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

时间:2023-09-19 07:07:1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1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掌握去括号法则。

  (2)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巧和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事物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去括号法则。 教学

  难点 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减少运算中的符号错误。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

  (一)、情景引入

  1、多媒体展示游戏:把我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加上我家的人口数,结果为133

  你出生于8月份,你家有3口人

  2、猜数游戏的数学原理常常与代数式的运算有关

  3、知识梳理

  -2x+3y-4z 共有 项,其中第三项是: 。

  1、写出 2a2b 的一个同类项:

  2、已知4a2b3与a2mbn-1是同类项,则m= ____,n=_____.

  (二)实践应用, 拓展延

  如图4-7,要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请计算结果。

  2、用分配律计算:

  (1) +(a-b+c)

  (2) -(a-b+c)

  3、代数式运算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4、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5、辩一辩:指出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原因.

  (1) a-(b-c+d) = a-b+c+d

  (2) -(a-b)+(-c+d)= a+b-c-d

  (3) a-3(b-2c)=a-3b+2c

  (4) x-2(-y-3z+1)=x-2y+6z

  6.注意:(1)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面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2)要注意括号前面是 -号时,去掉括号后, 括号里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某几项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3)若括号前面是数字因数时,.应乘以括号里的每一项,不要漏乘.

  7:练一练

  (三)作业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2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五、新授。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3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1节《整式》第一课时“单项式”。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部分来说这一节课,其中,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小结作业三部分;整个过程是先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自然走入文本.合作交流去感受知识获取的过程,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它是继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单项式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二)能力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参与对单项式概念的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理解单项式的概念及组成是学习本节单项式的关键,而学生由数到式的变形是一个由质到量变化的抽向思维。学生对新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2/教法与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法:为让学生体验单项式概念产生的过程;以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单项式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我采用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教学。

  学法:针对教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单向式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知识、感受知识,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地形成技能技巧,从而获得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脑软件的交互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策略。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一共设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情感,唤起某种动机,从而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若能利用短短几分钟时间,在刚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老师追求的一个目标。所以这个环节我设置以下的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问题:

  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让学生思考、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轻松解答,对整节的学习也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状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环节,以旧探新,引出课题(分2部分)

  单项式的概念,借助于学生已有的能用字母表示是数的基础,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背景,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空间,。这个环节围绕几个问题展开,在积极的状态下,用观察-猜想-验证-自主学习的方法,找到新知生长点,把数的有关知识正迁移到式,由学生自己给出单项式的名称,引出课题,显得顺理成章。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让学生回答。

  1.(回顾旧知)计算: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体积为()。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单价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

  (4).数n的相反数是()。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建成的基础上,得出答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走入文本,自主学习)我们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对此大家都有一定的想法,也许一样,也许不一样.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给出了他们的说法,这样大家可以借助教材55页第二自然段-四自然段内容来验证一下.大家先独立阅读学习,然后前后每4人为一组相互交流,体验自己的收获,认识不足的地方大家可以相互弥补.这一设计,主要目的是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索获得数学的知识经验.”实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情感目标.同时对于学生的收获及时地整理,使获得成就感.

  第三环节初步应用,巩固新知:趁此时学生处在一个积极思维的状态,教师给出练习

  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abc;(3)b2;(4)-5ab2;(5)y+x;

  (6)-xy2;(7)-5。

  △这安排是为通过尝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造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势态,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知觉水平上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单项式概念的理解,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寻求认识单项式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例题的讲解作了个铺垫,降低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环节范例教学,练习反馈:

  范例学习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为()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1.为了进一步淡化难点,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所富有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马上让学生模仿解题尝试练习: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②;③πr2;④-a2b。

  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⑥πr2h的系数是。

  3、填空:

  (1)单项式-5y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2)单项式a3b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3)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

  (4)单项式-5πR2的系数是___,次数是___

  学生接受单项式的定义不是很难,但是做到判断无误却很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反复强调单项式判断标准及单项式中的系数和次数的不同和概念中要求,比如只有字母的系数的不是1就是-1,单独一个字母的指数是1等知识出现的思维错觉必须学生通过甄别、理解,逐步提高准确度和熟练度.同时及时总结提升经验.

