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16 08:21:5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经典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经典4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比较等量物体时,不受形状、容器大小等外界条件影响。

  2.运用测量、比较的方法来感知量的不变性。

  3.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绘本《双胞胎兄弟》PPT。

  2.课前用同量的橡皮泥捏成平铺和长条的样子;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里装有同量的牛奶。

  3.沙子若干,大小不同的容器若干、同等大小的容器若干,勺子人手1个。

  4.教师用的沙子教具一份,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在同一水平线上。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观察画面,了解量的守恒。

  1.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双胞胎兄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观察画面1)双胞胎兄弟一个叫贤宇,一个叫正宇,那个头发短短的,穿着条纹T恤,骑着黄色自行车的就是哥哥贤宇,还有一个头发怎样?穿着┅┅,骑着┅┅,就是弟弟正宇。

  3.教师帮助幼儿区分正宇和贤宇。

  4.这兄弟两人相处得怎么样呢?

  幼1:两个人打架了。

  幼2:两个人吵起来了。

  (出示画面2)原来,他们相处地很不好,那他们为了哪些事情发生争执呢?

  幼1:可能会为了争抢某一样玩具。

  幼2:为争抢自行车打架了。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提出的:“他们兄弟俩平时相处的怎样呢?”这样的问题悬念,让孩子们对绘本充满期待,激发学习的兴趣。]

  5.(出示画面3)有一天,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不小心把吧面粉袋子给撒了,贤宇和正宇就一起帮妈妈收面粉,他们把面粉收到各自的盘子里,可贤宇和正宇都说对方的面粉多。

  (出示PPT画面4)请你仔细看看他们收的面粉,你觉得他们俩的面粉是怎样呢?(如有幼儿说贤宇的多,请幼儿说说理由,如有幼儿说两人一样多,请幼儿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知道面粉是一样多的呢?)

  幼1:我觉得贤宇的面粉多,正宇的面粉少。

  幼2:我觉得他们一样多,因为一样放的开一点,一个堆得高。

  6.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见解。

  7.师:你们真会动脑经,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那妈妈用了什么办法呢。

  (出示PPT5)妈妈找来了几个一样大小的杯子,我们看看正宇的面粉装了几杯呀?那贤宇会是的面粉有几杯呢?

  (出示PPT6)咦,为什么一开始有小朋友认为是哥哥贤宇的多呢?

  幼1:因为哥哥的面团放的比较开,弟弟的堆的高。

  幼2:他们的面粉一个放成了长方形,一个是圆形,看上去长方形的铺的多,所以就感觉不一样了。

  8.总结:小朋友说得真好,因为贤宇的面粉铺得比较开,而正宇的面粉聚得比较拢,用我们的眼睛看上去就会觉得铺得开的那份多了。我们通过这个方法知道了:原来他们的面粉是一样多的。

  [评析:绘本要呈现的是哥哥贤宇的多,可由于绘本书中关于面粉的多少的图片不是很清晰,考虑到幼儿在观察中会不清楚,特意自己用面粉摆成了不同的形状,拍好照片,放到PPT中,这样让幼儿能更直观、清晰的观察。活动中可以发现幼儿的观点有了不同,这时,我就启发认为一样多的幼儿进行思考如何证明,幼儿进行了大胆的思考与猜测,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实验来感知了量的不变性]

  (二)通过实验,感受量的守恒。

  1.集体实验:

  (1)师:妈妈的这个办法使兄弟俩停止了争吵,接下来就是要和面了,妈妈吧和好的面团分给了兄弟两人。可正宇总说妈妈给贤宇的那份多,心里非常的生气。(出示PPT6)师:我们小朋友看一看这就是双胞胎兄弟的面团,你觉得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呢,还是怎么样呢?

