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线索,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
2、精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找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写作顺序。
布置预习:
1、结合“阅读重点”和“预习提示”朗读课文两至三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简单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抄写三遍(加点字要注音),整理文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师述:同学们,你们曾经读过不少童话,知道“精灵”是什么吗?(指名回答)。是的,“精灵”本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但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它却另有所指。
二、检查预习:
1、 学生上黑板写生词(后进生),其余学生在测验纸上默写。
车水马龙 流连忘返(fǎn) 硕大(shuò) 老鸹(guā)
无所事事 鹈鹕(tí hú) 退避三舍 司空见惯
荒诞(dàn)肆无忌惮(dàn)
2、 文学常识真空:
《》作者 选自《 》体裁 。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 。
三、示标
四、新授
(一)板块一:整体感知
1、 自学引导:
(1)布置自学任务(师述: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解决下列问题)
①课文以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找出揭示课文中心和主题的句子,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2)指导自学方法:找关键语句,仔细品读、体会。
(3)自学要求:时间5分钟
2、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上述问题,后讨论释疑,教师巡视,点拨。
3、 检查自学效果
明确:①课文是以由近及远的顺序展开的,以课题“”(实物)为线索。
②第11小节中“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优劣程度”这个句子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只要抓住“提高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改善生活环境”即可。
4、 教师小结: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错,而且对前面我们学过的找线索的方法也掌握得不错。
(二)板块二 精读品味
1、自学引导:在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课文第一部分来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及蕴含的感情。
(1)自学任务:①速读课文第一部分(1——10)找出你认为作者描写得最生动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由,以“我认为 ”一句写得十分生动,因为它采用了 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它表现了 。
②作者对昔日的北京、上海、昆明及现在的北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和感情?这说明了什么?
(2)自学方法:随文圈画,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自学要求:时间8分钟
2、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并点拨。
3、检查自学效果
① 此题学生在说理由时,言之成理即可,多鼓励中下层次的学生发言。
示例:我认为“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一句写得十分生动。因为它采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大海鸟捕鱼时的情景。
② 作者的感情或态度
对昔日的北京——怀念
对昆明—————羡慕
对上海—————佩服
对现在的北京——可惜痛心
这说明了作者对“”的喜爱,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4、 结:这一部分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的喜爱,字里行间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看法,为下文精辟的议论打下了基础。
五、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10节,完成下列各题
1、“居然”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 。
2、美国旧金山具有代表性的都市动物是 。
3、本段文字最后一句把 与 作对比,突出了 。
4、你认为旧金山有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其原因是 。
5、 布置作业
本文的描写十分生动,摘抄出来加以揣摩,然后观察一种鸟,写一段描写的文字。200字以上。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体会精辟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观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 请学生口答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 口答:作者对北京、昆明、上海、旧金山四个城市的感情态度。
二、示标
三、新授
(一)板块三 精读感悟,明事理
1、 自学引导:第二部分是全文的关键,我们应仔细从中揣摩作者的观点。
(1)布置自学:
①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但城市生态却呈怎样的状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②作者认为: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这里,首先……和其次……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
③ 文本“现代意识”实际上指什么?
