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精华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孔子教案——小学语文。
2、 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 学会写摘录笔记。
二、发展性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 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 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9、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1、“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答:……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5、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答:……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五、作业
1、 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 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相信孩子,给予发现。
1、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自读词语,观察发现。
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3、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只要有发现,就要给予鼓励。)
5、教师引导、小结规律:这些词语中,每组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相近,都是一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另一个字,一个字是另一个字的声旁;两个字的意义不同。
6、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7、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如:羊群 海洋 弯曲 海湾 青山 清晨 包裹 花苞
比一比谁发现多
二、填一填:
1、学生自主填词语,鼓励一空多填。
2、)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答案里观察“的、地、得”的用法,感悟规律。
3、特别引导:“弯弯曲曲地( )”莫填成“弯弯曲曲地(小路)”。
4、适当补充一些练习题。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引导发现:这些词语,都与治学相关,而且每组读起来都琅琅上口。对不理解的成语提出质疑。
3、指名合作读,一人读一个,轮流。多种形式练习读,当堂背诵。
4、能仿照样子说一组成语吗?丰富积累。
四、趣味语文:
1、回顾导入:在这个语文园地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我们快乐的发现,让我们继续带着一颗发现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趣味语文”。(出示书中的六幅图)仔细看图,你能发现什么成语呢?
2、独立观察,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写谜底。
3、小组合作,揭示谜底:同时亮出各自的谜底,再每人一个轮着说说自己猜谜的依据。(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4、制作成语画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教师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些不同的成语,合作制成画谜,然后全班互问互猜。(如脚踏实地、七嘴八舌、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大同小异、千钧一发、万紫千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
3.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友谊。
初步感受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述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二、 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1)利用儿歌巩固识字的方法,学习科、亚、呆。
(2)识字与识词结合,鼓励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3)用游戏的形式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指导写字。
三、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1.出示思考题
(1)床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
(2)同学们想通过这个气球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3)科利亚看到这个气球,心里会想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3.全班讨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的指手画脚”这两句话的感情。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体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
四、 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发展朗读能力,促进语言积累。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教育学生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红领巾”真好》。一起来读读课题。
上课前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想知道是谁吗?(课件出示小鸟)小朋友,你看,它在和你们大招呼呢,我们也和它打打招呼?
2、师:想不想和小鸟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但是小鸟说了,小朋友必须通过它设的一道关才行,我们要不要闯关,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词语)
蓬松梳理鸟巢活跃捕捉崭新翠绿木牌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扑棱棱
自己试试。来开小火车。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请出“小鸟”这位好朋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和小鸟一起去森林看看,但必须闯过一道关”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学生最喜欢挑战,闯关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学习的热情高涨。学生怀着对去森林的期待之情和向往之情开始复习字词。字词复习本是一个枯燥的环节,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很多。同时,用多种形式来让学生朗读,达到字词复习的目的。效果好、记得牢,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朗读感悟
1、师:大家的表现棒极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和小鸟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吧。大森林中的小鸟托我带给小朋友们一封信,来看看,信里写了什么?
能自己读读吗,注意读出小问号的语气。(指名——齐读)小朋友,请你打开书本,轻轻地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沿着情境用小鸟的一封信引出“林中谁最快乐?”、“林中谁最活跃?”、“林中谁来得最早?”三个问句,指导学生朗读这三个问句,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抓住3个问句,作为提纲挈领,将课文的3个小节串联起来。
教学第一小节
1、教学“叽叽喳喳”
师:刚才是谁问的第一个问题?请你再问问。谁来回答他?(指名)(板书:快乐,小鸟)
我觉得他读得小鸟的叫声读得很好听,小鸟是怎样叫的?叽叽喳喳(课件出示:叽喳)你觉得森林里会有哪些小鸟?它们叽叽喳喳的会唱些什么?
谁能像小鸟一样来叫一叫呢?(指名)
【设计意图】抓住“叽叽喳喳”让学生展开想象:小鸟会唱些什么呢?富有童趣,学生感受小鸟的快乐活泼,再让学生朗读“叽叽喳喳”这个词语,通过朗读将小鸟的快乐表现出来。
2、教学“蓬松的羽毛”
师:小朋友读得真好。快乐的小鸟一会儿在唧唧喳喳地歌唱,蹦蹦跳跳,一会儿在——梳理着蓬松的羽毛。
师:小鸟的羽毛松松的,软软的,我们可以送它一个词,叫——(课件出示)“蓬松”。一起来读这个词语?(齐读)
除了蓬松的羽毛,你还能说蓬松的什么?
