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31 08:04:34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能读懂课文1、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能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感情。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健壮”、“满山遍野”等词意。

  2.读懂课文第1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欢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出示课题齐读。

  二.交待学习任务。

  1.我们对山里还了解甚少。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山村的美丽,特别是山里孩子的可爱之处将会有一定的了解。

  2.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总分段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三.自学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主要针对生字的读音掌握情况。

  2.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句式1:山里的孩子是。

  句式2:山里的孩子是、、。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

  2.学第7课时,我们是怎样读懂总分段的?

  3.用“——”划出总起句。用“..”圈出中心词。理解“健壮”。

  4.为什么山里的孩子长的这么结实、健壮呢?理解分述句。

  齐读第2句,圈出动词,在练一练:

  爬山采树拾松果登蘑菇

  听读第3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为什么不能漏?

  “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你从句中哪些地方看出?

  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5.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6.请学生看板书复述这一段的内容。

  7.练一练。

  一.指导生字,布置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感情。

  3.复习巩固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客”、“充满”等词意。

  教学过程:

  一.读读第1段,说说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二.学习第2段。

  1.初读感知,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

  2.自学这一段,完成填空题:

  课文第2段是用()方法写。总起

  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写具体的.。

  3.反馈、校对。

  4.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见书

  比一比,说一说哪一句更能看出山里孩子的热情好客;抓住带点词体会。然后指好这两句话。

  5.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写什么。

  三.学习第3段。

  1.按第2段的填空题,自学这一段。

  2.校对答案,辅导难点。

  3.有感情的朗读分述部分。

  4.山里的孩子幻想真多啊!文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想想,他们还幻想什么?

  5.:要是山里的孩子这些幻想都能实现的话,山村将变得更加美好。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多么有理想啊!

  一.学习第4段。

  1.结合板书,复述前三段内容。

  2.山里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读第4段,这句话把大山比作什么?从哪儿看出?

  3.: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4.带着山里的孩子对大山的热爱之情读这句话。

  5.以“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为总起句看板书复述全文。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3.能仿照第3自然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指导:山里孩子健壮的身影在满山遍野游乐时要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山里孩子接待客人是要读出满腔热情的语气,山里孩子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时要读出他们满怀希望的语气。

  2.自由练习,最喜欢读的一段可多读几遍。

  3.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听,评议。

  4.齐读。

  三.指导背诵。

  1.找规律:结构相同——先总后分。

  2.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分几方面写?

  3.试背。

  二.、练写。

语文教案 篇2

  一、出示大屏幕,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听完了故事谁来给故事起个名字?(捞月亮)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捞月亮。老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指名读和齐读)

  二、初读课文,复习会认的字。

  1、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也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要想把故事讲好,就必须要把课文读孰。对了,生字娃娃你们和他们交成好朋友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教师出时生字图片,会读的同学举手读,其他同学大声齐读。教师边把要认得生字中要注意的地方讲给同学。

  2、开火车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大家都是记字小能手,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熟的。赶快来读读课文吧!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那几种猴子?课文文给我们介绍了四种猴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附近的猴子

  2、刚才大家大家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同学悄悄地告诉我他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找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有趣。)

  3、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4、找同学说说自己认为有趣的地方。不动脑筋跟着乱叫、利用特长倒挂着捞月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叫起来;也跟着叫起来;跟着叫起来。从而揭示猴子们遇事不动脑筋,别人怎样说自己就跟着怎样说。

  四、读了课文,你想对可爱的猴子们说些什么?

  孩子们,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想对可爱的猴子们说些什么?

  教育孩子们(遇事要动脑筋,才不会做出傻事)。贴纸条揭示道理。

  五、续编故事。

  听了大家的话,这些猴子们会怎样说,又会怎样做呢?

