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教案6篇(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混合由观察、试验、动手操作等4个活动组成,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幼儿将探索发现与水有关的另一个现象——可混合性。
1.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在活动中,幼儿将制造混合物。幼儿把沙子、油、墨水、盐、洗洁精等放入水中,会观察感知到两种混合现象;同质混合与异质混合。幼儿会观察感知,哪些物质被溶解到了水中,哪些物质悬浮在水中;哪些液体会在水中漂浮,哪些液体将沉在水中。在观察盐结晶的过程中,将感知水的蒸发现象。
2.探索发现科学知识
(1)观察墨水、油、洗洁精、盐、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探索物质的可溶解性,发现同样的墨水、盐、洗洁精在不同温度水中的不同变化。
(2)明白盐水即是盐和水的混合,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把盐和水分开来,发现盐结晶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和方法。
(3)试验油水的融合方法,发现洗涤用品能使油滴溶解到水里。
(4)了解沙子与水异质混合的现象,试验漩涡的存在,探索漩涡的`特点,发现漩涡产生的原因。
3.综合活动其它领域:
(1)语言: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活动,用适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试验、发现等活动,并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理解并应用知识概念:混合、墨水、温度、变化、扩散、盐水、溶化、溶解、蒸发、水蒸气、结晶、晶体、洗涤用品、漩涡、搅拌。上述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较正确地表达出来:如溶解:盐泡到水里了;搅拌:搅一搅。
(2)艺术领域:
通过画一画,表现墨水在水里的扩散,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盐的结晶,用手工或绘画把漩涡表现出来。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绘图纸、手工纸制作花苞图示各一张,实验步骤规则图示,绘图纸、彩色手工纸、小花若干。
2.毛巾、装有水的水盆若干(分组摆放)。
重、难点
重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难点:了解纸有吸水的特点。
活动过程
1.认识材料,引出话题。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是什么纸?(白纸)
你说的是它的颜色,你可以来摸一摸,我们平时会用它做什么?这是一张什么纸呀?
2.出示图示,讲解图示。
关于这张纸,我这里有一张图示,你来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用纸剪成一朵花,然后折成一朵花苞,折好以后轻轻压一压。
提问:如果把这朵小花苞放到水里,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会湿、会开放)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但是,在实验之前,我们有规则,你们要看懂了规则才能进行实验。
3.尝试第一次实验,观看实验规则图示,明确操作步骤方法。
实验规则图示:①每一名幼儿拿一朵纸花;②制作成花苞,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
师:这里写了几条规则啊?(3条)谁能告诉我规则告诉我们什么?
要求: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小手不能碰,但是我们的眼睛要仔细看,纸花发生了哪些变化?
4.幼儿操作,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仔细看看这张纸有什么变化)
5.交流试验情况。(花瓣撑开,纸花绽放)
教师提问:纸花在水里发生什么变化了?它为什么会开呢?
小结:原来纸花放到水里,水慢慢跑到纸宝宝的身体里去了,就好像纸喝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这就是纸的吸水性。
6.对比实验结果,经验提升。
(1)教师出示宣纸
你认识这样的纸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宣纸,
(2)将不同的纸花放进水中进行观察,引导孩子发现会有点什么变化。
宣纸做的纸花要和刚才的图画纸做的纸花比赛,它们要比一比在水中谁先开放,你猜猜哪一朵先开?为什么?
(3)师幼一起修改实验规则。修改为:①每名幼儿拿一朵图画纸和一朵宣纸纸花;②制作成花苞,同时放在水里;③不能用手碰;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哪一朵花先开放了?