3、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鸟啊,请你快乐的读读这段话。(指名)
【设计意图】“蓬松”,理解起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或许要让学生讲蓬松是什么意思,学生会哑口无言。这里先告诉学生“软软的、松松的,”再让学生举例还能说蓬松的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具体的事物理解词语,加强了语文生活化。
4、快乐的小鸟还会做些什么呢?
(课件)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 ),一会儿( )。
5、朗读指导
师:这么活泼的小鸟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像小鸟一样快乐的朗读这一段,好吗?(齐读)
【设计意图】用“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说话训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鸟的快乐。将朗读和感悟相结合,读出快乐,感受快乐。
教学第二小节
1、过渡:师:嗯,老师听出来了,你们这群可爱的小鸟非常的快乐,那清晨林中最活跃的又是谁呢?(板书:活跃)
2、教学“扑棱棱”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们是活跃的小鸟啊?“扑棱棱”,也是小鸟的叫声吗?那是指什么声音?(学生思考举手)(出示课件动画: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
师:清晨,一缕阳光射进了树林,新的一天来了,小树醒来了,小花也绽开了笑脸,小鸟们也从梦中醒来了,要外出了,小鸟们,准备好,扑棱棱,飞起来吧!(课件配乐)(生起立象小鸟那样扑棱棱飞来飞去)
【设计意图】教学第二段,从“扑棱棱”一词的理解入手,用一个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树林中的小鸟,让学生“飞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通过展开想象表演,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情感。
3、师:多活跃的小鸟啊!机灵的小鸟们,告诉老师,你们扑棱棱飞来飞去,在干什么呀?我来采访一下小鸟们。小鸟,小鸟,你要飞到哪里去啊?你在干什么呀?
师:小鸟们,你们飞了很久,捉了很久的害虫,一定觉得累了,让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原来,你们扑棱棱飞来飞去,是在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你们真是森林小卫士啊,那你知道一只小鸟能吃掉多少害虫呢?
听了这一连串的数字,我们小朋友,你想说什么?
4、朗读指导
师:让我们带着对小鸟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再来朗读这一段,好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此段)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自然而然地引出“小鸟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用一连串的数字让学生对小鸟捕捉害虫了解得更加清楚,更为后面第三小节“爱护小鸟”的教学打好基础。学生对这些数字肯定是非常陌生的,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
5、读了这2段话,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鸟啊?
教学第三小节
1、过渡:是啊,林中最快乐的是小鸟,最活跃的也是小鸟,那林中来的最早的是谁呢?(板书:最早红领巾)
2、红领巾,孩子们,摸摸你们胸前的红领巾,想一想,为什么这里的“红领巾”加上了引号呢?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自己读读第三小节,红领巾一大早来干什么呀?
3、汇报:“红领巾”一大早就来到树林里干什么?(放鸟巢)他们为什么要来倒树林里放鸟巢呢?它们还送来了什么?(崭新的木牌)
4、木牌上写着?(板书:请爱护小鸟)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指名)
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人在做着伤害小鸟的事,课件出示人类杀害小鸟的图片。
看到了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你一定很同情那些小鸟,憎恨捕杀小鸟的人,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所以我们这些红领巾应该大声地说——请爱护小鸟(指名——男女生读——齐读)
师:听到了同学们的呼声,难怪小鸟要夸——?红领巾真好哪只小鸟来夸一夸。(指名)
要读出小鸟的可爱,红领巾爱鸟护鸟态度的坚定。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积累,说一说鸟类捕捉害虫的资料,再出示许多人类捕杀小鸟以其鸟类生存现状的图片,并让学生交流看后的感受。用图片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理解为什么“红领巾”要写“请爱护小鸟!”,与文本产生共鸣。让学生多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情感体验中,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爱鸟护鸟意识。
5、听到小鸟和小朋友的赞扬,你的心情怎样?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和他们的生命是惜惜相关的,我们只有爱护他们,保护他们,人类才会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一起来夸夸这些红领巾吧。(齐读)
三、拓展延伸
1、指导背诵:师:孩子们,你们读的真好。如果配上音乐,那就更好听了。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欢迎我吗?(课件播放音乐:师生合作读,老师读问题,学生读其他)
让我们再一次用美妙的声音来夸夸红领巾好吗?全体起立。(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多形式背诵活动,先合作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评价他人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再学生齐背,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配合音乐朗诵,将文中优美的文字与抒情的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美与韵味,受到美的熏陶。
2、请坐。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小鸟有哪些本领?所以我们要?
