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0 09:40: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二单元 快乐校园

  (A卷)

  测试部分

  题号

  总分

  等级

  得分

  小朋友们,我是花仙子 ,让我们一起去采集学习的硕果吧!

  一、比一比,哪座房子最漂亮。

  我能准确拼读这些词语,还能写得漂漂亮亮。(16分)

  二、请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到它们的好朋友。(16分)

  ( )问 ( )笔 桥( ) 形( )

  ( )线 ( )才 高( ) 粗( )

  广( ) ( )难 ( )面 ( )少

  四( ) ( )为 到( ) ( )阳

  三、看好要求,再写也不迟。

  超级模仿秀。(10分)

  1、照样子,写出下面字的部首。(4分)

  徐( ) 盆( ) 凉( ) 级( ) 底( )

  2、⑴ 照样子,写字。(3分)

  手—(把) 衣—( ) 土—( ) 舟—( )

  ⑵你还发现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请再写出三个。(3分)

  — — —

  四、请找到和下列字读音相同的字,再组词。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9分)

  深——( )( ) 手——( )( )

  做——( )( ) 笑——( )( )

  鱼——( )( ) 园——( )( )

  五、把能搭配的词语的手拉起来。(8分)

  赞许地 通过 抬 桌子

  顺利地 检查 抓 小鸡

  仔细地 走着 搬 木头

  兴奋地 点头 捕 鲨鱼

  小朋友们,你们可要帮帮俺老孙哪。

  六、这道题是八戒 出给孙悟空的,他要悟空把不是一类的划出来。(8分)

  1、蜜蜂 松鼠 蜘蛛 蚊子

  2、猴子 山羊 麻雀 猫头鹰

  3、飞蛾 蝙蝠 燕子 乌鸦

  4、黄瓜 丝瓜 西瓜 南瓜

  七、认真朗读下面的句子。把语气相同的句子连起来。(6分)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行吗?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 行!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真行。

  八、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4分)

  小朋友们,可要细心呦!

  例: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劳动委员是我们班的李小青。

  刘阳是我的好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教学目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教学构想

  通过自学挖木匣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而突出科利亚挖木匣的思维过程,同时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突出人物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体会科利亚话中的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起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4、指导分段: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后,思考: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点拨: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学生读1~2自然段后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3、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思考: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谁先挖到的?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

  2、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投影出示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

  4、“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投影出示)科利亚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

  5.科利亚是怎样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

  6.投影出示科利亚的话。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多种识字的途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在识字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识字。

  教具准备:

  1、事先挂好(生词、句子)卡片,摆放好小黑板(三块);

  2、准备装有短文的信封(三个),帖有小奖章的地点牌(六个),决定展示地点的签(三个),育才广场图片(六幅);

  3、布置学生每人自办我会识字小报一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识字小报

  (1)、相互交流

  (师述:咱们一年级八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在生活中认识了很多字,办了好多识字小报。现在请把你的小报上的内容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

  (2)、选代表交流

  A、(师: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小报贴在前面的黑板上)

  B、师:内容可真丰富,现在孙老师随便挑一幅,这份小报的主人是谁呀?你能把小报上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自己搜集的字。)

  (学生用小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剪剪贴贴中既巩固识字,又动手排版,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更激发了创造性。形式多样,五彩缤纷的剪贴报是孩子识字成果的展示,更是孩子多方面能力和智慧的结晶。和小伙伴展示也好,上台展示也好,都是对孩子识字成果的极大肯定,激发了孩子识字的信心和兴趣。)

  2、抽签认字

  师:还有哪些同学想露一手!这么多呀!那这次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瞧,老师这儿有三个信封袋,谁有勇气上来抽取一个,并把里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富有童趣的抽签认字,给识字多的孩子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对其他孩子更是一种激励。)

  3、交流识字途径:怎么样?(好)赶紧鼓掌啊!孙老师真是心服口服了!不过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这里面好多字我们都没学呢,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大家的办法还真多,有借助拼音的,有请教别人的,还有自己试着猜出来的,那咱们今天就用这些方法去认一认校园中的字,看谁是真正的识字小能手!

  (识字途径的交流巧妙地展示了识字方法。孩子们为自己的独特的识字方法感到自豪,也为下面的自主识字作了铺垫。)

  二、学生自主实践。

  1、选择地点: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六张卡片,咱们就来个抽卡片选地点!现在请组长上来任意抽取一张,并马上举起你的牌子(组长活动)请各小组的同学到组长那儿集合!

  2、提出要求:

  (1)、大家可以很有礼貌的邀请几位老师作你们小组的参谋,识字过程中,遇到大家都不认识的字,可以赶紧请教一下老师。

  (2)、孙老师在校园里挂上了好多卡片,同学们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认识一个搜集一个。

  (要求交代明确,学生在校园的识字才能落实到位。)

  3、学生分三个地点在校园中识字。(育才广场、怡心园、天涯海角)

  (人教社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指导思想可以用11个字概括: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这里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了校园中特有的识字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在校园中主动识字,通过借助拼音、请教他人、自己试猜等多种途径来参与实践,每一位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随时随地识字的兴趣。)

  三、实践成果展示:

  1、师导入:孙老师观察了一下,同学们都是满载而归,现在就请同地点的两个小组,把你们认识的字互相读一读(同地点两个小组交流)

  (学生自主交流,交流中学生既是小老师又是学生,在多重角色的互动中巩固识字,展示成果,互相学习。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人。人人都享受到识字的乐趣。)

  2、展示育才广场:(育才广场的同学起立,请露出你们最甜美的微笑,给大家打个招呼!好,挑战开始!)