  小组讨论,说一说。

  六、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湾的美,大海的美,而且感受到大海美得并不空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的美好感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学生分析

  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入学已两个月了,已学习完了汉语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阅读了两篇小短文,有一定的学习生字和小短文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提倡一些新型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合作,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语文这门学科。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关注学困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希望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观察、想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认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创新点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提倡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大海的美;在课堂中老师真诚地尊重和理解学生、以宽容和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氛围,进而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 认读生字“住边亮湾条打位爷他故事完”12个。

  2、 复习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极其它方法识字。

  3、 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

  4、 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读生字“住边亮湾条打位爷他故事完”12个。

  2、 通过生字的学习,积累识字方法。

  3、 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大海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的好朋友丁丁邀请咱们去他的家乡大海边玩。你们愿意吗?(生答)那快快准备好,我们马上就出发吧。

  2、 课件演示:大海、波涛、月亮湾、打鱼船、老爷爷和丁丁、课本上的小诗。

  3、 看,蓝色的大海,美丽的月亮湾,丁丁的家乡多美呀!还有一首描写丁丁家乡的小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我家住在大海边》。(板书课题)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美丽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丁丁的家乡”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小诗,自主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过渡:谁还记得遇到不认识字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试着用刚才的方法指读小诗。看能读下来吗?

  1、 自读小诗。

  2、 同桌互读,正音。

  3、 指名读。评价。

  4、 小老师领读。

  5、 还有很多同学想读,请会读的同学大声读,还不熟练的同学小生跟着读。

  【先放后扶,给学困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互相评价,以鼓励为主,相互尊重,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这么快我们就读会了小诗,你们真棒!看小诗中的词变成了小鱼从大海里游了出来,向你们表示祝贺那!

  1、 出示鱼片做的词卡,出一张读一张。

  2、 小老师领读。

  3、 小老师查读并评价。

  4、 齐读词卡。

  (三)、小诗我们会读了,又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看字你认识吗?(课件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他们都藏在你们的书里,到诗中找一找,找到了用铅笔做上标记,读一读。

  1、 找字并自由读。

  2、 同桌讨论生字的记忆方法。

  3、 汇报。(学生说到哪个生字课件就出示哪个字)

  住:人+主=住

  还有哪些字也是“イ”?“他、位”

  板书:住位他(“イ”变成红色)

  完:请你拼出它的读音,领大家拼拼。看看还有哪个字与它的读音相同?

  湾:请你领大家拼读。

  板书:完湾

  打:他与手有关,左边是“オ”。

  板书:打

  事:请你给事组个词——故事。

  板书:事(第一笔“─”变成红色。)

  条亮爷边:领大家读读。

  还有个字你们认识吗?

  出示“有”齐读。

  板书:有

  4、 出示生字卡

  (1)齐读字卡。

  (2)男女生、小组分读。

  5、 游戏:

  今天,我们到丁丁的家乡月亮湾来玩,可真高兴。月亮湾的沙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呢。(出示课件:有贝壳的沙滩)大家愿意捡贝壳吗?(生答)我们一起去捡吧。

  师生共同捡贝壳。

  瞧!老师捡到了一个,你捡到了吗?咦,贝壳里还有字条呢!快拿出来读读。(师到学生中去听)奥,我发现咱们手里的字条都是小诗中的字词,我们来把它试着连连。(课件出示小诗)全体连诗。我的是:我家住在大海边生:天蓝蓝┅┅

  小结:在月亮湾沙滩上捡到的贝壳,是大海送给大家的礼物,快收起来。

  【通过游戏,在玩中学到知识,巩固复习,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识字、学文,就不枯燥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再读课文,感悟月亮湾和大海的美。

  过渡:月亮湾天蓝蓝,海蓝蓝,我们还在月亮湾的沙滩上捡贝壳、做游戏,放眼望去,大海就在我们眼前——

  1、 课件出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大海的图片。

  过渡:大海风景美丽,物产丰富。你们喜欢月亮湾、喜欢大海吗?你能通过读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吗?