小鸟会( ),会( ),还会( ),我们要( )。
3、师:小鸟是森林卫士,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小鸟,还有哪些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需要我们的保护呢?
( )会( ),我们要保护它。
4、我们保护了可爱的小鸟,为小鸟做了许多的事,小鸟会夸——“红领巾”真好!
我们保护了动物朋友们和它们的家,动物朋友们也会兴高采烈地夸——“红领巾”真好!
如果我们给地球洗洗脸,穿上漂亮的衣服,大自然妈妈也一定会微笑地夸——“红领巾”真好!
【设计意图】首先对教材进行总结,鸟类会……所以我们要保护鸟类。但仅仅保护鸟类是不够的。因此,最后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用“……会……,我们要保护它。”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动物也需要我们的保护。不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对鸟类的保护上,而是再上升到对其他动物的保护,对整个自然界的保护。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升华了课文的中心,也完成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课后小朋友可以找找小鸟捕捉害虫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26、红领巾真好
快乐 小鸟
活泼 请爱护小鸟
最早 红领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学会运用能发现词语内在联系。
2、练习积累。
3、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要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的两个词中含有同样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
2、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动作),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动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机”,“洒水”要用“洒水车”,“集邮”要用“集邮册”。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语,前一个表示物品(东西),后一个表示场所。
3、在学生发现词语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练习,如:
游泳____火车____
洗衣____服装____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通过反义词的形式,认识九个生字,同时也有自主发现汉字的反义关系、积累反义词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学生读读认识的字,并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窄、恶、善、内”等字的读音。
(3)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间进行对比读。
(4)去掉两个中间的破折号,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规律后,再两字连词语,熟记反义词语“宽窄、贵贱、善恶、强弱、胜败、内外”,并适当运用。
(5)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九个生字。
2.“我会填”是搭配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对词语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1)回忆所学课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教室) 绚丽多彩的(广告)
繁华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车)
茂密的(枝叶) 风光秀丽的(公园)
(2)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大家认为正确后,再填在括号里。
(3)用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明亮的 市场 绚丽多彩的 日月潭
繁华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台
茂密的 灯光 风光秀丽的 行人
3.“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看插图,感受草原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美景。
(3)学生自由朗读,再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品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呀?对济源,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城市,那你们对她了解吗?当我从一个小村庄走入城区,我感受到了我们家乡的各个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吧!
二、口语交际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如,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
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展示台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示例:
国家—家庭—庭院—院长—长大—大人……
祖国
国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动……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四、宽带网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观察图一,说图意。相机板书。
2、简介怀素。
3、读题。
二、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5、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句间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好学上进”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怀素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2、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自学生字。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怀素写字态度怎样?还可以怎么说?
(3)从哪里可以看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
写字分三个步骤。
“总是”一词。
(4)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2)从哪里看出怀素写字不但认真,而且刻苦?
“写呀写呀”
“日子一长”
“竟”
(3)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有名”是什么意思?
(3)怀素为什么能成为有名的书法家?
