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8 10:32:1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9篇(精)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9篇(精)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在一次看图拼画的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图样,要求孩子照样去拼图。由于是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后我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片都用了几个,然后再记录下来。这时班上一位叫王志鹏的小朋友问:“老师,我拼的小人和图上的不一样,行不行呀?”原来他拼的小人的脚用的是长方形,而图样上是用三角形拼的。当时我想: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三角形呢?于是我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 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1) 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

  (2) 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

  2、 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教师为幼儿提供图形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用了几个,记录下来。

  (1) 请幼儿拼一个小人。 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和别人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鹏说:“我用圆形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体,用长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形拼了她的头,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就拼一个小人,幼儿就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2) 拼一个房子幼儿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顶,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顶,有的拼了长方形有房顶……有一个窗子的,有两个的窗子的;有单扇门的,有两扇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呈现在你眼前。(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拼房子该用什么图形来拼,而随幼儿用什么来拼,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幼儿都好像是建筑师,造出了各式各样很美的房子,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延伸活动小组合作拼一个“我们的幼儿园”,拼好后各小组可进行交流。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数以及序数、单双数。

  2、能够区分上下。

  活动准备:

  1、《给宠物喂食》大图。

  2、幼儿用书《给宠物喂食》。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出示《给宠物喂食》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住在哪层楼哪间房?引导幼儿说出第几层第几间房等序数。

  2、复习单双数:

  这些宠物各有几只?(1、3、5、7……)它们都是什么数?(单数)这些宠物分别喜欢吃什么?这些食物分别有多少?(2、4、6……)2、4、6、8是什么数?(双数)

  3、数的比较。

  引导语:你觉得喂小动物的食物够了吗?(够,食物比动物多1。)

  二、游戏:这是什么。

  1、教师用手遮住《给宠物喂食》大图中的一幅画面,如遮住第二行的.第四幅,让幼儿猜出遮住的是什么,有几个。(通过动物下边是食物,食物比动物多1的线索回答)

  2、引导幼儿叙述遮住的图案上面是什么,有多少;或者遮住的图案下面是什么,有多少。

  3、幼儿两两组合,采用幼儿用书《给宠物喂食》,玩游戏。

  一个幼儿遮住一幅画面,另一位幼儿猜:遮住的是什么,有多少。然后再互换角色玩。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及操作活动中感知探索分合现象,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能用图画、符号、数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情况。

  3、大胆尝试、探索,帮助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迁移相关经验。幼儿可以灵活地运用互换互补的规律较容易地掌握10以内数中较大数的组成,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设计思路

  数的组成是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一个重要而困难的内容,它涉及到整体与部分、分与合、两数之间互补、互换等数学内部的本质规律,这些规律需通过幼儿的反复感知、思考来获得。目前幼儿园从2、3开始学习数的组成,因为2、3的分合法比较简单,幼儿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熟练掌握。因此我将重点放在学习5的组成上,因为5的分合中既有等量关系又可进行互补和互换规律的探索,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的实质意义和基本方法,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积累有益的学习经验。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且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重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利用接近幼儿生活游戏的画面来帮助幼儿轻松学习。

  教学重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此将活动重难点定为:

  活动重点:

  学习10以内的分解和组成,明确并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

  在学习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能自己发现出分合式中部分数互换互补的关系以及分合式中组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流程

  2的组成——感知分合现象3的组成——发现并理解组成中的交换规律5的组成——探索发现组成中的互换互补规律6的组成——体验组成中的互换互补规律7、8的组成——探索发现组成中组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9、10的组成——运用组成中的规律

  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以前 的基础,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基本到达目标,幼儿积极的和老师互动,认真的完成每一项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现在,正是玉米丰收的时节。玉米对于孩子来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吃过,对玉米也十分熟悉。在一次,吃点心(玉米)时,孩子们边吃边在讨论,一根玉米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数一数不就知道了”“这么多很难数的。”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当时我就在想:这可是件很容易的事,只要细心、仔细点就能数清楚了,我自己尝试着数,但数着数着,要不就忘了数到哪儿了,要不就忘了这粒到底是数过还是没数,再不然一打岔又忘了自己数到几了……当我再次数玉米的时候,我拿了一支笔,每数过一粒玉米就用笔做一下标记,这样等满棒的玉米上都做满了标记的时候,玉米的总数就出来了,连数了三次,总数都是一致!

