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教案

时间:2023-09-27 06:54:36 教案 我要投稿

人类的老师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的老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的老师教案

人类的老师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课题故意缺少引号) 指名读课题。让学生发现板书上的.课题与书中课题的区别。问:知道为什么加上引号吗?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高等动物,是谁会有如此高的本领,让我们人类尊称它为老师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

  3、逐段抽读课文,相机正音。

  4、交流反馈:书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哪些?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生字。

  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教师指导“碎”、“鼠”两个字的书写后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抓住重点,精读课文。(因课文主要段落结构相似,故采用“教、扶、放”的方法进行教学)

  1、你们见过潜水艇吗?知道它能在大海中自由升降,是科学家拜谁为师发明出来的吗?

  这样的“老师”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吗?

  2、“教”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用波浪线划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2)说说人类是怎样受鸟儿启发发明了飞机的。

  (3)总结学法。

  3、“扶”学第四自然段。

  四人小组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并交流。指导朗读。

  4、“放”学第五自然段。

  独立自学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5、人类从生物受到的启发还有很多很多。自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人们怎样想到发明越野汽车和坦克的。

  拓展补充省略号的内容: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你们还了解到哪些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6、、总结: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我们人类有了一项又一项发明创造。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探究小组,明确课后探究的方向,如鸟类研究、昆虫研究、海洋动物研究等,并将研究成果写成报告参加全班的展示。

  7、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体味。

  三、齐读全文。

人类的老师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生物充任人类老师的事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读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让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给出提示:读通顺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准确识记生字。

  2.点名读课文,师生一起正音。

  3.鼓励同学用老师教给的多种形式识记生字。要求同学能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知识给生字组词,并能自身理解局部词语的意思。

  4.检查同学生字的学习情况。用“俺给大家提个醒”的方式,让同学来说说每个生字的字音、字形需要注意些什么,并能给每个生字组出几个不同的词语来。

  5.全体同学练习朗读全文,指导同学读通顺。

  6.要求同学默读课文,并回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课题中的“老师”为何要加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先在书上用笔画出来,再说一说。从同学的汇报中引导同学学习第二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任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引导同学读懂这句反问句并理解它。(板书:人类的'老师不止是蝙蝠)

  三、紧扣课题,深入理解

  1.依照自身喜欢的方式,选择自身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先跟同桌说一说自身为什么感兴趣,再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落实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词句的深入感悟。

  3.学习第三段,引导要点:

  这一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板书:蜻蜓——飞机)

  为什么说蜻蜓是人类的老师?在同学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机毁人亡”“惨祸”的意思,抓句子“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哆嗦的关键。”体会“老师”的含义。(板书:斑点防抖)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4.学习第四段。

  (1)这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它又教给了人们什么?(板书:鲸——轮船)

  (2)在同学汇报过程中引导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轻而易举、研究、流线体。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句子:“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板书:流线体提速)

  5?学习第五、六段。

  (1)出示一个鸡蛋,让同学来捏一捏,看看能不能把鸡蛋捏碎。再请同学想一想:为什么看起来薄薄的蛋壳,用了最大的力都不能捏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了吗?(激发同学读课文)科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后,得到了什么启示?造出了什么对俺们人类有用的东西?(根据同学回答,板书:鸡蛋——建筑物)

  (2)同学汇报,从同学的汇报中,教师引导同学理解词语:坚固、接受、均匀、设计。指导同学读好这一段。(板书:薄壳结构、坚固)

  (3)教师导语:其实,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的知识还不止是这些呢,请小朋友们齐读课文第六段,看看人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同学齐读,汇报。在同学汇报的同时。出示小黑板上的题,让同学在回答的同时完成练习。

  ①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②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

  ③人们模仿。

  6?学习第七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教给俺们的真多啊,请小朋友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7?引导回顾全文,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8?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思维,训练说写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人类的老师的其他例子。并能用刚才填空的句式说话。

  板书:

  16 人类的“教师” 总 人类的老师 不止是蝙蝠

  斑点、防抖

  分 蜻蜓——飞机

  流线体、提速

  鲸——轮船

  薄壳结构、坚固

  鸡蛋——建筑物

  ……

  总 生物界有很多人类的老师

  相关资料:

  1?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

  2?建筑上模仿贝壳修造的大跨度薄壳建筑,模仿股骨结构建造的立柱,既消除应力特别集中的区域,又可用最少的建材接受最大的载荷。军事上模仿海豚皮肤的沟槽结构,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舰外壳上,可减少航行湍流,提高航速。

