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八”安排了五个栏目: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语海畅游”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词语真有趣”;二是“读一读,填一填”;三是“读读比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
“积少成多”安排的是“读读背背”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阅读平台”提供的短文是《俞伯牙遇知音》
“能说会道”的话题是“说说家乡的习俗”,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一些风俗习惯,知道这些习俗的意义。
“笔下生辉”的内容是把自己在某个节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写下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词语构成的趣味性。
2、让学生体会“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显然、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不同。
3、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4、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阅读理解诗及短文,提高阅读能力。
5、对学生进行民间文化传统教育,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写出自己在某个节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词语的构成、用法及句式的表达效果。
难点:写出自己在某个节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练习为主,教师的点拨、讲解为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凸显阅读训练重点,加强说与写的结合,着眼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教学时间:第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语海畅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本学期的最后一个“语文百花园”,相信大家在这里会收获更大的知识硕果。
二、分项训练
语海畅游
1、词语真有趣(课件出示)
鸟兽虫鱼梅兰竹菊亭台楼阁
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喜怒哀乐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酸甜苦辣
(1)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不要去讲解,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每个词语的四个字分别表示一种事物,而这四种事物同属于一类,它们的构成属于并列式)
(2)动动脑筋,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3)教师再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读。
[教师的参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读一读,填一填。(课件出示)
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显然当然
(1)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吗?
(这些词语都带有一个“然”字,但意思却有所不同。)
[对于词语的意思学生能说出来就可以,不要死记硬背。]
(课件出示)
夏天还没到,天气热起来了。
花落了一地,昨夜刮了大风。
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西门豹及时巧妙地揭穿了巫婆和地方官员骗钱害人的把戏,村民们还会上当受骗。
(2)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想一想,应该怎样填呢?
(3)学生试填,并说明理由。
夏天还没到,天气忽然热起来了。
花落了一地,显然昨夜刮了大风。
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竟然保留了下来。
西门豹及时巧妙地揭穿了巫婆和地方官员骗钱害人的把戏不然村民们还会上当受骗。
(“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显然”是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的意思;“竟然”是没想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不然”表示如果不是上面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面所说的情况。)
[对于词义的差别和用法的不同,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体会,不要求死记硬背。]
3、读读比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你们为非作歹,不知害死了多少姑娘,骗了百姓多少钱财,我怎么能饶你们呢?
这些年来,你们为非作歹,不知害死了多少姑娘,骗了百姓多少钱财,我不能饶你们。
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不会使人感动。
(1)请同学们分别比较着读读每组中的两句话,哪种句式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呢?为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后汇报。
(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比第二句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3)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反问句所表达的强烈感情。
(4)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到反问句吗?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
看来,无论是“字”“词”“句”都有它的奇妙之处,只要同学们仔细的去学习和探索,就会知道得更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有两项内容:一是读背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二是阅读短文《俞伯牙遇知音》。希望你们能从其中有所收获。
二、分项训练
1、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
(1)请同学们来朗读这首诗,你能说出诗的大意吗?
(秋冬时节,冷雨洒满江面的夜晚,诗人来到润州。天亮的时候,诗人送走了好朋友,眼前只留下楚山的孤影,诗人对他的朋友说“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的心如同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这首诗借送友人,一方面表达了他当时强烈的离愁别恨,点明自己孤独的心境,另一方面表白自己对世人的种种非议的抗议。)
(3)反复练读
(4)背诵
2、阅读平台
(1)简介俞伯牙
(2)请同学们仔细读文,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春秋时代著名的音乐家俞伯牙和樵夫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在乘船回家途中,遇到能从琴声听懂他的心意的钟子期,激动地称钟子期为知音。)
(3)再读短文,说说短文中的“知音”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现在我们说的“知音”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短文中的“知音”是指钟子期懂得俞伯牙的音乐,知道他的琴声表达什么意思。后来“知音”指知己的朋友。)
(4)你有知音吗?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了解家乡的一些习俗。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事。今天的“语文百花园”,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书写的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二、分项训练
1、能说会道
(1)同学们,你还记得《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吗?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是啊,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他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家乡的习俗。
[因课前已布置了收集任务,所以学生交流起来并不困难,而且可以互相补充。]
(4)哪个小组愿意在班级交流?把你了解的家乡习俗讲给大家听。
[学生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来汇报:可以是纪念历史人物的;可以是寄托某种愿望的;可以是表达一种心情的。另外也可以按时间的顺序来说明。教师不做固定的要求]
(5)看来,同学们了解得还真不少!在这么多的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6)你对哪些习俗还有自己的看法呢?又有哪些建议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7)谁来说说你的建议?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笔下生辉
1、同学们知道的节日很多,既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民间传统节日,又有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这样的现代国际节日,还有一些特殊的节日,如国庆节、教师节、植树节,等等。节日里的事情往往令人记忆犹新。这次习作,就写某个节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吧!