  (1)、孙老师手上拿的就是育才广场的几处景物图!现在我一个一个贴在大黑板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好吗?

  (2)、哪些同学手上拿到了它们的名字?请快速上来贴在相应的图下!看谁贴的又快又准!

  (把字贴到图下,其实就是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了。这样的识字生动有趣,广场的孩子兴奋,其他地点的孩子也在欢快的氛围中分享着识字的快乐。)

  (3)、师:孙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还搜集到了句子,那我就请四个同学上来参与这一轮的'挑战!(展示句子---游戏:悄悄话)

  游戏规则:a、贴:请把你们的句子贴在前面的大黑板上;

  b、选:请你们从没去过育才广场的四个小组里任意挑选一个;

  c、传:请把你的句子悄悄传给这组的第一个同学,然后一个一个往下传,等传到最后一个同学时,就请你赶紧到我这儿来报道!

  d、说:你们听到了什么就大声说出来!

  (句子的展示是最难的,但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大大激发了兴趣,降低了难度。这种紧张的气氛使孩子的有意注意被充分调动起来。展示的面也更大了,其他两个地点的孩子都参与进来了。)

  4、导入:经过展示,孙老师发现育才广场的同学个个都很棒!孙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其他两个地点的同学能超过他们吗?那咱们就来比一比: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卡片上的字读给的其它地点的同学听听,并告诉他们你们是怎么认识的?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识字能手?

  (由同组的交流到不同小组交流,扩大了交流面,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成就感得到体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一定培养。)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现在孙老师很高兴向大家宣布:你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识字能手!希望在座的识字能手们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处处留心,多多识字,你们一定会更加优秀!那咱们现在就把手上的这些卡片送回到原来的地方,下课之后,请你带着一年级其他班上的小朋友再去认一认,把你识字的好方法给他们说一说,好吗?

  (课虽下,学生识字的兴趣却渐浓,愿望更强烈。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向校园去贴卡片。识字活动延伸到课外,也将延伸到校外。孩子有了喜爱识字的热情,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了随时随地识字的习惯,将对孩子的语文学习终身受益。)

  总评:这是我们开发的一节校本课程。以我校独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学资源,通过学生对怡心园,育才广场,天涯海角这三处景点的观察,引导学生了解多种识字的途径,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舞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识字途径。我们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实践时间,给孩子自主发展空间,给孩子合作探究的机会,给孩子展示成就的舞台。让孩子从小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让良好的识字习惯伴随孩子愉快成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

  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教具准备】

  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白杨

  二、导语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抓中心)

  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

  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词。

  3、讲: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五、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

  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六、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晰、软弱、动摇。

  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解词析句,完成课后习题,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白杨

  2、导言。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1、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部分):

  ⑴ 看图、听读、思考:

  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⑵ 默读思考:

  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划出主要词句。

  ⑶ 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① 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② 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⑷ 教师小结。

  2、讲读第二段:

  ⑴ 学生自由读,思考:

  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⑵ 读后讨论交流:

  ① 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② 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

  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③ 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

  “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⑶ 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⑷ 教师小结。

  3、讲读第三段:

  ⑴ 教师引读后,提问: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⑵ 教师小结。

  ⑶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又回到整体)

  师生借助板书共同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之、轮”等9个生字,会写“之、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边阅读边体验,恰当地演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4、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顺畅地读通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流程:

  1、过生字关。

  (1)找生字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同学们都读过吗?老师也想读一遍,你们同意吗?在我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

  师:课文中藏着一些生字,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好吗?(生自由读,划生字)

  (2)读生字

  师:谁来说说你划了几个生字?这么多的生字,我们该怎么记住它们啊?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小组长用生字卡检测一下。(生组内自学生字)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

  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领读。师提示: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

  (3)写生字

  师:生字我们会认了,我们再来看看要求会写的字,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就写哪个字。

  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稍简单的由学生互相解决。师重点指导“现”和“轮”(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由师边写边讲解,指导撇的不同写法及左右结构字的间架安排。)

  【设计目的:本环节按找——读——写的顺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根据学情,以检查预习、复习巩固、认读为主。鼓励认读方法的多样化,师只在必要处提示】

  2,过朗读关。

  (1)自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会认会写了这一课所有的生字,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吧,我相信这回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评读

  师:谁愿意让自己的课文越读越好听,给大家读一段,让我们来指导指导。

  (指明逐段试读课文。生互评为主。师注意正音和指导稍长些句子的朗读。)

  师:大家认识了这么多字,又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收获可真不小。

  【设计目的:本环节以生自读互评为主,师在重点处范读,点拨】

  3,过内容关。

  (1)总览内容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之王”了?(生发言后,师将动物图片交给学生,贴在黑板上。)

  【设计目的:从总体上指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

  (2)评猫头鹰

  谁第一个上任的?它高兴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找出“神气极了”一句。

  投影出示“神气”和“神气极了”

  师:有什么不同?