  幼1:贤宇的多,正宇的少。

  幼2:一样多。

  (2)教师出示橡皮泥实物:这份是贤宇的,这份是正宇的,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想法。

  (3)自由观察比较讨论,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重点引导认为一样多的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幼1:可以把贤宇的一份面团搓成和正宇的一样。

  幼2:把正宇搓圆,再压扁和贤宇的一样,

  幼3:把哥哥和弟弟的都搓成一个团,这样就知道是一样多的。

  (4)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方法。

  (5)师: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明白了什么呢?其实他们的面团一个压得又扁又平,一个搓的又细又长,他们的形状改变了,其实两个面团的体积还是相同的。

  [评析:由比较面粉的多少延续要比较面团的'多少,教师先让大胆想象、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次多数幼儿能结合面粉的多少来仔细观察比较面团,多数的意见是一样多,教师及时采用提问:“如何证明一样多?”幼儿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在个别幼儿操作中以及观察妈妈的方法中,知道了面团的形状改变了,但是量还是不变。这个环节很好的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尊重了孩子的个性思维和表达。]

  2.集体实验:

  (1)师:你们的这个办法让兄弟俩停止了争吵,一下就和好了,开心得帮助妈妈做起东西来了。一天,妈妈给他们每人拿来一杯牛奶,(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装有牛奶的两个杯子)兄弟两个你看看我杯子的牛奶,我看看你的,他们都觉得对方的牛奶多?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牛奶,你觉得怎么样呢?

  幼1:正宇的牛奶多。

  幼2:两个人一样多。

  师:很多的小朋友认识正宇和贤宇的牛奶是一样多。那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让兄弟俩一看就知道呢?(幼儿讨论)

  幼1:让妈妈再拿一个和贤宇一样的杯子,帮正宇的牛奶倒进去比一比。

  幼2:拿一个和正宇一样大的杯子,帮贤宇的牛奶倒进去比一比

  幼3:找两个一样大的杯子,帮兄弟俩人的牛奶倒进去一比就知道了。

  (2)教师出示装有相同容量牛奶的两个形状不同的杯子,请个别幼儿上来实验。

  (3)讨论:我们将双胞胎兄弟的牛奶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那为什么相同的牛奶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会看起来不一样?

  幼1;因为贤宇的瓶子比较粗,正宇的比较细,所以看起来会以为正宇的多。

  幼2:细的杯子牛奶装得高,粗的被子装的牛奶矮,看上去就不同了。

  (4)师总结:相同量的牛奶,因为装的杯子大小不同,有的杯子比较粗,有的杯子比较细,所以看起来就会不一样多,其实,双胞胎兄弟的牛奶是一样多的。

  [评析:由于绘本画面不利于幼儿观察、比较量的多少,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了两个粗细不同的杯子装有同样多的牛奶,结合绘本故事,边讲边出示两杯牛奶,这次只有两名幼儿认为是杯子细的牛奶多,多数认为上一样多。在讨论方法中,引导幼儿先讨论,多数幼儿能结合同伴的经验,进行反向思考,想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方法,从这一环节中发现多数幼儿已经能结合前面的经验,来进行比较了。]

  3.自由探索实验:

  (1)出示PPT画面6,师讲述画面内容:一天双胞胎兄弟要玩沙画,妈妈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份沙子,看看,发生可什么事?是呀,他们又为了谁多谁少发生了争执。

  (2)出示PPT画面7,师:请小朋友自己观察他们的沙子堆放的形状,你觉得是堆成三角形的多还是圆形的多呢,还是怎样呢?(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1:我觉得三角形的多,圆形的少。

  幼2:一样多的,因为三角形的铺得开,圆形的堆得高。

  幼3:我感觉一样多,只是他们堆的形状不同而已。

  (3)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觉得贤宇堆成的三角形沙子多,有的觉得是一样多的,不如我们来做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4)教师出示教具介绍实验玩法与要求:请把贤宇的沙子装到整个桶里,然后把装好沙子的桶放到贤宇头像的一个盘子里。正宇的放到正宇的盘子里,防止搞错了。装好后,请你比一比他们的沙子到底是怎样的?实验的时候还要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将沙子抄得又快又不让沙子撒出来?

  [评析:将故事中的情节利用实验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更具有直观性,实验之前,操作要求既简单又具有启发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并且给予了幼儿操作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5)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好的方法。

  (6)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一样多。

  那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认为是三角形的那份沙子多呢?

  幼1:因为三角形的沙子堆得开,圆形堆得厚,看起来三角形的多。

  幼2:三角形的堆得大,圆形堆得小。

  幼3:三角形形状的沙子看上去大,所以就认为多了。

  (7)小结:我们小朋友分析的很好,因为三角形的沙子铺得比较开,圆形沙子聚得比较拢,只不过他们堆放的形状不同,其实它们的沙子的量还是是一样多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测量物体的多少,不能单靠眼睛去比较,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新方法,借助一些同样大小的杯子、桶、瓶来测一测,这样就能正确知道到底谁多谁少了。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两个粗细不同的杯子里装有同一水平线的水。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这次你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哪个少?还是怎么样呢?(请幼儿猜测)到底谁多谁少呢?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课后我们再来实验一下吧!

