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6 09:18:28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通过情境教学法,提高发散思维想象的能力。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追忆童年的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品读赏析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文学作品;

  教师引导:中国现代作家多有恋乡情结的作品。恋乡源于生命中曾经的苦痛与欢乐、苦难与幸福。尤其是回忆童年故乡题材的创作,更是饱蘸着作者的情与爱,是唱给童年故乡的生命咏叹曲。我们今天一起走近林海音看看她眼中的老北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复习生字词,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3.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讨论作者笔下一共写了几幅童年的画面。

  明确:第一幅画面:“骆驼队停留在我家门口”,当爸爸和拉骆驼的人在讲价钱时,“我”在看骆驼吃东西。第二幅画面:“我”和爸爸关于骆驼“为什么脖子上带铜铃”的对话。第三幅画面:“我”在追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里去了”。第四幅画面:作者在回忆中重温了童年的生活画面,最后点明创作《城南旧事》的心灵体验。

  回顾四个画面,尤其前三个画面,作者勾勒了老北京城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的生活场面:冬天购买烧煤,这在许多北方人家是多么平常普通的场景,然后作者却抓住了这一生活画面,给我们带来了细腻温馨又带有寂寞感伤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开篇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这四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结合原文说明你的理由。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驼队、看到冒着的白烟,置身其中一样。

  教师补充:当时的北京流行有一句话:家有半碗粥,不去门头沟。说的就是当年门头沟采煤人、拉煤人的痛苦生活。因此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的“南山高末”和“乌金墨玉”的字样便不是那么高雅、诗意了。

  ②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明确:走了三天三夜的骆驼一定饿坏了,小小的童心充满对这卑微生命的同情,于是“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动物就是生灵,从动物的生命表现中会体味到人的生命感受。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走在冬阳下的骆驼队,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普通的,却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我读过作者的《城南旧事》,她所想念的人物里面,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名叫妞儿。妞儿的童年就没有作者那样美好,她没有自己的父母,养父母也不疼爱她。和作者的一段交往,也许是妞儿童年最美好的日子了,可惜她只有悲惨的童年,没机会长大。想读读关于妞儿的故事吗?

  五、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通过学习,阅读有关于桥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学策略

  初读—美读—欣赏—感悟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由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个中桥的图片,桥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在桥上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写下来,并把课文中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开始。

  学生合作完成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你们刚才通过合作学习都有哪些收获?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我们现在来一个朗读比赛,谁愿意首先站起来接受考验?

  请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主要是纠正发音。

  这一环至少要3名同学。

  :既然大家课文读得这么棒,生字一定也没问题。

  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课文清晰的为我们分了三个小节,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课文会有满意的答案。

  三、美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写了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

  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学生交流。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学生交流。

  :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桥,生活就更加的方便、美观。

  再次播放桥的各种图片。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会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朗读情况。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在这一小节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情进行教学。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桥都引发了你的那些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

  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四、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校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收集有关于桥的材料,下节课交流。

  (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小节讲的是造型优美的桥,再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桥。)

  (理解“幽静”“碧波粼粼”“回旋别致”“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桥的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对“幽”“粼”“魅”“*”“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那几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们自由交流。

  指导书写。

  三、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

  四、全班交流

  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

  师生共同。

  五、并布置作业

  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

  作业设置

  学写生字

  读课文

  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

  课后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学习过程

  1.初读感知点: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2.细读感悟:

  ⑴、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

  (3)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3.能力训练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拓展延伸:

  ⑴、说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感人事例。

  ⑵、查找有关冰灯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4

  一、概述

  1、课题来源: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小第二册16《要下雨了》

  2、所需课时:3课时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认识部分生字、词,能够利用词语说句子。

  第2课时:随文继续学会部分生字新词,知道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有“鱼游水面” “燕子低飞”等,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扩展延伸。

  课前透视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介绍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读来饶有趣味。通过小白兔去河边田边两次奇怪疑问,最终明白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小动物“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异常表现也能预测天气变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三点:一是抓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二是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三是抓朗读训练,以读促理解,特别是对话,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的朗读训练要到位。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变化,并做好记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由于以前教学始终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本课合体字居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或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自主识字。对于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的征兆。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2、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图片和语境理解新词的意思,会用“奇怪”说话。

  2、 学会本课的12个认读字,会写“吗”、“吧”等6个生字和组成的新词,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 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以课文为范例,自主阅读课外学习资料,丰富表象。

  5、 结合个人感受,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使学生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

  2、教学难点:通过对话的朗读体会,知道下雨前“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对于本课生字,部分学生在课前就能够认读,其他学生也能够认读部分。但是生字的书写,大都比较生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学习,编写小故事。但在这一点上,学生之间存在较大能力差异。