  2、 有感情朗读。

  (1) 自由读。

  (2)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评价,

  (3) 大家齐读。

  【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对诗的意境有了内化,感悟诗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想象画面听读,是在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

  过渡:大海边的'月亮湾里有条打鱼船,船上有位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你们猜猜他会说什么故事呢?(出示课件:打鱼船和老爷爷、丁丁)

  3、 学生想象回答。

  4、 试背课文。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想象中拓宽了创新空间,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无论是想象还是描述,都要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还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

  过渡:大海美丽无限,描写大海的诗歌也很多,这些是课下同学和老师搜集来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首,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四、扩展延伸。

  1、 出示有关大海的诗歌六首。

  2、 学生下座位去读。

  3、 选代表汇报。

  【新的课标要求语文课要开放,讲究大语文观;教师是在用教材,不是在教教材,而且教材既可以补充又可以替换,只要学生能接受,有兴趣。另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扩大他们的阅读量。】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就读到这里,课下还可以接着读。

  附板书:

  我家住在大海边

  住 打

  位 事

  他 有

  条 海边 月亮湾 打鱼船 位 故事 老爷爷 说不完 住在 他

  课后反思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一首富有海边渔村生活气息的诗歌。描绘了大海的美丽和渔民生活的愉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尝试理念的支配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

  讨论、全员参与等学习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课堂的容量。在小组讨论中感悟到大海的美丽。把课堂上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注意了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

  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首诗歌时,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尝试研读,提出要求;然后小组共同学习,相互评价,提高朗诵水平,从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富饶美丽。最后尝试品读,通过初读、品读,学生对诗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使形象和情感融合,达到学生情感与诗歌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境地。

  3、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根据本课主题,联系学生生活积累,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感受

  诗歌的语言、情境。

  (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新授课伊始,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大海的美丽。由此,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兴趣浓厚。

  (2) 利用电脑课件,突破难点。本课语言优美,朗朗上口。但是

  有几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船上有个老爷爷,他的故事说不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呢?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声的课件,由一个老爷爷讲故事,同时出现画面让学生观察、体会,通过自己的感悟,再通过形象直观的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点,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生字教学本是枯燥乏味的,但是信息技术的介入却为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通过提供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 ,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列宁的图片和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出来。

  2、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打一动物( )

  2、教师简介列宁生平

  列宁(1870 —1924)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好中差兼顾,开火车认读。

  3、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一、二、四段内容。

  1、从图切入,(出示课文插图)在蜜蜂向导的带领下,列宁找到了养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话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2、教学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段内容,注意他们此时的表情,交流:惊讶、笑着,引导识记“讶”什么情况下你感到惊讶?

  3 、 回读1、2段,认读词语。

  养蜂的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这样惊讶?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思考。(1)、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要求会认的字,有五个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读通吗?先看这些词语:莫斯科、附近、派人、谈天。

  认读,引导识记字形,理解意思:莫斯科(城市名),附近(谁坐在谁的附近?你家附近有哪些建筑?)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 2)、看来列宁和养蜂的人常常见面,可为什么养蜂的人见到列宁感到惊讶?指名朗读第二段。

  比较句子: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小黑板出示课后相关练习)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①分别为这两个词语找反义词。

  ②这两个词语能交换吗?

  (3)、指名朗读1、2自然段。

  4、回读第四段。难怪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引导读出惊讶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派”字右边不是“瓜”。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的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敲”字的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练习书写

  3、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2、搜集列宁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读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1、默读这一段,思考: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 ——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2、小组讨论: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3、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重点引导展开合理想象。(出示小黑板)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想到。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哪个词语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理解“果然”。

  (3)、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练习口头表述。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4、再次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2)、扩展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列宁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拓展交流。

  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5

  《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

  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

  二、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

  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

  意:组词。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

  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齐读全文,并想像画面。

  6、你觉得这篇乡村课文写得怎么样?(形象、生动)

  二、积累好词、佳句。

  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三、画。

  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课题设疑和对比的写法。

  2、通过对文章的探究分析,体验作者的情感。

  3、学会情感交流,对“家”的更深层次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对“家”的探讨,体验作者的情感并加深自己对“爱”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家”的深刻内涵的认识和对作者对精神家园的追求的理解。

  教学节数:

  一节课

  教学课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讲解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我想有个家》。出示歌词: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 可是就有人没有它

  脸上流著眼泪 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他 受伤后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单的孤单的寻找我的家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

  无法理怨谁 一切只能靠自己

  虽然你有家 什么也不缺 为何看不见你露出笑脸

  永远都说没有爱 整天不回家

  相同的年纪 不同的心灵 让我拥有一个家

  2、思考(小组讨论):歌曲中的家是怎样的情形?

