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美术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制造出很多没用的“废品”,这其中就包括许多没用的废纸,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好好地利用这些废纸,用它来创作出一件件艺术品来,那将是一件好事。这样做,既可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又可以体验到一种乐趣无穷的创造过程。彩纸撕贴画是利用废旧挂历、彩色画报、广告纸等具有自然原色的纸张做为创作材料,用手直接撕成小块后,拼贴制成各种有趣的形象的一种创作画,由于纸的质地不同,撕过后的轮廓形状自然、质朴,形成不规则的边线。其操作方法简单、画面装饰性强,因此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学生能在在设计中发展创新思维,在操作中发展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欣赏比较中提高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团队协作成功的喜悦。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三年级学生基本已经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材料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重点:
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
1.在这节课中,最难处理的是色彩,在拼贴时,尽量注意大块的颜色统一,在块面与块面的交接处颜色对比要强烈些,不然很容易“花”。
2.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帮助粘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示范导入,激发兴趣。
师:大家看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呢?
生:一张纸。
师:现在请看老师手里,(边撕变问:)我现在在干什么?
生:撕
师:撕三片,我现在撕好了,摆在这里,刚才撕了很多了,现在我调整一下位置,你们觉得像什么呢?拿出固体胶, 涂在花瓣上,再贴好。(出示完整作品) 师:你们看一下,老师的作品和我们平时绘画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这是老师用纸撕出来,再拼出来的,绘画是画出来的。
师:是的,这就是撕贴画。因为纸能撕出另一种效果,它的边缘线有不规则的形状,
有时候还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一种特殊的美,所以很多艺术家也都很喜欢用撕纸的方法来创作作品(欣赏海神头像)。除了艺术家,小朋友们也喜欢用这个方法创作作品(欣赏学生作品),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彩纸撕贴画。
二、新授课
1、学生初试
师:现在给你一分钟时间,每人撕一片纸,小组六位同学在黑色卡纸上互相拼一拼,
摆一摆,你能拼出什么图形?(教师巡视,组织纪律)
(评2组)
师:这是哪一组的作品,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你们组拼的是什么?(组员介绍)。 师:老师发现31班的动手能力真强,不光撕的好,拼的也好,那你想不想做的更
好呢?
生:想
2、师:要想做的更好,我们是需要方法的,首先我们要构思(板书),
就是你想要做什么东西,一定要先想好,我们可以在纸上轻轻的画一画(直接拿起来出示画好的稿子),画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
生:撕(板书)
师:对了,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 (边撕边示范边讲解)双手捏住纸片,慢慢的撕出
你想要的形状,你看老师就把鱼尾巴的形状撕好了,现在你们也试试看,撕一个三角形。
(学生一分钟,组织纪律)
3、师:除了三角形,我们还可以撕很多你想要形状(课件出示),比如正方形长
方形和许多不规则的形状等等。现在你们撕的技术很好,再来学习拼贴(板书)的技术(出示猫头鹰图片),请同学们看看猫头鹰身上纸片的贴法和后面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猫头鹰身上贴的有裂缝,月亮贴的密密麻麻
师:你的眼睛真亮,像身上这样裂缝的就是留白(板书)纸跟纸之间留
有缝隙就是留白,像月亮这样一张纸片重叠在一张纸上面,我们就叫重叠(板书、示范),那我们来看看老师这幅画有没有用这些方法呢?
生:花瓶上的花纹是重叠的,花瓣这样就是留白。
小结:留白和重叠是我们纸贴画里最常用的方法。
4、师:老师这里还有几幅作品(出示第二幅范画),你更喜欢哪一幅? 生:因为这一幅的颜色搭配的很漂亮,花瓶颜色很鲜艳。
师:是的,这一幅色彩对比强烈,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另一幅色彩相似,所以
色彩(板书)搭配也很重要。我们作画的时候只要根据你画面要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还有一位同学也拼贴了一幅作品,你们觉得这一幅怎么样?
