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难点:n 、l的发音及n 、l与韵母的拼读。
教师思考: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重点:声母d、t、n、l的形状及d、t 、n 、l与韵母的拼读。
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信息资料:
1、d 、t 、n 、l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教学要求:
1、学会d 、t、n 、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 、n、l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 、p、m、f 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 、fo、ma 、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t 、n 、l 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n 、l 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d 、t、n 、l 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d d d;鱼儿跳舞t t t;一个门洞n n n ;一根木棍l l 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d d d、用手指摆d的形状;小伞把t t t、倒拄拐棍t t t、t 和“七”像;独木桥n n n;l 的形状像数字1、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b、p; n 和u 、m ; t 和f ; l 和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n 、l 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 、di 、tu 、nu、li、lu 、ni 、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反思:
本节课力求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3、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联系日常生活、捏摆字母记忆字形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升华。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并乐于和人交流的培养。虽然这个要求在阅读目标中出现,但我们在看图学拼音时,就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一、观察情境图。
师:(出示情境图)图上画了些什么人?
生:图上画着一个小男孩子和一个小女孩。
生:图上画着一个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喝茶。
师:你看得真仔细!
生:图上画着笑笑与淘气在河边,坐在椅子上喝茶。
师(微笑着说):哦,原来是笑笑与小淘
气呀。他们坐在椅子上,喝得正开心着呢?(学生将自己在数学课上喜爱的人物搬到了语文课堂上。为防止“旁逸斜出”我故意加重“喝”字,又一个学生高高的举起了手)
生:小男孩和小女孩在美丽的河边,坐在椅子上,一个喝可乐,一个喝冰红茶。
师:真棒!你怎么知道他们一个喝可乐,一个喝冰茶?
生:是想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2背诵积累名言、成语
二能力目标
历史辩证地理解孔子的德政思想。
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三德育目标
认识“为政以德”的积极意义。
重点:认识“德”的内涵,搞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古今异义。
难点: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流程
(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课前准备
本节是选修课《论语选读》的第一课,在课前应布置学生去寻找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在课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孔子和《论语》有一个总体的、大概的认识,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好《论语》选修课。
二导入新课
“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
三整体感知(一)设疑自探《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要从总体上了解《论语》,必须了解孔子其人;而了解孔子其人,又必须以《论语》为主要依据。今天我们学习《为政以德》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2孔子的两个学生在季氏家做官,季氏是他们的“老板”,为什么有军事行动要跑来告诉孔子?
3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
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5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原则是怎样的?
(二)解疑合探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完成以上任务:独立完成上述问题,做出批注。勾画出你认为值得深入品位的语句,并简要评述。
教师找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老师总结
1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是一票否决的事。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2孔子对学生是一种道德的感召,学生不敢骗他。这两位学生是季氏的家臣,是文人兼武职带兵的。季氏想吞并颛臾,他们参与其事。他们不是不知道季氏的野心,他们受孔子的影响,又是孔子的高才生,内心也觉得季氏这件事做得不对,而且做出来一定要挨老师骂。可是这两人到底不是孔子,认为季氏这样做似乎也未尝不可,因而没有坚决反对,但又怕孔子知道以后吃不消,于是两个人来拭探孔子的意向。
3理由有三: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乃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二点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建立的国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领导下的一分子(周天子把它封给鲁君)怎么可出兵去打它呢?你季氏根本没这个资格。这些小国大多是上古帝王贤哲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为中华文明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些小国中仍然保存继承了其祖先的优秀品德、风俗习惯。孔子推崇周文化,也不歧视小国文化。在他看来,三代先王保存这些小国的祭祀血食,表现了三代尚德精神。若将这些小国消灭,不仅是它们的`悲剧,亦会使自己因失德而走向灭亡。
4“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均”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平”(公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词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语里,有了具体的语境,词的意义就由语言义变为言语义,就会添加很多临时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一般变为个别。“均贫富”和“均无贫”的“均”词典义都是“平”,但到了“均贫富”和“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
5孔子讲为政,不是谈政治,他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政治原则,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言论才更有价值,更有普遍意义。作为思想家作为圣人,其价值乃是提供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不是具体某一个样板。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理,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12.19)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风,必偃。”(12.19)这样孔子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6.1)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孔子设教,不仅注意个人修行,其对家庭社会国家种种法则制度秩序,所以使人群相处相安之道,莫不注意。自孔子之教言,群己即在一道中。为人之道即是为政之道,行己之道即是处群之道。不仅是双方兼顾,实则是二者合一。就政治言,治人得与治于人者同是一人,惟职责应在治人者,不在治于人者。其位愈高,其权愈大,则其职责亦愈重。故治人者贵能自反自省,自求之己。孔子答季康子问政诸条,语若平直,而寓义深远。若不明斯义,不能修己,徒求治人,不知立德,徒求使民。人道不彰,将使政事惟在于争权位,逞术数,恣意气。覆辙相寻,而斯民日苦。
四语言及写法品读
(一)设疑自探
《论语》是一部说理为主的语录。它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周王朝的普通话(即“雅言”),以当时中原地区的群众口头语言为基础,既通俗平易,明白晓畅,同时又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练、典雅、整饬的长处,形成一种新的语言风格。所以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或体会,请提出来共同解决。
(二)解疑合探
教师找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预设问题:
1孔子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2本文的文言句式有哪些类型?
3背诵名句名篇
4检查落实
5小结回顾
(三)质疑再探
学习之后,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结合课文和当今现实提出自己的思考。
预设问题
对于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与“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观点,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是否有不当之处?
五运用拓展
1请大家结合《课堂新坐标》找出你认为最有价值难度的练习,让同学解答。
2今天如何看待孔子的以德治国思想?
六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补充修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这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归类二次发散,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以《感恩》为话题,思维成果,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重难点
归纳思维方法,思维内容深入发散。
乐学善思
办法诗、歌、名言PK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母亲节的.相关资料及有关赞美母爱的诗歌、名言。
2.导出课题。
二、自主思考,发散思维
1.由母亲节你想到了什么?(生说)
2.围绕母亲节让你想到的,尽可能的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写在本上。(至少5条,写出5条为优秀,5条以上为最佳)
3.小组内思维成果,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相同的思维点,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5.全班汇报师生。
6.诗、歌、名言PK赛。(以大组为单位,诵读赞美母亲的诗、名言或演唱有关母亲的歌曲)
三、教给方法,深入思考
1.师生共同把思维成果归类。
2.围绕母爱的无私,深入探讨母爱有多伟大,又该如何学会感恩。
3.生汇报,师点拨。
四、运用思维,轻松。
1.主题
2.生练写
3.读作品,师生评议
五、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下册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