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亲近自然,产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练习目测数群,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的数数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目测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难点:能较快地目测5以内的数群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目测简单数群
物质准备:学具:标有5、6、7、8点子卡片的布条若干,点子排列如图1;标有5、6、7、8朵花的纸袋若干,如图2。场地:带幼儿到园内落叶较多的大树下
活动过程
一、练习按点子数捡落叶
1.老师:“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落了一地,好美啊。我们来玩一个捡落叶的游戏吧。 (出示带点子卡片的布条)请小朋废看清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就捡几片叶子,再用布条把叶子捆成一捆。”
2.幼儿自选点卡,目测卡片上的数群,听音乐捡落叶。
二、检查点卡和树叶的'匹配情况
讨论:你们怎么知道卡片上有几个点子的你发现怎么数速度最快 (重点学习“接数”的方法,即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练习按接着数的方法捡落叶
鼓励幼儿多次取不同卡片,捡、捆扎树叶,比一比谁捡得又对又快。
四、给落叶装袋。
1.出示4只贴花纸袋,请幼儿给纸袋编号(如图2)。
2.请幼儿将刚才捆扎的树叶,放入与其对应数字的纸袋中。
延伸活动
请孩子们把落叶带回教室,放在区角继续练习数数,也可进行手工粘贴等活动。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教育功能,让幼儿在环境中接受数教育,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从而产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动的宗旨。本次活动把课堂搬进了大自然,把随处可见的落叶这一自然物作为幼儿练习数数的工具,既节省了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又巧妙地发挥了环境中事物的潜在教育功能。通过捡落叶和数落叶的游戏情节,为幼儿创设了一次亲近自然的绝好机会,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效果分析
本次数学活动,教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落叶进行了数数练习,自然地渗透了环境教育。整个活动以“捡落叶”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趣味性极强。最后的“装袋”游戏既检查了幼儿的数物匹配能力,也让幼儿再次练习了目测数群后接着数的方法。孩子门边听音乐边捡落叶,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从而油然而生一种与自然亲密无问的情感。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雪碧里的变化过程,并能正确描述自己的发现。
2.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观察习惯。
3.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在小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大表格一份、记录表。
2.学具准备:一杯水、一杯雪碧、一份葡萄干、一个托盘、记号笔等每组一份。记录表每组2份、芸豆、弹珠、红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两瓶水,引起观察兴趣。
桌上的两杯水一样吗?有气泡的那杯水,你有什么发现?
二、出示葡萄干,引起探索。
1.幼儿猜想:同样大小的`葡萄干放在两杯水里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表格记录)
2.操作验证,并记录。
3.分享交流结果。
三、观看视频,总结提升。
1.观看视频,了解原理。
2.师幼小结:
原来这是因为当葡萄干沉入杯底时二氧化碳气体就吸附在表面,使葡萄干变轻浮到液面上来,小泡泡破了,葡萄干就沉下去了。
四、再次实验,经验迁移。
让我们一起来试试,仔细用眼睛观察一下,这些材料是不是也能像葡萄干一样上下跳舞呢?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绿色的表格里。会跳舞打“√”,反之打“×”。
活动延伸:
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做一做这个实验。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热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的实验效果
2、制造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课件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上课前老师和大家说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老师去买饮料,但我却发现所卖的瓶装饮料没有装得满满的'(课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猜测。
(二)清楚的观察水受热或遇冷后体积的变化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
师出示同样的两套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杯热水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1.师:通过气球皮鼓起来的程度,我们无法判断着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烧杯、烧瓶、玻璃细管、胶塞。
请同学们小组内研究讨论一下,怎样把这些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装置?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后并试验组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师问:细玻璃管起到作用 ?红墨水能发挥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5.提出实验要求:(1)小组内要有分工合作(2)仔细观察水柱是怎么变化的(3)作好记录(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问:液面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细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9.组织学生汇报
10.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师:除了水你还知道那些液体?你们自己带来了什么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看看你们自己带来的液体是不是和水有一样的性质。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是用什么液体?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许多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4.小结: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总结
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
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怎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标记,并愿意尝试与老师一起记录。
2、感知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2月天气记录表、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外面的天气怎么样呢?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时候有太阳,有时没有?(因为有时候太阳会被……)我还带来了几张天气的图片,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天气吗?
