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的教案

时间:2023-09-12 07:26:53 教案 我要投稿

《项脊轩志》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脊轩志》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脊轩志》的教案

《项脊轩志》的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准确理解“洞、胜、过、阖、归”等实词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朗读赏析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的特色。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的技巧。

  (三)德育目标: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志趣,感悟世间真情。

  教学重点:

  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深沉的感伤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深入鉴赏语言的能力。

  3、拓展法:学以致用,启发学生感悟生活点滴小事中蕴含的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情”导入,营造课堂氛围。

  二、整体感知:

  找出本文的情感线索,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三、探究感悟:

  (一)学生范读第1自然段,研读作者“多可喜”的生活。

  学生找出最为欣赏的文句赏析,体会作者安贫乐道,志趣高逸的品质。

  鉴赏要点:

  ①“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鉴赏点:“借”字看出主人公当时处境清寒却勤读不懈的情形,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乐诗书以自娱”,或书声朗朗或静坐冥思,似有无穷乐趣,可见作者安贫乐道,情操高洁。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鉴赏点: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影参差,错落有致,别有情味。微风过去,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珊珊可爱”之景,流露出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二)教师范读2.3.4.5.6段,研读作品“多可悲”的`生活。

  学生找出作者“可悲”之事,分组讨论完成文章的赏读。

  1、 叔父分家:

  鉴赏要点:

  ①“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鉴赏点:原本该是钟鸣鼎食的大宅院变成了鸡犬不宁、乌烟瘴气的大杂院。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鉴赏点:由篱到墙的变化实质上是叔伯隔阖程度由浅到深的外在体现。“矣”字流露出对家道中衰的深深悲慨,怨恨却无奈。

  2、 慈母早逝:

  鉴赏要点:

  ①“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鉴赏点:这些嘘寒问暖的话语,对我们不缺乏母爱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平常,但对8岁丧母,对母亲只有着模糊印象,连对母亲的回忆都要靠老妪转述的归有光来说,这些琐碎关爱也简直是奢望。

  3、 祖母亡故:

  鉴赏要点:

  ①“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鉴赏点:亲切的责备里,蕴含着高度的赏识,深切地表达了祖母对孙儿的默默疼爱和欣赏之情。

  ②“比去,似乎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鉴赏点:“阖”有轻轻关上的意思,强调“似乎”更显小心翼翼,说明祖母生怕打扰孙子用功,足以表现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自语”表现她的话发自内心,更见其期望殷切,情真意诚。

  ③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问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鉴赏点:这些家常口语,寻常问话,语言朴实清淡,得犹如一杯家乡的泉水,而所表达的情意却是那样的委婉深沉,感人之深,胜过万语千言。

  4、 夫妻永诀:

  鉴赏要点:

  ①“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妹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鉴赏点:诸小妹为何提“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文“时至轩中”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里的人,他们在阁子里亲密无间的生活!

  ②“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 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鉴赏点: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吾妻“时至轩中”“问古事”“学书”可见非一般的只会女工的小家碧玉。 “吾妻”与归有光情投志合,互为知音,妻子早逝,知音难寻啊!

  ③“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种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鉴赏点:明写枇杷树,暗写对妻子的怀念,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明易逝,深情难忘,思念之情,与树俱长,与日俱增,久久萦绕,永世难忘。真可谓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四、拓展小结:

  (一)回顾学生所赏析的文句,总结本文特点。

  (二)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感受世间真情。

  附:板书设计

  修葺前:老、小、破、陋

  怡我情 喜

  修葺后: 幽静、可爱

  诸 父 异 爨

  慈 母 早 逝 感我怀 悲

  祖 母 亡 故

  夫 妻 永 诀

《项脊轩志》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解读文章抒什么情

  2、研习文章怎么抒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作者选取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的表达技巧,体会文章语言质朴而动人的特色。

  2、探究结尾处作者若干年后补写的这两段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商隐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感”往往是一篇文章感人的魅力所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起来走进归有光的情感世界。

  二、研习

  1、齐读课文

  2、研习情感

  (1)问——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情?请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2)问——请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3)过渡语设计——下面让我们沿着这条线索来具体研究一下文中的情感:喜与悲。

  ①研习“喜”

  请一男生朗读第一段,然后问——作者因为什么而觉得可喜?

  ②重点研习“悲”

  学生默读第二段至文末,然后问——作者因为什么而觉得可悲?

  明确:

  (a)是叔父、伯父分家,大家庭分崩离析,零落衰败。

  师:“诸父异爨”这句话什么意思?

  师: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描述一下归有光为我们展现的家族败落图?

  师:教师范读大家庭分崩离析的相关语句。“东犬西吠”该如何理解?