人类的老师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电脑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7、人类的老师)。课件1封面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指名回答)课件2提问

  板书:种种生物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七、二、一自然段。

  1、(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课件3句子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1)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指名读,齐读。

  (2)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课件4(第二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何止一种)鼓励。

  (3)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不同的句子,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分别在课文的一前一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课件前后呼应

  过渡: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三五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课件6设计

  (1)学生快速读、划。

  (2)指名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二)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同学们,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各写了一个例子,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再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并想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人类向老师学习的收获是什么?课件7(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机出示段落,教师适时引导:

  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的句式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课件: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解决、造出)了____。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2)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3)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指读句子。

  (4)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6)投影蜻蜓的图片:(学生说: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教师小结:可见蜻蜓是(指课题)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8)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读题)

  (9)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生物的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10)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1)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为什么对这段感兴趣?

  第四段

  (1)人们为什么会去研究鲸的呢?(发现头是尖尖的轮船速度比不过头是圆圆的大头鲸)发现了问题并善于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有收获。

  (2)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你也来说说看?)

  (4)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回答,指名读句)

  (5)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6)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发现鸡蛋捏不碎,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它那薄薄的外壳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就根据这种薄壳结构设计出轻便省料而又坚固的建筑物。

  1、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指名读)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4)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薄壳结构?指名说。

  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

  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

  白宫:美国总统官邸【官邸:由公家提供的高级官员的住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1792年始建,从1800年以后成为历届总统的官邸,190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首先使用白宫一词。

  克里姆林宫:在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曾为莫斯科公国和十八世纪以前的沙皇皇宫,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党政领导机关驻地。

  圣路易斯拱门:这是美国的独自挺立的纪念碑。这座闪闪发光的用钢制成的圆弧造型,拔地而起,有将近200米高,跨度也是将近200米,和高度完全一样。

  太空针塔:位于西雅图的太空针塔是西雅图的地标之一,太空针塔是为了1962年在西雅图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所设计的,如今已成为西雅图的标志之一。太空针塔的高度有605英尺,离地面五百二十英尺高度的了望台和旋转餐厅能提供俯看西雅图360度的全景。)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三)学习第六段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书本上还列举了两个,谁来读一读。投影第六段,我们一起读读。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2)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再读最后一段。

  2、从这段最后的,你读出了什么?人类的老师还有很多。

  3、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的资料,下面就一起来交流一下。课件12同桌自由交流,指名交流。师评价鼓励。

  (四)总结

  1、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2、学习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指名交流。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人类的老师居住在哪里呢?那些奇妙的知识又在哪里呢?(在大森林里,在海洋里、天空中、泥土里)对,他们从古到今都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生活着,把那些奇妙的知识默默地摆在那里,智慧的人们保护它们、研究它们、学习它们,与它们和谐共处;愚昧的人们忽视它们、伤害它们、还不学习,最终遭受大自然的惩罚!

  4、请看,这些人就是我们人类中充满智慧的人课件图片,还有哪些人呢?(还有你们啊!,今天你认真学习了课文,你会做哪种人呢?又会怎样对待大自然的种种生物呢?面对愚昧无知,不懂向老师学习的人,你想怎样劝说呢?

  3、师总结: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人类的老师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生物充当人类老师的事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

  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读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给出提示:读通顺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准确识记生字。

  2.点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鼓励学生用老师教给的多种形式识记生字。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知识给生字组词,并能自己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4.检查学生生字的学习情况。用“我给大家提个醒”的方式,让学生来说说每个生字的字音、字形需要注意些什么,并能给每个生字组出几个不同的词语来。

  5.全体学生练习朗读全文,指导学生读通顺。

  6.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回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课题中的“老师”为何要加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先在书上用笔画出来,再说一说。从学生的汇报中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引导学生读懂这句反问句并理解它。(板书:人类的老师不止是蝙蝠)

  三、紧扣课题,深入理解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先跟同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兴趣,再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落实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词句的深入感悟。

  3.学习第三段,引导要点:

  这一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板书:蜻蜓——飞机)

  为什么说蜻蜓是人类的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机毁人亡”“惨祸”的意思,抓句子“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体会“老师”的含义。(板书:斑点防抖)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4.学习第四段。

  (1)这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它又教给了人们什么?(板书:鲸——轮船)

  (2)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轻而易举、研究、流线体。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句子:“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板书:流线体提速)

  5?学习第五、六段。

  (1)出示一个鸡蛋,让学生来捏一捏,看看能不能把鸡蛋捏碎。再请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看起来薄薄的蛋壳,用了最大的力都不能捏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了吗?(激发学生读课文)科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后,得到了什么启示?造出了什么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东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鸡蛋——建筑物)

