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8 09:05: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集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10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外貌

  小女孩神情深深自责

  动作专注认真

  一般大小

  种子饱满精心挑选

  乌黑光泽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本节课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养成正确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2.通过学习本课,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世界万物都在变化”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1.就学生而言,对于一切都在变化及科里亚为何走了五步之间的联系很难理解。另外对字词如:锯,喀,挖,果然的书写及理解会存在困难,这需要教师反复进行强调。

  2.让学生自己先读课文,了解科里亚是如何埋木匣又是如何挖木匣的,及: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并思考为什么由十步减少到了五步?这个问题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比较困难。

  3.学生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一知识难于理解需重点讲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三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能很好的融入自己的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能口述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理解“周围的一切随着时间流逝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周围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办事”的道理是本课的重点。

  2.让学生学习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方法

  讲读法、感受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收集与本课相关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

  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阅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

  抽生说学习任务(课件出示:学习任务)齐读学习任务

  2。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天山简介)

  3。著名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延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优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骑着马去天山看一看吧!

  4。请同学们同桌论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的字音,互相纠正字音。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发现哪些字需要重点识记?

  (二)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天山,你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相关的句子,也就是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语文教案 篇5

  铁 骑 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突破 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应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着重探讨。

  教学准备

  1.了解杨朔散文的风格。

  2.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的战例。

  2.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讲述战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4.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5.解题,指导完成练习 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2.师: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殊,胜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1.纷纷回答:爱看。

  2.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

  生:不是。

  3.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的战例吗?

  4.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板书课题)3.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4.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板书)1.思考,举手回答。

  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 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 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 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 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_特点。 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1.思考本文的结构特点。

  生: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途中,有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这班掉队的骑兵命运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一条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放弃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条什么河?后来骑兵发现了一座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排马 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这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充分显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

  2.生:“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

  生: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生: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生:“是黄河,水才急呢,·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3、思考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2.积极思考。

  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胜

  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七、板书设计

  铁骑兵 杨 朔

  本文结构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

  的心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想象》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有六节,根据诗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节)主要写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表达诗人对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4—5节)主要写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第三部分(6节)总的写出了想象中的世界。

  这首诗高度集中、慨括地反映生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课文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去感受课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1、师: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想象孕育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力量将人们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丰富奇特的想象不仅为人类美好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更为社会的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天我们来学习《想象》这首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4、听配乐朗诵。运用联想想象,用心灵去感知并默默的在心中勾画图景,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忧郁 轻响 瞪眼睛 使者 吓唬 橡皮 橄榄枝 病魔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象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4、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自由读文,把相关的词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三)品读诗句,体会感情

  1、自由读1—3节

  2、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劲儿的蓝”、“透明的水晶”、“喊一片”、“唤一片”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课文第二、三部分

  5、全班交流

  6、小结: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象的,要实现这一切就要靠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四)升华情感,扩散思维

  1、配乐诵读全文

  2、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你还有哪些新奇的想象?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学生说说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

  4、齐读最后一节

  5、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森林、鸟类生活的资料。

  2、学生读读课文,认认生字。

  3、师生各准备生字、词语卡片一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喜欢森林和小鸟吗?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小男孩儿救小鱼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位父亲爱森林和小鸟的故事。

  板书课题:父亲和鸟。

  2、齐读课题。

  3、学生讲述有关森林及鸟类的知识或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激趣导读

  师:一对父子在一片树林里进行这一段关于林中小鸟的对话,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吗?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读音。

  2、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树叶”中的拼音读准字音,再把“树叶”中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看谁读的准确。

  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小组合作识字。

  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要求认识的字。

  (1)教师指导重点读准后鼻韵母的字“蒙、浓、腾”,前鼻韵母的字“喃”。

  (2)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相继指导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观察“味”与“妹”、“惜”与“借”的字形,教给学生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嬉”是“喜”字加上一个女字旁,味去掉“口”就是“未”。“蒙”字有几个读音等。

  4、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教学生词。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学生逐段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得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如: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当中横的写法。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实践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课后充当小小考察员,按父亲的说法找一找哪里有鸟。闻一闻小鸟的气味,听一听鸟的鸣唱,看一看鸟欢快的样子。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发现哪里有鸟。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三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回忆?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

