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课文介绍这几种人造地球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第5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 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 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 提出自学要求。
(1) 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 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 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 检查学习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 指名认读生字.
(5) 出示文中词语.
(6) 学生认读生字
(7)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 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情境导入
三、 整体感知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 学习课文
1、 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 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 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 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 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 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 探究学习
1、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 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 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 贡献巨大
语文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1.了解课文记述的两则生动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3.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一、学习重点:
1.《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全文共70字,可分为三层。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元丰: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78—1085)。庆州:宋代州名,在今甘肃庆阳一带。界:地域,范围。子方虫:今称粘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秋天田地里的庄稼。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害:危害。
文章首先说明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狗蝎: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其:它的。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钳: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蔽地:遍地。蔽,遮盖。则:连词,相当于“就”。以钳搏之:用钳跟子方虫搏斗。之,指子方虫。悉为两段: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悉,都,全。为,成为。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旬日:十天。皆尽:指子方虫全部被消灭。岁:年成。以:因。“以”后省略“之”,之,指消灭子方虫。大穰:庄稼大丰收。
这一层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忽”字表明事出意外。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无比。“旬日子方皆尽”,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这里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其:这样,这种。旧:这里是“过去”“先前”的意思。之:第一个“之”,语气助词,无义。第二个“之”,它,指子方虫的“天敌”。土人:本地的人,当地的人。谓:称,叫。傍不肯:虫名,即步行虫。其成虫和幼虫都有钳状的锋利口器,喜食蛾科害虫的幼虫。
这一层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旧曾有之”。篇末点出“傍不肯”的名称,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2.《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全文分三层。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两浙: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茅山山脉以东地区。梵天寺木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八角九层,高三十七丈。宋乾德二年(964)重建。这里是指重建时的木塔。钱氏:指五代时割据浙江的吴越王及其子孙。方两三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钱帅:(929—988),入宋后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患:担忧。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云:说。布:铺排。故如此:所以这样。故,所以。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乃:顺接连词,当“于是,便”讲。以:介词,用。而:转折连词,当“但是”讲。初:从前,当初。
以上是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这里首先交代建塔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一个“患”字,突出了“塔动”这一主要问题。塔“动如初”,说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因为“塔动”的关键不在于“未布瓦”。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密:暗中,秘密地。使:派。其:他的,指匠师的。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贻:赠给。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用金钗送给她。以,用,把。金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问:询问,打听。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因:原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此:这,指解决塔动问题。易:容易。耳:语气词,可不译。但:只。讫:终了,完毕。实:使坚实。钉之:钉木板。钉,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钉子钉。之,指木板。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言:话,言论,指上面喻皓讲的一番话。遂:于是,就。
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无可奈何”一词道出了大家对解决“塔动”这一难题无计可施,反衬了喻皓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出喻皓技术之高。“密使”“贻以金钗”,写出了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对这一难题,一个“笑”字写出喻皓的神态,突出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此易耳”短短三个字,体现了他胸有成竹,技艺高超。“如其言,塔遂定”,一笔带过,用事实说明了喻皓的技艺高超。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胜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弥束:更加紧密相束。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联:连接。如:像。履(旧):走,踩踏。其:那。持:支撑。自:自然,当然。
[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精练:高明。
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人皆伏其精练”,从侧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
二.学习难点:
1.《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课文所选的两则,《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这种方法不仅是促进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在古代有效,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第二则《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2.《梦溪笔谈》两则,文字简洁生动。《以虫治虫》只用了70个字就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梵天寺木塔》仅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
3.详略得当是这两则短文又一特点。《以虫治虫》介绍子方虫的天敌比较详细,介绍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数量之多,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以虫治虫”这一中心。《梵天寺木塔》记叙喻皓的语言较详,因为这最能体现他技艺的高超。对“塔遂定”的原因也写得较详,因为这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文学知识
1.《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成书于11世纪末。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十七日,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翔实记载。今人有《梦溪笔谈校证》。
2.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市区),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又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传本附人苏轼所作医药杂说,改称《苏沈良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快、师、吹、老、地、乐”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节日的快乐,体会作为一名学生的光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激励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快乐的节日》的音乐,3套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课文
导入(一)
1、出示“节日”,读一读,并说说你知道有哪些节日。
2、介绍“六一儿童节”,并揭题“快乐的节日”
导入(二)
1、出示“快乐的节日”,说说你会怎么读这题目。
2、读一读,突出“快乐的”
二、生字登山比赛
1、形式:四人小组学生字
每组发3套生字卡片
第一套;标有拼音的词语第二套:没有拼音的词语
第三套:单个生字卡片(背后标有拼音)
2、方法:由小组长进行组织,每一关设置3片花瓣或红旗,凭读的情况进行奖励。
3、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方案:(1)单个生字抽读(2)点名抽读词语
三、课中操,播放《快乐的.节日》学生拍手做动作。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有几节。
2、自由读课文,在读前提问:你会怎样来读课文?