  后来我想其实要让大班的孩子弄清楚一根玉米棒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是没必要的,因为玉米长得可不那么规整,中间部分还可以,但是首尾两端可就麻烦了,还因为孩子们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不过想想玉米是一个很好的本土材料,而且每一根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何不利用我自己数玉米的方法迁移到让孩子来发现玉米的排数呢!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数玉米》。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排列的方式,尝试数清圆形排列的玉米排数。(重点)

  2、通过活动,发现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这一排列规律。

  3、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难点】

  通过纪录、汇总发现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掌握1—20以内的单、双数。

  2、玉米棒、记录纸、水彩笔幼儿人手一份;小圆点、小图钉、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多吃玉米有益处。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一个完整的玉米)问:“玉米可以干什么啊?(可以吃)

  2、让幼儿了解吃玉米的好处。

  师:我们都很喜欢吃玉米,你知道吃玉米有什么好处吗?

  3、教师小结:多吃玉米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的人,现在这种人很多的,我们应该多吃,这样有助于预防。

  (二)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出玉米的排数。

  1、师:今天,玉米宝宝们排着队,要来做早操了,你们看,一排、一排、一排的队伍整齐吗?(整齐)

  2、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排数。

  师:“请你来猜一猜,这个玉米一共有几排队伍呀?(幼儿猜10、30、26……)

  3、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排数。

  师:大家都猜的不一样,玉米到底有多少排呢,我们来数一数。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玉米,请你们仔细数一数手中的玉米有多少排。

  4、幼儿操作:数玉米,教师观察幼儿是怎样数的。

  5、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排的方法。

  师:你们数得清楚吗?哎呀,我也数不清楚了,谁数清楚了?你是怎么数的?(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数玉米排数的方法)

  6、出示讲解图并小结。

  师:以前我们数的都是从第一排开始,第一排、第二排……;圆形排队的,先要做个记号确定起点,再数第一排、第二排……这样数就不容易数错或者漏数。

  7、引导幼儿讨论: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起点呢?在我们周围找找看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帮忙,并说出如何使用材料。(请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三)幼儿尝试运用辅助材料的'方法,数出玉米的排数。

  1、今天,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小东西,看一看有什么呀?(出示辅助材料:黑笔、小圆点、小图钉、毛线)

  2、出示纪录纸。

  (1)师:今天,我们要把数出来的玉米排数纪录下来,请你来看看应该怎么记?

  (2)与幼儿一起讨论纪录的方法

  3、幼儿操作,借助辅助材料数玉米的排数并做相应的纪录,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数的快的小朋友与同伴交换数,相互检查。

  4、集体交流,发现玉米排数的规律。

  (1)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有几排?教师并将幼儿的结果纪录在一张大表格中。

  (2)引导幼儿讨论哪种方法数起来最方便?(用笔画、用图钉做记号)

  (3)请幼儿观察玉米排里的秘密。

  师:请你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幼:16排的玉米最多,10排的玉米最少……引导幼儿观察玉米的排数都是双数的规律)

  (4)教师小结:其实玉米的排数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都是按照一排一排这样排队的,并且排数都是双数。

  (四)延伸活动:

  师: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出示橘子)

  师:请你来猜猜看这只橘子会有多少橘子瓣呢?(幼儿猜测)

  师: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找到起点,做上标记,一、二、三……一共有多少瓣啊?它是双数的还是单数的呢?

  师:是不是所以的橘子都是单数(双数)的呢,请你回家再去数数看,明天来告诉老师!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的关系。

  3.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1. ppt农耕园(6颗花生、5个玉米、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

  2. 数字卡片及“>”、“<”卡片。

  3. 数字卡片若干。

  4.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茄子、西红柿、青菜、青椒、土豆等多种不同数量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农耕园参观,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

  教师播放ppt,认识农耕园的农作物。

  (二)认识“>”和“<”。

  1.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在农耕园里看到了这么多农作物,出示花生图片:“看到有几颗花生呢?”出示玉米的图片:“看到有几个玉米呢?”。

  幼儿逐一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花生和玉米比,谁多?谁少?”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6”大于“5”。

  2.认识“<”。

  教师:“还有什么农作物呢?”教师出示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芋艿和番薯比,谁多?谁少呢?”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初步理解小于号的含义,说出“7”小于“8”。