  生体会“极了”的意思。

  师:“神气极了”什么样?

  生表演。师:那你就来发表命令吧。

  生读。(随机评价)(师板书:夜里做事白天休息)

  师:同学们,你们听了他的命令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刚才,我看到大家在小组内你也说,我也说,他也说,这种情形要是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叫什么呀?

  生:议论纷纷。

  师:那你们刚才都在议论什么,快跟猫头鹰大王说说。

  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设计目的:抓住重点词语,采用不同策略进行教学:(1)借助投影比较词语,在感知“神气极了”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演读,加深体会。(2)展开想象,在角色体验中理解“叫苦连天”。使词句教学及朗读训练尽量落到实处】

  (3)评袋鼠

  师:既然猫头鹰大王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那么第二位大王赶快上任吧。轮到谁了?它高兴吗?从哪看出来的呢?

  生找出“激动”一句。

  师:你们能读出袋鼠的激动吗?谁来激动地发布命令?

  生读袋鼠的命令,师指导。(板书:跳着走路)

  师:动物们到底跳得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动物们跳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师:你看到小动物们满意吗?为什么?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想象加工,再表达出来。)

  【设计目的:本段尽量“以读代讲”,并借助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既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主体作用。】

  (4)评小猴子

  师:在两位大王失败之后,小猴子登场了,它到底能不能受到大家的拥护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或者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生质疑问难时,师相机归纳、梳理:动物们“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就“立刻欢呼起来”?

  生讨论、合作解疑。(师板书:习惯方式)

  “欢呼”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动物们的高兴心情吗?

  生练习朗读。

  师小结:从大家的欢呼声中我明白了,不管你是万兽之王也好,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动物也好,不管你是谁?做什么事,不能只考虑自己,更多的要考虑到别人的习惯,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喜欢。你们说对吗?(板书:尊重别人)

  【设计目的: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多读、敢问,在读中体会情感,在问中加深理解。最后教师总结升华。】

  (5)评大王

  师:现在又轮到狮子大王宣布命令了,它宣布……(引读)

  师:你想对过去的大王、现在的`大王和未来的大王说些什么吗?

  生自由谈。

  师:如果让你来做大王,你会有什么更让人拥护的办法呢?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设计目的: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表达个性化的观点,根据几个大王的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表现进行评论。让学生想更受欢迎的办法,则是对学生是否有集体观念的考验

  4,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谈。

  师:现在老师把留作业的权利交给你们,你能根据课文为大家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呢?

  生尝试留有特点的作业,集体评议,由学生自由选做其中一到二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割、翅、膀、珠、忙、淋、连、雷8个字。

  2、初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语和会认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下雨了

  让学生读:下雨了。

  2、板书:要用红笔写。

  让学生读:要下雨了。

  3、提问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还没有下,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起来了。)

  二、启发激趣。

  下雨前大自然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下雨前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呢?你们想到想知道?

  三、初读课文内容。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标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4、电脑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

  ①出示:

  ②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③出示会认字:yāo要

  ④出示词语:小兔弯腰直起捉虫飞得高往家跑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听他们读音是否正确?

  6、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燕子、鱼、蚂蚁)

  7、课文中出现了几幅图?(4幅)电脑出示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8、再读课文内容,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第一幅图:(1、2、3段)

  第二幅图:(4、5、6段)

  第三幅图:(7段)

  第四幅图:(8段)

  9、通过初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板书:低飞

  游到水面

  搬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2、体味诗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

  2、师: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如今,同学们即将告别童年,步入人生新的阶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告别童年”中的第一课《我们上路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放课文录音,学生初步欣赏、感受。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位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三名学生轮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3)交流:课题“我们上路了”中的“我们”指准?诗歌的各节写了什么内容?

  三、精读细品,进一步体会感悟。

  1、自主读文,在你很有感触的诗句旁作批注,把不理解的诗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先全班讨论交流部分问题)

  再重点强调:

  A、大屏幕出示问题一:“不管大人们怎么说,反正我们是上路了。”大人们会说什么?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①师点拨:爸爸妈妈的唠叨。摆脱束缚,要独立的,要自由的愉快心情。

  ②指名读这句。

  ③全班齐读诗歌第1节。

  ④师小结:作者在第1节中用“嫩嫩的芽尖儿”“很小的邮票”体现我们的幼稚,用“很大很大的信封”“抖着威风”体现我们的雄心壮志。

  板书:不管怎样 我们上路了

  B、过渡:我们刚刚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心中充满着向往,可是前进的路上也许不仅仅有鲜花和掌声,也可能充满着各种困难与挫折。

  ①学生齐读诗歌第二节;

  ②本节中提到了哪些困难?前进的路上还会有什么困难呢?请以“也许……”的句式说一说,先小组内讨论写一写,然后派代表交流。

  板书:也许……

  大屏幕出示:也许会有恼人的荆棘刺疼我们的双脚,

  也许会有寒冷的冰霜阻碍我们的脚步匆匆。

  ③师小结:人生之路,即使挫折再多,我们也决不退缩。

  板书:面对挫折 我们决不退缩

  C、过渡:人生之路不是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鲜花,也许会有许多的坎坎坷坷。这样的路,你们还敢走下去吗?……那就勇往直前吧!