  3、学生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4、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5、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促进学生的投入程度。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六、学习资源

  1、录音、投影、生字卡片。

  2、图片:小白兔、小蚂蚁、小燕子、小鱼儿。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认识部分生字、词,能够利用词语说句子。能够正确

  流利的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1、完成预习任务:圈画生字、读读认认

  2、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认识、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1、出示课题“要下雨了” ,比较读题,发现要字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

  提问比较:“要下雨了”与“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要”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说雨已经下来了。)

  2、下雨前有哪些特别的现象?我们来学习课文。

  【初读课文,自学指导】

  (一)、听录音,边听边特别留心生字的读音。

  (二)、提要求:读生字词时,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生词新句:

  1、山坡、割草——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直——弯)

  2、闷——天气很闷。

  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1)自由读,说说应该把哪个词说成重音?

  (2)闷得很——也可以说很闷很闷,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3)假想: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眼睛试着沉入水底,体会透不过气来的.难过,与透了气以后的轻松。

  (4)再读:“闷得很”难过“透口气”轻松快

  (5)要下雨了:因为要下雨了,所以闷得很,透透气,游到水面上来了。

  (6)多音字:闷 ——闷热、闷闷不乐

  3、伸腰、大声喊、潮湿、捉虫

  (1)用动作理解“伸腰、大声喊”

  (2)反义词:潮湿——干燥

  (3)虫的书写

  (4)出示句子,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粘上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5)句子训练:书上71页读读说说

  3、消息——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谜语识字:告)

  4、消息、搬东西——注意轻声

  5、篮——字理配图讲解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

  6、哗哗哗——引导读出下雨时的声音,比较春雨的声音“沙沙沙”

  (四)、巩固生字:坡、割、伸、喊、消、阵、哗、潮、湿、闷、虫、搬、篮

  【通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 这个童话写了小白兔和( )、()、()的对话,从对话中,小白兔知

  道天( )。()、( )和( )知道要下雨了。

  (2) 在文中找一找,“要下雨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书上用铅笔画出来,并且看

  一看是谁说的?

  (3) 课本剧表演:

  小组内1人陈述课文,1人扮演小白兔,1人扮演小燕子,1人扮演小鱼儿,两人扮演蚂蚁(也可两组合作)。

  2、指导书写: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要下雨了,(谁)(怎么样)”说话。

  3、指导学生用“看、读、议、读”的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进行句式练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下雨前一些动物活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小动物头饰。

  课前预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给要写的字注上拼音,并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我能正确书写下面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上课了,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你看到什么?知道了什么?(出示雷雨图片)

  2、引题,齐读课题:要下雨了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是的,要下雨了,请同学们打开书,到68页。

  1、自学提示:指导画批——正确、名字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圈出他们的名字。

  ①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板书贴图:小白兔、小燕子、小鱼儿、小蚂蚁

  ②用一句话说说:谁知道要下雨了?

  (2)、思考: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用——画出他们的名字。

  (2)、看着课文中的拼音,把1—3自然段读正确。

  (3)、用()画出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

  (二)、学习1—3节。

  1、那么,下雨前,正在割草的小白兔有什么感受?

  3、读1—3节。(板书:读)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闷、坡、割、伸

  (2)理解“割”:看图——割草、收割、切割

  (3)指名读第一段。

  (4)教师引读第二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5)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问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6)指名读第三段,然后逐句以问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接读第二句)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③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板书:议)

  (7)朗读第三段。

  4、利用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小结内容。

  要下雨了,小燕子()。(板书:燕子低飞)

  6、指导朗读。(板书:读)

  7、小结学法——读、画、议、读

  (三)、学习4—6节。

  1、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小白兔听完燕子的话,相信了吗?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

  比较句子:(1)要下雨了。

  (2)是要下雨了吗?

  指导朗读句(2)。

  2、不相信要下雨的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同学们先自己读读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汇报

  ①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②句式练习:要下雨了,小鱼()。(板书:小鱼游到水面)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4、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四)、学习第七节。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未来的理想,

  体会妈妈的心愿。

  ⒊能读懂文中的^对`话,初步认识冒号、引号。

  教学重点:

  ⒈认识11个字,学写8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的'^对`话。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14

  一、导入新课。

  有谁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

  学生自由回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5摘星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帮助。

  3、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教师指导,初步认识冒号和引号。

  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了解课文内容。

  6、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自主质疑解疑。板书:

  淡淡的月色闪闪的星星

  凉凉的夜风幽幽的花香

  7、分组学习要求会认字。

  8、抽读生字卡片。

  9、找出带有会认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品位语言,体会情感。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话的语气。