  (2)学生汇报,从学生的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坚固、承受、均匀、设计。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板书:薄壳结构、坚固)

  (3)教师导语:其实,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的知识还不止是这些呢,请孩子们齐读课文第六段,看看人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汇报。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小黑板上的题,让学生在回答的同时完成练习。

  ①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②人们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

  ③人们模仿。

  6?学习第七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教给我们的真多啊,请孩子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7?引导回顾全文,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8?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思维,训练说写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人类的老师的其他例子。并能用刚才填空的句式说话。

  板书:

  16

  人类的“教师”

  总

  人类的老师

  不止是蝙蝠

  斑点、防抖

  分

  蜻蜓——飞机

  流线体、提速

  鲸——轮船

  薄壳结构、坚固

  鸡蛋——建筑物

  ……

  总

  生物界有很多人类的老师

人类的老师教案5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本文语言简练、准确、缜密、条理清晰、概念明确,逻辑性强的科学语体特色。

  二、学习本文深入浅出说明事理的特色。

  三、了解人类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熟悉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重点:

  熟悉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能够用语言相互沟通,平日里,我们不会去注意语言是什么,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呢?它有什么特点呢?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作了讲解。

  二、题解:

  1、作者:

  吕叔湘,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学家,在语文教育、词典编纂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2、出处:

  本文选自《语文常谈》,原题为“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语文常谈》是一本关于语言文字的通俗读物。

  三、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部分、主要次要、现象本质、原因结果、特点用途)

  3、说明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四、阅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1、生字:

  yīngwǔyǐ

  鹦鹉倚

  2、解词:

  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音素——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连缀——联结。

  倚赖——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也写作“依赖”)

  稀松——无关紧要。

  意念——念头、想法。

  五、思考:

  A、全文共三段,每段的内容是什么?

  B、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C、给第二段标出句数,划分层次。

  D、人类的语言为什么能够随机应变(用自己的话解释)

  E、人类的语言为什么能够表达无穷的意义。

  F、语言有哪些优越性?

  第二课时

  分析讨论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具体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明确文章各段的内容:

  1、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2、人类语言的特征。

  3、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

  二、具体分析:

  本文的文体:事理说明文

  我们知道在学说明文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住五个方面:

  1.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3.说明方法(与学生一起复习巩固相关知识)

  4.说明顺序

  5.说明语言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人类的语言(属事理说明文)

  ★人类语言的特征是: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第二段中第10句话。

  第二段中才说出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那第一段有什么作用呢?(引入下一步)

  (一)分析第一段

  请同学读第一段。

  ★第一段所写的内容是说明人类的语言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在全段表述了几个意思?

  (1-2)点出语言好像是稀松平常的事,但细想却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3-7)解释语言为什么了不起。这里明确了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这种区别的?

  ——吃饭,走路,说话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比较

  小结:第一段与原题的照应更为密切(“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二)分析第二段

  第二段是全文的中心,它说明了人类的语言的特征

  1、同学们已经标出了句数,请同学们给第二段划分层次。

  (1-4)提出问题

  (5-9)承上,分析二者与人类语言的区别

  (10-14)归纳:人类语言的特点。

  2、人类的语言为什么能够“随机应变”?

  一方面

  向学生解释音素音节词汇表意

  另一方面

  3、找出中心句:第10句

  4、说明方法:作比较

  5、小结:

  本节是中心段,开头引出“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的说法,为下文分析比较作了辅垫,接着分析“鹦鹉能言”,“猩猩能言”的说法,并与人类的说话作比较,指明只有人类语言才能够“随机应变”。然后推进一层,说明人类语言之所以能“随机应变”的两个原因。最后用“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作结。并点明“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全段行文从容不迫,层次井然,严密完整。

  (三)分析第三节

  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人类的语言是靠什么来传达的呢?——是声音

  那么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说明这个原因,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比较,用手势和图画与声音相比较。

  手势和图画都有局限性,相比之下声音更有它的优越性。

  不受光的影响不稳定

  不受距离阻碍优点不足

  解放出双手不持久

  速度快

  三、总结:

  人类的语言,对我们人类来说平常得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但它又是复杂得让人难于去理解的。吕淑湘先生的文章从人类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征说起,让我们了解: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语言的特点以及其所用的表达手段的优越性更让我们认识到人类语言的伟大,让我们去珍惜语言,善用语言吧。

  附板书:

  人类的语言

  吕叔湘

  概括1、不平常(人类别的高等动物)

  2、鹦鹉不会变化

  没有语言(人类鹦鹉、猩猩)

  猩猩只懂符号语言作

  人有语言音素组合——组成变化无穷的语音比

  将语言配意念——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较

  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特征

  具体3、用声音作为手段的原因及结果

  说明顺序(4个优点,1个局限性)(前程万里)说明方法

  事理说明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再读课文,完成课后题。

  2、重点段阅读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完成课后题。

  结合一、二题,理解本文的科学语体特色。

  二、重点段阅读理解:(第三段)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

  2、“语言诉之于听觉”的意思?