  ①齐读诗歌第3节

  ②大屏幕出示“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的背景资料。

  想一想,说一说它们分别在诗中象征什么?(依次出示)

  ③大屏幕出示问题二:“风、雨、雷鸣电闪”比喻什么?

  ④这节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及排比句式,描绘出美好的人生前景,激励我们要脚踏实地,勇往直前,谱写人生最美丽的乐章。

  板书:勇往直前 谱写美丽乐章

  ⑤师:人生之路,你们走下去将还会有什么呢?请以“走下去……”的句式说一说,先小组内讨论写一写,然后交流。

  大屏幕出示:走下去,前面有和平鸽,有维纳斯,

  走下去,前面有桂树冠,有常春藤。

  风来吧,雨来吧,考验锻炼都来吧!

  ⑥说得真好,全班齐读诗歌第3节,读出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1、学生齐读全诗,激发学生告别呵护,敢于独自上路,迎接挑战的自豪感。

  2、自己练习背诵第3节。

  3、课件出示作业:

  (1) 把课堂上的口头练习组成小诗写下来。

  (2) 你还有什么想要告诉父母、老师的美好愿望,请你通过日记、绘画、诗词、歌曲等方式表现出来。

  4、师总结:你们即将上路了,老师送你们两样礼物:第一样一句良言:不要只想走近路。第二样一个记忆收藏夹:把你路上的一切美好事物都装在里面。我相信二十年后,你们都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祖国作贡献,到那时,同学们再相会将是多么激动人心啦!现在,让我们上路吧!(再读课题,音乐起,《二十年后再相会》)

  板书设计:我们上路了

  不管怎样 我们上路了

  面对挫折 我们决不退缩

  勇往直前 谱写美丽乐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歌曲《小小雨点》导入。

  歌中“小小雨点”指的是什么季节的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课文。板书:春雨的色彩 春雨还有颜色?它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一群小鸟正在争论着这个话题。(贴三只小鸟的图片)让我们悄悄地走到他们中间去听一听、看一看吧!(课件演示)

  [开课伊始,用歌曲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课文做准备。又通过设疑、贴图、看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拼一拼。

  2、同桌合作认字,把圈出来的字读给同桌听,如果读对了就夸夸他,读不准就帮帮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再读课文,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4、瞧,小雨点笑着跑来了,它想考考我们,你们敢接受小雨点的挑战吗?[借助字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1)齐读,会读的同学大声读,读不准的同学用心记。

  2)指名读,如果读对了,把字卡贴到黑板上,并随他读。[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3)看一看,哪些词语读不准,指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帮帮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差生机会,也使互助的学习方式得到很好的呈现。]

  4)开火车读。

  5、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家认识了这么多的字真了不起,如果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能认识吗?大家再读课文,我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6、找学生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参与意识。)

  三、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第一段,说一说文中春雨的样子,想一想你看到的春雨是什么样的?

  [抓住“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沙沙沙”理解感悟。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这样的天气里,鸟儿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它们会到哪躲雨呢?学生找出字卡“屋檐”,大家齐读。在躲雨时它们也不休息,叽叽喳喳的地说个不停,什么让他们这样感兴趣?在小鸟的眼中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自由读3—5段。

  1)这三只小鸟你们认识吗?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2)老师把它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谁能帮小鸟找到它们的名字?(贴图)[联系生活,使识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有意识让学生多识字。]

  3)在三只小鸟的眼中,春雨有不同的颜色。你喜欢哪只小鸟,想说说它的心里话吗?适机板书:黄、绿、红。并指导朗读。[以课文为载体,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扮演小鸟介绍自己的想法,其余同学评议,引导学生将自己融于课文之中。]

  4)这三只小鸟对春雨的颜色有不同的看法,都认为自己说的对。像这种各自说出心中的想法,就叫“争论”。我们三个人一组,也来学学这三只小鸟争论一下春雨的颜色吧![通过合作学习,理解“争论”,感悟课文。]

  5)想一想还有谁会来加入它们的争论呢?它们又会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文本空间。达到“活用教材”的目的。使学生对春雨的色彩有更鲜明的感知:春天是五彩斑斓的世界。]

  4、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会怎样做?细细的、柔柔的 春雨滋润着大地,使小草变绿,桃花变红、油菜花变黄,多么可爱的春雨!多么美丽的春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在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 写字指导(略)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09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7-2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9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二单元 快乐校园

  (A卷)

  测试部分

  题号

  总分

  等级

  得分

  小朋友们,我是花仙子 ,让我们一起去采集学习的硕果吧!