(2)自学方法,要求:从文中找关键词和提示性句子,在此基础上思考,并把思考的结论记下来,然后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2、 教师巡视,点拨
3、 检查自学效果:
①“孤城寡人”的现状,其原因是“人类的霸道”
②不能调换,“首先”和“其次”的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主到次。
③“现代意识”实际上指要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板块四 迁移提高利写作
1、自学引导:
(1)自学任务:
①第二部分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哪一种?这种表达方式往往有何作用?并用以前学过的课文举例。
②说说在你今后的作文中,如何运用好这种表达方式。
(2)方法,要求:小组内充分讨论,把各自的看法观点记下来。时间6分钟。
2、检查自学效果:①议论,它往往用在文末,起提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②学生言之成理,即予以鼓励。
4、 小结:同学们现在已能把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写作时,用得较好,如果再能够巧妙使用议论阐明观点,升华文章放题,那你的作文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课堂检测
1、 简要概括本文中心
(提示:课文介绍 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
2、 给《自主检测》98—99页的“拓展延伸”加一段结尾。要求采用议论性的文字,提示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字数500字左右。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自主检测》二十七课的相关内容。
2、 预习二十八课《幽径悲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
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水乡的一些特点,感受水乡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主要板书设计:
水多
21、水乡歌 船多 美
歌多
教学过程:
一、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一课《水乡歌》(生齐答)
2 首先,盛老师想带我们小朋友到水乡看一看,好不好?(出示录像)
3 看完了录像,水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是啊,水乡的水真多啊!(板书:水多)
2 课文哪一段写的水乡的水多?(出示课文第一段)
3 自己读读课文,你从哪儿感觉水乡的水多?(生读课文)
4 交流:(相机出示)
(1)千条渠,万条河。(课件录象欣赏,师边指出“渠”“河”,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水多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评{读的真好!
老师好象感觉到水乡只有几条渠,几条河谁能再读一下。——齐读。
(2)池塘一个连一个
对啊,池塘一个连着一个,有好多池塘,你能读出来吗?
评:老师好象只看到几个池塘,谁再来试一下?——齐读
(3)处处绿水荡清波。
从哪儿看出来水多?(处处)课件演示:绿水清波。
从“绿水清波”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水乡的水多,还看到了水乡的水怎么样?
师述:是啊,水乡的水真美啊,渠水哗哗流淌,河水清澈荡漾,池塘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金光闪闪。你能把这么美的水读出来吗?
评:老师好象没有看到清清的河水。
水乡的水真多啊!水乡的水真美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段读一读,赞美一下水乡的水。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水乡除了水多,还有什么多?(船多)哪一段写了船多?
2、自己读读课文,同桌讨论你是从哪儿感觉到船多的`?
3、交流
(1)“千只船,万只驳”什么是驳呢?我们一起来看(边看边介绍:一只又一只的船满载着货物连在一起叫“驳”。
水乡的船真多啊!你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还有哪些地方也看出船多?“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特别是哪几个词?(片片、飘满、飘满)
A 说说为什么白帆像云朵?(因为白帆是白的,云朵也是白的,白帆在水中移动,云朵在空中飘动,大海是蓝色的,天空也是蓝色的。)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教师提示。
白帆多像空中飘动的云朵呀!多美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评:老师感觉白帆不是很美,白帆没有飘满湖面,谁再来试试。——齐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遍)
4、让我们想象一下,水乡这么多的船,人们在干什么?(打鱼、捉虾、养蟹、运输)
5、水乡人民多勤劳啊!让我们一起把第二段读一下,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水乡的船多,水乡的船美。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水乡的水多,水乡的船多,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水乡人民正在干什么?)出示图,歌多吗?
1、出示课文(自己先试着读读看,从哪些地方看出歌很多?
2、读完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箩是装什么的?怎么装歌?)
师反问“箩装歌真能装吗?那为什么这儿歌要用箩来装呢?”(学生再读,从中感悟)
哦,原来是歌太多了,多得简直可以用箩来装了!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老师读,老师读的好不好?给你掌声,谁想向老师挑战的?——齐读
3、水乡人民在歌唱什么?(显示新生活)
4、请小朋友说说生活到底“新”在哪里?(指名回答)
5、师:风光美丽的水乡,勤劳的水乡人,水乡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水乡人民感到无比的幸福,看谁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指名)
评:A感觉上去,人民的生活还不是很幸福,谁再来试一下。
B你读的真好,让老师感觉到水乡人民的生活像喝了蜜糖一样甜,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齐来把这一段读一下。
五、总结
1、师述:水乡的水呀静静地流,水乡的船呀悠悠地飘,水乡的歌呀尽情地唱,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唱唱水乡歌。
2、配乐读全文。
3、水乡真美,不仅水多,船多,歌也多,如果有游客到我们水乡来,你准备向他夸夸我们水乡的什么呢?(自己先准备一下,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水多、船多或歌多)
六、课内延伸
过度: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歌多,而且其他的也多,看——
1、出示三幅图片,看看水乡还有什么多?(指名回答)
师小结:是啊,水乡鱼多,虾多,桥也多。
2、你们能像小作家一样把它编成像课文一样的小诗吗?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看看哪一组编的最美,老师奖给他们。
出示句式:
水乡什么多?