  第五环节知识整理,归纳小结:

  让学生形成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当学生把所获得的数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密切的多方面的联系时,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数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是必须的。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4

  ?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重点)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难点)

  3、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考点)

  ?第二部分】关于一元一次方程

  一、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

  (1)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重点)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难点)

  3、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考点)

  ?第二部分】关于一元一次方程

  一、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

  (1)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

  (4)运用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三点:

  ①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②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③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1)合并同类项的依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的作用:是一种恒等变形,起到“化简”的作用,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 ·=a(a 常数)的形式。

  (2)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移项依据:等式的性质1.移项的作用:通过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a(a是常数) 的形式。

  2、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

  (1)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方程不在含有分母,这样的变形叫做去分母。

  (2)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4)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四、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售价指商品卖出去时的的实际售价。

  (2)进价指的是商家从批发部或厂家批发来的价格。进价指商品的买入价,也称成本价。

  (3)标价指的是商家所标出的每件物品的原价。它与售价不同,它指的是原价。

  (4)打折指的是原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则称将标价打了几折。

  (5)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6)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含油率×种植面积。

  (7)应用: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4)运用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三点:

  ①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②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③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1)合并同类项的依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的作用:是一种恒等变形,起到“化简”的作用,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 ·=a(a 常数)的形式。

  (2)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移项依据:等式的性质1.移项的作用:通过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a(a是常数) 的形式。

  2、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

  (1)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方程不在含有分母,这样的变形叫做去分母。

  (2)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4)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四、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售价指商品卖出去时的的实际售价。

  (2)进价指的是商家从批发部或厂家批发来的价格。进价指商品的买入价,也称成本价。

  (3)标价指的是商家所标出的每件物品的原价。它与售价不同,它指的是原价。

  (4)打折指的是原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则称将标价打了几折。

  (5)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6)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含油率×种植面积。

  (7)应用: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2.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创设问题情境

  (1)5个人+8个人=;?

  (2)5只羊+8只羊=;?

  (3)5个人+8只羊=.?

  2.观察下列各单项式,把你认为类型相同的式子归为一类.

  8x2y, -mn2, 5a, -x2y, 7mn2, 9a, -, 0, 0.4mn2,2xy2.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教师巡视后把不同的分类方法投影显示出来.

  要求学生观察归为一类的式子,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请学生说出各自的分类标准,并且肯定每一位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

  二、讲授新课

  1.同类项的定义:

  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8x2y与-x2y可以归为一类,2xy2与-可以归为一类,-mn2、7mn2与0.4mn2可以归为一类,5a与9a可以归为一类,还有、0与也可以归为一类.8x2y与-x2y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2,y的指数都是1;同样地,2xy2与-也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1,y的指数都是2.

  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比如,前面提到的、0与也是同类项.

  2.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与3mx是同类项.()

  (2)2ab与-5ab是同类项. ()

  (3)3x2y与-yx2是同类项.()

  (4)5ab2与-2ab2c是同类项. ()

  (5)23与32是同类项.()

  例2】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2y+1+3y-2x-5;

  (2)3x2y-2xy2+xy2-yx2.

  例3】k取何值时,3xky与-x2y是同类项?

  例4】若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1) (s+t)-(s-t)-(s+t)+(s-t);

  (2)2(s-t)+3(s-t)2-5(s-t)-8(s-t)2+s-t.

  3.课堂练习:请写出2ab2c3的一个同类项.你能写出多少个?它本身是自己的同类项吗?

  三、课时小结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在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会写出一个单项式的同类项,会判断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

  2.这堂课运用到分类思想和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学习同类项的用途是为了简化多项式,为下一课的合并同类项打下基础.

  四、课堂作业

  若2amb2m+3n与a2n-3b8的和仍是一个单项式,则m与 n的值分别是.?

  第2课时合并同类项

  教学目的:

  1.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渗透分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地合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为了搞好班会活动,李明和张强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面抄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面抄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面抄和5支水笔.问:

  1.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面抄和多少支水笔?

  2.若设软面抄的单价为每本x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多少元?

  二、讲授新课

  1.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学生讨论问题2)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列出代数式,也可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再运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合并起来,化简整个多项式,所得结果都为(21x+25y)元.

  由此可得: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板书:合并同类项.)

  2.例题:

  例1】找出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根据以上合并同类项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保持不变.

  例2】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2x2+3x2=5x4;(2)3x+2y=5xy;

  (3)7x2-3x2=4; (4)9a2b-9ba2=0.

  例3】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2a2b-3a2b+0.5a2b;

  (2)a3-a2b+ab2+a2b-ab2+b3;

  (3)5(x+y)3-2(x-y)4-2(x+y)3+(y-x)4.

  (用不同的记号标出各同类项,会减少运算错误,当然熟练后可以不再标出.其中第(3)题应把(x+y)、(x-y)看作一个整体,特别注意(x-y)2n=(y-x)2n,n为正整数.)

