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9 08:40:1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7篇[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7篇[优]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 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沙的特性: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

  2、 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 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胶碟 、 、耙等)、水、手巾。

  【活动过程】

  一、把幼儿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活动,引出活动主题并进行安全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沙),对啦,你们喜欢玩沙吗?今天,我准备了很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一玩,用脚踩一踩,跳一跳,讲一讲你发现了沙有哪些秘密?告诉老师或者同伴们!不过你们玩的时候,请注意:不能把沙往上抛,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和鼻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知道了吗?

  二、通过各尝试活动,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A、幼儿自由玩沙。幼儿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上的沙里,然后再把沙放进水里等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

  B、师生一起归纳沙的特点:

  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知道了沙有这么多秘密,那么沙有什么用呢?(沙可以用来建房子、铺路、彩沙可以用来作画、装饰等等。)

  四、幼儿用沙进行建筑活动,感受沙带来的乐趣。

  师:好,我们来当建筑师,把你想建的东西建出来吧!(幼儿自由构建)

  (结束)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知、认识“上”和“下”的空间方位。

  2、学习运用方位词较完整的描述树叶的行踪。

  活动重点:

  认识“上”和“下”的空间方位,并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会根据具体事物发生改变。

  活动准备:

  1、《树叶的`旅行》ppt课件。

  2、幼儿在进活动室的路上与大树打招呼。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叶。

  1、谈话导入,刚才我们在树上找到了谁呀?

  2、ppt1,引出课题。

  出示树叶,小朋友一起有礼貌地打招呼。

  秋天到了,树叶宝宝被秋风一吹,呼――它离开树妈妈去旅行啦。什么是旅行?

  树叶宝宝到哪里去旅行了呢,我们来看看吧。

  二、树叶去旅行。

  1、出示ppt2,感知、认识“上”、“下”方位。

  你看到了什么?

  辅助提问:树叶飘到了什么地方?跟花朵在干什么?

  我们把树叶飘到哪里,在干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2、出示ppt3,进一步认识“上”、“下”方位。

  树叶又旅行到了哪里?跟风车是怎么玩的?

  请你象刚才一样用一句话说清楚,先说树叶飘到哪里,再说跟风车怎么玩。

  3、出示ppt4,巩固对“上”、“下”方位的认识。

  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先看图再和旁边的小朋友先轻轻的说一说,然后告诉大家。

  幼儿讨论后再学习运用句式完整讲述,要求幼儿说清楚方位。

  4、出示ppt5,了解“上”和“下”是相对而言的。

  最后,树叶飘到了哪里?

  它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在小草的什么地方?

  咦!怎么一会儿是上面,一会儿又变成下面了呢?

  师幼小结:树叶和小草在一起,树叶在上面,小草在下面;树叶和滑梯在一起,树叶在下面,滑梯在上面。

  5、出示ppt6,师幼共同小结前面四幅图。

  我们一起把树叶到哪里去旅行了说一说,要说清楚树叶在什么东西的什么地方,是怎么玩的。

  6、出示ppt7,学习用方位词“上”和“下”描述树叶的行踪。

  树叶还到好多地方去旅行了,我们来看一看,等一下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师幼共同看ppt说说树叶的旅行。

  三、游戏:我和树叶去旅行。

  如果你是小树叶,你想飘到哪里?去做什么呢?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思路

  本课根据美国FOSS教材进行改编。FOSS教材的研究体系认为,学习者对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和掌握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素养,学习者头脑中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基于FOSS 教材的中心理念,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中高年级学生对于骨骼虽然具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是不连贯的。因此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以学生最常见的拼图游戏作为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拼图的窍门,为后面的学生活动打下基础。接着,教师提出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组成,让学生分组数一数,看看能数出多少,并把可能漏数的部位写在记录单上。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身体内骨的存在及其位置和大致形状,便于后面拼接骨骼的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

  在新授部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骨骼拼图,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不参考任何资料的基础上拼接人体骨骼图片,以此展现出学生对骨骼的已有认识和了解。进而,发给学生可以参考的骨骼图片,让学生对自己的拼接图进行修正。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拼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进行修正,加深了学生对于骨骼结构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在学生展示拼接成果过程中,适时地把人体一些重要的骨名称教给他们,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与骨骼有关的科学概念。通过前面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头脑中能够构建出人体骨骼的初步模型,体现了动手做科学的特点。经历了两次骨骼拼图活动,学生头脑中能够大致呈现出骨骼的完整轮廓,以及各个相连接的骨的样子,借助经验记忆能够比较持久地使科学概念留在学生头脑中。经历了两次拼图活动,教师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活动中的不足和优势,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紧接着,以学生拼图为基础,让学生再来数一数刚才没有数清的部位,这样能够发现“数骨”活动中一些漏数的部位,并能够进一步对照图片加深认识。