(课件出示)
(1)你想写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
(2)在这个节日里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是这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怎样写才能表现节日的气氛呢?
2、读了这些内容,你又明白了什么?
[通过阅读提示,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明确习作的要求]
3、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在小组内说一说。
[通过互相交流,可以互相启发]
4、想好了,就把它写下来。
[自拟题目,写草稿。注意要通过场面的描写来突出节日的气氛。]
5、写好后,学生自读自改。
三、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本节课,我们结束了本学期的最后一个“语文百花园”的畅游,相信同学们都会有自己的所得,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2、继续完善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招集抗击几乎失败动员劫掠信心成功
⑷学生自读课文。
⑸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②指名解释下列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⑹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
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节网获得成功的启发。
第三段(5)写布鲁斯王子重现组织力量,终于获得胜利。
四、指导写字:
⑴教师范写;
⑵学生练写
⑶评比。
五、作业: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2、练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段。
1、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
2、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
说明了什么?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3、结果怎么样?(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二)学习第二段。
就在写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时,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1、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现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怎样重结了七次,直到第八次终于成功了。
⑴蜘蛛在结网遇到了什么困难?蜘蛛面对这一切表现的怎样?(布灰心)
⑵引读:直到第八次,他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⑶终于说明了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2、布鲁斯王子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感动极了)
⑴为什么布鲁斯王子会感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⑵指导朗读:我也要干八次!
⑶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唉声叹气——感动——恢复了信心——充满了信心。
四、总结全文。
1、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2、从蜘蛛织网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从布鲁斯王子的事件上?
五、作业
1、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意图: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笔者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第一段。
导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2、板书课题:掌声(学生齐读课题。)
3、声能传情,读课题也要有讲究,怎么读,就能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热情?(生读得更热情整齐些了。)
4、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学生自由说。)
5、在别人送给你掌声时,你谢过人家吗?(大部分同学没有)带上你心中的那份谢意,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感受掌声的作用。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
二、读准词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词是很容易读错的,请留意一下。(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2、出示本课词语,在字音方面,你认为哪几个词是最容易读错的,给大家提个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复正音,直到读准。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够准,(指着麻痹症的偏旁)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这是一种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严重时导致残疾甚至瘫痪。有病了身体就不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生皱着小眉头读。)
3、同桌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
5、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容易,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时间逐词、逐句、逐段地读,必要时教师还要作示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听互读是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也包括“你读我读”,在互读互听中夯实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基础。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外貌及性格特点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静是什么意思?你从“默默地”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①、学习生字:‘姿、势’老师范写,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联系下文的“一摇一晃”来理解“残疾”一词。
③、体验说话:英子走路“一摇一晃”,她不能像我们一样。
④、她是多么难受啊,带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3)、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①、用心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英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这三个词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们带着一种感动,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体会到了她的孤单和自卑。现在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好第一段话呢?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想想哪些笔画特别需要提醒。
2、重点探讨“烈、著”这2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范写。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并及时进行指导、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读书感悟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课前准备:
1、《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
2、爱心卡、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3、收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诗句。
导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触发情感
1、认读词语,做猜词游戏。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忆一下,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一边小结一边板画:这是哭泣、伤心的英子,她文静、自卑、没有朋友,假如你在她身边你会为她做点什么?