  2、师:是呀,那些美好的回忆将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父亲和鸟》(出示课题)是留在一个孩子心灵深处的美好回忆。记得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经过一片树林。

  出示清晨有雾的树林图片

  师:清晨的树林,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例: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有很多雾

  它让我感觉到清晨是很凉爽的

  它让我感觉到清晨的空气很新鲜。

  二、学习课文3-8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突然站定,

  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意思。

  (1)引出两词。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有着清新空气的树林,我和父亲朝着小路经过这个树林,他朝着树林……谁来读这个词。(生:望了又望)(师贴望了又望卡片),他还……(生:闻了又闻)(师贴闻了又闻卡片)。一起来……(生齐读两个词)。

  (2)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句子中去,自由读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3)领会句意。

  师:那父亲望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打开课本读第3-8自然段,建议大家读两遍。

  生自由读,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父亲望见了什么?

  提示:望见的是树枝在摇动。

  师:你是从哪里读到的?

  提示:课文的第5自然段。

  师:你们读读第5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不是望见树枝在动?

  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

  师:父亲望见了树枝在动,他知道了什么?

  提示:他知道了有许多鸟。

  师:那“我”站在父亲身边知道树枝上有许多鸟吗?

  提示:不知道。

  师:那为什么父亲知道,我不知道?

  例:因为我粗心。

  以为父亲看得很仔细,看到的是里面,而我看到的只是表面。

  可能是父亲很喜欢鸟,发现了鸟的习惯,儿子不喜欢,他不会去探索鸟的奥秘。

  师:那父亲闻到了什么呢?

  提示:鸟味。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气味是鸟味吗?你闻得出来吗?谁闻得出来?

  提示:父亲。

  师:父亲说鸟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提示:父亲说是热腾腾的。

  师:“热腾腾”是一种气味吗?那是一种什么呢?

  提示:是感觉。

  师:这种感觉谁能感觉得到。

  生齐答:父亲。

  师:为什么只有父亲感觉得到?

  提示:父亲懂得鸟的知识。父亲一生都喜欢鸟。

  师:他是小时候还是从小到大都看见鸟,喜欢鸟的?

  提示:父亲从小到大都看到鸟的。是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的。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父亲是不是今天才来到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指名回答。

  师:他经常到这儿来玩,这是一种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感觉,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津津有味地读这句话。

  生齐读。(师提议自由读该怎么读。)

  生自由读。

  指名读。师评价。

  师指着黑板上卡片,生齐读两词。

  师:这两个词中都有什么字?

  生齐答:又

  师:两个词都有“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不止看了一次,不止闻了一次,也就是望了好几次,闻了好几次。

  (4)朗读指导。

  师:父亲很熟悉,他应该一来树林就知道,为什么要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理由。

  学生回答。

  师:你面对怎样的东西你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理由,父亲对熟悉的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读。

  自由试读。

  师:这种感觉真的不一样,让我们回到3-8自然段,把这种感觉连起来感受一下。

  学生自由试读。

  师:父亲呀,每次来到这片树林,都会情不自禁地从这片树林走过,你们听父亲说鸟要唱歌了,瞧,它们刚坐下鸟儿就唱了起来。

  出示课文插图,并播放小鸟的鸣叫声。

  师: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例:让我感受到了小鸟在欢迎我们。

  让我感受到了森林里的新鲜事。

  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种幸福。

  三、学习课文9-12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师:小鸟的歌声迟迟不肯离去,父亲也说xxx。

  出示句子: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指名读句子。师评价。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位置上大声地表现一下吧。

  生齐读这句话。

  师:此时,父亲的心情如何?