________________多。
千_________,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组讨论,编诗(师到下面指导)
4、交流
鱼多,千天鱼,万条鱼,装满一箩又一箩,乐的渔民乐呵呵。(师讲评:打鱼的人叫什么?渔民们打到鱼时心情怎么样?可以用哪个词?那最后一句我们可以用“乐的渔民……”
桥多,千座桥,万座桥,座座大桥都宽阔,交通方便人人乐。(现在的桥都很宽阔,汽车来来往往,交通可真……可以怎么说?)
虾多,千只虾,万只虾,虾儿一网又一网,跳来跳去美景多。
师评:你们真聪明,一个个都变成了小诗人,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聪明的小诗人们,老师要给你们猜个谜语(出示)谁来猜?
谜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出示两个生字)
A 自己想一想,你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记住它?
B 你想记哪一个字?怎么记?
C 看看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D 看老师写一下,(边写边讲注意点)
E 请小朋友打开本子,自己写一下。
七、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节识 字
1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教具准备: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伴着《春之歌》的音乐)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
(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
(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 ,像 ,又像 。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
(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 。指名读。
嫩芽
(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
(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
(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
(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班一起读12个词语。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教学后记:学生乐学,喜欢学习对春天的特征。
第一节识字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绳子,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认识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内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词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获奖运动员手拿鲜花致意图)并放国歌。同学们,这幅图画了什么?
2、是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那么你们了解哪些体育项目呢?今天,我们来学识字2(板书课题)
二、 图文结合,学词语
1、(出示挂图)看一看,图上的运动员在进行什么运动项目呢?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其中一项体育项目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在挂图旁贴上相应的词卡。
篮球
(1)读准生字的字音,“篮”是边音。指名读、齐读。
(2)介绍一点相关的篮球知识。
足球
(1)读准“足”的声母,是平舌音,齐读。
(2)爱踢足球吗?知道20xx年,我国男子足球对实现了什么梦想呢?
排球
(1)齐读词语两遍。
(2)你了解些有关排球的知识。
竞走
(1)读准生字的字音,“竞”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
(2)什么是“竞走”呢?“竞”表示比赛的意思,那么“竞走”就是什么?
(3)简单介绍一点有关竞走的小知识。
跳高、跳远
(1)读准生字的字音,齐读词语。
(2)“高”的反义词是什么?“远”的呢?它们都是速度为主,是径赛。
铁饼、铅球、标枪
(1)自读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尤其是“饼”、“枪”都是后鼻音。
(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3)这三种是田赛项目,是以力为主的体育项目,属于田赛。
游泳、射击、登山
(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了解这几种体育项目吗?
三、 朗读词串,积累词汇
1、打开书,读一读这些词串,把字音读准。
2、归类朗读词串。
四、 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学习4个生字,还要学习它们的偏旁。
2、“竞”:是立字头,怎样记住“竞”呢?你能用它扩词吗?“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关呢?“远”:是走之儿,分三笔写成。“泳”:跟水有关,想一想,还有什么三点水旁的字?注意右边“永”的笔顺。
3、学生描红。
五、 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4个生字写美观呢?仔细观察一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2、学生回答,老师补充。3、老师范写,学生仿影,临写,放录音。
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生字8个,能够根据拼音识字。
2.“嫩”字有一部分学生较难读准。
3.能够有感情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了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第六节识字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记忆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 竹 石 川 燕(1) 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2) 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四、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来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泉水”这一词的配图学生 较难把握。
第一节 识字4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
2、 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个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 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 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教具准备:转盘、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个小游戏。
2、首先,我们来看图,出示(字盘)。
二、看图:
1、图上有什么?这叫“字盘”。
2、我们可以给“也”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变成不同的字。有趣吗?