二、观察图片上的天气情况
1、(出示雨天图)你怎么知道下雨了?(:看见有雨滴落在了花瓣上)
2、(出示雪天图)你从哪里发现是雪的?(:原来树枝上、树叶上和地上都铺上了一层白白的'雪。)
3、(出示晴天图)哪里有太阳?我怎么没看见有太阳?什么光?(:原来是太阳光照在了向日葵上)
4、师:这些天气图片啊,还想找一些气象标记做朋友呢。
三、认识气象标记,并与实际天气
1、(出示雨天标记)这个是什么标记?雨天
(出示晴天标记)晴天
(出示阴天标记)白白的云,外面的这一片天空是怎么样的啊?阴沉沉的,阴天
(出示雪天标记)那这个呢?
2、师:好,现在气象标记和图片找朋友,谁来为这张图片找标记?(出示阴天图片)(教师再次强调气象标记:找到的是阴天的标记……)(课件上进行正确的匹配)
3、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气象标记。
4、猜一猜其他三张标记
师:这里还有三张气象标记,请你们来猜一猜这会是什么天气呢?
(雨夹雪)哦,雨滴和雪花同时从天空中落下来,这是“雨夹雪”。(请多个幼儿起来认一认)
(雷阵雨)中间是闪电。在这样的天气里面呀,我们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这是“雷阵雨”。
(多云)这个太阳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太阳只有?哦,白云把太阳遮挡了一半,这是“多云”。
5、认识雾天标记
(出示雾天标记)师:这里有一个很特别的气象标记,它看着像什么?这样的标记和这张图片是好朋友(出示雾天图片)你见过这样的天气吗?你怎么知道这是雾的?:哦,它把后面的景物遮住了,看起来有点模糊,这是“雾天”。
6、复习巩固各种标记
(1)用卡片轮流出示,让幼儿认一认,读一读。
(2)读一读其他城市天气
师:(出示江阴天气卡)今天江阴白天天气是……,那其他城市白天天气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一看。(海南、青岛、常州、深圳、成都、香港、上海、江阴)多次反复认读。
四、讨论
1、师:这么多天气,你最喜欢哪一种天气?为什么呢?哦,有的人喜欢晴天,可以玩、可以晒衣服、可以穿漂亮衣服;有的人喜欢雪天,因为可以堆雪人。那谁会喜欢雨天呢?你们为什么不喜欢雨天呢?
2、出示干涸土地的图片
师:它需要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认为它需要雨天?哦,因为土地很干,你看小苗苗没有水喝了,它需要雨天。
五、天气记录表
1、师:我这里还有一张天气记录表,你能看出来这是记录了几月份的天气的?
2、师:那今天的天气,我应该画什么呢?用……来表示今天是……
3、师:那我们一看这张图上有哪些天气?雨夹雪在哪一天啊?你能把找给我看看吗?雾天也让幼儿找一找。(幼儿说出天气,教师依次贴天气卡片)
4、师: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个阴天?(有不同意见的请幼儿上来数一数)老师记录。
5、师:那在这张图上,什么样的天气出现的最多?什么样的天气出现的最少?
6、结束语: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天气?天气预报的阿姨是怎么知道的?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回家去问爸爸妈妈吧。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2。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感知纸盒悬空现象与重心的位置、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重点:
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
感知纸盒悬空现象与重心的位置、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活动准备:
1。自制纸盒娃娃、音乐。
2。辅助材料:石块、木块、塑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纸盒娃娃,引题:有一个很特别的杂技团要在我们班作精彩演出。他要给我们表演杂技——悬空,你们猜他能成功吗?