  生齐:高兴。

  2、理解句子:父亲又对我说:xxx。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深夜,当你睡得正香时,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会是谁呢?请你展开想象,把故事写下来。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想象丰富、合理

  教具:两篇同类佳作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讨论、读议、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语:深夜,当你睡得正香时,突然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会是谁呢?是你最崇拜的人?还是你最不想见的人?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秘的外星人?还是可爱的卡通人?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明确目标:展开想象,以“深夜,有人敲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习作构思

  你想象的故事是你确定的人物与你之间发生的'事,这件事要符合你确定的这个人物的特征。故事的内容具体,有条理。

  四、资料共享

  1、联系《网上呼救》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具体描写。

  2、孙悟空带我去游天宫、外星人带我运河游他们的星球,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一起玩耍……

  五、习作方法

  1、要把想象的故事写具体,必须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

  2、先把你想象的故事在小组内讲给其他同学听,让同学们互补。

  3、把你讲得故事写下来,注意段落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六、佳作赏析

  重点关注:

  1、别人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2、别人是如何把想象的故事写具体?

  七、开心练笔

  指导学生写开头或精彩段落或结尾。

  八、交流探究

  1、学生以四人小组交流所写作的片断。

  2、小组推荐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9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 瀑pù 炉lú 紫zǐ 川chuān

  三、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2页。10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2.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弓懈学生体会文意,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突破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创设情景,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后模拟演讲,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本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用于课堂模拟演讲上。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解题,导入课文1.分析题意,进入新课学习

  2.营造氛围,讲读课2.积极配合教师,聆听“母亲”的谆谆教导

  3.分析作者演讲思路3.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4.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4.完成课堂练习

  一、解题.导入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请大家看课题--你是你的船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课题。2.师:不错,大家说得非常好。另外,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寄语十五岁,这个词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师:谁能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4.师:很好。这位母亲对十五岁孩子们的这番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聆听……1.踊跃发言。生:“你是你的船长“,意思是我们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这艘船将驶向何方,命运如何,完全看我们怎样驾驶它。2.齐声回答:借代。3.举手回答。生: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谭的话。4.带着好奇和渴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营造氛围,讲读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注意此时想像这篇文章是自己对在座学生的寄语,是贴心地交谈。让学生合上课本,配合你的朗读。1.合上课本,听教师充满感情的话语,渐渐融人教师用心创造的'情景。当教师读到“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后停下来时,

  师:……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韵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读到此处停下来,凝视学生,看他们的反应。2.师微笑着继续朗读:好极了!祝贺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但是别人是否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同学,素萍(一位女同学的名字),如果晓风(小丽的好朋友)的手被刀划破了,正流着血,你感觉怎样?3.师: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晓风会觉得疼,他的好朋友素萍也会感到他的疼痛。那么……后面的课文照此模式进行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你是你的船长》教案下去。学生开始均木解地望着教师’,随后恍然大悟,纷纷伸手去掐胳膊或脸,此起彼伏地叫道:“疼。”2.纷纷想像如果此事发生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小丽:我会觉得很心疼,因为我能感到他的疼痛。3.完全沉浸在情景中,主动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对“母亲”的教诲有所感悟

  三、分析作者演讲思路(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好了,谢谢大家。刚才我并没有要求你们做什么,你们却能主动配合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这是为什么呢?2.师: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打动了你们,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让你们不自觉地去思索,去领悟。你们说是吗?1.思考原因。生:您根本不像在朗读一篇课文,倒像在和我们谈心,我们完全融入了您的话语中。2.沉思片刻。生:是啊,确实是这样。

  3-师:作者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全文,把它找出来。4.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的呢?与学生一起明确答案,将梗概板书。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提问。生: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t4.讨论交流作者的演讲思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答案。

  四、完成课堂练习(,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不确定处给予指导。2.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让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3.组织学生作即兴发言,培养他们感恩的心、同情心、正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1.自主完成随堂练习。2.阅读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3.积极发言,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五、本课小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扮演了作者的角色,而学生仿佛就是那次主题班会上的听众。师生通过合作,按照解题,情景再现,疏理结构,发表感想的顺序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问: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自己会感觉到疼痛--->家长可以感觉到孩子的疼痛--->孩子可以感觉到家长的疼痛--->人们都会对他人的处境有所感受-->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应对任何人抱漠视态度->应该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公平、公正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如何理解文中的“一身化作千万身”?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仔细朗读北京101中学举行的这次主题班会中一个学生代表的发言(风补充资料),谈谈你的体会。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内容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来逐句讲解。作者循序渐进,一步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演讲思路很值得探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篇演讲稿稍加修改,在班上来个模拟演讲,这不失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精选)08-22

[精选]语文教案08-24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下册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