  例4】求多项式3x2+4x-2x2-x+x2-3x-1的值,其中x=-3.

  试一试把x=-3直接代入例4这个多项式,可以求出它的值吗?与上面的解法比较一下,哪个解法更简便?

  (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在求多项式的值时,常常先合并同类项,再求值,这样比较简便.)

  3.课堂练习:课本p65练习第1,2,3题.

  三、课时小结

  1.要牢记法则,熟练正确地合并同类项,以防止出现类似2x2+3x2=5x4的错误.

  2.从实际问题中类比概括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合并同类项.

  四、课堂作业

  课本p69习题2.2的第1题.

  第3课时去括号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经历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6

  考考你:

  1 (1)如图,用代数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s;(2)如果a=2,b=4,求s的值。

  2 四川大地震时,某校305位同学参加了捐款活动,在活动中有 的同学每人捐a元,其余同学每人捐(a+1)元,(1)你能用代数式表示他们一共捐款多少元吗?(2)如果a=5,求一共捐款多少元?(3)如果a=8,求一共捐款多少元?(引入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代 数式的概念

  根据上面两题,请你说说什么叫代数式的值吗?

  用_____代替代数式中的____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______叫作_________.

  思考:(1)上面2题中,用a=5与a=8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得到的值相等吗?(2)上面2题中,a可以等于负数吗?

  温馨提示:(1)代数式中字 母取不同的值,代数式的值一般是不同的,因此代数式的值一定要交待是字母取几的值。形式:“当…时,…=…”,(2)求代数式的值时,字母的取值一定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当代数式是分式时,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0,如:

  中的t不能等于0, 中的字母x不能等于 。

  2 怎 么求代数的值

  做一做:

  1 根据下面给的x的值,你 能算出代数式-2x+9的值吗?

  (1)x=0.5 (2) x=-2,

  2 计算代数式 的值:( 1)当a= -4,b=3;(2)当a= ,b= -2

  思考:(1)现在你能归纳求代数的值有哪些步骤了吗?(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代数式中的字母用负数代替时,或者用分数代替,且是求幂时,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应用迁移,巩 固提高

  1 先化简再代入求值

  例1 当a= -2时,求代数式的值。

  2 整体代入

  例2 已知: ,求代数式 的值

  例3 当x= -5 时,代数式 的值是3,求当x= 5时,代数式 的值。

  3 灵活处理

  例4 已知 ,则

  例5 已知a+b+c=0,求代数式(a+b)(b+c)(c+a)+abc的值

  四,堂练习,巩固提高

  P 75 练习 1 2

  五 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一节 ,我 们学 习了什么?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7

  教材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它的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1、系数化为1它的根据是等式性质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利用课件,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练习,动脑思考,完成教学任务。其基本程序设计为:

  复习回顾、设问题导入 探索规律、形成解法 例题讲解、熟练运算

  巩固练习、内化升华 回顾反思、进行小结 达标测试、反馈情况

  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b=c·+d”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形如“a·+b=c·+d”形式的方程,体验数学的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b=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要求:要求学生自学教材第88——89页的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问题2及例2;并试着进行尝试练习。找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课堂学习中解决。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知识回顾:

  (1)、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2)、解下列方程:

  ① -3·-2·=10 ②

  2、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导学阶段: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建模思想和方法;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b=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分析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人?

  分析: 设这个班有·名学生.

  每人分3本,共分出__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___________本.

  每人分4本,需要______本,减去缺的25本,这批书共____________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即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

  方程的两边都有含·的项(3·和4·)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 ·=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方法过程:

  2、总结移项的概念。

  像上面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 “移项” .

  3、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

  4、例题学习

  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困惑?

  五、达标测试:

  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下列方程:(25′×4=100′)

  六、预习作业:

  1、预习作业:自学课本第90页的课文内容及例4,完成第90页练习2题;

  第一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同学进一步理解角、垂直与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和各图形的'联系。squo;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同学笔做)

  角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 练习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3、 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4、 练习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5、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 (P166例1)(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下提示点拔即可)

  求单项式5x2y,-2 x2y,2xy2,-4xy2的和。

  提示:式子5x2y+(-2 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练习:P167 1、2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 (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口述: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3x2-6x+5+4x2-7x-6 (去括号)

  =7x2+x-1 (合并同类项)

  练习:P167 3

  例3。(P166例3)(学生自学后,完成练习,教师矫正练习错误)

  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 x2-xy+2y2)