  (三)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1. 教师:“>”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2.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游戏:学做“>”和“<”。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两名幼儿做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运用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体姿势表演“>”或“<”,并请全体幼儿读出来。

  2.全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教师出示数字,请扮演数字的幼儿取好相应的数字,一名幼儿扮演大于号(小于号),表现数量关系,并一起念出声来。

  (五)巩固练习。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农耕园里还有好多农作物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并用请你们先比较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想一想,在中间空格里填一个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讲评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农耕园的一些农作物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也容易让幼儿接受,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带领幼儿去农耕园参观引入课题,然后再并结合ppt图片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用儿歌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后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活动后我感觉如果能用实物放入到我的这个教学中来的话,可能会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效果可能会更加好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熟练进行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扑克牌,数字卡,纸面教具。

  纸面教具:打印1-9的数字卡若干套,并裁剪;打印《扑克王》作业人手一份。

  材料准备:从A到10的扑克牌若干套。

  活动过程:

  教师拿出一张扑克牌,引导幼儿想办法从下面一排扑克牌中,找出数字加起来正好等于这个数字的牌。

  ——我出示了一张扑克牌8,谁能给我2张总数等于8的扑克牌?

  ——我出示了一张扑克牌7,谁能给我3张总数等于7的扑克牌?

  ——我出示了一张扑克牌10,谁能有不同的方法给我扑克牌?每种方法都要让总数等于10。

  教师组织幼儿玩“扑克王”的游戏,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10位幼儿、1套扑克牌,强化幼儿对10以内数的组合与分解的理解和运用。

  规则:

  1.取走扑克牌中J、Q、K、王牌,将1--10的`扑克牌(A代表1)的数字面朝上放在桌子上,第1轮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是扑克王;

  2.接着由扑克王抽取一张扑克牌并向其他幼儿提出要求,如“谁能给我2张扑克牌加起来等于x",其他幼儿中,谁能最快将符合要求的牌给扑克王找出来,谁就是新一轮的扑克王。

  教师分给幼儿每人分一张数字卡,组织幼儿玩数字组合游戏。

  随机分,幼儿被分到哪张数字卡就代表他是哪个数字。

  第1轮:从幼儿中随机选出一个数字,请组合起来等于这个数字的2位小朋友手牵手站在一起。

  第2轮:从幼儿中随机选出一个数字,请组合起来等于这个数字的3位小朋友手牵手站在一起。

  第3轮:从幼儿中随机选出一个数字,请组合起来等于这个数字的4位小朋友手牵手站在一起。

  引导幼儿操作《我的数学——扑克王》连线游戏。

  ——让上下两张扑克的数字加起来等于10,你来连一连。

  温馨提示:

  在前面一个活动中幼儿用到的是具体的实物,到了这个活动就要过渡成较为抽象的扑克牌,主要是为了锻炼幼儿的抽象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合成与分解的能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扑克牌投放到益智活动区中让幼儿继续玩游戏“扑克王”。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 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好门牌号码的一幢幢楼房组成一个小区,引导幼儿为整个小区内的每幢楼房设计楼号。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游戏活动,正确感知正方体的六个面,知道正方体有六个正方形的面。

  3、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魔方一个),每一面上有一个数字1—6。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剪刀、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1、小老鼠的宝贝—教师讲述,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来了一位客人。(小老鼠)

  小老鼠带来了一个宝贝,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初步认识正方体。

  —教师出示大正方体的'一个面(将其余面用布盖起来),这个宝贝是什么形状?

  —将整个正方体全部展示在幼儿面前,再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告诉幼儿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魔方。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这个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正方形?

  3、游戏:抛盒子

  —师幼共同商定游戏玩法:先抛扔这个正方体的大魔方,当魔方停下来,看上面的数字,数字是几,幼儿就拍几次手。

  —师幼共同游戏几遍。

  4、制作正方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幼儿数一数,它是由几个正方形的面组成的?

  —师幼共同观察展开图,讨论制作正方体的具体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

  5、游戏:抛数字魔方。

  —幼儿两两结对,商量谁先掷盒子,进行抛盒子的游戏。

  —抛出盒子后,幼儿根据盒子上面的数字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比大小等。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_大班数学教案07-05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7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15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1

大班数学教案03-04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大班数学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