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录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经验准备:
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活动重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l: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录下来吧。”
(4)及时记录: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录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活动反思:
活动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不足之处:
结束部分,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采用多种方式探究“蛋娃娃”不倒的原因,体验探究的乐趣。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关物体平衡的概念。
活动准备:
1、蛋形玩具每人一份;盘子、磁铁、弹珠、石头、橡皮泥。
2、课件《美丽的蛋娃娃》。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玩蛋娃娃: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他们是谁呀?(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名字,并跟蛋娃娃打招呼)
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蛋娃娃吧!(幼儿自由的玩一玩蛋娃娃。)
教师:蛋娃娃好玩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蛋娃娃真有趣,可以打开来,有一头是大的,一头是小的。
二、出示2个蛋娃娃,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蛋娃娃,我们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外形,通过比较发现一个会倒,一个不会倒。)
2、教师小结:真有意思,两个蛋娃娃一个可以站起来,一起不可以站起来。
三、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探索,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探究“蛋娃娃”不倒的原因,体验探究的乐趣:
(一)大胆猜想蛋娃娃不会倒的原因:
1、教师:请你想一想、猜一猜为什么蛋娃娃一个会倒,一个不会倒?(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猜、说说。)
2、教师:你们真聪明,金老师确实在蛋娃娃里面放了东西,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帮手有:石头、橡皮泥、弹珠和雪花片。
(二)尝试在蛋娃娃中添加重物。
1、教师设疑:是不是把这些东西放进去,蛋娃娃就不倒了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2、幼儿自选材料进行操作尝试。
3、集中交流操作尝试的情况:
教师:你的蛋娃娃里面装了什么?它站起来了吗?
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放进重物后蛋娃娃还是会倒呢?有的没有倒呢?(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分析原因:重点引导幼儿分别摇动装有“重物”的蛋娃娃,发现里面的重物随着滚动的蛋娃娃会倒,反之则不会倒。)
小结:原来将小帮手固定在蛋娃娃的底部蛋娃娃就不会倒了,谁可以固定在蛋娃娃的底部不动呢?
好这次我们将橡皮泥放在蛋娃娃的底部试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三)尝试固定底部,让蛋娃娃不倒:
1、组织幼儿第一次尝试:
教师:你成功了吗?
结合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分析:橡皮泥要放在圆的一头而且要将整个底部塞满。
2、组织幼儿继续操作:
a引导幼儿学习用橡皮泥固定底部,注意要放在圆的一头而且要将整个底部塞满。
b引导制作成功的幼儿帮助没有成功的孩子。
三、分享验证:
教师:你成功了吗?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蛋娃娃及自己的操作过程,分享成功的经验。)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多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我们回到教室里可以继续试试。
四、延伸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固定在蛋娃娃的底部,那么除了用橡皮泥还可以用什么东西固定呢?
(浆糊、双面胶等)
小结:下次我们也用这些小帮手试试吧!
(将蛋娃娃投放在科学区,引导幼儿尝试用其他的方法固定蛋娃娃的底部,拓展幼儿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图形分家”的操作活动,继续让幼儿学习按图形片的颜色或形状或大小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的方法。
2、 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用语言进行多维的命名。
三、活动准备:
教师: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初次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
1、 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有许多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 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
师:图形的家在哪里?(处示盘子)分成几家?(两家)
师:分的时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宝宝放一家,等一会儿把老师给你的图形宝宝分完,分好了取个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老师。
3、 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
4、 讨论:你们是怎么分的?
(请几位幼儿走上来,师帮其操作结果贴出来)和他一样的有没有?
小结:分家家,可以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成两家,可以根据形状分成两家,还可以根据大小分成两家。你们还想再试一次吗?
(二)、再次尝试:
1、 要求:等一会儿分家家的时候要求不一样了,再取两个好听的名字,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
2、 幼儿操作提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样。
3、 讨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怎么分的?(请1-2名幼儿)
请幼儿和旁边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分的结果。
(三)、提高尝试:游戏“大转盘”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形。(
师分盘子)请你们用小眼睛看,谁的小眼睛亮?看看这些图形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大小)
1、 师:老师要和你们玩大转盘的游戏,我们要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看标记拿奖品,转盘上的针指向哪个图形,就请你拿一个和它一样的。我们先来试试:“快乐大转盘,大家一起玩。”看看,请你拿什么样的图形呀?(幼儿集体进行3-4次)
2、 进行比赛: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3、 增加难度:看看这个转盘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哪些大,哪些小?