  活动反思:

  1.透过绘本,挖掘每一个数学元素。

  《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这个绘本故事蕴含了很深的关于量的守恒的道理,如果单靠绘本故事来进行活动,就算是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关于量的守恒的道理,也是很难理解,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我借助这个绘本故事,挖掘里面蕴涵的数学教育元素——量的守恒。努力这深奥的数学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引导幼儿互相学习,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2.设置悬念,以活动的第一问,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一开始,我借助绘本中兄弟两打架的画面,采用这样的提问引导:“这双胞胎兄弟相处得怎么样呢?会为什么事情而发生争执呢?”,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绕悬念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先目测面粉多少,再以自己的方式判断面团大小,接着通过教师实验判断牛奶多少,然后通过幼儿自身操作去判断沙子的多少,一环紧扣一环,让幼儿一步步总结经验:比较物体时,不能光靠眼睛去看,而是要用相同的工具去量一量。

  3.注重观察、明确操作要求,突破每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注重幼儿对每一个画面的使用、观察和比较,仔细考虑面粉、牛奶以及沙子的图片无法通过绘本画面,让幼儿进行很好的比较,为了达到意想的的效果,课前我特意重新拍摄照片制作PPT画面,寻找粗细不同更利于观察、比较的实物杯子。通过个别、集体等不同的形式的操作实验,又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示范,幼儿的猜测、观察、实验操作等,很好的让幼儿理解了量的守恒的这一道理,既量不因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这样教学难点得到了化解。

  最后一次沙子实验中,在幼儿集体操作之前,我明确提出了操作要求:比一比谁装的快,而且不让沙子洒出来。为了让对双胞胎兄弟的沙子进行混淆,我特意在两个不同的盘子上贴上双胞胎的照片,这样的要求一方面能保证幼儿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让孩子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注重幼儿常规的培养。孩子们在我的一步步的积极引导下,掌握了在平常生活中不能光靠眼睛来目测,要通过实际的比较和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4.最后的悬念设置,进一步激发探究。

  我们都知道,每一次教学活动的的结束不应该是学习的终结,活动最后的问题设置不失为引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又一良策。活动最后,我出示了两个水位是一样高的,但瓶子粗细不同的两杯水,以提问设置:“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这次你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哪个少?还是怎么样呢?”给幼儿进行猜测,又一次将悬念提升,从而把幼儿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得到了激发。

  不足之处:

  1.在一开始介绍两个双胞胎兄弟时,让孩子自己用方法记住他们哪个是哥哥、那个是弟弟,他们的名字老师可以简单化,如:哥哥叫大宝、弟弟叫小宝,这样让孩子可以好区分。

  2.在幼儿比较沙子的时候,最好给孩子提供不同的量具,这样孩子的选择性更大,掌握的方法也就更广。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注意周围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交通问题,并关心这些问题的解决。

  活动准备:

  带儿童或请家长带儿童到十字路口观察、乘一次公共汽车,获得堵车、拥挤等体验与印象。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城市的交通问题及自己的体验。儿童也向大家谈谈自己的.经验。

  使幼儿充分注意到有关交通各种问题。

  2、讨论:“怎样解决交通问题”。引导幼儿谈论遵守交通规则很重要,人们不能随便横穿马路,车辆要按红绿灯行驶。修建立交桥和地下铁道,车辆在桥上绕行,地上地下都通行……减少地面交通拥挤。

  3、向幼儿介绍一些单双日开车,单行道路线,还有确定一些车辆晚上才可进城等措施,都是减少交通拥挤办法,使车辆行驶又快又安全。

  4、绘画:未来城市里的交通,启发幼儿用图画表现解决交通问题的设想。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瓶子的大小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2.感知蜡烛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和与人们的关系。

  3.能在活动中大胆想象探索实验原因。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见过蜡烛燃烧的经验

  物质准备:蜡烛大小不同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以给同伴过生日上午活动,引出活动的兴趣。

  教师为幼儿提前过生日,通过点蜡烛,吹灭蜡烛引出下面活动。

  二、探究问题,大胆想象探索实验答案。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探索

  小结:原来,有风就可以把蜡烛吹灭。

  2.出示瓶子,提出问题,怎样用瓶子把蜡烛熄灭?