2。教师演示成功的"纸盒娃娃的杂技",提示:他能用这么少的部分把身体悬空,你们的纸盒娃娃会不会悬空呢?
二、发现纸盒的悬空现象
1。设问:你们的纸盒娃娃能悬空吗?
2。幼儿探索(教师提供"木块"让幼儿自发尝试悬空的方法:大。考吧。幼。师网出处纸盒一头放在桌子的边沿,一头悬空)
3。交流:你是怎么让他悬空的?
三、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1。设问:用什么方法能让纸盒悬空最多?
2。幼儿探索(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运用现有材料,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体验到悬空现象与重心的位置有关。)
3。幼儿交流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4。小结:木块在纸盒顶端能让纸盒悬空最多。
四、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
1。设问:每种材料都去试一试,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探索。(引导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让纸盒悬空最多现象,发现悬空现象与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3。交流:你用三种材料比较以后,发现了什么?
4。小结:纸盒里的东西越重,纸盒悬空越多。
五、迁移经验,感受身体重心
1。导入:纸盒娃娃的表演完了,现在轮到我们小朋友来表演杂技《椅子上的单脚舞蹈》
2。要求:只用一只脚站在椅子上,另一只脚悬在椅子外,肢体表演各种动作。
3。幼儿表演并体验单脚悬空的感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说一说、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比一比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我充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我则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活动一开始,我就以提问“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悬空的程度会不一样”充分调动幼儿的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出的猜测有些出乎了我的意料,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意见教师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当孩子探究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动手尝试借助各种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尝试各种材料,并细致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已经有较好的观察、记录的能力了,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帮助幼儿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在活动中我以开放式问题“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会悬空的不一样多呢?”探讨式提问“你们觉得哪些谁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进展式提问“这边都记录好了,那这一格中应该怎样记录呢?”,通过这一些列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不同材料可以让纸盒娃娃悬空到不同程度并记录下来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学习的过程,即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经验的过程。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体验和和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常见的工具,用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一篮黄、绿混合的豆子,一篮米,四个装着棉球的小口瓶子,四个掉了螺丝的玩具。
2.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镊子、起子、筛子、漏斗等工具。
3.幻灯片。
4.《幼儿画册》第三册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用透明胶带密封的大纸箱,神秘地告诉幼儿:听说某某班的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大箱的东西想请你们帮帮忙。都是些什么呢?
2.在幼儿期待中,教师努力想徒手打开箱子,但未成功。教师向幼儿寻求帮助:“谁有好办法能帮老师打开箱子?”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生活经验。(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师使用小刀打开了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请幼儿帮忙完成四个任务:“在三分钟的时间里把黄豆和绿豆分开,把棉球从瓶子中取出,把米装进瓶子,把玩具修好。”
(材料:一篮混合着黄豆、绿豆的.豆子,几个装有棉球的小口瓶子,掉了螺丝的几个小玩具以及脱落下来的小部件,小螺丝,一盆大米和一些饮料瓶。)
2.幼儿分小组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徒手操作。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没能完成任务?”