小结:宣纸做的花
8.提出新问题,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出新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制作成花苞,放入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操作实验。
9.活动延伸。
将水盆和各种材质的纸花投放到科学区,供幼儿继续对比实验,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主动探索,感知物体会滚动的原因及特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两个海洋球、一大一小圆柱体、方形、三角形积木各一);两大篮各种可滚动的物体。活动过程: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导入课题:
1、“小朋友,请你玩一玩篮子里的东西,请你仔细看看这些东西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操作。
3、讨论:“刚才玩的时候,这些东西怎么样啦?”(动起来了),“它是怎么动起来的?”(幼儿讲述并上来演示)。幼儿滚动物体,探索会滚动物体的特征及原因。
1、幼儿讨论:这些东西都会滚动吗?(幼儿讨论,教师不做正面回答)。
2、请幼儿把筐子里每一样东西都滚动一下,相互交谈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有的东西会滚动,有的东西不会滚动。
3、幼儿讨论;那些物体对滚动,那些物体不会滚动?为什么?(幼儿讨论)
a、请幼儿分别摸一摸会滚动的物体和不会滚动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区别。
b、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圆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讨论:你是怎么是圆物体滚动起来的?教师小结:我们用力推了一下,圆的物体就滚动起来了。幼儿继续操作试验,探索物体滚动时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滚动实验,探索不同物体同时滚动的速度差异。请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体,同时滚动发现了什么?
2、幼儿第二次滚动实验。探索相同物体同时滚动时的速度差异。请幼儿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体,同时滚动,观察有什么发现。
3、幼儿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幼儿自由讨论)
4、别幼儿讲述并操作自己的发现。(幼儿发言并行操作)
5、小结:同时滚动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样;同时滚动相同物体时,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滚动速度越慢。
延伸活动:
探索会滚动物体的其他特征。
活动反思:
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是科学探索活动。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有幼儿自身的经验储备中以亲身例证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测。动手活动又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指南中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分享交流。”在这几点上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到位,也存在着很多教学的困惑。
1.语言的表达。对于科学活动,总结性的话语在活动中起着重要性的作用。特别是具有科学性的。在活动中,“有圆面的.物体会滚动,没有圆面的物体不会滚动。”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也为幼儿找出会滚物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话语中,也要切合幼儿的实际,不能太过于深奥要更符合幼儿语言直白,在讲述的时候动作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也带动幼儿的理解。因此,科学活动中语言的表达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
2.合作的意识。在活动中,在这个活动我请幼儿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但在活动中幼儿往往自我操作的居多,在合作性上比较缺乏。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我在请幼儿操作的时候,所说的要求可能还不够清晰。其次,也要加强幼儿合作的意识。游戏方式或者其他形式让幼儿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我们班的幼儿还是比较欠缺。
3.记录的方式。操作单是科学活动中有时候必不可少的。但操作单的形式我觉得在活动中还缺乏了一点心意,比较单一。在这一方面,在操作单的制作中还需要多用心去斟酌。怎样的形式更方便幼儿操作也便于我们去做教学前准备。
科学活动,也对我们教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我们更好的用心去设计、科学的解答让幼儿获得更多科学性的知识。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也指的是物理中转动与位移的平面复合运动。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都会保护自己,而且它们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积极参加活动,有进一步探索动物保护自己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事先通过看书.看录象.问成人,对动物过冬的方式有所了解。
(2)录象:“动物的自我保护”;几种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简单图示。
(3)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对动物保护自己产生兴趣。从故事“老虎来了”中的动物是如何对付老虎的例子,引发幼儿思考各种动物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2)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几种常用方法,扩展幼儿已有的知识。
A.幼儿观看录象,初步了解录象中小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B.再次看录象,进行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的归类,出示方法代表图片和相应的动物的图片。
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3)游戏:会保护自己的小动物。巩固整理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选择各种动物头饰扮作小动物,当教师出示保护方法的图示后,幼儿看是否所选的动物相同,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延伸:在活动中,可以继续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其他方法,以及人们是如何把动物的自卫方法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的。
课件:反映青蛙.乌龟.刺猥.黄鼠狼.兔子.毛毛虫六种动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录象。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很活跃,幼儿们的回答也很积极,本次活动在课前我收集各种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活动开始开始部分运用动画模式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通过故事引出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课件内容的制作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利于孩子的讨论、交流和学习。使幼儿了解到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理解。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如能在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归类时,在材料准备上更充分些,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新的《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兴趣。我设计的这个小火箭的科学活动就重在于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火箭上天,让幼儿通过亲身活动,在获得大量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及操作活动基础上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大气压强的作用,积极思考动脑,自主的加以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理解与掌握。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大气压强的作用。
2、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教学准备:
1、幼儿经验基础——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准备:小火箭及发射器人手一个;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让幼儿自由尝试火箭上天的方法。
2、集体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让火箭上天的'?
