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9 09:35: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合集]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5篇[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理解“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积累有关科学知识;

  2.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抓住关键句,准确、迅速地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3.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兴趣与热情,语文教案-空间和时间旅行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概念多,信息量大,适于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筛选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本课可设计成一节训练验收课、提高课,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本课是自读课,课文内容涉及科学的尖端课题,其中的名词术语不宜要求全部理解,如旋转黑洞、白洞、虫孔、超级绳索等。把握什么是空间旅行、什么是时间旅行是学习本文的关键。空间旅行概念容易理解,难点在于对时间旅行的把握。教师可利用文中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探讨的空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4年初,一架意大利客机在非洲海岸上空飞行,突然,客机从控制室的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正当地面上的机场工作人员焦急万分之际,客机又在原来的空域出现,雷达又追踪到了客机的讯号。最后,这架客机安全降落在意大利境内的机场。然而,客机上的机组人员和315名乘客,并不知道他们曾经“失踪”过。机长巴达里疑惑不解地说:“我们的班机由马尼拉起飞后,一直都很平稳,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控制室竟说失去班机的踪影,实在有点不寻常。”不过,事实却不容争辩:到达机场时,每个乘客的手表都慢了20分钟。无独有偶,据资料记载,1970年也发生过类似的奇闻。当时一架727喷气客机在飞往美国迈阿密国际机场的旅途中,也无故“失踪”了10分钟。10分钟以后,客机也在原来的地方出现;接着,安全飞抵目的地。客机上的所有人也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最终使他们相信的理由也是因为所有的手表都慢了10分钟。对此现象,专家们认为惟一的解释是:在“失踪”的一刹那,时间“静止”不动了,或者说出现了时光倒流。

  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与超乎寻常的吸引力,尽管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问题上进行着不解的努力,但至今我们仍对宇宙知之甚少。人类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将来移居其它星球?是否真能让时光倒流?今天我们就和英国科普作家齐然尔曼先生一起探讨关于空间和时间旅行的问题。

  二、明确本课训练重点、训练要求及训练方式。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筛选信息,我们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中已掌握了筛选信息的有关方法,这节课就以这篇课文为例来检测同学们筛选信息的能力水平。再次强调筛选信息的要求是迅速、准确。

  2.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哪组同学能够迅速而准确地筛选信息。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迅速筛选出文章的中心话题,依据各部分小标题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

  2.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全文围绕首句“让我们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开始我们的旅行”展开话题。

  全文共四个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可作为理清思路的切入点。进行空间旅行无论是到其他行星旅行,还是到其他恒星旅行,最大的障碍是速度问题,于是引出第三部分的如何提高速度的话题,但即使是以最快的光速旅行,也不能使个体的人在有生之年达到宇宙中任意远的星体,由此又引出第四部分“时间旅行”的话题。可启发学生画出简洁的思路图。

  四、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分部分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及相关表层信息。

  1.找学生阅读前两部分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空间旅行?

  明确:本文指星际和星系之间的旅行。

  (2)要进行空间旅行,为什么速度问题成为主要障碍?

  明确:利用目前人类所创造的速度最快的.太阳神探测器,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星际旅行,但这只是想象和推断,因为“其实我们无法登上这个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即使假设太阳神探测器能载人,也无法在人的有生之年到达距离无限遥远的其它恒星和星系。因此,提高速度是关键问题。

  2.阅读“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筛选出下列信息:

  (1)理论上怎样将速度提高到光速?

  明确:在连续时间段要能够(为飞船)提供足够的推力。

  (2)作者设想了哪些为飞船提供足够推力的方法?

  明确:使用燃料的方式包括:使用校推进系统(包括核裂变反应及更为先进的核聚变反应)、运用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不使用燃料的方式:利用太阳风的能量作为推力。

  3.阅读最后一部分“时间旅行”。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时间旅行?

  明确: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

  (2)什么是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明确: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对随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体和人员来说,时间慢了下来,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T,这种现象叫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

  (3)时间膨胀对于空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即使星系间旅行成为可能。

  (4)为什么说时间膨胀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明确:人类在时间膨胀中生活,生命好像暂时停止了,实际上能够到遥远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即时间膨胀极大地延长了人的生命,因此使到遥远恒星和其他星系旅行成为可能。

  五、重点阅读“时间旅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筛选隐含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适当点拨。

  1.第四部分第三段写到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二种判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两个判断都成立,因为判断角度不同。“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是从科学幻想的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空间旅行者相对自身来讲是在未来旅行,在体验自然条件下自身所不能达到的未来。“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是从科学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的时间就宇宙时间来讲既不是过去的时间,更不是未来的时间,因为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时间,旅行做不到即刻到达,这决定了人类不能到达未来的宇宙时间。

  2.能“看到过去事物”这一推断依据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过去的原理是什么?

  明确:这一推断的依据是,光速也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过去的(用电视动画演示这一事实)。看到地球过去的原理:根据镜子反射原理,设想有一颗距地球无限遥远的星体,其表面特别光滑,反射能力极强,天文学家可利用功能极强的光学望远镜收集该星体反射的光,看到地球过去的情况(用电视动画演示这一原理)。

  3.为什么看到过去事物这种现象不是时间旅行?