  2、读了课文,你认为未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分组讨论:未未长大后要给妈妈摘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他能摘到吗?说说你的理由。

  4、分组反馈。

  5、全班齐读课文。

  作业:

  读课文。

  第二课时015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2、读课文。

  二、感悟朗读。

  1、分组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

  3、自由组合表演朗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

  摘未想端面镜叔船

  2、读一读,说词。

  3、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说一说书写规律。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6、作业展示,大家评价。

  四、积累词语。

  作业:

  1、写字。

  2、和家人表演读课文。

  3、画一副夜空的画,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6朱德的扁担

语文教案 篇6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大自然提供给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二)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根据学生回答,逐段学习3——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采集绿叶的快乐,画出句中的动词,认真读一读。

  指导朗读,体会“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及对生活的热爱。

  (2)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自读本段,想象文中描述的场面。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试背诵本段。

  ⑷自读第六自然段,结合文中语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树叶的知识。

  说说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2、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3、小结: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跟同学一起分享快乐。

  3、简介葛翠琳,推荐阅读《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等作品。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努力做一个自然真实的人。

  2.学习本文抓特征、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位士大夫”。

  (二)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其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2、基础知识:

  1汜水 演绎 脖颈 呢帽 不肖

  甘霖 逻辑 接触 跳蚤 兴奋

  麂皮夹克 熙熙攘攘 鳏寡孤独

  2、根据字音写出汉字:

  枯zào jiàn赏 xiàng貌 深居jiǎn出

  nài心 细jūn 屋yán 一fù镜片

  3、理解词语

  谈吐 深居简出

  熙熙攘攘 一时无二

  4、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请用一个词概括金岳霖先生给你的印象。

  (2)金岳霖先生“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课堂学习】

  1、从这些趣事中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2、“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3、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到过许多老师同学,写一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他们的个性特点。(100字左右)

  【小 结】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明确古代诗歌鉴赏的考试内容: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方法:分层探究法

  三、教学程序:导——练——矫——结

  教程:

  导语:高考诗歌鉴赏一般考查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近几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诗眼”的理解、形象的赏析、意境的领悟和艺术手法的评价,其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方法提示一:抓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全诗意境展开的总纲,是情感的脉络。因此,抓住诗眼,就能扣住主旨答题,把握了诗歌的灵魂。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歌一、三句写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冷”和 “凉”用得最好。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景,很好地衬托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二)雪晴晚望 贾岛

  倚仗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闻打暮天钟”是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是全诗的诗眼。因为,这句用在篇末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前七句都是写静景,是望景。“闻打暮天钟”写一声清脆的钟声,由视觉转到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了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似乎隐隐吐露出诗人“归卧故山”的思想。

  方法提示二:析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寄寓着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或者情景交融拓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意境。阅读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析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领悟蕴含在其中的情趣和理趣。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歌,然后按要求答题。

  (一)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诗人用近乎绘画的手法,抓住了几个典型的画面,这些画面的特点是 。

  解析: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答案:色彩鲜丽、情调清和。

  (2)通过这幅图画,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

  解析:夏日午时,烈日当空,树阴匝地;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亭台楼阁由于微风的拂动也随之晃动,让人感觉到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使人精神为之一爽;至于晴空骄阳下,绿树浓阴间那悠长的蝉声,只有留待大家去玩味了。透过这幅清幽美丽的图画,我们仿佛看到那个充满情趣的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答案:这是一幅描写夏日风光的图画,通过这幅图画让我们体会到诗人热爱山林的情趣,以及对闲适自在生活的追求。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刘禹锡于永贞元年被贬出京,到宝历二年回京这段时间。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全诗的情感主旨所在,诗句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表达了诗人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

  (2)第三联是广为传诵的名句,但已赋予新的哲理,你认为今天它主要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不可逆转的规律。

  方法提示三:赏技巧——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风格流派、意境创造等。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见的表现手法为:烘托、用典、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修辞方式为: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等。风格流派有清新飘逸、沉郁顿挫、平和冲淡、委婉含蓄、清新质朴、简洁明快、豪放、婉约等。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准确的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体会诗人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以及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几首诗歌,然后按要求答题。

  (一)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这句词点示了全词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答案: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二)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阁,苦竹丛深日向西。

  注:①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②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

  因此诗,诗人被冠以“郑鹧鸪”的称号。简要分析诗人写鹧鸪有什么高妙之处。

  解析及答案:全诗紧扣鹧鸪来写,不但写出了鹧鸪的形状、习性,而且将鹧鸪的叫声与帝舜二妃及屈原的悲愁故事相结合、与游子佳人的伤感情事相结合,放到一个荒江野庙、雨昏花落的环境中来描写,自然形成了一种凄迷悠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样就深刻地传达了鹧鸪这一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独特的悲剧意蕴,感人至深。