生:这幅乱七八糟的,都看不清楚。
师:恩,因为这幅画撕的时候就没有目的的在撕,而且也没有处理好留白和重叠的方法,所以那我们做的时候就要注意了,一定要处理好拼贴的方法,不然画面就会变得像这样很花,使我们看不清楚。
5、学生作业
师: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差不多掌握老师的方法了,接下去以小组为单位,6位同
学共同完成一幅撕贴画作品,但是要注意,根据撕下来的纸片先拼拼看,然后粘贴在底版纸上,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撕贴时将要撕的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然后粘贴成画。
6、点评
把每一组贴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业。
师:我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是心灵手巧,做的作品真是漂亮,这么多幅画,你喜欢哪幅? (若干学生回答)
师:老师觉得这组同学做的,颜色搭配的很漂亮,而且能够撕贴出这么漂亮的画来,真实不容易。
三、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碰到许许多多类似于这样的.小碎纸,只要我们开动的小脑筋,发挥我们的想象,就可以把它们装扮的非常漂亮。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这堂课,我要求学生用彩纸代替画笔,用撕贴的方法来作画。课堂上,我对此节课进行了讲解、示范、点评、真正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孩子们。三年级的农村孩子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我所要求孩子们的底稿画相对简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顺利完成 构思画-----撕------拼贴----,整堂课比较完整,但是有些中间的小细节还是有待注意。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彩纸撕贴画
构思—————撕—————拼贴
大小、形状留白、重叠色彩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下来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在课堂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通过这堂课,我便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互动,做了一个撕纸的游戏,边示范边请学生将彩色纸徒手撕成碎片,在实践中既亲手尝试了撕纸的技巧,让他们看到这个效果,同时活动了双手,也为课堂制作所需准备了材料。孩子们撕得很起劲,也很高兴,一会儿功夫就撕了满满一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为了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作时间,我把贴这一步骤的讲谈省略,开始觉得贴是很简单的,但是转了一圈后发现,还是有极小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一个纰漏。后来我一边指导一边讲。进行了很好的引导,及时纠正了贴的错误。作为美术教师多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美术教案 篇2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红、绿、蓝三种颜色。
2、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提高幼儿手眼协调性。
教学准备:
1、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碎纸片做树叶。
2、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画纸,上面画有一棵小树,请幼儿在画纸上贴树叶。
3、胶水。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呼呼。。。。。风婆婆来了,风婆婆特别喜欢帮助别人。有一天,风婆婆路过一片小树林,她听到了一阵哭声,是谁在哭啊?原来是一棵没有树叶的小树在哭。风婆婆问小树:“小树,你为什么哭呀?”小树说:“我的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了,可是我没有。”风婆婆安慰小树:“不着急,我来帮帮你。”风婆婆对着小树吹啊吹,小树马上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其他的小树也请风婆婆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可是风婆婆很忙,她请幼儿园的小朋友帮小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画纸,上面画有一棵小树,请幼儿给小树穿上漂亮的衣服。
2、老师做示范
1)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碎纸片做树叶
2)拿起一片树叶,用一个手指蘸一点胶水,均匀地涂在叶子上。
3)再轻轻地贴到树枝上,用手压一压。
3、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在叶子上均匀地涂上胶水。贴的时候要轻轻的,再用小手压一压,最后用毛巾把手擦干净。
4、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幼儿之间比一比,看一看哪颗小树的新衣服最漂亮。
教学总结:
活动中,幼儿练习涂抹、粘贴等小肌肉动作,锻炼了幼儿小手灵活性。并加深了对红、绿、蓝三色的认识。儿童
美术教案 篇4
笔的世界
一、 教学目标:
1、 明确笔的功能和外形之间的联系,了解笔的形状与手形的联系。
2、 欣赏各种款式的笔,了解笔的每个部分的功能,并联想出各种新颖的笔形和功能。
3、 学习设计搞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笔的'功能,并根据手的形状设计出笔的外形。
难点:设计一支新颖的笔,用设计稿的形式完成。
三、 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笔,彩纸,笔
四、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一支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笔,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少用途?
