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涉江采芙蓉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涉江采芙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涉江采芙蓉教案1
一、复习诗歌的知识
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总结:对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
1、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五、本文的表达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六、小结
涉江采芙蓉教案2
教学目标
1.诵读理解诗歌。(知识能力)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过程方法)
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描绘出采莲思人的画面感。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哀伤”和“美丽”。
教学方法
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和小学已经学过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也善于用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远的如《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诗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词有李之仪的“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三、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吟读、译读、背读、阅读。
1、吟读:体会情味(方式:听录音、尝试读出情味)要求:
a)声音要有起伏。
b)节奏比较自由。
c)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教学过程:
(1)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吟读一遍。朗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3)全班齐读。
2、译读:理解内容(方式:师生探讨、学生分享)
要求:
a)将古诗译为现代散文
b)尽量做到字句优美
c)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解释,即将有的字解释一下,把有的意思扩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的词语。教学过程:
(1)“芙蓉”的意象:为什么要送芙蓉?芙蓉有什么含义?
(2)诗中明确表达情感的词是哪个?
(3)老师示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学生将剩下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散文。
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现代散文:
我荡着一叶小舟,在蓝天碧水之间采摘那最美丽的荷花。江岸水泽之畔,还有数不清的芳香的兰草。
采摘这美丽的芙蓉要赠送给谁呢?我日夜思念的人儿啊,他却在遥远的远方。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可是却只看到漫漫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云烟。
我们之间情真意切却两地分离,也只有忧伤而抑郁地老去。
(4)小组展示,选择其中优秀的几篇,老师适当点评。
(5)配乐,老师读现代散文,学生读古文。
涉江采芙蓉教案3
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的初步鉴赏。
难点: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
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由回顾“诗歌(古风)发展脉络”导入新课:
我在刚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一课中给大家归纳过“诗歌(古风)发展脉络”这一知识点,不知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即《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由于当时只学到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所以只归纳到此。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古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其中的一篇《涉江采芙蓉》,“窥一斑而见全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大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
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
3.4句:人在远方心愿难遂
5.6句:回望故乡长路漫漫
7.8句:天各一方忧伤难遣
三、深层鉴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是“以乐衬哀”的手法。“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板书设计:
情节艺术手法突出特点
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以乐衬哀(芙蓉、兰泽、芳草)
3.4句:人在远方心愿难遂——自问自答(设问)意境高洁、清幽
5.6句:回望故乡长路漫漫——动作细节(还顾)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7.8句:天各一方忧伤难遣——联想想象(黯然消魂)
四、《古诗十九首》中叠音词的魅力:
《涉江采芙蓉》和这首诗都运用了叠音词。“漫浩浩”一词,运用叠音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盈盈”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脉脉”诗人的神情。同是叠音,表现对象却各不相同,然而又都显得确切不移、自然生动。同时,叠音词的运用,增添了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情趣盎然,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
【涉江采芙蓉教案】相关文章:
《涉江采芙蓉》赏析03-03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03-03
涉江采芙蓉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03-03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4篇05-09
《涉江采芙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人教版高一必修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03-03
涉江采芙蓉(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