  一、比一比,哪座房子最漂亮。

  我能准确拼读这些词语,还能写得漂漂亮亮。(16分)

  二、请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到它们的好朋友。(16分)

  ( )问 ( )笔 桥( ) 形( )

  ( )线 ( )才 高( ) 粗( )

  广( ) ( )难 ( )面 ( )少

  四( ) ( )为 到( ) ( )阳

  三、看好要求,再写也不迟。

  超级模仿秀。(10分)

  1、照样子,写出下面字的部首。(4分)

  徐( ) 盆( ) 凉( ) 级( ) 底( )

  2、⑴ 照样子,写字。(3分)

  手—(把) 衣—( ) 土—( ) 舟—( )

  ⑵你还发现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请再写出三个。(3分)

  — — —

  四、请找到和下列字读音相同的字,再组词。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9分)

  深——( )( ) 手——( )( )

  做——( )( ) 笑——( )( )

  鱼——( )( ) 园——( )( )

  五、把能搭配的词语的手拉起来。(8分)

  赞许地 通过 抬 桌子

  顺利地 检查 抓 小鸡

  仔细地 走着 搬 木头

  兴奋地 点头 捕 鲨鱼

  小朋友们,你们可要帮帮俺老孙哪。

  六、这道题是八戒 出给孙悟空的,他要悟空把不是一类的划出来。(8分)

  1、蜜蜂 松鼠 蜘蛛 蚊子

  2、猴子 山羊 麻雀 猫头鹰

  3、飞蛾 蝙蝠 燕子 乌鸦

  4、黄瓜 丝瓜 西瓜 南瓜

  七、认真朗读下面的句子。把语气相同的句子连起来。(6分)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行吗?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 行!

  邓爷爷来了! 这道题好答。 你真行。

  八、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4分)

  小朋友们,可要细心呦!

  例: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劳动委员是我们班的李小青。

  刘阳是我的好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

  教学目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教学构想

  通过自学挖木匣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而突出科利亚挖木匣的思维过程,同时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突出人物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体会科利亚话中的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起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4、指导分段: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后,思考: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师点拨: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学生读1~2自然段后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

  3、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思考: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谁先挖到的?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段。

  2、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投影出示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

  3、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

  4、“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投影出示)科利亚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脑筋。)

  5.科利亚是怎样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词什么意思?(结果与预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科利亚埋木匣时走了十步,挖木匣时只走了五步,这是为什么?

  6.投影出示科利亚的话。思考:从这儿我们知道科利亚怎样?(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多种识字的途径,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在识字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识字。

  教具准备:

  1、事先挂好(生词、句子)卡片,摆放好小黑板(三块);

  2、准备装有短文的信封(三个),帖有小奖章的地点牌(六个),决定展示地点的签(三个),育才广场图片(六幅);

  3、布置学生每人自办我会识字小报一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识字小报

  (1)、相互交流

  (师述:咱们一年级八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在生活中认识了很多字,办了好多识字小报。现在请把你的小报上的内容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

  (2)、选代表交流

  A、(师: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小报贴在前面的黑板上)

  B、师:内容可真丰富,现在孙老师随便挑一幅,这份小报的主人是谁呀?你能把小报上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自己搜集的字。)

  (学生用小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剪剪贴贴中既巩固识字,又动手排版,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更激发了创造性。形式多样,五彩缤纷的剪贴报是孩子识字成果的展示,更是孩子多方面能力和智慧的结晶。和小伙伴展示也好,上台展示也好,都是对孩子识字成果的极大肯定,激发了孩子识字的信心和兴趣。)

  2、抽签认字

  师:还有哪些同学想露一手!这么多呀!那这次孙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瞧,老师这儿有三个信封袋,谁有勇气上来抽取一个,并把里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富有童趣的抽签认字,给识字多的孩子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对其他孩子更是一种激励。)

  3、交流识字途径:怎么样?(好)赶紧鼓掌啊!孙老师真是心服口服了!不过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这里面好多字我们都没学呢,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大家的办法还真多,有借助拼音的,有请教别人的,还有自己试着猜出来的,那咱们今天就用这些方法去认一认校园中的字,看谁是真正的识字小能手!

  (识字途径的交流巧妙地展示了识字方法。孩子们为自己的独特的识字方法感到自豪,也为下面的自主识字作了铺垫。)

  二、学生自主实践。

  1、选择地点: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六张卡片,咱们就来个抽卡片选地点!现在请组长上来任意抽取一张,并马上举起你的牌子(组长活动)请各小组的同学到组长那儿集合!

  2、提出要求:

  (1)、大家可以很有礼貌的邀请几位老师作你们小组的参谋,识字过程中,遇到大家都不认识的字,可以赶紧请教一下老师。

  (2)、孙老师在校园里挂上了好多卡片,同学们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认识一个搜集一个。

  (要求交代明确,学生在校园的识字才能落实到位。)

  3、学生分三个地点在校园中识字。(育才广场、怡心园、天涯海角)

  (人教社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指导思想可以用11个字概括: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这里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了校园中特有的识字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在校园中主动识字,通过借助拼音、请教他人、自己试猜等多种途径来参与实践,每一位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随时随地识字的兴趣。)

  三、实践成果展示:

  1、师导入:孙老师观察了一下,同学们都是满载而归,现在就请同地点的两个小组,把你们认识的字互相读一读(同地点两个小组交流)

  (学生自主交流,交流中学生既是小老师又是学生,在多重角色的互动中巩固识字,展示成果,互相学习。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人。人人都享受到识字的乐趣。)

  2、展示育才广场:(育才广场的同学起立,请露出你们最甜美的微笑,给大家打个招呼!好,挑战开始!)