  最后一个环节作为教学拓展,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比人与马的骨骼图片,从中发现人与动物骨骼的异同,初步渗透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大教学观。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谈话:谁能用一分钟时间拼好这个动物拼图。思考:怎样让拼图能够比较快的完成。

  2、投影展示人体的骨图片

  提问:我们要完成的拼图游戏中,要拼接的整体是什么?——板书:骨骼(教师讲解骨与骨骼的区别)

  3、分组活动:用手感觉身体的骨,数一数,看看你能数出多少块骨?思考:数不清楚的原因是什么?

  二、新授

  1、学生活动:在不参考任何图片的基础上,根据你对骨骼的`认识,试着把骨骼图片拼完整。

  (1)学生第一次拼图活动(限制活动时间9分钟)。

  (2)展示学生拼接成果,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拼图可能存在问题?

  (3)学生活动评价。

  2、学生活动:每组发一张正确的骨骼图片作为参考,参照这张图片修改你们组的拼图。 教师谈话:在修改过程中,认真思考:通过两次拼图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1)学生第二次拼图活动(限时5分钟)。

  (2)学生展示拼接成果,并谈谈自己的发现或体会。

  (3) 学生活动评价。

  3、电脑课件认识人体比较重要的骨名称——头骨(颅骨)、胸骨、肋骨、脊柱、骨盆、上肢骨、下肢骨

  三、综合活动:

  1、根据我们通过学习所掌握的骨骼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再数一数,各组刚才漏数的部位,看看这次能够数出多少块骨?并补充在记录单上。

  2、如果还是不能把骨都数清楚,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才能数清楚?

  四、拓展延伸(根据教学时间安排调整)

  1、投影 。出示人与马的骨骼图片。思考:人与马的骨骼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通过学生思考、总结得出人与马的骨骼大体分为三大部分: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3、课堂延伸:为什么人的骨骼和马的骨骼有很多区别?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赛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揭题:人们根据不同需要不断设计新型的车辆。那么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

  二、课堂实施:

  (1)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1、出示真正的赛车的图片介绍“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2、提问:这辆车有哪些设计特点?

  3、学生观察、讨论。

  4、交流汇报。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2)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1、提问: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2、出示挑战任务:

  (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

  (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

  (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

  3、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3)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

  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

  2、测试、比赛。

  三、小结:

  (1)认识了真正的赛车。

  (2)学会了制作小赛车。

  四、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2、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心)

  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是沉是浮?

  2、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观察在水中的沉浮

  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2、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4、师解释什么叫物体排开的水量。

  四、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出示问题:橡皮泥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

  2、分别做实验:实心橡皮泥和各种浮在水面上的形状

  3、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小结

  五、自我评价与课外延伸

  六、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生活经验,,但能正确定性的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还有一定的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位置对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通过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课前准备:游戏道具、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游戏导入:

  1、玩贴鼻子的游戏

  2、同学们齐心协力合作完成1、一名学生贴鼻子,其他同学帮忙,共同完成。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1、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1)自由描述。引导学生以教室为活动场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学习绘制平面图。

  (3)交流评价。

  2、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1)指出活动指向:描述教室、操场、旗杆、实验楼、厕所、办公楼等的位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2)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

  引导学生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强调绘制平面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3、小导游活动。

  情景:假如今天家长要来开家长会,你如何把家长顺利的引导到教室呢?

  4、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展示样板。为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房屋布局平面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自由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学习绘制平面图。

  3、同学们交流评价。

  4、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5、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

  6、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因为同学之间进行游戏,兴趣比较浓,开展室内活动,学生参照物比较熟悉,且能够全员参入,活动比较充分。

  2、意在提示学生利用平面图寻找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拓展延伸 应用创新

  今天,我们研究了怎样描述不动的物体的位置。那么,你想知道轮船在大海的位置吗?应该如何确定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我们回遨游太空,那怎样描述飞船和火箭在太空中的位置呢?

  1、思考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意在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交流和总结,进一步归纳整理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19、我在哪里

  东西南北

  教学反思:

  主要通过对我的位置、升旗台的位置、学校的位置在方向、距离、时间等方面进行定性地描述,知道一个物体位置的确定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物体有不同的参照系,就会有不同的运动情况。认识位置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前提条件。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