  3、概括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的优点?局限性?

  4、这段文字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进行比较双方是?

  5、本段中心句是哪一句?

  6、本段最后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课后小结:

人类的老师教案6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掌握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用读来理解文章思想脊髓,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后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把搜集的资料按要求整合。

  设计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2、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3、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4、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5、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1、由课题导入,紧抓题目中的“老师”一词,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当我们的老师?

  2、让学生意识到本课所说的老师并不是平常的老师,而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展示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5、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6、齐读最后一句。

  (三)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记号,最后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2、学生交流讨论。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3、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惨祸:惨重的灾祸。

  流线体:流线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薄壳结构暂时不讲)

  4、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2)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3)指读句子。

  (4)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6)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7)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8)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9)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0)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1)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5、研读第五自然段。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白宫、克里姆林宫:、圣路易斯拱门:、太空针塔,就连我们学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四)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1、按要求(人来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很丰富,看来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还真不少。正是由于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了启发,所以才有了很多发明创造,他们成为人类的“老师”真是名不虚传啊!让我们来赞美一下他们!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生读

  3、他们身上的特点给人以启迪,给人类的发明创造提供了依据,我们必须真诚地感谢他们!

  4、亲爱的同学们,大自然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

  (五)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3、亲爱的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在走进自然的同时,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人类的老师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领会文中的“流线型”“机翼”等科学术语;懂得要发现大自然的奥秘,需要长期的观察、思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网络游戏连连看的图片,今天我们来一个文字连连看的游戏,屏幕出示“树木、小孩、牛奶、蜜蜂、花朵、风沙”6个词语,这些事物哪些可以练一练,你能有一、两句话说明他们的联系吗?

  是啊,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科学小品文,题目就是——《人类的老师》板书课题,男女生对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过渡:这是一个特别能激发阅读兴趣的题目,看了他,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生:人类的老师指的'是什么?

  (1)听朗读录音,解决问题

  生:人类的老师指自然界中的生物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

  生:生物真的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生物

  介绍这是文章的中心句。

  (2)回顾文章,说事物

  (3)回想一下,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生物,记住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张贴事物图片(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

  过渡:瞧!为什么我们把这些生物都称为人类的老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4)检查字词,读通句子

  过渡:老师相信,我们的同学们都有着良好的预习习惯,用你们的手指示意老师,你都预习了几遍?

  男女PK赛男女生抽卡片,其他同学跟读。

  三、学会表达,感知内容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发现黑板上的图片和卡片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如果在让你玩一次文字连连看,你会连吗?

  (一)出示游戏攻略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存在联系的事物,画出相关语句,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

  (2)和同桌交流,轮流发言,每次选出一种事物,注意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

  注:交流时,老师要随时点拨、指导。

  (二)学生汇报,文字连连看的成果

  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机翼:文中带这个词的句子很长,谁能给大家读准确?读长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怎样找准停顿呢,就是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你再读一读,找学生读,齐读!

  流线型:像鲸这样前圆后尖,非常光滑的外形就叫“流线型”

  小结:看来,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有一门学科就是专门研究生物与人类之间联系的,它就叫仿生学。

  (三)介绍仿生学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这门科学就叫仿生学。

  四、拓展延伸

  像这样,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文中的作者不可能一一介绍,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例子,说说看!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仿生学的例子,展示资料。

  五、总结全文

  看来自然界真是太奇妙了,它给予了我们那么多的启发,我们发明创造出这么多的新事物。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六、作业

  1、以“——的自述”为题目,介绍一种文中的生物。

  2、收集更多的有关人来以生物为老师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人类的老师教案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身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身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 今天俺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 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 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 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 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同学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同学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四、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 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 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 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 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 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五、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任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任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 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 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身的话说吗?