  (1)、孙老师手上拿的就是育才广场的几处景物图!现在我一个一个贴在大黑板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好吗?

  (2)、哪些同学手上拿到了它们的名字?请快速上来贴在相应的图下!看谁贴的又快又准!

  (把字贴到图下,其实就是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了。这样的识字生动有趣,广场的孩子兴奋,其他地点的孩子也在欢快的氛围中分享着识字的快乐。)

  (3)、师:孙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还搜集到了句子,那我就请四个同学上来参与这一轮的'挑战!(展示句子---游戏:悄悄话)

  游戏规则:a、贴:请把你们的句子贴在前面的大黑板上;

  b、选:请你们从没去过育才广场的四个小组里任意挑选一个;

  c、传:请把你的句子悄悄传给这组的第一个同学,然后一个一个往下传,等传到最后一个同学时,就请你赶紧到我这儿来报道!

  d、说:你们听到了什么就大声说出来!

  (句子的展示是最难的,但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大大激发了兴趣,降低了难度。这种紧张的气氛使孩子的有意注意被充分调动起来。展示的面也更大了,其他两个地点的孩子都参与进来了。)

  4、导入:经过展示,孙老师发现育才广场的同学个个都很棒!孙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其他两个地点的同学能超过他们吗?那咱们就来比一比:现在请你们把自己卡片上的字读给的其它地点的同学听听,并告诉他们你们是怎么认识的?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识字能手?

  (由同组的交流到不同小组交流,扩大了交流面,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成就感得到体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一定培养。)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现在孙老师很高兴向大家宣布:你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识字能手!希望在座的识字能手们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处处留心,多多识字,你们一定会更加优秀!那咱们现在就把手上的这些卡片送回到原来的地方,下课之后,请你带着一年级其他班上的小朋友再去认一认,把你识字的好方法给他们说一说,好吗?

  (课虽下,学生识字的兴趣却渐浓,愿望更强烈。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向校园去贴卡片。识字活动延伸到课外,也将延伸到校外。孩子有了喜爱识字的热情,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了随时随地识字的习惯,将对孩子的语文学习终身受益。)

  总评:这是我们开发的一节校本课程。以我校独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学资源,通过学生对怡心园,育才广场,天涯海角这三处景点的观察,引导学生了解多种识字的途径,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舞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很重要的识字途径。我们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实践时间,给孩子自主发展空间,给孩子合作探究的机会,给孩子展示成就的舞台。让孩子从小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让良好的识字习惯伴随孩子愉快成长。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

  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教具准备】

  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白杨

  二、导语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抓中心)

  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

  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词。

  3、讲: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五、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

  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六、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晰、软弱、动摇。

  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解词析句,完成课后习题,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白杨

  2、导言。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1、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部分):

  ⑴ 看图、听读、思考:

  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⑵ 默读思考:

  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划出主要词句。

  ⑶ 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① 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② 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⑷ 教师小结。

  2、讲读第二段:

  ⑴ 学生自由读,思考:

  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⑵ 读后讨论交流:

  ① 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② 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

  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③ 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

  “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⑶ 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⑷ 教师小结。

  3、讲读第三段:

  ⑴ 教师引读后,提问: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⑵ 教师小结。

  ⑶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又回到整体)

  师生借助板书共同总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之、轮”等9个生字,会写“之、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边阅读边体验,恰当地演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4、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顺畅地读通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流程:

  1、过生字关。

  (1)找生字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同学们都读过吗?老师也想读一遍,你们同意吗?在我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

  师:课文中藏着一些生字,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好吗?(生自由读,划生字)

  (2)读生字

  师:谁来说说你划了几个生字?这么多的生字,我们该怎么记住它们啊?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小组长用生字卡检测一下。(生组内自学生字)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

  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领读。师提示: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

  (3)写生字

  师:生字我们会认了,我们再来看看要求会写的字,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就写哪个字。

  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稍简单的由学生互相解决。师重点指导“现”和“轮”(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由师边写边讲解,指导撇的不同写法及左右结构字的间架安排。)

  【设计目的:本环节按找——读——写的顺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根据学情,以检查预习、复习巩固、认读为主。鼓励认读方法的多样化,师只在必要处提示】

  2,过朗读关。

  (1)自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会认会写了这一课所有的生字,现在我们来读读课文吧,我相信这回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评读

  师:谁愿意让自己的课文越读越好听,给大家读一段,让我们来指导指导。

  (指明逐段试读课文。生互评为主。师注意正音和指导稍长些句子的朗读。)

  师:大家认识了这么多字,又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收获可真不小。

  【设计目的:本环节以生自读互评为主,师在重点处范读,点拨】

  3,过内容关。

  (1)总览内容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之王”了?(生发言后,师将动物图片交给学生,贴在黑板上。)

  【设计目的:从总体上指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

  (2)评猫头鹰

  谁第一个上任的?它高兴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找出“神气极了”一句。

  投影出示“神气”和“神气极了”

  师:有什么不同?