  =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最好由学生归纳)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习

  补:已知:A=5a2-2b2-3c2, B=-3a2+b2+2c2, 求2A-3B(视时间是否足够而定)

  四、小结(用投影仪板演)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

  1、 P169:A:1(3、4),3,5,6,7,8。B:1,2。 (可适当减少些)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9

  知识与技能: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整式的加减实际就是合并同类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2、 了解同类项的定义及合并法则,且会运用此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3、 知道在求多项式的值时,一般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法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受学数学是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化简代数式。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同类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部分刷油漆,请根据图中的尺寸,算出:(1)甲乙油漆面积的和。(2)甲比乙油漆面积大多少。

  (处理方式:①学生思考片刻 ②找学生代表交流自己的解答 ③教师汇总学生的解答)

  板书:

  (1)(2ab-πr2)+(ab-πr2)或(2ab+ab)-(πr2+πr2 )

  (2) (2ab-πr2)-(ab-πr2)

  (此时提问学生:这3个式子都是什么式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从本节课开始来学习:2.3整式的'加减。并板书)

  二、探求新知

  教师自问:如何计算(1)和(2)两个式子呢?

  接着解答:本节课来学习2.2.1合并同类项(此时板书课题——1.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的概念

  观察多项式(2ab+ab)-(πr2+πr2 )中的项:2ab、ab 的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

  ③ 师生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同类项,此时板书:1.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强调: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简称“两同”。

  ③系数可以不同 ④字母的顺序可以不同 简称“两不同”。

  合起来简称为:“两同两不同”。

  例如:2a与- a 4 b a2、与-2a2b (注意“两同两不同”。)

  ④温馨提示: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让学生列举。

  2、找朋友

  发给每组5位同学各一张小卡片(已写好多项式的项),教师手里留一张,当教师亮出自己的卡片,请好朋友(是同类项的为好朋友)上讲台,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好朋友。

  3、议一议

  课本71页练习1(说明为什么)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③-120(t-0.5)=-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习题2.2第2、3、5、8题.

  教学后记:

  ①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得到了整式的去括号法则。这样的通过实例,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

  ②在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后,又给出了一个顺口溜,这是考虑到学生年龄小,顺口溜更便于记忆,而且也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③安排了例1到例5的一个组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使学生更好地全方位地掌握去括号法则?另外,还安排了某些变式训练,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去括号法则,又训练了他们的逆向思维。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项式及单项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难点

  识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小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

  (1)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利用怎样的一个等量关系来解决?

  (2)t小时呢?

  二、推进新课

  (一)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师:出示第54页例1、

  生:解答例1后,讨论问题,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一定的答案,但可能不会太规范,教师总结、

  师:用字母表示数,在具有某些共性的问题上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在形式上更简单,使用上更方便(可考虑补充:像这样的用运算符号把数或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一个数或表示数的字母也是代数式)、

  师生共同完成例2,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巩固练习:第56页练习、

  (二)单项式的概念、

  师:出示问题、

  引言与例1中的式子100t,0.8p,mn,a2h,—n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得出,各式都是数或字母的积、

  师:指出单项式的概念,特别地,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巩固练习:下列各式是单项式的式子是____________、

  《整式的加减》同步练习

  1、代数式a2+a+3的值为8,则代数式2a2+2a﹣3的值为?

  2、甲、乙二人一起加工零件、甲平均每小时加工a个零件,加工2小时;乙平均每小时加工b个零件,加工3小时、甲、乙二人共加工零件___个。

  《整式的加减》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9、已知a是一位数,b是两位数,将a放在b的左边,所得的`三位数是()

  A、ab B、a+b C、10a+b D、100a+b

  【考点】列代数式、

  【分析】a放在左边,则a在百位上,据此即可表示出这个三位数、

  【解答】解:a放在左边,则a在百位上,因而所得的数是:100a+b、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代数式表示一个数,关键是正确确定a是百位上的数字、

  10、原产量n吨,增产30%之后的产量应为()

  A、(1﹣30%)n吨B、(1+30%)n吨C、n+30%吨D、30%n吨

  【考点】列代数式、

  【专题】应用题、

  【分析】原产量n吨,增产30%之后的产量为n+n×30%,再进行化简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增产30%之后的产量为n+n×30%=n(1+30%)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列代数式,列代数式要分清语言叙述中关键词语的意义,理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整式的加减》教案03-30

整式的加减优秀教案08-26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02-21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03-04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03-04

《整式的加减》的教学反思03-04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03-04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范文05-03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12-11

整式加减的教学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