3、听录音或师范读,生轻轻跟读。
4、对词语或课文提问质疑。师点拨解疑。
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小朋友要过快乐的节日了,他们会邀请谁参加呢?
(一)学习课文最后一节,点名读,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准“啊、哇”的字音。
小朋友不仅请了老师、伙伴,还请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呢!
(二)学习第一节,说说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师指导理解比喻句,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花朵。
我们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二节,理解“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含义。
1、点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说说你长大以后会为地球做些什么?(或说说以后的地球会便成什么样?)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重点突出“更加”。
(四)四人小组学习第三节,想想为什么说我们像小鸟?
理解“丰满、勇敢、理想|”的含义。
六、朗读指导
1、师指导朗读
2、说说背诵技巧,讨论.总结
一节一节背;记住几个重点词背;尝试背,背不来的再看课文。
3、练习背诵。提供重点词。
小鸟 风儿 菜园 草地 红领巾 衣裳 花儿 小溪 更加 感谢 丰满 理想 度过
七、巩固练习
1、读读说说(课后练习)
2、书写指导
八、课外延伸
你会为地球做哪些事?请你画一画或写一写。
板书设计
25、快乐的节日
有我们就更加美丽
长得丰满
将来
飞向理想
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板书:望岳唐杜甫
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词语积累。
2.学会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3.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l.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2.听、说、读、写训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扩大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出示生字卡片。
1.自己读这些生字词,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能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这些字都有些相同的地方。)
三、教师归纳。
这些有相同部分的.字叫形近字。
四、读准这些字,并自己识记住它们。
五、学习“看看说说”。
1.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东西?
(一个又大又黑的圆柱子和四个小小的白色的柱子。)
2你能从中找出几组反义词。
黑——白 大——小 多——少
长——短 高——矮
3.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二、学习“日积月累”。
三、出示词语卡片。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记住它们。
四、学习“我会选”。
1.黑板板书。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练一练8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有话可说。
3、教育孩子有礼貌。
4、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认真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点说话流利,交流时有礼貌。
教学难点培养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要求:
了解家里长辈的生日是哪一天?
回想家里是怎么给长辈过生日的?
二、认真读题,观察图画:
说一说图中是什么场面?
三、小组中交流:
当家里长辈过生日的`时候,自己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四、各组交流,同学评议。
五、老师总结:
鼓励发言的学生,激发全班同学说话的兴趣。
适当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学评议。
奖励表现好的同学,树立典型。
语文教案 篇7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过程方法:
(1)、思路: 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
(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
(3)、活动: 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 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二、教学重点:
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
(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导入语:
(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2)、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识?(生答)。谁了解这部小说最多呢?(生抢答)。这节 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3)、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一)、远望《西游》
1.整体感知:
过渡语:
(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生答)。
师结: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1一百回。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2、总体概括:
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
师结:奇、妙 、好等。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 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生答)
师结:(情节 人物 环境)
(二)走进《西游》
1.西游故事会
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小说,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请看大屏幕!
过渡语: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师引导: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
(2)、 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2.《西游》人物辩论会
过渡语: 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
师引导: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师演示剧照)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
师引导: :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可以评一评论一论。(显示四人剧照。)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请用下列格式整合自己想说的话:
“-------本来是--------,后来-------------我认为他(她)是个------------------又------------------的人,能从-------------------中看出。”
孙悟空
师引导:(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 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 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师引导:(1) 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 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 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 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5) 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师引导:(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 (对。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
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过渡语: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师结:《西游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诙谐幽默。《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即是成功地创造了小说的主人公-------和另一个人物 ----------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个性美。人物完人金无足赤,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生答)
师结: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懂事长,你要招聘一个总经理,你会选谁?说说你的理由。
3.《西游》美景旅行社
过渡语:有心周游世界的同学想过把瘾?《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
过渡语: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赏,可以改。请仿造这个句式开头:“我认为--------地----------景写得很美,作者用了----------------等手法写出了此景的独特之处-----------。”
师引导: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师点拨:这哪里是小说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师结: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 比如:(师出示“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师结:因此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总结: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心灵的滋养,。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这堂课快结束了,但是,名著——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请先把这种感受用歌声传达出来吧!
