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1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了解热带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典型自然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及景观图,认识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阅读和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判别气候类型。
3.通过活动、图片等各种方式了解某一气候类型地区的'自然景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初步培养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典型景观特征。
(2)教学难点: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尤其是区别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差异。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还很差,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但在整理信息室缺乏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如:图片、图表、文字材料、景观……,总结出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
2.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培养获取并整合加工地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问题探究法:在读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相互合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世界气候类型景观》
学生观察:感知不同的自然景观差异,说说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教师提问:不同景观的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降水和温度。
阅读课本: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类?
小组合作:分别讨论热带、温带、寒带、独特的气候类型的种类由那些?
小组展示:略
活动一:1.展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介绍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每月的气温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再看每月的降水大约是多少毫米,并且加出每年的降水有多少毫米?
活动二:依次展示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荒漠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学生迁移:以热带雨林的方式来总结以下三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3.提问:.找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点?
4提问: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子哪里?
教师引导: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呢?如何区分呢?(突破难点:热带季风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后类型的分布。
课堂小结
提问:根据所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受。
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吗?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1、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1)能够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概况。
(2)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和材料分析的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弄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地理,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有45位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对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地理课兴趣不大,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差。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料对学生进行地理兴趣教育和我国的国情教育是很好的题材,既能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情趣,又能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的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内、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媒体:有关寒潮、台风和旱涝灾害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等。
课时安排:本节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习上一节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的气候灾害。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
(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
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思考以下问题:
(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
(2)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
(3)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
(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一致。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表了很多的见解,通过小组学习、代表发言的形式使意见统一起来,可以概括为:
寒潮造成范围广大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的打下基础。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中国的民族风俗感兴趣,有的学生还会表演民族舞蹈,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浏览网页,复制和粘贴。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同时也顾及程度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贴图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结合热点新闻,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5、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播放碟片:欣赏民族舞蹈,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和舞蹈
二、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及各民族人口统计表。
读图提问:
1、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2、计算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3、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所占比重的扇形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民族的分布。
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东部和中部)
2、读图在表中填出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四、独特的民族风情。
阅读:那达慕大会、泼水节、赛龙舟。
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最后从中选出最佳小组。
五、提问:你知道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吗?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各民族政治上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
六、归纳总结(结合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知识),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
板书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56个民族,汉族占91%,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2.中国民族分布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3.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4.中国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
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选自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初中地理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正确阐明人地关系。本节正是侧重讲述了黄河对人类的功与过,突出了黄河水患的自然、人为原因及人类如何治理黄河,从而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
学情分析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点,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因此,在教材中适当增加风土人情、奇闻趣事、名胜古迹等内容。注意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乡土地理知识”(身边的地理)。如在学习完本节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汉江的河流现状并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标(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泥沙的人为原因,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学生的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黄河自然特征是了解黄河的基础;
(2)、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是理解黄河水患的关键,也是根治黄河措施提出的依据;
(3)、根治黄河的措施是最终体现学习地理为人类服务的落脚点。都是本节的重点。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03-01
初中地理教案12-04
初中地理教案01-11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03-15
初中地理教案【热】02-26
【推荐】初中地理教案02-26
初中地理教案【热门】02-26
初中地理教案【推荐】02-26
【热】初中地理教案02-26
初中地理教案【精】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