设计意图: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能唤起人们一定的情感。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画图再现,语言描述等手段,再现了英子困境,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萌发对英子的同情之心。
二、录像导入,引发情感
1、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千手观音精彩片断)。看了这个节目你最想说点什么?或者你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学生被录象的精彩片段深深打动。)
2、在演出过程中,全场观众不断抱以热烈的掌声,但主持人告诉我们,再热烈的掌声,这些演员也不可能听到,因为他们全部是聋哑人,我提议我们也用这种特殊的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好吗?(师生互动“高举双手,摇晃手掌”哑语鼓掌的意思)。
3、是啊,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演员怎么能准确无误地踏着音乐的旋律表演出震惊世界的舞蹈节目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掌声》,在《掌声》中,在英子身上,也许我们能得到很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残疾人为什么能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触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学思考:
(1)、学生自渎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分组交流自学情况。(第一次掌声,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与尊重;第二次掌声,除了鼓励外,还包含着大家对英子的赞扬。)
(2)、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心理变化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去?“犹豫、慢吞吞”这两个词告诉你什么信息?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想象一下英子的神态和表情。
(2)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从“注视、终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什么?体会一下英子的心情,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表现出来。
(3)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忧郁是什么意思?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角色体验,畅谈感受。
(1)、从英子的变化和同学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使自己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2)、假如你是英子,你会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之中,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地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
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1、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聋哑人为什么能演《千手观音》这样精彩的节目?再次回味《千手观音》精彩片段。这掌声包含着什么?仅仅是这掌声吗?(关爱、友情……)
2、小结:人人都需要关爱,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爱心送给别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来表达。
3、小组表演:假如在你的身边,有人考试成绩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自惭形秽,或者因外形不好看而内心痛苦……你怎样针对这些情况给予帮助?使他们鼓起对生活的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4、拓展练习:掌声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和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以这样表达(出示小诗齐读,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
爱是大雨中的一把小伞;
爱是给汽车上的老人让出的座位;
爱是给下班回家的爸妈送上的一杯茶;
爱是;
爱是。
……
请把这首小诗工工整整地抄在爱心卡上。爱还可以怎样表达?也把它写下来。(学生在音乐声中续写小诗。)
5、总结: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家庭会变得更加和顺,邻里会变得更加和睦。请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意图:以“爱”延伸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通过交流个性化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实现“爱”的内化和迁移,同时也在读诗、写诗实践中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通过“我”在树林里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行为,抒发了小学生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枫叶形状的生字卡片。
2、学生自备一套生字卡片,以及做贺卡的材料、工具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而师生之间的爱是各种情感中最伟大、最无私的。你的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的事,给大家谈一谈好吗?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质疑。读了课题后,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如:“我”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发散思维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小结:
一片小小的叶子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定会很快乐的。
五、作业:
1、继续做贺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找火红的枫叶——做贺卡
爱老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教师出
示生字卡片进行检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读一读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妙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火:注意不要写散。
(2)洁:右上方是“士”,不是“土”。
三、巩固练习
1、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一读,扩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豆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
小飞机,绿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内行。
2、夏天到了,小动物都会做些什么呢?指名说一说。
师;这些小精灵给夏天增添了很多乐趣,让我们来读一首儿歌吧。
对话平台
自学(在读文中标记生字,激发识字兴趣)
自由读儿歌,用喜欢的标记画出藏在儿歌里的'小动物,并大声的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儿歌。
二、识字(利用构字规律识字,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效率)
1、同桌交流:把你圈画的动物名称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观察特点引导发现:
(1)出示带虫子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都有虫子旁,与小动物有关)
(2)读一读,想想这些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一下。
(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可出示例子点拨:蜻——虫、青;蝴——虫、胡)
(3)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很多字。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朗读(把识字放到儿歌情境中,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读儿歌的兴趣)
结合插图,采用多种形式读儿歌。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多形式复习生字,进一步巩固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师生共做“我说你指”的识字游戏。
3、读读有这些生词的儿歌。
二、识字(巧识字,发展学生语言)
1、出示“网、运、展”所在的句子,指名读。
2、猜字谜:
(1)网字:师读生找卡。读句子:蜘蛛为什么结网?你还知道什么网?
(2)猜运字:师做动作生猜。还可以运什么?怎么运?练习说话。
(3)展字:做动作理解伸展的意思。
三、练习(利用课本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运用知识)
1、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结合搜集的课外资料模仿课文说一说。
2、学生交流感兴趣的动物资料,开展“动物王国趣事多”发布会。
四、写字(书写和评议结合,激发写字兴趣)
1、学习书写“空、运、展”,学生互相提醒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
2、展示书.写作业:自评、互评与师议结合。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妙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那件东西的什么?(对,那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办法称大象?
2、讨论为什么要称大象。(略)
3、讨论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官员们和曹冲)
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第二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
这两种办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
曹操对这两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
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
1、可见这办法不行,那曹冲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曹冲的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办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句话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水面’画一条线呢?”什么是“沿着水面”呀?“沿着”就是靠着水面、挨着水面、贴着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水面”画一条线。
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第二步船上装石头做准备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
在看第二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出示字片比较:
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样了?(说明石头比大象重了)
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样?(说明石头比大象轻了)
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头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
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下船 装石到线
称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五、学习第五段
六、总结全文
1、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
因为他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善于注意观察事物,注重生活的积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从错误意见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很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这不切实际中却包含着一个“切实际”的因素,就是需要有一个能承受的住大象重量的“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诞无几,谁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谬的地方,就是怎么能把一个完整的大象分开呢,怎么能把它“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取了这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先设法找到了一个既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船”(船相当于秤盘,水相当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线相当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这样就可以实现“化整为零”,从而准确地计算出大象的重量。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5-06
小学语文教案03-22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18
小学语文教案11-16
小学语文识字教案10-09
小学语文《鲸》教案12-27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9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4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