附:(一)知识竞赛题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大闹天宫
5、《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孙悟空自号美猴王
6、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
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8、从下面《西游记》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主观题)
孙悟空 猪八戒 白骨精 红孩儿
9、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主观题)
10《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封为金身罗汉和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马。
11、《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1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3、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14、《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5、“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大闹天宫等
16、《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17、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的提议下,号称齐天大圣,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斗战圣佛。
(二)环境描写欣赏:
西游记环境描写之三打白骨精
主要内容:唐僧师徒到了南山脚下,白骨精变成一个小姑娘,拿着篮子,第一次,悟空打了她一棒,没死,第二次,变做老太太,假装找女儿,悟空第二棒的时候,还没死,第三次,悟空叫来几个神仙看着,终于魂归西天了。
环境描写:悟空跳上云端,手搭凉棚,睁眼观看,不见有人烟。看了多时,只见正南山上有一坐高山,那山向阳处,一片绿色中夹着点点鲜红,便驾云直奔南山。
我的感受:既然没人烟,肯定有妖精,这种情况,妖精肯定变化多端,“一片绿色中夹着点点鲜红,”有可能就是妖精杀了百姓,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要不是孙悟空在,唐僧恐怕就要被吃了。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抓住名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做好,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2、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句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词语。
三、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分段朗读课文:1~14,15~25。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老师为什么让同学这样读?
3、引导学生认识到: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进行朗读。
4、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4):当听到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来鸟国颁发金奖章时,群鸟纷纷争着说奖章应该归自己的,乌鸦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第二段(15~25):使者代表地球环境保护组织把金奖章颁给乌鸦,乌鸦受到大家的尊敬。
四、自主学习课文。
1、同桌互相朗读。自主学习课文。
2、、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主要的问题。
五、小结。
1、课文写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一、和谐对话
1、同学们,这学期咱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
(估计有学生会猜新同学,新老师,教师都加以肯定,但不确定)
2、让我们先来听一则新闻,你就知道了!
(1)绍兴市绿化面积达45%。
(2)我校老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达100%。
(3)我镇20xx年的工业产值比20xx年增加340。8%。
现在你知道新朋友是谁了吧?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想不想和百分数交朋友?
3、关于这位新朋友,你已经了解多少?你还想了解什么?(教师随机挑选板书)
二、自主探索
(一)什么是百分数?
1、提供素材:
年级“达标”人数总人数
五年级180200
六年级93100
师:比一比,哪个年级体育“达标”情况比较好?为什么要这样比?
根据讨论补充表格:180/200=90/10093/100
2、引导探索:
(1)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百分之几的数)
(2)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共同又表示什么意义?表格上方怎么填?
(3)如果把“达标人数”看作“一个数”,“总人数”看作“另一个数”,怎么补充?
(4)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百分数特殊在哪儿?
1、提供素材:
A、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B、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C、一堆煤重87/100吨。
2、共同探索:
(1)这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哪个不是?为什么?
(2)结合上面的例子,谁能说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异同?
分数:既可表示一个数(可带单位),也可表示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
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不带单位)。
(3)百分数相对于分数有什么优点?
(三)百分数长什么样?
1、提供素材:
15%、50%、100%、0。5%、121。7%、300%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这本书我已看了40%。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计划的60%。
2、自由读,你最喜欢哪个百分数?为什么?(分子可以是整数、小数、大于100)
3、细细品:(1)前两句话分别是谁与谁比?连起来读一下,你有什么感受?
(2)我看了40%,一定是看了40页,对吗?为什么?
(3)从上半年的情况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能按时完成吗?
4、原来百分数长这个样子!你会写吗?
(1)将93/100、90/100、75/100、51/100改写成专门形式,评价书写顺序。
(2)自由写10个%,用百分数的知识让大家猜猜你写了几个。
三、愉快练习
1、新闻中3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2、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百分数,你能举几个例子吗?老师也想举几个例子,好吗?
(1)王大伯家今年水稻收成比去年增产二成,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吗?(二成五呢)
(2)开学了,各家商店学习用品进行打折优惠。其中一套百科全书国商打九折,供销打八折,用百分数怎么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你会去哪家买?为什么?如果原价分别是100元、120元,你还会这样选择吗?
四、反思评价
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习后有什么感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下册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