拿好了举在手里
4、 比赛:四个人一个队,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个队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对,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还要帮队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一下,有没有拿错的)反复尝试4-5遍。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玩了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和大转盘的游戏,你们还想玩吗?(告诉幼儿以后再玩)。
评析:
活动过程中,教师思路清晰,很有条理,这对于一位新教师是难能可贵的。
第一个游戏建议教师在材料的提供上应给幼儿再多几份,让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迹,同时便于幼儿比较后找出新的分类方法,也便于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归纳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二个游戏“快乐大转盘”,在幼儿对图形一个特征有明显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取出另一图形来比较,并提问“取这个行不行”?帮助幼儿发现图形的二维特征,这个手段用得好,通过自己思维获得发现比直接引导孩子观察第二种特征更易于被幼儿接受。不过,建议第二个转盘设计中作改进,因为出现了“大小”这一第三维特征,所以设计时应有意识地将有大小区别的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便于幼儿观察、比较、获得发现。此外,活动中,可在材料及提问方面多注重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 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区分泥土和石头
1. 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 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 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 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 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 给泥土石头洗澡
1. 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 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 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 做泥团
1. 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 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 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 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 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夏季要少吃冷饮。
2、简单了解几种防暑降温的方法。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编故事:《噜噜变成冰激淋了》
2、自编游戏棋:《防暑降温我知道》、骰子若干。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噜噜变成冰激凌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①天气热了,噜噜想用什么办法降温?②噜噜吃了冰激淋发生了什么事情?③小猪噜噜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引导幼儿讨论,夏天吃过多的冷饮有什么危害?
(3)教师小结:夏天不能吃过多的冷饮,要用正确的办法来降温。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夏天天气热了我们可以怎样做?
(1)鼓励幼儿说出各种防暑降温的方法。
(2)教师小结:夏天天气热了,我们可以扇扇子、开空调、开风扇、吃适量的冷饮、吃干净的瓜果、喝绿豆汤、穿短袖衣衫、勤洗澡等来防暑降温。
3、组织幼儿讨论:夏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教育幼儿夏季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如,不要吃过多的冷饮,不要在高温下活动,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下睡觉,勤洗澡、洗手,主动多喝白开水,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用饮料解暑等。
4、玩棋类游戏:防暑降温我知道。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掷骰子看点数,遇到“Ⅹ”,后退Ⅹ旁边的数字格数,遇到“↑”,直接过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利者。
(2)幼儿玩棋类游戏。
(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内容,同时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都要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来防暑降温,同时提醒幼儿要勤洗手、洗澡等,注意夏季饮食卫生,谨防疾病。
附自编故事:
噜噜变成冰激淋了
夏天天气真热啊,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小狗趴在树荫下,伸着长长的舌头直喘气,小兔子扇动着长长的耳朵,水牛跳进河里,把自己全部泡在了水里,小猪噜噜趴在地上呼哧呼哧的喘气,唉,天热了真难受呀,想个什么办法凉快凉快呢?
突然,小猪噜噜爬起来飞快的向商店跑去,原来呀,他想出了一个让自己凉快的好办法——吃冰激淋!
小猪噜噜来到商店才发现,冰激淋这么多啊,有草莓味的,巧克力味的,奶油味的,还有弯弯的香蕉冰激淋,小猪噜噜每个品种都要了一个,他吃了一支又一只,真过瘾呀!
