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7 12:00: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处地方的景色,写出景物的特点,表现出那里的美。

  2、恰当使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练习修改习作。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恰当的运用所学的方法来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

  描写景物时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美。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我们的祖国美丽的风光无处不在,森林覆盖的连绵群山、微波荡漾的清澈湖水、碧绿无垠的.广阔草原、湛蓝悠远的神秘大海……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些曾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再来感受那美丽的景色吧!

  二、交流、品评、指导

  1、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你曾经去过的地方……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愿意把你看到的景色讲听吗?(学生可以借助图片、照片等回忆、讲述。)

  2、请一名学生上台交流。

  3、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感受到那里景色的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教师:介绍一处美景,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的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到景色之美。

  4、学生在做调整,重新进行交流。

  5、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6、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习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它可以是著名的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公园一角,可以是海边日出,也可以是城市夜景。

  这节课就让我们把这美景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二、习作

  1、作前提示

  请你想一想:你准备写什么景物?它到底美在哪里?

  2、方法指导

  (1)你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2)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怎样描写景色的?把学到的方法和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你的中来。

  3、要求:(1)把笔墨多花在描写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2)写时,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作中指导

  学生,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拨。

  板书:

  这里景色美

  你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怎样描写景色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一、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二、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一岁一____。野火______,春风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无处寻____。

  2、按要求分类:

  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

  木: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

  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肃穆、荒谬、健忘”等词语,理解其词义并用词造句。

  ⑵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⑶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2、能力目标:

  ⑴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⑵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⑶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3、德育目标:

  文章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

  3.让学生在读中认识秋天的特征,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体会到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愉悦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会记、会写5个生字。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第7课。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

  (1)这些生字小朋友还记得吗?那就小火车开起来;

  (2)这儿还有几个要求会认的字,一起来;

  (3)这儿还有些词语呢,谁能读?(指名

  2.大家真不错!还记得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吗?我们一起听一听。(放课文配乐录音,指名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板书:青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

  3.信里写了些什么呢?你们一定很感兴趣吧!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赏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课件动画

  师:大家看!秋风轻轻地吹,一片片枫叶在空中飞舞,秋姑娘的信可真多呀!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呢?接着往下读,找一找。(学生自由读书)

  师:找到了吗?把你最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师:你喜欢哪封信?能读读吗?(学生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信,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点拨、指导)

  (1)是这封吧!(同时出示.课件动画)

  师:秋天到了,大雁们要飞往很远很远的'南方过冬呢!秋姑娘在信中会让他们小心什么呢?(学生发言设想:A、小心掉队了;B、小心撞上了飞机;C、小心被猎人打中)对啊,真是要多加小心,能读好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读)

  师:你们还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青蛙的那封信)

  (2)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学生发言设想: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教师带青蛙头饰)师:现在呀,我就是小青蛙,冬爷爷快来了,我得找个地方睡大觉了,谁来演秋姑娘呢?先准备准备吧。(学生自由读书准备——指名师生表演——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

  师:**同学,你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松鼠的信)

  (3)你为什么喜欢这封信呢?(学生发言设想:松鼠很可爱)是啊,松鼠很可爱,可是很贪玩,连过冬的食品都忘记了准备。幸好有秋姑娘的提醒。秋姑娘想得可真周到,能读出来吗?(指名读)大家都喜欢吧!同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同桌比赛读)你觉得同桌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那你们愿意演给大家看吗?(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师:还有一封信谁喜欢呢?(学生读写给山村孩子的信)

  (4)是这封吧(出示.课件动画)?秋姑娘没忘记在冬天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发言设想:怕小树冻坏了)是啊,多细心的秋姑娘啊,能读好吗?(指名读——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3.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关心、体贴别人!我们把4封信连起来读,好吗?(全班齐读2—5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考虑、论证的重要。

  【课时布置】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导语: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同学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习课文:

  ⑴ 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局部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

  ⑷ 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

  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⑹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考虑:

  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发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身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同学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局部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3、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4、读第7自然段:

  ⑴ 理解重点词语: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身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⑵ 引导同学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同学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课外延伸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同学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从魏格纳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魏格纳的发现到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不放弃自身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难找证据,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他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3、同学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寻找证据

  发生奇想 引起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