三、总结课文
(略)
四、朗读、背诵课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先
样
日
长
后
书
2、自学生字。
3、指导书写。
(1)
教师范写。
(2)
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六、课外活动
人人准备参加“小小怀素在成长”写字竞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
过程与方法
1.以“导——扶——放”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所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学生认知课文。体会课文。理解作者写作思维的一条的途径。在读中学生可以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这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自主。宽松的学生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主要抓住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进行有目的地教与学。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奇异的植物,奇异在哪里?”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每一处植物的奇异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视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做到“纲举目张”,抓住重要问题,引领教学全过程。使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为了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他们自身的潜能,在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后面的其他段落,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课堂上,我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采用大量的激励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去理解重点字词,诵读相关段落,感受奇异植物带来的欣喜。
教学过程:
(一)解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认读生字和词语:嚼 醉 蚌 花棚 剥皮 低洼 荷花 柔和 缩回 捕蝇草
3.(放录音)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从课题看,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课题引入,复习前面所讲内容,为今天的学习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针对课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植物世界里的植物究竟有多么神奇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星先后到了哪里?观察到了什么奇异的植物?找到了用笔划一划。
师:你的思路真清晰,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作者走到哪就看到哪,写到哪。这是什么顺序?(参观顺序)也可以叫移步换景。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块儿移步赏景。去感受每一种植物到底奇异在哪?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
(2)提问: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反馈。
小结:这一段交代了参观的人物和地点以及向导。
设计意图:通过这段的学习,教会学生写参观记一定要交代参观的时、地点、人物,让人读了能够一目了然。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这段写了哪种植物,细心体会它的奇异之处?(用——画出植物的名称,用~画出植物的奇异之处)
(2)(投影出示)走进植物园,一阵风吹来,大家听到哈哈的笑声。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大家正感到奇怪,李叔叔把他们带到一棵长满果子的树下,说:“这叫哈哈树,树上的果子被风一吹,就会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①讨论交流,指名反馈。(老师相机板书:哈哈树→发出笑声)
②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此段。a. 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个问句都是有疑而问,要读得短而上扬,读出因好奇而急切想知道其中原因的心情。
b.读好描摹人物情状的词语,如:“大家正感到奇怪”,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小星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情感变化,读时可稍重些。
c.你喜欢这种植物吗?试着读一读,喜欢的'站起来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③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读,自然段
找,地点和植物的特点
想,植物奇异的地方
读,带着感情读,读出奇异的特点来。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读中理解。教师采用“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下面我们就用刚才这样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学生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来体会和理解植物的奇异之处。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带电花→带微电)
(4)①读句子: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啊!”
②小星越看越喜欢,便伸手去摸。谁知,他的手指刚碰到叶子,就感到一阵麻木,好像触了电似的。“啊!”他惊叫着把手缩了回来。(指名读,比较不同)
指名学生朗读本段,要读出我们“不可思议。神奇”的感觉。
设计意图:出示学法,便于对学生进行“扶”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在“导——扶”的过程中,通过读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学生根据学法,自主地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2)出示合作学习要求:(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线划出介绍哪种植物,找出最能体现小星行为表情的语句。用~画出李叔叔介绍这种植物的奇异之处。
② 同桌进行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指名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4)(出示课件)指名读4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蜡烛树的样子吗?师生合作读读。
(5)自由读5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管这种草叫醉草呢?自由读6自然段,画出书中描写捕蝇草捕虫的句子,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7自然段:女生读小星的话;男生读李叔叔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2—7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我在4.5.6.7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放”这环节,让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得以展示和调动。
5.学习第八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李叔叔带领大家参观了这么多奇异的植物,你们最想说什么呢?
(1)指名反馈。
(2)自由读最后一段。
(3)为什么结尾用了“奇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知道最后这句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叹,是全文的中心句。(投影出示: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李叔叔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它们分别是……大自然的植物千姿百态,那学习了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呢?
设计意图:教师恰当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师总结。
在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植物,它们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老师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观察,多看课外书籍,将来去探索植物世界的奥秘。
