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7篇[精品]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蜗牛的相关知识,掌握蜗牛的形状特点。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形式进行绘制。
3、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形式进行创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蜗牛的图片,背景音乐,录音,蜗牛头饰5个。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老师就出个谜语考考大家。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蜗牛(没有壳的蜗牛)
生:蜗牛怎么没有壳呀?
师:对呀,这只蜗牛怎么没有壳呀?还是让我们一起问问这只小蜗牛吧!
2、教师播放课件:
蜗牛在哭诉:“我是蜗牛查理,我背上的房子在比赛时被人意外的踩坏了!其他的蜗牛都笑我,而且冬天快到了,没有了房子我可怎么过冬呀?呜……”
3、师:多可怜的小查理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愿意。
4、教: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蜗牛查理设计新房子吧!(出示课题——蜗牛的新家)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在给小蜗牛盖新房子之前问问大家,你对蜗牛了解有多少?你知道蜗牛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吗?它的生活习性怎么样?
生a:蜗牛有触角、眼睛、嘴、腹部、尾巴和壳。
生b:身体软软的,爬起来很慢……
生c:它身上的壳还可以为它遮风挡雨……
2、教师:哇,原来蜗牛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它的身体有好几部分组成,尤其是背上的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小小的蜗牛虽然爬得很慢,可是它可以为了一个目标不怕跌倒,勇往直前,这种坚持不懈的值得大家去学习!那你们想给蜗牛查理重建一所什么样的房子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阐述。)
3、师: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棒,也让我们问问小蜗牛,听听它有什么建议吧!
“蜗牛”提出设计要求:原来的.房子我都背了好些年了,看来看去都看腻了,最近蜗牛家族兴起好多时髦的新房子,我也想要一栋那样的。但是我可不要和别人的一样哦!我带了一些照片,大家先看看吧,希望对你们的设计有所帮助。
4、师:哇,小蜗牛准备的可真充分,赶紧让我们一看吧!
(欣赏观察蜗牛图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进行点评。每组图片欣赏结束,教师及时,并将贴在黑板上。)
(1)、给蜗牛原来的壳上添加美丽的花纹,涂上漂亮的颜色;
(2)、改变蜗牛壳原有的形状;
(3)、可以夸张、想象,用其他房屋造型代替蜗牛的壳。
5、师:时间紧迫,再不赶快帮小蜗牛把房子建好,它就要冻感冒了!(教师把没有壳的蜗牛贴在黑板上给学生做参照。)就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小蜗牛设计出最具特色的房子吧!
三、创作阶段
1、学生拿出纸准备画的时候,要适时提出绘画要求:你画的房子黑板上的小蜗牛能住吗?——提醒学生要把蜗牛的房子画大些。
2、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作画,陶冶学生的情操。
3、教师巡回指导,遇见问题及时指出,优秀作品及时点评。
四、作品展评
1、请学生分小组先组内评出最优秀的,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点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说说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哪里。)
2、教师:经过大家的设计,给小蜗牛选出了这么多好看有趣的“房子”,小蜗牛查理看了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它到底喜不喜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下面的音乐,并从中找到答案。
3、播放音乐动画《快乐的小蜗牛》。学生在听音乐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根据音乐带领大家做一些动作或进行简短的表演。(主动上去表演的学生,给他带上准备好的蜗牛头饰。)
4、音乐结束,请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小蜗牛很快乐。
5、教师:今天不仅小蜗牛很开心,老师也很开心。因为老师看都那么爱帮助别人,积极主动的动脑动手,为小蜗牛设计了那么多有趣的房子。希在课后能再尝试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给小蜗牛制作房子。
五、课后拓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蜗牛。
教学后记:
本课是校本课程,以学生平时比较感兴趣的“小蜗牛”为课题。
导入部分用谜语的形式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了一张没有壳的蜗牛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下面新课的兴趣。整节课都以小蜗牛为主线,从导入——新授——创作——点评都有小蜗牛在其中牵引。课的结尾以一首欢快的音乐《快乐的小蜗牛》结束,整节课学生学习气氛很高。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喜欢欣赏菊花图,从中感受到菊花的千姿百态。
2、引导幼儿会用“开放”“五颜六色”等词描述菊花。
3、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菊花,了解菊花的外形,知道种类繁多,颜色各异。
2、课件、视频。
3、实物:菊花若干。
【活动过程】
师幼儿一起说:“领略大师风采,感受名画魅力”
一、实物欣赏,激发幼儿的兴趣
T:秋天到了,好看的菊花都开放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好看的菊花。(请下朋友走下位置去欣赏)问问味道、看看颜色
T:小朋友们菊花是什么味道的?(香香的)什么颜色的?(黄色、白色)
T:菊花除了白色和黄色还有别的好看的颜色,我们一起来欣赏五颜六色的菊花吧!(观察菊花的不同花瓣、颜色)。
二、图形刺激,幼儿尝试用词汇形容菊花。
●观看图片——菊花。
T:菊花还有什么颜色?(玫红色、桔黄色)谁会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说看?(五颜六色),菊花长的怎么样?那菊花的花瓣像什么?