  生体会“极了”的意思。

  师:“神气极了”什么样?

  生表演。师:那你就来发表命令吧。

  生读。(随机评价)(师板书:夜里做事白天休息)

  师:同学们,你们听了他的命令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刚才,我看到大家在小组内你也说,我也说,他也说,这种情形要是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叫什么呀?

  生:议论纷纷。

  师:那你们刚才都在议论什么,快跟猫头鹰大王说说。

  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设计目的:抓住重点词语,采用不同策略进行教学:(1)借助投影比较词语,在感知“神气极了”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演读,加深体会。(2)展开想象,在角色体验中理解“叫苦连天”。使词句教学及朗读训练尽量落到实处】

  (3)评袋鼠

  师:既然猫头鹰大王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那么第二位大王赶快上任吧。轮到谁了?它高兴吗?从哪看出来的呢?

  生找出“激动”一句。

  师:你们能读出袋鼠的激动吗?谁来激动地发布命令?

  生读袋鼠的命令,师指导。(板书:跳着走路)

  师:动物们到底跳得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动物们跳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师:你看到小动物们满意吗?为什么?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想象加工,再表达出来。)

  【设计目的:本段尽量“以读代讲”,并借助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既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主体作用。】

  (4)评小猴子

  师:在两位大王失败之后,小猴子登场了,它到底能不能受到大家的拥护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或者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生质疑问难时,师相机归纳、梳理:动物们“担心”什么?他们为什么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大伙儿就“立刻欢呼起来”?

  生讨论、合作解疑。(师板书:习惯方式)

  “欢呼”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动物们的高兴心情吗?

  生练习朗读。

  师小结:从大家的欢呼声中我明白了,不管你是万兽之王也好,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动物也好,不管你是谁?做什么事,不能只考虑自己,更多的要考虑到别人的习惯,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喜欢。你们说对吗?(板书:尊重别人)

  【设计目的: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多读、敢问,在读中体会情感,在问中加深理解。最后教师总结升华。】

  (5)评大王

  师:现在又轮到狮子大王宣布命令了,它宣布……(引读)

  师:你想对过去的大王、现在的`大王和未来的大王说些什么吗?

  生自由谈。

  师:如果让你来做大王,你会有什么更让人拥护的办法呢?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设计目的: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表达个性化的观点,根据几个大王的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表现进行评论。让学生想更受欢迎的办法,则是对学生是否有集体观念的考验

  4,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谈。

  师:现在老师把留作业的权利交给你们,你能根据课文为大家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呢?

  生尝试留有特点的作业,集体评议,由学生自由选做其中一到二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劈开肌肤血液茂盛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黑乎乎轻而清

  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劈顶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割、翅、膀、珠、忙、淋、连、雷8个字。

  2、初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语和会认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下雨了

  让学生读:下雨了。

  2、板书:要用红笔写。

  让学生读:要下雨了。

  3、提问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还没有下,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起来了。)

  二、启发激趣。

  下雨前大自然给我们传来一些信息、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下雨前会出现什么自然现象呢?你们想到想知道?

  三、初读课文内容。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标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4、电脑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

  ①出示:

  ②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③出示会认字:yāo要

  ④出示词语:小兔弯腰直起捉虫飞得高往家跑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听他们读音是否正确?

  6、课文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燕子、鱼、蚂蚁)

  7、课文中出现了几幅图?(4幅)电脑出示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8、再读课文内容,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第一幅图:(1、2、3段)

  第二幅图:(4、5、6段)

  第三幅图:(7段)

  第四幅图:(8段)

  9、通过初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板书:低飞

  游到水面

  搬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2、体味诗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

  2、师: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如今,同学们即将告别童年,步入人生新的阶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告别童年”中的第一课《我们上路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放课文录音,学生初步欣赏、感受。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位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三名学生轮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3)交流:课题“我们上路了”中的“我们”指准?诗歌的各节写了什么内容?

  三、精读细品,进一步体会感悟。

  1、自主读文,在你很有感触的诗句旁作批注,把不理解的诗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先全班讨论交流部分问题)

  再重点强调:

  A、大屏幕出示问题一:“不管大人们怎么说,反正我们是上路了。”大人们会说什么?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①师点拨:爸爸妈妈的唠叨。摆脱束缚,要独立的,要自由的愉快心情。

  ②指名读这句。

  ③全班齐读诗歌第1节。

  ④师小结:作者在第1节中用“嫩嫩的芽尖儿”“很小的邮票”体现我们的幼稚,用“很大很大的信封”“抖着威风”体现我们的雄心壮志。

  板书:不管怎样 我们上路了

  B、过渡:我们刚刚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心中充满着向往,可是前进的路上也许不仅仅有鲜花和掌声,也可能充满着各种困难与挫折。

  ①学生齐读诗歌第二节;

  ②本节中提到了哪些困难?前进的路上还会有什么困难呢?请以“也许……”的句式说一说,先小组内讨论写一写,然后派代表交流。

  板书:也许……

  大屏幕出示:也许会有恼人的荆棘刺疼我们的双脚,

  也许会有寒冷的冰霜阻碍我们的脚步匆匆。

  ③师小结:人生之路,即使挫折再多,我们也决不退缩。

  板书:面对挫折 我们决不退缩

  C、过渡:人生之路不是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鲜花,也许会有许多的坎坎坷坷。这样的路,你们还敢走下去吗?……那就勇往直前吧!