(六)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播放世界上其他奇异的植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特性。
2.把自己知道的奇异植物,说给大家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放一首古琴曲作背景音乐,同时用小段优美简洁的话引入,营造意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导入语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绮美而瑰丽,品读《诗经》,就是聆听三千年华夏先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在营造气氛时不忘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回顾诗经六义。
生齐答: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
紧接着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边塞诗的开山之作——《采薇》。
二、解题
教师出示薇草图片,介绍采薇就是采摘薇草,即采摘野豌豆苗。图文结合,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三、朗读诗歌,通过三个场景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归之情。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更要多读,反复读,在读中逐步领悟其内蕴。教师安排了三读诗歌,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一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用词与句式,读时形式多样,读准字音时叫个别学生读,另叫学生纠正字音,感受句式节奏时,则要求齐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之后让学生总结句式节奏上的特点,即有音乐感、节奏感、句式相似,反复吟唱,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句,最后总结这种句式叫做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重章反复)。
二读诗歌要求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并掌握赋比兴的用法。首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PPT,重点词语,让学生解释。之后教师从戍守边疆的将士“思归”这个思路来讲解全诗,根据行文思路,分析出三个场景不同的“思归”之情。
首先,第一场景是“采薇思归”。诗经开篇定题起兴,用“采薇”起兴,让学生思考为何用“采薇”起兴?并让学生找出写薇菜变化的字,让学生感悟其中有什么深意。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感悟与思考,体会到,用“采薇”起兴的原因是近似联想,因为戍守边疆的将士生活艰苦,采薇菜充饥是常有之事,而且对将士家乡的贫苦百姓来说,采薇也是家乡常有的充饥方式,因此以采薇起兴有两种深意:一是写出了戍卒生活的艰辛,二是写出了将士们的乡愁,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前面提到了重章叠句,学生已经了解到重章叠句的特点,即句式相同,每句的字数相同,只是在相同位置上更换个别字句,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所以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前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法,写薇菜变化的字为:作、柔、刚。作即薇菜刚长出地面,柔即薇菜叶面大而润泽的样子,刚是指薇菜茎叶开始变老。从这三个字的字义,学生很快悟出了随着薇菜的变化,时间在不断地推移,时间已经由春至夏,进而到秋,将士们戍守边疆的时间不断增长,时间长久,戍守又很艰辛苦,将士们乡愁也就自然日益加深。教师表扬学生感悟到位,并趁机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将士们乡愁日益加深的词语或句子,这种紧扣文本的做法,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有了先前的感悟,从文中找句子也就相对容易了,很快就找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三个表达将士们思乡之情加深的词语。分析完“采薇思归”这一场景之后,教师不忘要求女生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感受将士们那与日俱增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第二个场景是“疆场思归”。同样用到了起兴手法,因为棠棣花花开三朵为一缀,后多用棠棣花来比喻兄弟情谊,而战士们共同为了抵御外侮,并肩作战,此处用棠棣之花起兴,表达了将士们与子同袍、奋勇杀敌的决心。四五章对战车、战马、弓箭有着细致地描写:战车是路、戎车,非常高大;战马是业业、骙骙、翼翼,又高大又强壮又整齐;弓箭
是象弭鱼服,非常精良。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些特点后发问,这种对军队全方位细致的描写的手法是什么?同学生回顾诗经六义中三手法,很快答出:是赋。呼应开头,有水到渠成之巧妙。然后学生总结,这是一支“强大之师、威武之师”。最后男生齐读,读出了将士们浴血彊场、斗志高昂、满怀爱国热情、自豪而必信的'战斗信念。
最后一个场景是“归家悲哀”。教师用一句很巧妙的话引出这一场景:将士们满怀战斗豪情,想打胜仗,打完胜仗后他们最想做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回家。此时,教师用PPT显示出一个思考题:九死一生,终于能够凯旋,本是件高兴的事,为什么诗人会在最后一章归家途中道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此处让学生同桌间讨论,同学们似乎有了些许感悟。学生们有的答道:将士怕物是人非,将士满身伤痛,将士们的战友可能一个个的在彊场上在自己身边死去??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首先表扬学生想象丰富,想象有道理,同时,用PPT展示两首诗: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也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情感,并用诗意化的语言总结,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让学生体味抒情主人公的悲哀之情。
四、主旨把握
当教师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此时有一位学生又举起手,他说道:“老师,我觉得作者在途中如此悲哀的原因,除了刚才同学生讲的之外,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这位学生的这一举动,在教师的预设之外,但教师意外之余,马上平静下来,并显露出期待的眼神,于是学生继续说道:“这位将士在外征战,因为这场战争是抵御外侮,对抗猃狁,是一场正义之战,所以抒情主人公在杨柳依依之时,虽对亲人、家乡有万千不舍,但仍然是兴然离开家乡,走向战场,这是他的义务,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战场上,将士们斗志高昴,奋勇杀敌,周王朝也很重视,装备精良,在冷冰器时代,这可看出是必胜之战。然而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就会有人家破人亡,战争虽然胜利了,胜利是属于国家的,对于每个战士而言,对于每个百姓而言,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悲哀。所以我认为,作者在途中悲哀,内心是非常痛苦而复杂的。应该体现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听完这位学生的讲述,整个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说得真好!教师对此学生大家赞扬,并借此总结出文章的主题: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吃透了已经讲过的内容,思维敏捷,思想深刻,没错,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戍役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对人的生命的戕害!这首诗是千古反战诗之祖!
五、末章手法探究
接下来教师满怀情感地诵读末章,读完后营造一种意境: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将士在风雪交加的路上步履艰难,满心伤痛,末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渲染这种悲哀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展示讨论结果,讨论时间四分钟。
热烈的讨论之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要求:说出艺术手法,并具体分析哪里用了这种手法,以及是如何运用的。每位同学都表达得非常好,教师也给予了及时准确的表扬和总结。最后成果如下: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2、以乐写悲,更衬其悲。
3、今昔对比,今非昔比。
4、虚实结合。画面拓展,意境深远。
最后用方玉润《诗经原始》为末章之美作结:“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情。”
手法讲解透彻,之后,教师又巧妙地过渡:这首诗打动我们的不仅是美妙的艺术手法,更多的是它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我们通过三读诗歌再来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吧!