3、这些都是一个族的字,叫字族。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部分,是什么?
4、要想做好游戏,我们首先来跟转盘上的这些偏旁交朋友。
三、读偏旁:
1、 复习已学过的.偏旁。
(1) 在这4个偏旁中,有的以前已经跟我们见过面了,你们能认出来吗?
(2) 学生认读,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 学生说一个字,老师相机用电脑课件展示。
(4) 说了这么多的字,看一看,想一想,“单人旁”和“三点水”分别代表什么呢?
(5) 老师小结。
2、 认读新偏旁“马”“土”。
(1) 这两个新偏旁跟什么很相似?
(2) 想一想,这两个新偏旁会代表什么呢?
(3) 怎么记住这两个新偏旁?
(4) 学生认读两个新偏旁。
四、学习同组字
1、“也”与四个偏旁都是好朋友,看,它们手拉手,变成了这些字,出示转盘一一转出生字。
2、这些生字怎么读呢?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这些生字,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准确?
3、学生自读生字词,老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字音:
(1)出示生字词
(2)这些生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词,齐读。
5、这几个字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这四个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形声字。
6、做游戏,巩固识字。
(1)我们来转动转盘,“也”转到与哪个偏旁在一起时,看谁能把这个字又快又准地读出来?
(2)学生自转自读。
五、指导学字
1、学习“奔”的偏旁。
2、看看练习1中生字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
3、反馈检查。(驰、奔、池、塘)该怎么写?
4、找朋友,你能给哪个字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这四个字写美观呢?
2、学生说,老师做适当点拨。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教学后记 :学生会学乱多音字“驰”和“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 读生字新词。
3. 诵读字谜歌。
二、 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 析记字形。
(1) 认读生字:行、千、庄。
(2) 教学新偏旁。
(3) 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 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 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 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 课堂练习
1. 加偏旁组词。
也------( ) ------( ) -----( ) -------( )
2. 扩词。
行( ) ( ) ( )
奔( ) ( ) ( )
3. 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 )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
4.游戏猜字谜
教学后记:学生还是有些会将多音字认错。
教学目标 :
1. 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 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 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
四课时。 20xx年2月26 日 第二 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认清笔顺”
1. 审题。
(1) 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 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 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 同桌交流说笔顺。
3. 指导。
(1) 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 定)(3) 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 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 教师小结。
4. 练习。
(1) 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 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 教学“写好铅笔字”
1. 审题。
(1) 练读题目。
(2) 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 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 认读生字。
(2) 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 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 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 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 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 学生仿影体会。
4. 指导临写。
(1) 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 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 反馈。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 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 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 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 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 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 反馈。
二、 学第二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 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 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 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 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 反馈。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 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 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 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 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 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 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 教师小结。
5.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 反馈。
(1)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 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 教师小结。
7. 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 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教学“读读背背”。
一、 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二、 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第二节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 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 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 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 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 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 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 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 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 练习
1. 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作者展开联想,逐层深入地剖析事物内涵的写法。
3.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灯”“灯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怀、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介绍:
1.请学生于课文结束处看到本文写作时间:1942·3
2.你知道此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吗?学生分析这段时期的国内形势。
3.教师补充。
4.学生回忆学过的巴金的作品,简介巴金。
巴金的经历需简介,着重点在于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气与热情,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蕴含的力量。
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形式:学生依次逐段朗读课文。听读者注意读者的情况,并思考如下问题:
要求:
(1)读罢全文,你能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吗?请用具体词语例证,是什么力量令其感情变化。
(2)全文哪些段落写灯光?