  ①齐读诗歌第3节

  ②大屏幕出示“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的背景资料。

  想一想,说一说它们分别在诗中象征什么?(依次出示)

  ③大屏幕出示问题二:“风、雨、雷鸣电闪”比喻什么?

  ④这节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及排比句式,描绘出美好的人生前景,激励我们要脚踏实地,勇往直前,谱写人生最美丽的乐章。

  板书:勇往直前 谱写美丽乐章

  ⑤师:人生之路,你们走下去将还会有什么呢?请以“走下去……”的句式说一说,先小组内讨论写一写,然后交流。

  大屏幕出示:走下去,前面有和平鸽,有维纳斯,

  走下去,前面有桂树冠,有常春藤。

  风来吧,雨来吧,考验锻炼都来吧!

  ⑥说得真好,全班齐读诗歌第3节,读出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1、学生齐读全诗,激发学生告别呵护,敢于独自上路,迎接挑战的自豪感。

  2、自己练习背诵第3节。

  3、课件出示作业:

  (1) 把课堂上的口头练习组成小诗写下来。

  (2) 你还有什么想要告诉父母、老师的美好愿望,请你通过日记、绘画、诗词、歌曲等方式表现出来。

  4、师总结:你们即将上路了,老师送你们两样礼物:第一样一句良言:不要只想走近路。第二样一个记忆收藏夹:把你路上的一切美好事物都装在里面。我相信二十年后,你们都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祖国作贡献,到那时,同学们再相会将是多么激动人心啦!现在,让我们上路吧!(再读课题,音乐起,《二十年后再相会》)

  板书设计:我们上路了

  不管怎样 我们上路了

  面对挫折 我们决不退缩

  勇往直前 谱写美丽乐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歌曲《小小雨点》导入。

  歌中“小小雨点”指的是什么季节的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课文。板书:春雨的色彩 春雨还有颜色?它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一群小鸟正在争论着这个话题。(贴三只小鸟的图片)让我们悄悄地走到他们中间去听一听、看一看吧!(课件演示)

  [开课伊始,用歌曲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课文做准备。又通过设疑、贴图、看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拼一拼。

  2、同桌合作认字,把圈出来的字读给同桌听,如果读对了就夸夸他,读不准就帮帮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再读课文,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4、瞧,小雨点笑着跑来了,它想考考我们,你们敢接受小雨点的挑战吗?[借助字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1)齐读,会读的同学大声读,读不准的同学用心记。

  2)指名读,如果读对了,把字卡贴到黑板上,并随他读。[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3)看一看,哪些词语读不准,指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帮帮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差生机会,也使互助的学习方式得到很好的呈现。]

  4)开火车读。

  5、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家认识了这么多的字真了不起,如果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能认识吗?大家再读课文,我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6、找学生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参与意识。)

  三、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第一段,说一说文中春雨的样子,想一想你看到的春雨是什么样的?

  [抓住“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沙沙沙”理解感悟。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这样的天气里,鸟儿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它们会到哪躲雨呢?学生找出字卡“屋檐”,大家齐读。在躲雨时它们也不休息,叽叽喳喳的地说个不停,什么让他们这样感兴趣?在小鸟的眼中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自由读3—5段。

  1)这三只小鸟你们认识吗?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2)老师把它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谁能帮小鸟找到它们的名字?(贴图)[联系生活,使识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有意识让学生多识字。]

  3)在三只小鸟的眼中,春雨有不同的颜色。你喜欢哪只小鸟,想说说它的心里话吗?适机板书:黄、绿、红。并指导朗读。[以课文为载体,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扮演小鸟介绍自己的想法,其余同学评议,引导学生将自己融于课文之中。]

  4)这三只小鸟对春雨的颜色有不同的看法,都认为自己说的对。像这种各自说出心中的想法,就叫“争论”。我们三个人一组,也来学学这三只小鸟争论一下春雨的颜色吧![通过合作学习,理解“争论”,感悟课文。]

  5)想一想还有谁会来加入它们的争论呢?它们又会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文本空间。达到“活用教材”的目的。使学生对春雨的色彩有更鲜明的感知:春天是五彩斑斓的世界。]

  4、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会怎样做?细细的、柔柔的 春雨滋润着大地,使小草变绿,桃花变红、油菜花变黄,多么可爱的春雨!多么美丽的春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在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 写字指导(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