你最喜欢哪一个方法?
3、幼儿再次探索、游戏。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
2、把瓶盖盖起来现在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三、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1、请两位幼儿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高。
启发提问:为什么一样的火箭,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呢?
2、请幼儿操作,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力气大小之间的关系,填写好记录表。
3、小结:拍瓶子力气用得大,火箭飞得高;力气小,火箭也就飞得低。
活动反思:
此次健康活动以报纸球当作火箭,比较安全,利用现成的教玩具开展投掷训练,活动准备比较简单。活动中我以第一个基本环节作为重点环节,对于基本动作加以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幼儿脚的站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容易搞错,导致火箭发射很近,在活动中,我安排用绳子划分了三个等级,投过第一个算成功,投过第三根绳子,就是非常棒,在第一次练习中,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能成功,后来对动作又加以纠正练习,在第二次练习中,绝大多数孩子都获得了成功,这种阶梯式的练习,让幼儿非常有挑战感和成就感,在最后的游戏环节中,幼儿都能以扔过第三根绳子为荣,投准练习在此活动中是难点,幼儿在练习过程中,效果不太好,以后可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此次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所以我在游戏环节就安排了火箭发射和火箭进入轨道两个环节。但在整个活动环节中,我运用了简单的口令,如准备,发射,发生成功,进入轨道等,语言简炼,富有节奏,幼儿活动兴趣高涨,活动效果良好。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小车制作,体验制作完成小车后的成就感。
2.大胆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积极参与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制作车轮会转的小车,探索车轮与车轴连接的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小朋友有玩过玩具汽车的经验。
物质准备:
一辆会跑的玩具小汽车,在不同位置钻孔的牙膏盒和没有钻孔的纸盒,钻好孔的瓶盖,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各种圆形积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双面胶,透明胶,音乐《雪之梦》。
三、活动过程
1.观察小车,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
(1)指导语: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2)小结:小车由车身和车轮构成。(该部分略作详细观察车轮与车轴之间的关系,车轮与车身的'高度)
2.幼儿思考怎样做一辆会跑的小车。
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说一说,各种材料适合做什么,打算怎么做。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想请你们亲手做一辆会跑的小车,请你们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边的朋友他说一说,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做什么?怎么做?
3.幼儿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第一次操作)教师按半成品车、部分零件已组装配套、单一的材料分为几组摆放,幼儿自愿选择小组,尝试制作会跑的小车。
4.幼儿检查自己制作的小车。
(1)幼儿介绍自己做的小车。
指导语:你们的小汽车都做好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各小组在自己组内介绍自己做的车)
(2)检查小车能否跑起来。
指导语:请同伴相互检查,你做的小车能跑起来吗?看看能跑的小车和不能跑的小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在相互检查和比较中,让幼儿发现车轮和车身位置、车轮之间距离的关系。
(3)小结:车轮要安在车身合适的位置上,车轮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小车才能跑起来。
5.幼儿改造自己的小车。(第二次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合作修理小车,让跑不动的小车都跑起来。
6.教师再次总结。
(1)先让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改造自己的小车的。
(2)教师做总结。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注意内容的综合性愚教与生活和游戏之中,并在活动中设计了用肢体语言表现不同车辆的各种特征,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
不足之处:
在幼儿用身体模仿小汽车的时候,应该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也可以使一些模仿能力差的幼儿受到启发。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