讨论明示:
(1)作者情绪由低落悲观转为乐观高潮。第一段的“窒闷”,尾段的“微笑”,可以显示灯光令其感情变化。
(2)3-12段写灯光。
难点:2段到底有没有写灯光?应该说涉及了灯光,或说暗写侧写灯光,作者对于灯光已感觉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渐谈”以至“终于分辨出来了”,这过程变化靠得是灯光,第3段的内容也恰恰是这一结论的注脚。
三、讨论课文结构内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于其线索。本文线索是灯光。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总结出本文的内容脉络。
明确:眼前/现实灯光?回忆灯光?联想灯光?眼前/现实灯光
2.如果我们写这篇文章,多会从回忆灯光后,便以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剖析挖掘灯的内涵,可是作者却联想三个故事,继续实写灯,目的何在?
导析:
(1)请为三个小故事添加标题,概括其内容。
(2)两个神话故事可否去掉一个?为什么?写第三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联想灯光的目的何在?
明确:
(1)a.哈里希岛的故事:长明灯,盼归之灯,姐姐点灯照亮渔人归途,长夜孤灯。B.爱之光、希洛与利安得尔的故事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为第一个故事中的灯是指路的灯,第二个故事中的灯是精神的灯,灯中蕴含着勇气与希望。二灯光内涵不同,第二个故事中的灯不仅指路,更是精神依托,文意更加深入了。
写第三个故事目的在于显示灯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尽,但就是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灯光照亮,灯光为他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和美好的情谊,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念,灯的内涵在这个故事中进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联想灯光,作者是借此来剖析挖掘灯的内涵,让人们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认识灯的作用,这自然比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讲灯的内涵更形象,更能开阔人的思维。而且这几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现实与理想,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人们对于灯的感情都是一样的,灯的意义更明了了。
四、小结
1.思想内容的小结:
归纳灯包含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2.艺术手法的小结:
象征手法的运用。善于运用联想来感性地揭示文章内涵的写法。
五、作业:
以“灯”为题,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揭示“灯”燃烧自己,造福人类的品质的文章,600字左右
灯(练习测试)
一、给带黑的字注汉语拼音。
①袭击()②泥泞()③陷入()
④捕鱼()⑤回溯()⑥泅过()
⑦溺死()⑧绝望()⑨归路()
二、依拼音写汉字。
(1)è()梦(2)zhì()闷(3)分biàn()
(4)孤jì()(5)模hú()(6)piāo()浮
(7)xùn()情(8)海xiá()(9)bì()竟
(10)诚kěn()(11)摇huàng()(12)mò()生
三、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意的转换
C、表示语意的总括D、表示声音的延长
E、表示声音的中断
1、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2、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3、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4、你是──丁连长!()
5、人家在聊天,他却在读书;人家去跳舞,他却去图书馆了;人家看电视,他却写文章──他学习抓得很紧。()
6、她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
四、选择对标点符号(问号)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①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②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③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④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⑤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⑥
A、②与⑥用法相同①与⑤用法相同
B、②与⑥用法不相同①与③用法相同
C、②与⑥用法相同④与⑤用法相同
D、②与⑥用法不相同③与④用法不相同
答()
五、下面标点的打法,哪种是正确的?
A、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B、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C、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D、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
答()
六、选择恰当的量词填入括号。
①一()急促的脚步声②一()豆大的灯光
③一()长长的路④一()叫喊
⑤一()油灯⑥一()确定的回答
⑦一()不眠的人⑧一()友人的故事
段盏个阵点些声位
七、为每个句子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入括号。
1、生疏陌生
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人的家中。
2、飘浮飘流
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3、照彻照亮
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4、赶走驱散
光()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八、注明下列各句中红色文字所充当的句子成份。
1、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2、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3、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4、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
九、找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灯》的第二段写放眼望去的视觉变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出在黑暗中视觉逐渐清楚的过程。
B、《灯》运用象征手法,细腻描述各色灯光,赞扬它给人光和热,给人指路,给人以希望、温暖、力量和胜利,表达了作者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对中国人民的胜利仍然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C、《灯》的第六自然段有一句“我看不出一点分别”,这句话是对前面一句话内容的重复强调。
D、《灯》的结尾有一句“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文中的“山”是一种象征,“山那边”指光明的抗日根据地延安。
答()
十、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入春以来,接连下了(1)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是的,这是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雪啊!