  提问。

  师:大家所说的家包含于物质的港湾、避风港等和情感的归宿、思念等两个层面。冰心老人心中的家又是什么?

  二:朗诵并思考:

  师:结合朗读情况正音。

  1、题目为“我的家在哪里?”题目为什么加问号?

  提问。

  师:文章标题一般不加标点,此题加问号,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家” 的深刻内涵的思考。

  2、冰心老人为什么发出“我的家在哪里?”的疑问?她的家究竟在哪呢?

  投影显示:“冰心在中剪子巷的家”的图片(略)及冰心《我的大学生涯》的`一段话 :

  在北京中剪子巷的家里,冰心住了10年,直到赴美国留学。父母之爱、姐弟之情陪冰心走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一生中最热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一段”。(《我的大学生涯》) 她生命中最初的荣誉与美德,理想与追求都在中剪子巷里生根发芽。

  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见解。

  师:现实中的家不是冰心所追求的家园,中剪子巷才是冰心老人梦寐以求的家。

  3、为什么说“中剪子巷”才是作者心中的家?

  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车夫:胖大腰圆,把我举上车,拉起我走,慢腾腾地走,让汗水湿透了。

  行人:作揖、请安、一站就老半天。

  (1)那是一个没有争斗的美好的世界。

  (2)那是年少生活的一段日子。代表着一种真、善、美。

  三、精华鉴赏: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1、“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这是为什么呢?你从中读出冰心老人怎样的感情?

  师:年少时的岁月永远也回不去了。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向往与眷念、失落与无奈。

  2、冰心老人为什么认定“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为什么说她所住过的其他地方都不是她的“家”?

  师:(1)作为一个迟暮的老人,作者会对早年,尤其是童年的生活产生无尽的眷念。回首之际,才会发觉这一切都会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2)说明了作者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作者对童年的眷念,实际上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的真、善、美的眷念与坚持。成人世界太多争斗、太多丑恶,不是她向往的理想家园。

  3、结尾处说“我这人真是 ‘一无所有’” 你认为她真的“一无所有”吗?

  为什么?

  因为作者无权、无官、无级、无款、无旧,物质上不丰富。作者虽清贫,但拥

  有一个富足的精神家园。表达了她坦荡从容、堂堂正正做人的情怀。

  四、小结与升华: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

  1 、一个人对一段日子的眷念,意味着眷恋什么?

  眷念人生的真善美,对纯净的外界的渴望。对那段追求知识和真情的激情岁月的向往,是对那段流溢着爱与温馨的生命灵泉的眷恋。

  2 、作者心中的“家”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追求呢?(提示:冰心《我的大学生涯》的那段话)

  作者心中的“家”不是一般意义的家,而是指精神家园,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充满亲情、友善与温馨的平和而又不受外界干扰真、善、美的世界。

  附板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

  -- 冰心

  梦境--中剪子巷

  亲情、温馨

  家 对比 :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权、官、款

  梦醒--现实

  丑恶 、肮脏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上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像的奇妙。

  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彩虹美丽奇特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课前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说一说: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2、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彩虹有关的一篇课文(出示课题)。

  3、说一说:“七彩”指哪些颜色?(介绍科普知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进行科普教育,实现学科的整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指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读不通顺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

  2、师范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认读识字。

  4、师出示带生字的词或短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记忆生字。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教师先不要范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使学生在自读中熟悉生字词。教师的范读,可以达到正音、指导的作用。在认读生词和生字时,教师有意识的从简到难,帮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很好的`记忆。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同组同学互相评价指正。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师指两个小组试读课文,其他小组评价指正。

  3、逐段指导朗读,各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和问题。指导学生借助“那是用七彩的丝绸结成的桥。感悟七彩桥给人的轻盈飘逸之感。理解“倾泄”的意思。 引导想像站在桥上摘星星的情景,学生做一做动作。说一说:星星摘下来你想用它做什么?