  (三)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港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有人评这首诗写菊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这是一首咏菊诗。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开菊花,开篇写菊花的貌不惊人(“比蓬蒿”、“近鬓毛”),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质,点出咏菊的主旨。

  (四)碧瓦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曾作为南宋使者被派往金国。在金主面前“词气慷慨”,“全节而归”,为朝野称道。

  简答: 这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为什么以“碧瓦”为题?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析及答案:这是一首写景小诗,但又不全是。诗以《碧瓦》为题而不是以《暮春即景》为题,暗示由碧瓦想到雕梁画栋的豪宅。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在绣幕遮挡的碧瓦楼前,偏安江南的王侯显贵们醉生梦死,耽于享乐。末句“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人无计留春住,南宋王朝衰败的局面又是可以挽回的吗?诗人以景写情,含而不露,构思精巧。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比较鉴赏题的解答

  方法提示:如果题材相同或艺术技巧相同,那么关键在于找出思想情感不同的地方,或找出艺术风格不同的地方,反之即使思想情感相异或风格也迥异,则可找出艺术技巧相同的地方。总之,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是基本方法。

  典题练习

  (一)比较鉴赏下面的唐诗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①辽西:即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中思·喜春来春思 胡祗適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1)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春思》一句写黄莺是为了展现黄莺欢唱中的美好春景,表现了一种闲适、喜悦的心情。(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角度答亦可)

  《春怨》一句写黄莺是为了表现少妇不愿意让黄莺来惊扰她的美梦,抒发了她对征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怨恨战争”方面答也可)

  (2)《春怨》和《秋思》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案:活泼生动,口语化。(意思相同即可)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红叶 唐·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

  (1)韩氏诗运用了 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 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 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请简要说明。

  答案(1):托物言情(寄情于物) 委婉、含蓄 乐景写哀(反衬)

  答案(2):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现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 王维

  荊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王诗中的“湿衣”和张诗中的“沾衣”含义相同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王诗中的“湿衣”是幻觉、错觉,湿人衣的是山中的翠色,作者抒发了那浓翠的山色给人带来的浸染、滋润、细雨湿衣似的凉意美感。张诗的“沾衣”却为实写,是说大山云深之处,即使天晴无雨,也会因为湿气沉沉而打湿游者的衣服,它展示了云深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壅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早晚回:何时回。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这两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0个字)

  答案:表现百姓生活的痛苦,表达诗人深切的同情。

  (2)范诗多处运用对比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作具体说明。

  答案:“江上”和 “舟中”两种环境,“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一叶舟”和“风波里”的巨大反差,饱含了诗人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之心。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⑤梗犹泛⑥,故园芜已平。烦君再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西陆:指秋天。

  ②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③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又黑又光润,缥缈如蝉,故称。玄,黑色。这里代指蝉。

  ④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作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⑤薄宦:官职卑微。

  ⑥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喻指四处漂泊。

  (1)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骆诗借秋蝉因露重风高而难飞难鸣,喻指自己忠直高洁而横遭诬陷,身陷囹圄。李诗以蝉的高栖难饱,悲鸣欲绝而无人同情,自喻高洁和因高洁而清贫的困境,暗示环境的冷酷无情。(解答时注意“在狱”“白头吟”“薄宦”等词语的含义和提示作用。)

  骆诗尾联写自己高洁而不能取信于人,抒发了强烈的悲愤和不平。李诗尾联以蝉自励,表明要坚持高洁的操守。

  (2)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

  答案:以蝉起兴,以蝉自喻,直抒胸臆。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由五句谚语组成,介绍了一些简单的知识,使学生初步认识谚语,从而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学习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学习重难点】

  识字和积累谚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识字、写字。

  【学习重难点】

  写字,尤其是“北“的字型。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声的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赶快找出来。(也可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5、再读课文,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字,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写错?(注意里面不是羊)

  3、学生描红、书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的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四、自读课文

  五、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板书)

  2、学生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①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②做了什么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标好自

  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查生字

  表),多读几遍,记住它。

  3、练习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检查生字,课文的认读情况

  1、师出示本课生字。(首先出示带有音节,然后去掉音节)。生认读。

  (如有不会认读的',交流一下,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悄悄告诉他)。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生评议。

  四、读后悟,读后疑

  1、在刚开始上课时,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有答案了吗?

  2、生再读课文,随着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你又有什么问题吗?

  (①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②每次看到了什么?③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④“屋檐下”什么意思?⑤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五、小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精选)08-22

[精选]语文教案08-24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阅读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