三读诗歌,要求:准确地把握情感,从采薇思归的忧伤焦急,到彊场思归的慷慨雄壮,再到归家悲哀的痛苦悲伤,情感波澜起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怨的。最后让全班同学齐读全诗,诵读时要求注意音调的变化,三个场景语调由低缓至高亢,再到沉痛。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全诗,最后诵读效果让人震撼。
最后教师让学生齐读下面这段文字,让学生从文字中再次感受《诗经》的绮美瑰丽。文字为:《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代文人无不被其润泽、受其照耀。诗经里有第一首写嫁新娘的诗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第一首表达夫妻生死不渝的爱情诗“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有一首最悲哀的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第一首写美人如月的《东山》,第一首写约会的《静女》,第一首写纯情至情的《蒹葭》。
诗经就如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愿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平都能品读《诗经》,感悟其中深沉的意蕴。
六、课堂练习
整首诗讲到这里基本圆满结束,最后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找出《芣苢》一诗中使用的手法以及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
题目如下: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有:得到。掇(duō):摘取、拾取。捋(luō):成把地握取。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思考:《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
七、布置课后作业,并推荐阅读两本书:安意如:《思无邪》、鲍鹏:《第三只眼看诗经》。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课题:1——3一千根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并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情感与态度:理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领悟人生有了梦想,才有希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体会这对盲人师徒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教学突破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各自然段内容。
2. 读懂“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从善意的谎言中揣摩信念的力量。
技术平台: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情智在线: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5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由吏铁生作品《命若琴弦》改编的文章,题目是《一千根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0分)
1、浏览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2、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典。
3、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正单间音。
三、汇报交流,检查预习(15分)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生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呢?
幻灯片:就为了这一个“希望”,他坚持弹奏,匆匆五十三年就如此过去了。板书:希望,五十三年
1、五十三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就已经是很漫长的了,可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又是何等的漫长啊。然而,这漫长的五十三年她是怎样度过的呢?能不能在文中找一个词语(板书:匆匆)。
想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生活才是匆匆度过的。(高兴、幸福)那失明的老人为何又匆匆地度过漫长白五十三呢?(因为他得到了老人给他的一个能治好眼睛的药方。)(板书:药方),你在哪找到的?
幻灯片:我给你一个保证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才可以打开这纸单。在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授课时间:
个性化设计:
科目:语文 备课时间:20xx年 月 日
课题:1——3一千根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并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情感与态度:理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领悟人生有了梦想,才有希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体会这对盲人师徒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教学突破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各自然段内容。
2. 读懂“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从善意的谎言中揣摩信念的力量。
技术平台:课件。
情智在线:第二课时:
一、深入读文,体会情感(10分)
1、那么在得到药方之前,他是怎样生活的呢?
幻灯片:一位会弹三弦琴的盲人,渴望能够在他的有生之年看看这个世界。但是遍访名医,都说没有办法。(板书:渴望)
渴望是什么意思?迫切地希望。
有生之年:在活着的时候。
2、当他得到了药方之后,他的.生活又有了怎样的转变呢?
幻灯片:于是,这位琴师带了一位也是双目失明了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以弹唱为生。
二、走进文本,揣摩情感(20分)
1、想象,此时他会弹奏什么样的曲子?(高兴的)
2、此时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忙并快乐着)
3、想象,当他弹断第一根琴弦的时候,他是什么心情?
当他弹断第十根他是什么心情?
4、就在这第一千弦断了的时候,这位艺人又做了什么?
5、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的理解。
急不可待:迫不及待。一直藏在怀里(可以看出这张药方是这位盲人的救命草,他把它视为珍宝一样保存着。)
6、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从明眼人的口中得知:
这泪水里都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伤心的泪水?悲伤的泪水?绝望的泪水?可是刹那间他突然明白了老人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所以这里更多的是感动的泪水。
7、然而,这位老了的失明艺人并没有把故事的真相告诉他的徒弟。他是怎么做的?
三、读写结合,以读促解(10分)
同学们,看到这无字的药方,你想到了什么?
授课时间: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 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学完了课文,这个填空一定难不倒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9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