  4、指名配乐朗读课文第三段,其他同学想像课文描写的奇妙景观。

  5、小组互相读课文,每个人都说一说在读时自己头脑中所想像的画面。、

  6、说一说:你见过彩虹吗?看到美丽的彩虹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在读中欣赏、读中体会、读中评价,既欣赏了别人的朗读,又欣赏了自己的朗读,还发展了评价能力。一系列的引导想像交流,发展了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激发想像力。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写生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

  2、学生独立书写。提醒学生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要求孩子书写认真并写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五、课内延伸

  1、收集描写彩虹的词语、句子或诗,摘抄下来。

  2、把你看到彩虹后的奇思妙想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知识。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想象已现实为主,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读懂读通课文,学生自主解决生字生词,老师泛读达到正音的目的,在初读课文之后交流体会,解疑答难。老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向学生渗透一些科普知识。如:彩虹的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青、紫,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对生词“似的”的解释采用了结合上文来理解词语,让学生自己来理解,不把知识驾驭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而是让学生结合语境来解答,从这句话中引出瀑布,鼓励学生多多吸收课外知识,从“瀑布”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倾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课文中作者想象的奇妙,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并让学生自己也去想象雨后彩虹。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欣赏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讨论释疑,教师点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联想,引入文题。

  (1)、出示名为《星星的思念》、《摘星星》、《紫色的星月》三幅图片,并出示图示解说。学生欣赏。

  (2)、激发学生欣赏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回忆学过的诗文,描绘出你心中的最美的星星。

  (3)、教师点评,导入文题。

  同学们描述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星星,说得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那么在文坛泰斗巴金爷爷的.笔下,深蓝色的天空中密布的繁星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景致和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巴金爷爷23岁时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繁星》。

  (教师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巩固字词。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巴金创作情况。

  (2)、出示字词,自主聪埃加深印象?

  三、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配乐朗读。

  (按时间顺序出示三幅图片:《孩子数星星》、《呼唤星星》、《船上看星》)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配乐)

  (3)、小组成员互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

  四、逐步感知,深入体会。

  (1)、出示问题。

  (作者写了自己三次看星星的情况,每次看星星的感受是什么?)

  (2)、指名配乐朗读,领悟精美片断。

  (3)、学生作答,教师引导。

  (第一次:甜蜜、温馨,繁星如母亲。第二次:亲密、投机,如伙伴。第三次:舒适、信赖,如知心朋友、母亲。)

  五、比较欣赏,拓展思维。

  (1)、阅读材料片断,感知内容。

  (2)、学生比较鉴赏。

  (你喜欢《繁星》或《天上的星星》片断哪些文字和语段?为什么?)

  (3)、教师小结。

  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向巴金爷爷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再次欣赏配乐朗读,总体感知,达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4)、出示小诗,朗读体会。

  六、课后作业。

  赏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

语文教案 篇10

  深秋的一个早晨,我打开教室,学生与往常一样一拥而进。一个声音尖叫起来“小鸟、小鸟……”许多个声音高叫着“小鸟”“小鸟”……

  在紧闭的窗棂下一张课桌上,一只小鸟肚皮朝天,蜷缩着双爪,一动不动。有人说,那是一只死鸟,扔了吧。

  我轻叹着、怜惜着,轻轻地把小鸟放在左掌心上,它居然抓住我的食指踉踉地站立起来,睁开一双绿豆大小的睡眼惺忪、无助胆怯的眼睛,打量着我周围挤得满满当当的孩子们。这些个孩子——我的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立在我食指上的——小家伙,谁也不认识谁。

  “老师,让我摸一摸。”

  “别,你手上的热气,会伤着小鸟。”

  “我的手冷。”

  “那也不行。”

  “老师,它叫什么名字?”

