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10 13:01:1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 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块)

  用乘法算: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乘法的含义,进一步明确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 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初步了解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提高口算正确率和速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以前去过游乐园吗?(去过)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殊的游乐园数学游乐园玩一玩,想去吗?(想)我们出发吧!(放《郊游》歌,学生跟唱)

  [设计意图:以去游乐园游玩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把学习知识看作一种其乐融融的享受。]

  二、 巧设游戏,启迪思维

  1. 整理乘法口诀表。

  谈话:哎呀,要想进游乐园,必须找出乘法口诀表排列的规律,并能背出来,游乐园的门才会自动打开。(出示乘法口诀表)瞧,这张口诀表还没填完整呢,你会把它填完整吗?

  (1) 学生自由填,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 出示完整的乘法口诀表,集体校对。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理乘法口诀表的活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寻找乘法口诀表中的规律。

  提问:请小朋友横着读一读乘法口诀,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读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① 第一行有个1,第二行的每一句都有一个2,第三行② 每一行的第一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第二个数相同。③ 第一行的口诀有一句,第二行有二句第几行就有几句口诀。

  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二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6行是6的乘法口诀。

  3. 练习背乘法口诀表。

  让学生横着把口诀读一读,看谁最先把1~6的乘法口诀背出来。

  反馈:指名背,全班齐背。

  谈话:刚才我们横着看口诀表,小朋友从口诀表中发现了很多规律,还能熟练地背出乘法口诀。我们再来竖着看口诀,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读口诀,交流发现的规律。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① 第一竖排的第一个数是1,第二竖排的第一个数是2 ② 每一竖排的第二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③ 第一竖排的口诀有六句,第二竖排有五句

  小结:竖着看,每一竖排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是1个几在第一竖排,2个几在第二竖排

  让学生竖着背口诀,指名背后全班齐背。

  谈话:小朋友很了不起,不但能横着背1~6的乘法口诀,还能竖着背。老师还会一种背法,你想试试吗?

  教师介绍并示范拐弯背的方法,学生试背。

  提问:你发现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吗?

  小结:拐弯背就是先横着背,再竖着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学生自由读,指名试着拐弯背。

  谈话: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背就怎样背。

  学生自由背乘法口诀,指名背。

  谈话:刚才小朋友找出了乘法口诀表排列的规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1~6的口诀背出来。不知不觉,游乐园的门已经打开,让我们进去玩玩吧。

  三、 分层练习,深化理解

  1. 欢乐对对碰(复习第3题)。

  谈话:欢乐对对碰开始了。规则是:一个小朋友拿出一张口诀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说乘法算式,如果他说对了,就说对对,两人拍手合说碰碰碰,不对就重说。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我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2. 踩石头过河(复习第4题)。

  谈话:游乐园里有一条小河,河里的石头上写着一些算式。把上面的题目都做对,就能踩着石头过河;如果不能做对,就会掉入河中。

  同桌比赛,看谁能顺利过河。

  集体交流,了解全班练习的正确率,及时指导。

  3. 踩气球(复习第5题)。

  课件出示气球图。

  谈话:这里有好多气球,每个气球上都有一个算式。小朋友们独立完成口算,把结果填在书上。

  组织交流,开火车踩气球(报得数),对了全班击一次掌(表示气球踩破了)。

  4. 摘星星(复习第1题)。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数学乐园的智慧姐姐给大家送来了许多智慧星。出示第(1)小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了什么?你会用学过的方法算一算这里一共有多少颗智慧星吗?

  指名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谈话:小朋友可真聪明!智慧姐姐这里还有一道题,敢挑战吗?

  出示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

  [设计意图:复习教学除了整理相关知识以外,还要进行系统的练习。上面的练习教学力求活而有效。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使知识巩固与愉快的情绪体验交织在一起,努力提高练习的效率。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复习题,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着眼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背诵乘法口诀,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保证练习的实效。]

  四、 总结全课,课后延伸

  谈话: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就要离开游乐园了,今天你们学得开心吗?在离开之前,你能说说今天的收获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谁能说得更准确更完整一些。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独立试做。

  (课件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视,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汇报。

  好了,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师: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课件),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③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课件),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还有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边很着急?就是这种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 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的3个方阵的人数对吧,好,谢谢你。(大家还有疑问吗?)

  好了,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个方阵一共的人数,那么这三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数;第二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嗯,你说得太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全都是列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练习1.

  他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们能行吗?那好吧,这儿有个关于鸡蛋的问题,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的鸡蛋,李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在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欢谁的方法。

  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大家都选的2哪,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应该是1才对呀。

  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总算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们地球村有多少个李阿姨这样的家庭哪,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么吗?

  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猜一猜她们一共有多少人吗?(图片)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们猜的结果大大的写在草稿本上,1、2、3、举起来老师看看,你们都是写的6个吗?谁来说说你的理由。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

  刚才,我们帮李阿姨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本每页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字,你们没数过吧,哈哈,老师就数了,你看:

  4.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2.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指导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沟通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30-10053 (43+57)(28-21)

  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二、探索新知

  1.引入新课:

  要求学生将32+54018和100-(32+30)合并为一道题.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例1.100-(32+54018).

  2.对照例1与复习题2,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指名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4.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明确: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先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括号内的加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运算.

  5.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6.反馈练习:

  (90-212)12 70+(750-6511)

  三、巩固发展

  1.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改正过来.(投影逐一出示)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变式练习: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投影出示)

  484+24

  然后利用抽拉投影片在式子的不同部分加上括号,分别形成:

  (484+2)4

  48(4+2)4

  48(4+24)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285-15+203 285-(15+203 )

  285-(15+20 )3 (285-15+2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