  (3) 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六、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微妙还有待俺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 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 课外自身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人类的老师教案9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2、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各种生物)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我们从这句话中还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

  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第二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何止……一种)鼓励。那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

人类的老师教案10

  案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独立阅读课文,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学过的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请哪位同学来谈谈对读书做记号的看法。

  生:读书做记号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地方用记号表示出来。

  生:读书做记号可以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用记号表示出来,还可以把觉得精彩的地方用记号表示出来。

  师:那么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表达出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生认真读课文自学,做好读书记号,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好多小朋友非常的聪明,课文都读懂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做的记号向组里的同学介绍下,说说你为什么做这个记号。

  (生小组交流,讨论热烈)

  师:哪位同学乐意把你做的记号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下?

  生:我用曲线画出了鱼儿蜻蜓鲸鸡蛋袋鼠贝壳这些词语,因为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

  生: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在这句话中我用圈圈出了虽然但,因为这是关联词语。还有别的关联词无论也等。

  生: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在句子中间我画了个等于号,因为这是句前后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生:我对流线体不是很理解,我在这段边上画了鲸鱼,还画出了流线体可我不清楚流线体是不是这样的。

  师:哪位同学可以帮他解决这问题吗?

  生:刚通过我了解到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师:这位同学讲得真不错,他通过请问工具书找到了答案,在书上做了注释,那我们看看刚才那同学画的流线体对吗?

  生:非常正确。

  生:我在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这句话边上画了个鸡蛋,还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我还不是很了解薄壳结构,对鸡蛋不能捏碎有些怀疑。

  师:那你打算怎么解决掉这个问号呢?需要大家帮助你吗?

  生:我打算回去捏个鸡蛋试试看。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告诉了老师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觉得通过读书做记号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呢?

  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

  生:读书做记号可以不用老师指挥,自己也自觉的去理解课文,学习时认真多了。

  生:读书做记号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课文中去

  评析

  整堂中教师引导同学采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来学习这课文,放权给学生,给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理解课文机会,接着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整堂课学生很兴奋,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用自己的`记号表达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处处得到了体现。听着孩子们满意地自我评价,觉得很欣慰,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反思

  《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1、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

  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要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读书做笔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用创新的记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感受来体验文本,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

  2、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创新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小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看问题,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读书做记号满足了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让他们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发现,教师要尊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说一句错误的话,呵护他们好奇的心灵。

  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读书做记号这一学习方式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大放异彩。

人类的老师教案11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二、精读指导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4)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5)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苏庖欢?你知禒?B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G.总结。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4.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交流资料)

  6.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再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

  1.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

  2.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人类的老师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天体的观念,理解宇宙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能力目标

  能运用图表形象掌握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分析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德育目标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发展观;

  2.通过讲述中国古代取得的天文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结构图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法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大环境能有基本的认识、激发其兴趣。

  2.引导学生去收集材料,培养其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对我们的家园──地球,有较深刻全面的了解。而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自然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因此要全面了解地球,较圆满地理解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此,教材就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开篇第一单元,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序言部分。

  Ⅱ.讲述新课:

  板书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学生看书阅读后回答:什么是宇宙?老师补充讲解、板书)

  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如果要给宇宙在地理学意义上下个定义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定义:

  宇宙:是广袤的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与能量的总称。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板书

  1.宇宙的概念

  古代:空间—时间

  现代:物质—运动

  地理学定义:……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板书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模糊的天地概念(托勒密“地心说”)→太阳系(哥白尼“日心说”)→银河系(18世纪、赫歇尔)→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

  古代,人们出于农业生产或辨识方向等一些生活、生产的需要,必然要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宇宙空间现象进行观察,由此衍生出原始的天文地理学。当时,由于技术原因,人们对宇宙环境的观测主要依靠肉眼观测,因此,所能观测到的范围十分有限,其所讨论的天文、宇宙就不外乎模糊概念上的大地和天空。这个时期主要的宇宙观有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中心火团说、阿里斯塔克的太阳中心说以及古罗马的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大致说明各学说观点)其中“地心说”由于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体验,加之符合了基督教“上帝以地球为中心创造宇宙”的教义,因此较易得到人们的接受与推广。

  然而“地心说”的理论体系对行星运动规律难以作出圆满的解说。文艺复兴时代的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思想的解放,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其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进一步发展修正了哥白尼学说,创立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而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则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了哥白尼天文学说的正确。而伟大的天文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原因,这对后来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上这些成就在当时勾勒出较完整的太阳系结构。这一时期,人们的宇宙观仍主要限于太阳系。

  时间推移到18世纪,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观测证实,银河系是范围有限的恒星体系,并建立了银河系的天文体系,从而将人类认知的宇宙范围拓展到星系级别。