  我被问住了,确实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很多年了,深居闹市,伎身于钢筋水泥牢固的围城中,很少涉足于自然,山峦田野、江河湖泊,对外面的世界,对野生动物、植物知之甚少。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这只小鸟,它的头生满黑色的羽毛,象刚锔过油的丽发,黑黝黝的;一对绿色的小眼睛(其实比绿豆还小),似泪,是让人怜悯的微光;淡黄色的喙尖尖的,紧闭着;满身灰黑的羽翼未丰;一双灰色的小爪子,象对小钩子,抓得我的食指生生作疼。是啊,就叫它小家伙吧。

  “同学们,我们就叫他小家伙,好不好呀?”

  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出:“小家伙,小家伙”

  小家伙似乎被吵醒了,身子动了动。我感到手中一热,一滴流动的白色物质在我手指间滑动。

  “小家伙拉屎啦!”

  “小家伙把屎拉到了朱老师的手中了。”学生的起哄了,欢乐充溢满教室。

  小家伙来了精神,来回转遛着黑色的小脑袋,比绿豆还小的睡眼不再惺忪、胆却,晶莹透着好斗的生气,那神气仿佛在说,你们才是小家伙,你们才是。又像在问,你们是谁,干吗围观我?

  教室里再安静后,我指着鸟嘴对同学们解说:“鸟的嘴叫喙,长得尖尖的.……”这时张开了嘴巴似乎配合我的讲解。

  “朱老师,小家伙饿了。”

  “小家伙要吃东西了。”

  “小家伙,你以为你是谁?教室里哪来吃的!”同学们又欢闹开了。

  小家伙不耐烦了。振振翅膀,歪歪斜斜的飞过头顶,面壁立于电视机上。小鸟累了,让它歇会儿吧。

  “朱老师,小家伙又拉屎了,它把屎拉在蓝猫的头上。”不知谁突然叫道。

  我抬头一看,小家伙一动不动。电视机框上添了一个白点。我慎斥道:“小不点,连动画片也不让人看,你还不快下来。”

  小家伙在我伸给它的手上拱了拱,猛一伸头,在教室里盘旋了几圈,然后,落在了日光灯管上。小家伙,你再饿也不能停在那上面。我拿起了教鞭。

  有个同学哭丧着脸求道:“老师,别打它。”我爬上桌子,把教鞭的末梢轻轻地塞到小鸟的脚下,它缓缓地挪动着双脚,避开教鞭。我耐心地说:“小家伙,你稚嫩的翅膀怎能载着你自由自在地在蓝天飞翔,到我这儿来吧,我们会好好地照顾你。”小鸟听懂了我的话,站到了教鞭上,又站到了我的手中。小家伙在我的手中拱着小脑袋,扭动着身体,似乎要挣脱我,又似乎希望我就这样把它捧着。我对它说:“小家伙,想回家吗?咱们试一试。”我推开窗扇,分开合着的双掌。小家伙抖了抖羽毛,笔直地冲向窗户,飞向了对面的大树。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

  教室里又开始欢腾起来,目送小鸟远去的孩子们或高声或低语。小家伙飞走了。小鸟回家了。或手舞或足蹈。孩子们在欢呼用他们最真诚的童心,用他们最纯洁的爱心。我在心底为孩子们欢呼,为了他们的童心,为了他们的爱心。

  直到今天,我查遍了我所有能接触到的资料,也未搞清楚小鸟的科目,但是我知道它喜欢我叫它小家伙,这就足够了。同时我还知道小家伙是一只刚刚学飞的雏鸟,就像我身边的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一片茁壮成长的希望。终于有一天他们也会腾身而去,哪怕跌跌撞撞,但是最终能够在蔚蓝的天空中盘旋翱翔。

  我想,人只要些许有点知识,亦能通灵万事万物。小家伙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精选)08-22

[精选]语文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