●小结:菊花是秋天开的花,菊花的品种多,花形各异,颜色鲜艳。
三、认识齐白石,欣赏其的菊花画作。
T:小朋友喜欢这些好看的菊花吗?有一位叫齐白石的画家爷爷也很喜欢菊花,因此他创作了许多副菊花图,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T:画家爷爷画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有高有低)(三三两两)让幼儿做菊花高高低低、三三两两的动作,增加幼儿的情趣。
T:画的菊花颜色是什么样的?(红色、红色黄色白色相间)
T:齐白石爷爷画的这些菊花是什么画?
T:国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
四、教师示范
五、幼儿创作
T:请小朋友自己选择一副自己喜欢的画进行创作。
活动反思:
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菊花的美丽,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美术工具带来的乐趣。选材较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陶器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彩陶纹饰的艺术特点。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3、 通过欣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3、 通过对陶器美的欣赏,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欣赏导入:利用图片或幻灯、录相展示各种陶器,让学生欣赏。 提问:老师在初中历史课讲过这些器皿,它们是什么?产生在哪个年代? 答:这些器皿叫陶器和彩陶器。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它产生于距今约5000至90xx年的新石器时代。
三、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讲 陶器
1、 陶器的产生 陶器是随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陶器的产生与人类知道使用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一般意义讲,制陶可能是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与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无论是造型、器类、工艺与装饰都不一样,很显然是各自独立产生的。 制陶,除在造型上的要求外,对黏土及掺入材料和烧制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制造耐高温的炊器,需要在黏土中加入石英砂。另外,对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度左右,制品强度低吸水性强,到了商周时期,烧制温度达到了1100度左右,出现了原始瓷。
2、 陶器的造型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其造型因用而异,用途不同造型也不同。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a、汲水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尖底瓶(见教材p8)。
b、 炊器:有罐、鼎、鬲、(yang)、灶等。 c、 饮器:有斝(jia)、鬶(gui)、盉(he)、爵(jue)、角、觚(gu)、杯等(见教材p9)。
d、食器:有碗、钵、豆、簋(gui)、盘等。 e、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罍(lei)、尊、盆、缸等,其中有盛液体的容器,有盛固体的容器(见教材p8)。
f、 其他杂器有束腰的圆筒器座,用以放置尖、圆底的陶器,还有覆钵的器盖及其他用途的杂器。 陶器的造型是以实际用途分类的,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类型中,它们的造型细节差别很大,反映了当时人们不同的群体生活方式。
3、彩陶艺术 制作彩陶的三个重要条件:
1、首先要掌握颜色的使用知识。
2、要有较高的烧制技术。
3、需要在质地光滑的细泥陶上才能显出颜料的色彩感,并且用笔得以流畅无阻。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
(一) 以意写形 中国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它体现出制造者深思熟虑的构想和设计意图。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显示出卓越的构成能力,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介绍人面鱼纹盆,幻灯)。
(二) 彩陶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 中国的彩陶图案,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彩陶图案是以动态为主的,常把花纹组织在动的格式中,具有跃动奔放的气势。花纹也以弧线、弧形和圆点构成,使图案具有流畅柔美的抒情风格。
(三) 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四) 彩绘纹样与造型的完美结合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的骨式和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介绍舞蹈纹盆,幻灯)。
(五) 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 由于彩陶图案有明确的立意,于是有肯定的造型和简洁的艺术语言。动的图案格式给人以强烈兴奋的感觉,使图案具有扩张的力量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直觉吸引力。标志性强则是省略去被描绘物象的不明显的细节特点,而集中地表现具有鲜明特征的形象,使纹样的直观性很强,给人以一目了然的印象。造型和纹样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整体的感受。由于以上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彩陶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从而有力地表现出氏族社会晚期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和美的观念,至今仍使我们感到雄浑强烈的表现力(介绍涡纹曲腹盆,幻灯)。
