亚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教师引导,学生齐读。

  五、检查生字,指导书写

  1.采用多种方法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2.同位之间互相检查、教认。

  3.小组内讨论生字的书写,提出难写字,共同解决。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也想做个专心致志的孩子吗?你打算怎样做?把你的打算写在日记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斯茅语:从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切入,极妙!)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斯茅语:王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课文,真正达到了以读为经,以练为纬的目的。)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2、在观察中引导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初步认识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季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从中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季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夸一夸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师,请你猜猜她是谁?

  这位魔术师就是——春姑娘(揭示课题)

  2、春姑娘可会表演魔术啦!她手里的`魔术棒可神奇啦,魔术棒挥到哪里,哪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她的魔法吗?(指名说)

  二、说一说

  春姑娘带着她的魔术棒向我们走来了!她给我们到来了许许多多的礼物呢!

  1、示春天的图片

  看到春姑娘了吗?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

  (1)示句式:春姑娘来到()。指名说

  (2)示句式:春姑娘来到(),来到()。指名说

  (3)示句式:春姑娘来到(),来到(),来到()。

  同桌互说——指名说

  2、春姑娘的魔力可真大啊!她到过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出现奇迹。出示图片:小草看!小草有什么变化?(指名说)示图片:花儿花儿又怎么啦?(指名说)示图片:柳树柳树呢?(指名说)

  3、春姑娘的魔术棒会使小草、花儿、柳树发生变化,还有什么也会变化呢?(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想一想

  春姑娘的魔术棒不仅会使大地发生变化,而且这根神奇的魔术棒还会发出各种声音呢?闭上眼睛,我们去聆听一下《春天的声音》

  1、欣赏诗歌;《春天的声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这声音是怎么样的?(指名说)

  2、(师放声音)听一听春天里的声音你仿佛来到了哪里?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3、闭上眼睛,深呼吸。你闻一闻春天的味道。

  示句式:我仿佛听到了(),闻到了()。(同桌互说——指名说)

  4、春姑娘的魔术棒真厉害啊!春天是多么的美啊!你想对春姑娘说写什么?(指名说)

  四、写一写

  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礼物,我们也送一件礼物给春姑娘吧!

  1、生写一写

  2、交流、评议五、

  总结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0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0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