  之后,随着科学继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的宇宙范围观念也日渐扩大。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分光仪、射电技术的成熟,人造卫星、探测器等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这里的光年是一个长度距离单位,它是指光在一年中所传播的距离,我们知道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km/秒,照此计算,1光年约为94605亿km。那么,能否说宇宙的范围大小就是这百亿光年呢。显然不行,这里所指的是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认识的宇宙范围一定会继续扩大。

  我们在前面讲过,宇宙是物质的世界,那么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仿此,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天体”。

  就像我们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

  天体的多样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星光闪烁的恒星(这是一种能够自行发光、发热的天体)、轮廓模糊的星云(主要成分为H,呈云雾状),这两种天体是宇宙空间中最基本的天体。还有较明显位移的行星(绕太阳[恒星]运转、反射太阳光线)、以及有圆缺变化的月亮、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巴的彗星。

  此外,在宇宙空间中,还有一些我们单凭肉眼看不见的天体,比如一些星际气体和尘埃,以及人类制造发射到宇宙空间的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站等。

  (边引导学生看图讲解边板书)

  板书

  3、宇宙的'物质性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天体的多样性

  自然天体:恒星------星光闪烁(自行发光、发热)

  星云------轮廓模糊,主要成分为H,呈云雾状)

  行星------移动(绕恒星运转、反射恒星光线)

  卫星------月亮(地球的卫星,有圆缺变化)

  流星------一闪即逝

  彗星------拖着长尾巴

  星际气体和尘埃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空间站等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天体是指存在于宇宙空间(星际空间)的物质。因此,掉落到地面的陨石、陨铁等就不能被称为天体。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附属部分就不能称为天体,如地球大气、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等。

  我们前面讲过,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这就是宇宙的运动性。

  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天体只要有了质量,就会相互吸引。而如果天体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就形成天体系统。那么是否所有的天体都属于天体系统呢?不,只有那些既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的天体才能称为天体系统。

  目前,人们将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月球绕地球运行构成地月系,九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流星、彗星、小行星和星际气体和尘埃等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又和跟太阳系相似的其他一些恒星系构成银河系,而银河系又和河外星系(简称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这是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讲了上述的内容,同学们不免要问: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这就涉及到宇宙的起源及演化。

  关于宇宙的起源,我国有盘古开天劈地的传说,西方则有“上帝创造宇宙”的信仰。我国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是这样的:“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盘古出,而天地分,阳清者为天,阴浊者为地……盘古日长万八千丈,天日高万八千丈,地日厚万八千丈。”这与我们现代天文学家所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在思想上十分接近。

  宇宙大爆炸的观点认为: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此时,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由于高温,这些物质极不稳定。在150亿年前的某个时刻,宇宙突然爆炸膨胀开来,这些物质迅速向外辐射出去,刹那间,宇宙空间扩大了1029倍,温度亦随着宇宙的膨胀而迅速下降。当温度下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或衰变,或与质子结合成重H(氢)、He(氦)的原子核,原子核继而捕获电子,早期化学元素开始形成。当温度继续下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弱,此时,宇宙主要物质是气态的,之后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期间,也有一些已经形成的恒星爆炸成星云或进一步塌缩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以及膨胀成红巨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

  因此,我们说宇宙中的天体不是同时形成的,各自都有其发生、发展、衰变的历史。作为整体的宇宙,也经历了温度从高到低、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

  板书

  4、宇宙的运动性

  (1)天体系统:天体相互吸引又相互绕转

  天体系统层次:(见文中)

  (2)宇宙的演化:温度从高到低、物质密度从密到稀

  Ⅲ、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暂时讲到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一步学习“宇宙中的地球”部分。请同学们做好预习,并着重掌握前面所学的各种天体的特征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二课时

  Ⅰ、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是为了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我们所处的地球。因此,在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大宇宙环境的基本情况后,我们接下来学习地球所处的小宇宙环境──太阳系,较细致地了解宇宙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Ⅱ、讲授新课