四、课堂小结:中国的陶器造型和彩陶纹饰是传统艺术的光辉起点,在中国现存的原始艺术中,它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部分,它是最早以造型和彩绘图案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它反映出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面貌。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陶器的意象表现方法和以意造型的构成手法;研究造型、纹样图案的发展规律和形式法则;研究器形与纹样的美和立体设计的规律;研究中国古代先民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美学观念;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这些对于我们继承、发展伟大的艺术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陶器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复习思考题:
1、你喜欢我国远古的陶器吗?为什么?
2、中国远古陶器在造型和纹饰上有什么特色?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发生的。
2、能大胆的作画,充溢画面,画一条大鱼。
3、培养同学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鱼的课件、图画纸、水彩笔和油画棒。
2、知识准备:鱼类的知识。
活动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小朋友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并充溢画面的大鱼。
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的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活动方式:
集体个别
活动过程:
一、开始局部:
1、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它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好,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听谜语,边听边想,听完了以后再回答问题。
从不离水,摇头摆尾,鳞光闪闪,满身珠翠
2、你真聪明!你怎么猜出来是鱼呢?
出示课题:《谁画的鱼最大》
3、欣赏:美丽的海洋世界
教师:小朋友们,就让我们跟随小鱼胖胖一起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吧。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放课件:欣赏海底世界)
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像小鱼一样玩一玩。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鱼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的家,让我们每个小朋友保护鱼类的同时,也保护它的家。
4、教师:鱼之所以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玩,就因为它有着特殊的身体,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
(1)小朋友说,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2)认识不同形状的鱼的特点。
教师小结:鱼的形状真是千奇百怪啊。(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鱼身体的各部位的特点。)
(3)比较:认识大小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从大海的深处请来了两条鱼,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不同?(小朋友:一大一小)好,现在我将这两条鱼放在一样大的纸上,你们仔细比较,哪条鱼放在画面上更合适?更好看?(出示两条鱼)
请你们举起你们的小手,在你的纸上试着画一条充溢画面的大鱼,并研究一下如何将鱼画大,最后将你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体会如何将鱼画大:(小朋友进行画大的感受)
小朋友回答教师小结:作画时应有正确的作画习惯,敢于充溢画面并画大。
欣赏艺术作品
指导说出鱼的变、加、色三方面的变化,就把鱼变得更美了。
5、幼儿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教师:今天每个小朋友画一条又大、又美丽的鱼,看那个小朋友给小鱼设计的衣服最漂亮,先想一想,然后抓紧时间画。
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二、结束局部:
课后展评
1、各小组选出你最喜欢的鱼。
2、师生互评
3、海底漫游(师生一起进行)
教师带领小朋友听音乐到海底世界去游玩,看谁的动作最像小鱼,将你的小鱼展示在珊瑚礁上,小朋友围坐欣赏。
教师小结:海底世界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朋友。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本此活动在设计的时候就注重了幼儿的自主创造,这条大鱼是幼儿喜欢的任意一条鱼,它身上的装饰也是幼儿自己所设计涂画的。最后,幼儿的作品还可以按一定的思路进行二次创作,比如把幼儿画的大鱼按轮廓剪下来,粘贴成海洋里的鱼群或是鱼的`队列,看上去也很有趣。在以前的美术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被动模仿老师的范例而难以有自己的独特创意的现象。当然,这个活动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幼儿在分块时,有的分的太细,装饰时太密,不清楚;有的分的太宽,装饰时太空了,影响了效果,再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还有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在描线条的时候,有些幼儿很不细心,把线条描的很毛糙,会描到外面去,多出很多的小线条,影响了画面的效果。这些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如果让我重新再上一遍,我会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参与度,为幼儿自主活动提供条件,根据活动需要为幼儿提供交流机会,要使幼儿情绪积极愉快,乐于参与到活动当中。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蛀牙的原因及其不良后果。
2、观察牙齿形状的不同。
3、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幼儿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4、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5、认识牙齿保健的方法。
6、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
2、牙齿模型
3、牙膏、儿童牙刷、成人牙刷、刷毛散开的牙刷(时间较久的牙刷)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牙齿模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这是什么?你有牙齿吗?在哪里?牙齿有什么用处呢?