4.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三.操作体验,验证猜想。
1.教师逐一出示并介绍: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漏斗、筛子、镊子、起子、塑料小篓子等小工具。
“这些工具中哪一件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
2.幼儿分组讨论,选择工具。
3.幼儿使用工具操作,记时音乐和上次相同。
四.依据记录,交流分享。
1.请幼儿用记录表记录、交流使用工具的情况。
2.教师和幼儿讨论两次操作的体会和认识。
教师:“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第一次不能完成任务,而第二次能顺利完成任务?”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设计意图:《纲要》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在预设活动“聪明的乌龟”中,班上幼儿在观察乌龟时,一幼儿自豪地介绍说:“乌龟的壳硬硬的,要是有谁来吃它,它就会把身体全缩在里面!”,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动物怎样保护自己”这一个问题上。作为时刻关注幼儿的我,及时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开展了与之相应的活动“谁来保护我的宝宝”。该活动把《纲要》的要求和“做中学”的理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两者互相促进。活动中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使师生有效地互动起来……
活动目标:
一、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丰富幼儿的科学小知识。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和创造,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令其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
一、幼儿听过《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共同收集有关“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图片、VCD;课件制作“蛋宝宝”。
二、实验操作的记录单,幼儿记录用具人手一份。
三、鸡蛋若干个,棉花、胶布、积木、纸盒、网袋、橡皮泥、、瓷土、沙箱等通过加工、制作可以保护物体的材料。
活动方式:集体活动、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重难点分析:
一、要实现“幼儿与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我们在活动中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互动关系,推动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活动的难点之一。
二、在孩子们探索活动中,要“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重点之一。教师应认识幼儿的思维,接过幼儿抛出来的球(活动的突发事件,善于激发幼儿的智慧,与幼儿交流经验,与幼儿共享情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对方的支持。
三、“做中学”重视活动中的集体记录,这集体记录应真正体现教育价值。
活动过程预设:
一、以故事《聪明的乌龟》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思考兴趣。 教师:小乌龟真聪明,懂得用自己的壳保护自己,可其它小动物遇见敌人怎么办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它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1 、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发现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2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幼儿将“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
三、在视频上“跳”出一个摇摇晃晃的大鸡蛋(插曲:《老母鸡》,教师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 蛋宝宝”上来。 发现问题:蛋宝宝没手没脚的怎样保护自己呢?讨论结果:“鸡妈妈会保护它!”、“我在蛋宝宝上边画上老虎,大家见了都怕它!”……
四、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主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关爱、保护蛋宝宝的情感。
1、设置情境,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保护蛋宝宝的方法。 (情境:老师将鸡蛋递给小朋友时,“啪”的一声,鸡蛋掉了、破了! 发现新问题:哎呀!画上大老虎也保护不了蛋宝宝!聪明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保护它呢?
2、幼儿讨论,将预计的保护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激发幼儿按设想方法进一步探索。
3、指导幼儿探索保护鸡蛋的方法。
1、为幼儿介绍现有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教师以玩伴的身份陪幼儿进行实验:可以看看小实验的预计记录,了解幼儿的实验设想,再与幼儿一同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不偏离实验走向。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可行的用“√”表示,不可行的用“×”表示。
3、同伴间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
4、师生共同归纳保护鸡蛋的方法,将其整理记录出来(集体记录:文字、绘画等形式不拘)。
A 固 定 的 方 法(如:将蛋嵌插在沙子中固定、用橡皮泥做成井圈固定等。)
B 包 裹 的 方 法 (如:在蛋的.外壳包裹上一层蜡、泥土、网袋等)。
C 增加硬度的方法 (如:在蛋的外壳加上“护架”)。……
5、请幼儿欣赏叔叔阿姨为保护蛋宝宝的工具及方法。(如:运载蛋的纸蛋槽,箱子,冰箱里的蛋架等)
6、教师对“保护鸡蛋的方法”进行小结:除了这些,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继续动动 你们的脑筋,探索发现出新的方法。
五、以轻松活泼的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结束活动。教师:鸡妈妈有了我们帮忙,它的蛋宝宝再也不会受伤了。它呀,将鸡宝宝孵成一只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来,让我们来把小蛋儿的门儿打开吧!
延伸活动:
一、可引导幼儿欣赏VCD《动物的自我保护》,不断丰富孩子的的科学小知识。
二、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并将探索到的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记录在小实验活动单上。
三、寻找其它需要保护的物品,开始新的探索。
附:活动评析
一、孩子们是沿着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坚持,很专注地参与,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活动气氛轻松,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把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蛋宝宝上来,从而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能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在不断的操作中,孩子们正朝合作、分享的方面发展。
三、在探索“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过程中,教师借助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蛋宝宝破了呢?”,与幼儿有效地互动,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
四、在操作实验前让孩子做出实验预测,预测后再动手做实验去求证。孩子们将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用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不仅通过语言,而且通过某种符号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
科学教案(精选)08-24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