  板书§1.1人类认识的宇宙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的结构

  我们在上节课学过,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构成的,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图1.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太阳为中心,九大行星的轨道呈近似椭圆形,各大行星分布位置由内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细看九大行星的名字,我们可以发现在地球左右两侧的金、木、水、火、土等五大行星的名称带有中国的五行观念特色。因为,金、木、水、火、土五星是我们可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的,我国古代对它们早有记录。而西方的天文学家,则以古罗马、古希腊诸神的名字来给这些星星(天体)命名。例如,在我国古代,水星被称为辰星,而在西方水星则被冠以古罗马神话中商神、诸神使者的名字Mercury。而金星因有白晳的光辉,我国古代称它为太白(金星),西方则以司掌爱与美的女神Venus来命名它;此外,金星每天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又称为启明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称为长庚星。火星在午夜可看到,我国古人称它为“荧惑”,西方则冠以战神的名字Mars。木星我国古人称为岁星,亦即太岁(因其公转一周约需12年──太岁),西方则以古罗马主神的名字Jupiter命名(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Zeus)。土星我国古代叫它镇星或填星,西方罗马神话中称它为神Saturn。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则因距离我们太远,用肉眼难以发现,因此直到近现代才被发现。

  以上就是九大行星的大致位置关系,它们距太阳各不相同,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而地球距离太阳有多远呢?(学生看书回答)

  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太阳相距1.496亿km,我们把这个长度称为1个天文单位,下面请同学们翻开我们所使用的地图册第7页“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我们发现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若以日地距离为1个单位,则各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为:0.387、0.723、1、1.52、5.20、9.5、19.20、30.10、39.40。这些数据是我们现代通过科学的测算得到的。然而,早在1766年时,德国的天文学家提丢斯就提出了一个表示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定律,即提丢斯数列:4、7、10、16、28、52、100、196、388。这个数列同现代的数据参照对比,应该是基本符合的。但其中在16与52之间,即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个28没有大行星与之对应。是这个数列有问题,还是在火星与木星之间还存在着一颗大行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那个时代的天文学家,直到1801年意大利的皮亚齐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发现了谷神星。现在我们知道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一个小行星带,有关这个小行星带的来源,有的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大行星爆炸解体后的残体,若真如此,那么提丢斯数列中的28便可对上号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教材上的表1.1“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了解一下九大行星在质量、体积、密度、周期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这些比较数据,同学们看一看,地球的质量是不是最大的?(学生回答)

  质量最大的是?(木星)

  质量最小的是?(冥王星)

  体积最大的是?

  体积最小的是?

  ……

  也就是说,从质量上看,地球的质量在九大行星中很普通,体积、周期亦如此。因此,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虽说九大行星有各异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周期,但有些行星在物理性质上较为接近,我们就将它们划归一类。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将九大行星分为以下三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顾名思义,类地行星系指跟地球性质相近,类似地球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是指该类行星的体积、质量都很大,如巨人般,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就是离太阳(日)较远的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虽说在物理性质、结构、运动特征等方面地球并无什么特别突出的,但是有一点却是其他行星所没有的,那就是地球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和繁衍的行星。那么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而其他8大行星上没有呢?是不是在冥冥之中,上苍对我们地球特别地眷顾垂爱呢?

  其实,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所在的广袤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对地球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太阳系。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中间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将近50亿年),在这个阶段里,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地球提供光和热,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如果太阳不稳定,隔三差五地来个大爆发,其放射出的各种射线将杀死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同时呢,地球所在的行星际空间亦是一个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请同学们看图1.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运转,而且各行星的运转轨道都是椭圆形,这就使得行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交叉碰撞的情况,从而使得大小行星能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讲到这,同学们可能会问:这两个条件其他行星同样具备,是共同条件。为什么其他行星还是没有生命的发生和繁衍呢?这就要讲到我们地球自身的条件。我们知道,温度、大气、水是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条件,而地球恰恰具备这些条件。

  首先,由于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从而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如果距离太阳太近,像水星、金星,则温度过高,生命难以发生、繁衍。如果距离太阳太远,像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就会因温度过低,生物也无法生存。

  其次,由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如果,体积和质量过小,则其引力将不足以留住足量的大气,会造成气体的大量逃逸;反之,如果体积和质量过大,则会造成星球外围的大气层太厚,使太阳热量难以穿透,从而造成行星表面温度偏低。同时,由于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又反过来对大气的成份进行改造,使由CO2、CO、CH4、NH3组成的原始大气通过大气演化,形成以N2、O2为主的适于生命呼吸的现代大气。

  水是生命之源,而在星球形成后,由于气温降低,水是以结晶水的形态存在的,据现代的一些探测表明,在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中,既使有可能存在水,亦是以结晶态存在的(有的则早已汽化逃逸掉了);而地球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致热或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了。而汽化逃逸出的水汽,则在上升过程中因冷却而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而海洋则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上最早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原始大洋中。我们人类也是由此环境中产生,经过长期的进化而形成如今的样子,但人的个体特征仍不免要显示出其原始的成长环境,从胚胎的孕育(液态环境)至人的体液盐度(与海水平均盐度相近)都依稀表明人的最初的祖先来自海洋。