我生在北国,从小爱雪。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对北方和江南的雪,作了精细入微的描写:“江南的雪,可以滋润美艳之至了”,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不过我觉得这里写的北方的雪是冬雪。至于北方的春雪,我倒觉得颇有江南雪意呢!旧历正月初三那头(2)春雪不就是这样吗?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栏栅上堆积着厚绒绒一层雪,是那样湿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晴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眼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bié()zhì()的画,好看极了。
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3)春雪。
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但等天暖,我们就要放火烧山、开荒下种。恰恰在这时候,(4)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喜得我奔出窑洞,用zhì()热的两jiá(),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记不清了,好像是落雪的晚上,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籽,让它早日发芽。我现在还记得那年的春雪,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wān()yán()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快感。
1、依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处填写汉字。
2、给下列带黑字注拼音。
①屋脊()②渗入()③蠕动()
④凝望()⑤伫立()⑥窑洞()
⑦幽燕()⑧朔方()⑨鳞次栉比()
3、空格(1)(2)(3)(4)中恰当的词语是()。
A、几场一场几场一场
B、几场一场一场几场
C、一场几场几场一场
D、一场几场一场几场
答()
4、给这篇散文选一个恰当的名字。
A、雪中的回忆B、春雪
C、我爱雪D、雪中情
答()
5、作者把眼前的这八十年代的春雪“想象”成,又“联想”起。把两者联系起来描写,就使眼前的雪景的描写不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有了历史的层次和深度,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象征的手法,借写灯光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寄托自己的情感?
(解题思路: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思考。从主观上说,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强烈,也显得更加含蓄,同时又可增加作品的内涵。从客观来说,作者当时在国统区,因而采用曲笔的手法,是一种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策略,也显示了作者精巧的构思艺术。)
(鲍志伸)
这篇课文用细腻的文笔,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课文说一说下边几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1、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2、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3、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
4、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5、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参考答案:
一、①xí②nìng③xiàn④bǔ⑤sù⑥qiú⑦nì⑧jué⑨guī
二、(1)噩(2)窒(3)辨(4)寂(5)糊(6)飘(7)殉(8)峡(9)毕(10)恳(11)晃(12)陌
三、1、A2、A3、B4、E5、C6、D
四、B
五、A
六、①阵②点③段④声⑤盏⑥个⑦些⑧位
七、1、陌生2、飘浮3、照彻4、驱散
八、1、主语2、定语3、补语4、状语
九、D
十、
1、别致炽颊蜿蜒
2、①jǐ②shèn③rú④níng
⑤zhù⑥yáo⑦yān⑧shuò⑨zhì
3、A
4、B
5、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延安时期的春雪
1、这光明、这希望虽然还暂时不能战胜黑暗,可是只要有一线光明,有一点希望,它就可以给黑暗中的人们以鼓舞和温暖,给渴望胜利的人们以勇气和力量。
2、光明和希望使我心中的苦闷消失了,使心灵由空虚而充实,由消沉而振奋。
3、一个人不仅仅依赖粮食活着,还要依赖希望。正是有了希望,人们才能奋发坚强、积极向上。
4、指的是,在黑暗日子里充满了苦闷和彷徨,如果没有光明在前头的鼓舞,我也会消沉下去的。
5、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相信灯光不会熄灭,光明终将驱散黑暗,正义必定最后胜利。“对着山那边微笑”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下册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