  师:这个细节仅仅只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对着东家叫吗?狗叫有什么奇怪的?这里有更深的意味吗?

  (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师点拨:这里作者写的狗吠是狗之间互相叫还是狗向人叫?)

  师:为什么对人叫?

  师:再请同学想象一下分家前与分家后狗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此处的设计,目的是要让学生领悟到在细微处见深情。

  (b)师:作者在写母亲时抓住了哪些细微之处?

  师:从母亲的这个动作,从母亲的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些什么?

  师:这一扣一问,固然写出了母亲生前对儿女的关怀、疼爱,但母亲去看女儿,到了门外,听到女儿哭泣,为什么不“进门”安慰?“进门”安慰岂不更能表现母亲对儿女的关怀、疼爱?是“母亲”家务繁忙,无暇照顾女儿?是“母亲”怕女儿撒娇,见到自己闹得更厉害?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师:作者通过老妪的回忆和指点,来写母亲生前对儿女的关怀、疼爱,这跟“悲”有何关联?

  (c)是祖母生前对自己的爱抚、教诲和期望,历历在目。

  师:作者又是如何来写祖母的呢?

  师:请一女生来朗读写祖母的文字。

  师:作者写祖母跟“悲”有何关联?

  (d)是婚后生活的回忆,睹物思人悼念亡妻。

  师:齐读课文末两段。《项脊轩志》中“余既为此志”以下部分是作者若干年后补写的。在这个部分中作者补写了些什么呢?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来补叙?

  师:回忆母亲和祖母时,无论是泣还是“长号不自禁”,作者都流下了热泪。为什么在写亡妻时,却不见一滴眼泪呢?

  师:作者补写的这两段有什么作用?

  作者若干年后重读旧文,想起妻子嫁给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抚慰,以及现在妻死室坏给自己的伤痛,于是作者补写了项脊轩在妻死前后的变化,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悲和难以排遣的精神苦闷,表达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寄托寂寥的身世之感。

  (4)问——在前面分析喜与悲的基础上,请同学来说说本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特点?

  (5)小结

  课文后几节极力渲染悲情,第一段却极力描写喜情,这是否矛盾,是否会冲淡悲情?

  三、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归有光的另外两篇散文:《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2、有人认为《项脊轩志》一文的补记是作者31岁时所写,有人认为是35岁时所写。请搜集有关资料,根据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项脊轩志》的教案3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谁也不会想到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写过一首诗: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在诗人眼里看来,燕子,鸥鸟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真是村居乐事。(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事儿女之乐,怎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但从结句来看,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看来,古人抒怀,“善假于物”也,借托于景、事、物、人等。

  今天要学的课文很有生活气息,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板书:《项脊轩志》)

  二、介绍作者

  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一个谜面:衣锦还乡)

  三、解题

  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项脊两字字面理解,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

  四、正音正句读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渗漉(shenlu)栏楯(shun)兀(wu)坐修葺(qi)

  b斑驳(bo)异爨(cuan)老妪(yu)汝姊(zi)

  c阖(he)门长号(hao)偃(yan)仰婢(bi)女

  d扃牖(jiongyou)呱呱(gu)门扉(fei)象笏(hu)

  2、断句练习日过午/已昏鸡/栖于厅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然/自后/余多在外

  五、诵读品味

  1、教师范读1.2段

  2、一名学生朗读3.4段,齐读5.6段。

  要求:体味文中蕴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六、分段译读课文

  活用词:雨泽下注乳二世

  古今异义词:比去,以手阖门或凭几学书已为墙

  通假字:而母立于兹一词多义:然得凡而若汝乃

  七、理清结构

  线索:项脊轩的变迁的感概,作者的悲喜情感。

  讨论:喜什么?悲什么?以那种情感基调为主?

  文章主旨: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如何表现?具体分析。

  喜:祖传老屋睁旧若新环境宜人装满甜蜜

  找出句子说明分析:修葺后,房子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可喜可爱的景象,富有诗意——有竹有兰,月白风清,桂影姗姗。——静的境界(从动态中显示静境,把静具体化、形象化了,静化了。)

  进一步提问:那么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主人公该是怎样的性格呢?

  明确: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好静、安详、勤学、深思的性格和行为活现纸上。这里既写了人,又写了环境,环境和性格得到高度的统一,和谐!(朗读并背诵)

【《项脊轩志》的教案】相关文章:

《项脊轩志》赏析03-03

《项脊轩志》的说课稿05-07

项脊轩志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项脊轩志 教案教学设计04-15

《项脊轩志》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5篇)03-04

项脊轩志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项脊轩志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项脊轩志》教案(精选10篇)03-03

《项脊轩志》的传情艺术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