2、 出示课题:笔的世界
二、 新授:
1、 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笔集中起来,举办一个“笔的世界”展览会。
2、 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笔有些什么功能,哪个方面设计的比较新颖。
3、 实物投影出示书上作品,讨论,哪些地方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
A、 用日历表装饰又美观又大方。
B、 上粗下细显的非常可爱。
C、 握笔的地方设计的很圆润,保护手长时间写字时手指不疼痛。
D、 凹凸有致的笔型顺着手的外形,握笔非常舒适。
E、 夜光笔,随身带着可以当小电筒。
F、 米老鼠的耳朵会动是按钮的功能
你还能说出那些其他新颖的功能呢?
三、 分析笔的组成部分:
笔尖,握笔处,笔杆,笔头,可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设计。
四、 教师师范:
1、 根据四个部分设计出笔的外形
2、 把需要增加功能的部分进行变形,添加。
3、 用图表的形式添加各部分的说明文字。
4、 涂色。
五、 学生进行创作。
六、 举办“新颖的笔”设计作品展,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奖。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
1.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
2.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3.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提问,小画变大了吗?
4.板书课题:由小变大的画
二、激发联想
1.老师出示一张小画。提问,这张小画往上、下、左、右方向发展可以添画些什么内容呢?
2.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
3.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教师点评。
4.小结:大胆联想,扩大场景。
三、观察分析
1.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戏。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请学生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
2.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
3.小结:合理联想,扩大场景。
四、总结方法
1.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总结绘画步骤:从其中一小块开始,逐渐添画变大。
五、自主表现
1.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
2.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述
1.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怎样添画的?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
2.学生互评。
3.总结。
美术教案 篇6
中班美术森林公园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观察公园课件的基础上,学会画出公园沿途风景,感知大自然的美好,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森林公园教案吧。
内容与要求:
在观察公园课件的基础上,学会画出公园沿途风景,感知大自然的美好。
材料与环境创设:课件--公园场景。
活动过程:
一、欣赏ppt,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课件上的公园场景,说出公园里面的景物和布局。
2、小结:春天到了,我们到森林公园去游玩。见到了小河、篱笆墙、各种各样的小花……森林公园真漂亮。
二、幼儿操作
(一)教师示范
1、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来逛一逛森林公园。
(1)画出游玩路线图(在作业纸上找一个起点,用曲线画出)。
(2)在路线上画出沿途看到的风景(篱笆墙、小花、小树……)。
(3)在沿途停留的空白区域处可以线描画出小河、小桥……
(4)涂色,使画面更加丰富、美观。
2、小结:我们在作画时,一定要先画好路线图,遇到停留之处可以画个圆圈绕一绕;添画风景是,注意布局的合理,不要过于拥挤。
(二)幼儿操作
1、绘画要求:
(1)路线图不能断开,有起点和终点。
(2)尽量添画多种风景,确保画面丰富。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添画风景。
三、分享交流:你的.森林公园里有哪些风景?
请您关注:
在活动中请关注以下方法:
从画纸的边缘处寻找起点,路线图不能断开。
先画出路线图,遇到停留之处画个圆圈绕一绕,空间布局尽量合理。
添画风景时做到丰富,美观。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玩具,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俑的造型与色彩。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地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小学阶段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本册选取了雕塑——俑。俑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题材多是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或现实生活中的畜兽等。俑最早是替代奴隶殉葬的模拟品,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与隋唐盛行,到宋代因流行纸冥器而渐衰。
汉俑的雕塑特点是:长于动态刻画,造型适度夸张,形象鲜明,手法简洁概括,极富生活情趣,表现出稚拙、憨厚、浑朴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主要有《兵马俑》、《侍女俑》、《乐舞杂技俑》、《击鼓说唱俑》等。
《击鼓说唱俑》是一件在四川东汉墓出土的雕塑,表现了古代说书艺人边敲鼓边说唱的生动神态。他左臂挽鼓,右手举槌,似乎正说到精彩处,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诙谐有趣的样子。造型拙朴、浑厚,手法夸张、概括,充分显示了古代陶塑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