2、老师展开挂图讲述故事《卢比的麻烦牙》。
(1)根据故事内容与幼儿讨论。
老师:卢比的牙齿怎么了?为什么卢比的牙齿会痛?牙齿痛应该怎么办呢?
(2)请幼儿交流牙齿痛或看牙医的感受与相关经验。
3、老师与幼儿讨论蛀牙的形成原因。
(1)老师:有蛀牙了会怎样?
(2)让幼儿互相观察。请幼儿张开嘴巴,配合牙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
老师:看看牙齿的'排列及形状。
老师:你们有没有掉牙齿?少几颗牙呢?
老师:看看谁有蛀牙?牙齿上有没有食物的残渣?为什么会有蛀牙?怎样才能防止蛀牙的形成?
(定期检查牙齿、少吃甜食、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吃完东西要漱口、早晚要刷牙等。)
(3)老师:很多人有刷牙的好习惯,可还是有很容易有蛀牙,这是因为刷牙的方法不对,他们只是随便刷刷,根本没有把每一颗牙齿刷干净。
4、介绍刷牙的注意事项。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牙刷,请幼儿比较这些牙刷。
①牙刷的大小。
②刷毛的材质。
③牙刷的新旧。(使用时间)
(2)老师:小朋友要用儿童专用、好握的牙刷,要用软毛的牙刷,并且要定期换新的牙刷才能保护好牙齿。
(3)老师展示挂图,介绍刷牙的步骤。
(4)拿出牙齿模型做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如何正确地刷牙,老师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幼儿:刷牙不需太用力,重要的是刷牙时要确保每一颗牙齿都可以被刷到。
5、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幼儿轮流练习帮牙齿模型刷牙,老师指导,并进行补充说明。)
老师:养成了刷牙的好习惯后,小朋友还要少吃甜食、定期检查牙齿、吃完东西要漱口等,才能确保牙齿宝宝的健康噢。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国画《葫芦天牛》,了解葫芦的基本形状,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
2、继续尝试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疏密、浓淡的变化。
3、保持良好的绘画常规。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葫芦。
2、课件:各种葫芦连着藤蔓的照片和国画作品,葫芦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葫芦的照片和国画作品。
(1)教师: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芦,还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藤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葫芦?是怎么构图的?
(2)教师小结:葫芦是长在藤上面的,藤上有叶子,叶子像手掌一样。藤是相互缠绕的`,有的粗,有的细。葫芦和叶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师幼共同讨论葫芦的创作方法。
(1)教师:今天我们要画葫芦。你知道先画什么?藤怎么画?叶子又怎么画?葫芦呢?用什么毛笔比较合适?