  提问: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样东西,看,瓶子,

  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用这个瓶子把蜡烛熄灭呢?

  小结:把蜡烛放在瓶子里,没有氧气就不着了。

  三、动手操作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出示瓶子,教师讲解实验注意问题。

  提问: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过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实验过程,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1:你的蜡烛灭了没有?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蜡烛熄灭的?

  提问2:我们发现原来这个盖子盖上去蜡烛就会熄灭,想想为什么?

  小结:原来把瓶子盖住之后,外面的空气跑不到瓶子里面去,然后蜡烛燃烧把瓶子里的.空气一点点燃烧掉了,最后蜡烛就熄灭了,说明了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四、进行谁的蜡烛燃烧时间长的游戏比赛,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1.讲解游戏规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要比赛了,比赛之前要将规则,那我的规则就是把你的蜡烛点燃后放到自己的桌子前面,然后我说开始的时候,我们统一把瓶子盖下去,盖下去的时候我们就要数数,刚刚你的蜡烛燃烧到5熄灭了之后,说明你的蜡烛燃烧到了几呀?5,我们用计数的方式,比一比,看一看谁蜡烛燃烧时间长,好不好?

  2.交流比赛结果,探索实验过程,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的长短。

  我们看一看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燃烧到55,有的可以燃烧到19就灭了为什么?

  小结:因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空气越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所以这个游戏关键在于瓶子,瓶子越高,装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

  五、玩“拯救火焰”游戏,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出问题。

  我们玩一个游戏,叫拯救火焰,我们把自己的蜡烛再次点燃,点燃之后盖上瓶子,你看一看你的蜡烛快要熄灭的时候,有没有办法让它再次燃烧起来?

  2.幼儿动手操作探究,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为什么把瓶子拿开,蜡烛就会燃烧?

  小结:瓶子里的空气快要燃烧殆尽的时候,我们猛的一拿瓶子,外面的空气迅速跑到里面去了,然后蜡烛就又可以燃烧了起来了。

  六、观察不同种类的蜡烛,感受蜡烛的多种用途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我们今天玩了好多燃烧蜡烛的游戏,知道了很多蜡烛燃烧的秘密,今天老师还带了别的蜡烛,你们去看一看。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不同的蜡烛,它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小结:老人过生日用的蜡烛,可以开花有声音;这叫电子蜡烛。你看蜡烛种类有很多,作用也不同,刚才我们说的风景蜡烛,电

  子蜡烛,都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过生日需要它,有时候可以给我们营造很温馨的氛围,也可以照明,,可以装饰我们的家,把我们的的家装饰的更漂亮。

  七、活动延伸:

  教师在区角投放各种大小高矮胖瘦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继续探索不同的瓶子与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想象力应该是很丰富的,但有部分幼儿的想象力不够;同时为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很熟悉的夹子作为载体开展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夹子,知道夹子的用处。

  2、能和同伴相互玩夹子,在夹、取夹子的操作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3、幼儿能用夹子变化不同的造型,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夹、取夹子的操作中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用夹子变换不同的`造型,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各色夹子若干、图形卡片若干(圆形、半圆形)、手工制作(衣服、裤子、手帕)、课件

  活动过程

  一、热身部分

  1.幼儿以“开火车”游戏进入活动室。

  2.师生互动游戏活动。

  二、导入部分

  (一).认识夹子

  (二)了解夹子的用途

  三、游戏活动

  游戏(一):晾手帕

  游戏(二):夹夹子

  游戏(三):和图形握手

  四、以舞蹈“螃蟹舞”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夹子,了解了夹子的用途。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幼儿能用夹子和图形变成不同有造型,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4、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参与积极性始终很高。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其他教案:梦_大班其他教案07-05

大班的教案04-12

[精选]大班教案09-07

(精选)大班教案08-27

大班教案(经典)08-28

大班教案(精选)08-28

大班教案【精选】08-22

[经典]大班教案08-02

(精选)大班教案08-02

大班教案(经典)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