  板书

  2、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0C

  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

  水——③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

  Ⅲ、课堂小结: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才使地球出现了生命的生存与演化,这说明我们所生息繁衍的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因此,保护环境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节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的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条件。

  Ⅳ、练习:“读太阳系结构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相应位置的行星名称

  A:B:C:

  2.在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是,体积最小的是。

  属于巨行星的有。

  Ⅴ、板书设计(见文中)

  Ⅵ、教学后记-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重点]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所谓特殊是与其它天体相比较而言,就目前所知,唯独地球上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关。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人类活动的源泉,因为从地球形成以来所接受的太阳光热条件一直比较稳定。二是地球、其它大小行星同太阳三者的关系——地球及其它大小行星绕日公转不仅方向一致,而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碰撞,故运行较为安全。

  (2)地球本身具有的条件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平均温度15℃)、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然后,分析这三个条件产生的原因。

  [难点]宇宙

  可以简要地讲:宇宙由各种形态的天体物质所组成,是时间、空间和天地万物的总称。

  也可以较详细地讲——宇宙有两个不同的概念:(1)有限的宇宙,指总星系,是当前科学技术上能观察到的宇宙部分,有的学者(如天文学家金祖孟)称之为科学上的宇宙;有的学者(如上海天文台台长赵君亮)称为“子宇宙”,总星系在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有边有际。(2)无限宇宙,指哲学理念上的宇宙,有人称之为“母宇宙”,空间上无边无际、无形状、无中心;时间上无始无终,没有起源、年龄、寿命。

  此外,仅供教师作参考资料用——“依据钱学森教授的新见解,整个宇宙包含了从渺观→微观→宏观→宇观→胀观世界的五大物质层次。其中,渺观层次向内再分,趋向无限小……宏观层次(物体→行星、地球)→宇观层次(恒星、太阳系→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胀观层次(有人推算,至少有103000个‘总星系’式宇宙并存→趋向无限大)。”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课时

  示范教案一(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类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已经取得的成果,明确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在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不怕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雄心和壮志。

  ●教学重点

  宇宙空间资源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方法

  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难点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原则,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等环节来完成教学内容。

人类的老师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究发现的习惯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出示飞机模型,学生讨论飞机是怎样飞行的?

  2、出示文中第3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3、学生讨论:飞机从诞生到发展都是人类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的启发的?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

  先介绍人们遇到的困难: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

  再写研究蜻蜓翅膀的特点:末端比周围略厚。

  后写再造飞机。

  二、学习课文第1、4、5、6自然段

  1、引导学生分析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2、出示表格,学生自由读课文、填表。

  发明创造

  学习对象

  学习内容

  3、学生汇报填表

  三、全文

  1、学习课文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2、学生讨论,并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知识的事例。

  四、课堂

  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课文的收获。

人类的老师教案1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人类的老师

  ↑

  自然界种种生物

人类的老师教案15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在学课文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对于一些不明白的词语或专用术语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构想:

  本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教师要从整体出发,紧扣重点语句,挖掘课文内涵。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

  3、指名读词语,齐读。

  4、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1)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5、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或开火车读课文。读完一节,评一节;正音、指导停顿;个别句子领读、齐读。

  6、交流初读收获与疑问。

  三、理清课文条理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人类的‘老师’是谁”这个问题“?

  指名朗读1、2自然段。

  概括:自然界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板书)

  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老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指名朗读3、4、5、6自然段。

  在学生朗读每节后,做总结,并板书:

  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

  3、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这是一个感叹句,是作者通过这些具体例子说明后,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与文章的开头联系起来,体会首尾呼应的特点)

  4、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四、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1、课文第二部分举了“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汽车设计、坦克设计”等六方面的例子。比较一下,这六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教师讲解两种写法:具体介绍、简单列举)

  2、课文中还有属于简单列举的例子吗?(出示课文第一句)

  3、把课文的三、四、五段浓缩成一句话(即简单列举)

  提示学生可以采用两种句式:

  (1)科学家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2)人们模仿……(制造)出了……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自由记忆生字字形。

  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3、指导书写难写字、易错字: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二、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_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卡片: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出示: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_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出示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_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出示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人类的老师教案】相关文章:

人类的老师教案03-03

《人类的老师》教案09-09

人类的老师教案09-13

人类的“老师”教案03-30

《人类的老师》教案及反思03-03

人类的老师教案4篇03-11

【精选】人类的老师教案四篇02-22

【推荐】人类的老师教案4篇02-23

人类的老师教案合集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