(2)教师小结:可先画叶子,再画葫芦。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提斗按着转两笔画一个圆(上面的圆小,下面的圆大),上下两圆累加即成一个葫芦;用小号笔浓墨、中锋勾叶脉,画藤。
3、幼儿创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先想好构图方法再动手绘画。
创作重点:先画叶子,注意叶子的大小、浓淡、重叠变化;再画葫芦,有大小、高低、颜色深浅变化;最后再点蒂,勾叶脉,画藤。
4、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你喜欢哪幅葫芦图?为什么?你是先勾叶脉还是先画叶子的?
●欣赏、评价应侧重于葫芦的造型和整幅画的构图。
【评析】
丝瓜、葫芦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代表。这两个活动着重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长势和疏密的构图方法。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此经验,继续尝试绘画葡萄、黄瓜、紫藤这些植物,为下一节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参考资料
葫芦天牛
以工笔画虫,粗笔写花草,一般称之为“工虫花卉”。作品中普通的天牛和葫芦在白石老人的笔下显得那么生动、可爱,富有生活气息,饱含着老人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大班幼儿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可由葫声引入,再结合天牛充分发挥想象。欣赏重点是葫芦的造型,特别是那个被挡住了一半的葫芦;枯笔画的叶子可作为幼儿学画的参照。
活动反思
本节课结合幼儿所探索的方法来进行更近并组织成游戏,既体现幼儿自主学习的理念,又锻炼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协作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再说说、想象、变变的过程中,感受圆形的特征。
2、幼儿能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知道圆形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3、在绘画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能用一个至几个圆变成各种物体。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绘画和别人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魔术表演视频。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一大张长方形绘画纸(可供全班幼儿作画)、黑色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看魔术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魔术表演吧!
2、播放视频:魔法表演
教师:魔术表演好看吗?那小朋友看到魔术里都变出了什么?(幼儿回答:魔术师把画有一幅鸽子的画,变成了真鸽子)。
二、基本部分:
在圆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圆形变化的特征。
1、教师:老师也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1)出示PPT圆形
教师:请小朋友看好了,教师快速用PPT圆形变出一朵花。
(2)再出示一个圆形PPT圆形变成小猪的头。
2、圆形添画,知道圆形能变出各种有趣的东西。
(1)教师:小朋友你们能把圆形变成红红苹果吗?你们会变吗?
(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
(2)教师:我不仅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还会变许多圆呢。
(PPT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气球,四个圆变成了蝴蝶,许多圆变成了葡萄。
(3)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结束部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1.我们今天也来学变圆的魔术。
(1)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一大张绘画纸。)
(2)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贴上双面胶,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2.教师巡回指导。
3.欣赏交流:说说我的圆都变成了什么?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的圆都变成了什么?他们都能干什么?(例如:圆变成了皮球,可以拍球,等。)
4.游戏:幼儿跟着音乐玩“我问你答”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如:跟着音乐节奏老师问:你的圆形像什么,幼儿答:我的圆形像太阳,等)。
小结:今天你们的圆形变了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等会请小朋友把它们带回教室,帮它们涂上五彩缤纷的颜色和背景,好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在导入环节中,观看魔术师视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在幼儿自由讨论想象这一环节,我让幼儿先观察老师是怎样用一个圆形变成一朵花和一个小猪的头,用两个圆形变出小鸡。再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你是魔术师,你要用一个圆形、两个圆形、三个圆形、四个圆形、许多圆形变出什么呢?给幼儿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学习用语言表达圆形的各种有趣的变化。
本课抓住了幼儿好奇好动喜欢探究的心理,让幼儿在自由想象的同时又约束了幼儿的乱想,幼儿想象力丰富,画面完整情节生动,如:小乌龟在沙滩上散步,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做游戏,西瓜地里有好多大西瓜,小女孩在吃棒棒糖,小鱼吐泡泡等。幼儿想象力极其丰富,,在绘画过程中大胆想象,完全出乎老师的预料,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是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弱,想象力有限,需要老师的不断提示和帮助,所以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使每一幼儿都能发挥想象力,大胆作画,体验活动中带来的乐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02-05
美术教案(精选)09-12
(精选)美术教案08-30
美术教案【精选】08-31
(经典)美术教案09-03
美术教案[经典]09-04
【经典】美术教案08-25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精选)美术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