  明确:看到过去并不是离开现在回到过去,所以不是时间旅行。

语文教案 篇2

  (一)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二)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6.作业 : 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美。

  教学重点:

  识字

  教学难点:

  缶字旁,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字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第一段的三个生字

  同学们,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了吗?对于北方来说,春天来得比较晚,进入四月,春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你们听,(播放流水的声音)看画面(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段,自由读,贴出生字:哦

  股缝

  1、读准字音

  2、用多种办法识记生字:

  “哦”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这个词表示明白了,在句子中该怎样读呢?个别读。师生对读。

  怎样记住“股”字?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体有关,“股”指的是大腿,在这句话中指什么呢?读一读,用“一股”说话。指导书写。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自己的手指缝,缝,就是物体间的空隙,谁还能用这个字组词?贴卡片:石缝。

  过渡语:泉水就是从岩石的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泉水》。齐读课题。泉字大家已经认识了,怎样写呢?教师范写。

  二、初读课文

  画出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对照屏幕画出生字。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读音节,纠正字音。

  (2)把生字的音节去掉,找朋友。

  (3)齐读生字

  三、随文识字

  1、请大家借助小组内的生字卡片,用多种办法记住字形,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

  2、小组汇报生字

  “塔”我们用三种办法记住了“塔”字,(换一换)(加一加)(想象记字),指导书写。看看图片,发现塔有什么特点了吗?谁能用这个字组几个词?指导书写。理解“水塔”的意思,“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泉水从山上源源不断的流淌下来,整个样子就象一座自然形成的水塔,可见,泉水真的是很多很多。怎样读出泉水的多呢?指导读文。

  “罐”泉水很多很多,所以,山里的姐姐就提着瓦罐来打水了。出示

  “瓦罐”的图片,怎样记住罐字?罐是缶字旁,缶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知道缶是一种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所以,带有缶字旁的.字大多跟器皿有关。

  泉水从山腰流向平地,他又看见了谁呢?指读第三段。

  出示“杜鹃花”的图片,由鹃字的鸟字边,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可见,鹃字也是形声字。师生对读第三段。

  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泉水又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画眉鸟的叫声吧!(播放课件)学习“脆”字。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还能用“清脆”说话吗?

  四、巩固练习

  1、这些字跑到别的地方,认识吗?游戏,点击花朵,读出句子或词语。

  2、配乐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积累语言文字,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学会写“把”字句和“被”字句。

  3.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写“把”字句和“被”字句

  教学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方法:

  导析法,自悟、探究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喜欢看书吧!那么,你都看过哪些书呢?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呢?你认为怎样的书才适合我们少年儿童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与书握手,以书为话题,开个小小书迷会吧!

  二、明确训练要求

  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从以下内容中选自己感兴趣的说

  (1)介绍你爱读的书。

  (2)你觉得哪些书适合我们阅读?

  (3)讲一讲名人与书的故事。

  (4)怎样才能读到更多的书?

  2.说的时候,要把内容说清楚。

  3.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

  4.讲完以后评一评。

  三、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1.想一想,你打算跟同学们讲哪个方面的内容呢?打算怎么讲?

  2.把自己要讲的内容向小组交流一下。

  3.当别人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听他(她)讲得是否清楚、具体。

  4.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推荐学生代表在班上讲。

  6.讲完后,师生评议一下:看谁推荐的书最好看?看谁的观点最鲜明?谁讲的'故事最有趣?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投影出示这两组字。

  2.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读。

  3.指名认读、正音。

  4.学生试着给这几个字扩词,再与同学交流。

  经 钱 轻 践 径 残

  5.学生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6.评一评:看谁写的字最漂亮。

  二、学习“我能写”

  1.投影出示这些成语。

  2.学生读成语,注意分析带点字之间的关系。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4.学生试着写这样的成语,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5.全班交流。

  三、学习“我能改”

  1.出示例句,让学生自读自悟。

  2.学生分析例句的特点,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3.学生依照例句改句子,再全班交流。

  4.投影出示练习,让学生训练,巩固。

  四、学习“百宝箱”

  1.投影出示这些名言,指名读。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交流对这些名人名言的理解。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些名人名言。

  五、学习“大舞台”

  1.明确本次训练的目标---破译植物王国的密码。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一些有关的资料。

  3.学生在自己收集的这些资料里,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给大家介绍。

  4.将讲得较好的同学的资料归在一起,办一期以“植物王国的密码”为专题的黑板报。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例

  教学内容:《田忌赛马》第二自然段(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5课)

  教例一:

  师:请大家朗读课文,说说这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生:这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全输了。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说说田忌和齐威王是怎样出马布阵的。

  生:田忌和齐威王把各自的马分成了上、中、下三等,准备赛马。

  师:他们是怎样赛马的?

  生:比赛时,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

  师:他们赛马的结果怎样?

  生: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师:田忌三场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田忌三场都失败的原因是“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师:田忌失败了,当时的情绪怎样?

  生:田忌失败了,当时很“扫兴”,“垂头丧气”,想要离开赛马场。

  师:请同学们解释一下“扫兴”和“垂头丧气”两个词语。

  生:“扫兴”就是不高兴;“垂头丧气”就是低垂着头,丧失了勇气和信心。

  师:解释得很好,你们能用“垂头丧气”造句吗?我造一个句子给你们听一听:“他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学生同桌造句。)

  师:同学们学得投入,已经有目的地弄清了几个问题,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片马,同桌演示一下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比赛的情况。

  生:同桌相互演示。

  师:学了这一段,我们知道了这一段写的是田忌第一次赛马全输了。

  生:齐读这一段。

  教例二:

  师:这一段课文,向我们介绍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全输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田忌出马排阵的情况。

  生:田忌把马分成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

  师:谁还能说得简洁一些?

  生:田忌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马。

  师:这句话中“马”字出现了两次,能不能再简洁一些?

  生:田忌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师:你这样说就和课文里表述的一样简洁了。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把齐威王出马排阵的情况说一说?

  生:齐威王也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师:你听得真仔细,不但听了老师的点评,更注意倾听了同学的发言。我们分别练说了两个句子,现在谁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说一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优秀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