突然,小猪噜噜感觉自己的肚子变凉了,变硬了,紧接着,他感到自己浑身都僵了,他想大声的喊,可是张不开嘴巴,他想动也动不了,肚子还很疼很疼,慢慢的,小猪噜噜变成冰激淋了。
这时候,大象伯伯来商店买东西,发现昏迷的小猪噜噜,就赶紧把他送进了医院,山羊医生、熊医生赶紧把小猪噜噜包在厚厚的棉被里,又在他的肚子上放上一个大大的热水袋,慢慢的,小猪噜噜醒过来了,他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这时候,熊医生温和的对小猪噜噜说:“夏天虽然天气热,但也不能吃太多的冷饮,吃冰激淋不能防暑降温的。”小猪噜噜难为情的低下了头,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活动反思
先进理念为指导。“做中学”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它蕴含着人文精神。在这次的科学活动中我按“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为基本活动流程,从效果来看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自己以往科学活动幼儿盲目动手、过多限制幼儿的局面。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传播方法。
2、 了解树宝宝生长过程,认识树木成林、树木成材要经历多年,来之不易,激发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愿望。
3、 培养幼儿学做小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准备:
1、 种子发芽到长成树苗的图片一套(5张),树宝宝、风、鸟、飞机、人的卡片各一张;
2、 电脑、投影仪、种子传播方式的动画软件,音乐磁带(风声、轻音乐)
3、幼儿种植教具每人一套(贴有标记的小花盆、冰棍枝、种子若干)
活动过程:
第一、 了解种子的发芽成长过程
1、 教师扮“风伯伯”随音乐跑动(“看,我是谁?”)边跑边撒图片。
2、 提问:“谁来了?它吹来了什么?”让幼儿按照相片上数字的顺序排列好后,整体观察并说出相片上拍的'什么内容(种子发芽长成小树苗。)
3、 幼儿依次说出每张的内容,教师分别总结出一句话(1)小种子埋地下(2)喝足水发了芽(3)发了芽钻泥巴(4)钻出两片小芽芽(5)再长变成嫩枝丫。
4、 幼儿随教师用身体动作表现出一粒种子发芽长成小树苗。
过渡语: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小树苗有没有妈妈呢?看了相片,我们知道:小树苗原来是妈妈的种子发芽后渐渐长大的,这些相片是谁的呢?
二、学习种子的传播
1、(出示树宝宝图片),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它捡回相片,树宝宝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它的家乡在很远的地方,请树宝宝带路,我们开着小飞机,出发!
2、小椅子,观看大屏幕(谁出来迎接我们啦?)树宝宝有这么多伙伴啊!树宝宝告诉老师:许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那时,它和它的伙伴们都是妈妈的种子,它们的家在四面八方,后来才被别人带到这里生根发芽,变成一片美丽的树林,是谁把种子带到这里的?(幼儿猜想发言)
3、 观看动画《树妈妈和树宝宝》第一遍
提问:谁传播了种子?(幼儿回答)人和飞机的传播就是“人工传播”;风和动物的传播就是“自然传播”;。风、动物、人、飞机,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观看第二遍
幼儿回答:(1)人工传播有哪两种?(幼儿找出卡片贴出),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幼儿回答)(2)自然传播有哪两种?(幼儿找出卡片贴出)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幼儿回答)(3)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要经过多长时间?对,许多年,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多种植树木。
过渡语:树宝宝和它的伙伴真高兴,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知识。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要回去了。(开飞机飞回)
三、幼儿动手种植种子
1、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一天,大人们都到山上、路边植树。今天,你们想不想在幼儿园里亲自种下一粒种子?看!老师种的绿豆种子已发芽!(出示教师种植发芽的种子。)
2、(幼儿自己动手种植。教师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卫生并收好种植工具。)小朋友都记住自己花盆上的标记,下课后,我们把它放到自然角,天天浇水,看看谁的种子先发出芽来。
四、游戏:小树苗快长大
(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发挥想象自编动作。)
教师播种,摸到谁的头谁就变成“种子”。教师浇水,“种子”喝水、发芽、钻泥巴、变成两片小芽芽,再长成嫩枝丫。(刚长出的小树苗又嫩又小,应该怎样保护它?)小树苗长出了叶子。经过许多年,“小树苗”背靠背变成“大树”,老师到“大树”底下乘凉。大风来了,“小树苗”手拉手变成“树墙”出去阻挡大风。
活动延伸:将小花盆放到自然角,天天浇水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1
中班科学教案03-11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