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6 07:35:3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8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活动是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行为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都是很喜欢的。利用这个兴趣点,设计了本节活动“糖去哪了”让幼儿通过操作了解溶解现象,丰富幼儿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感受实验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活动领域:科学领域

  活动名称:糖去哪了

  活动对象:中班幼儿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水的口味和颜色上所发生的变化。

  2、能用搅拌的方法观察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解现象。

  3、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多种可溶物和不可溶物

  难点:了解溶解的现象过程

  教学方法:

  ①实验法 ②引导发现法 ③观察法 ④实际操作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活动过程:

  (一)彩虹糖实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糖、果珍。仔细看看它们的颜色、形状,用小手感受一下。

  (2)提出问题:当糖、果珍遇到水后会怎样?与开始时见到的一样吗?

  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

  糖和果珍放在水里后会出现丝状的浑浊和一些泡泡,这些浑浊和泡泡就是糖和果珍在水里溶解时的现象。用搅拌棒进行搅拌可使它们溶解的更快,我们最初见到的固体状态的糖和果珍不见了,而水有了味道,还变了颜色,这就是溶解。

  (3)幼儿通过实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引发思考

  小朋友,如果把大米、红豆、绿豆、盐、酸梅粉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水里,然后搅拌想一想、猜一猜会不会溶解?

  (四)归纳总结

  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有的可以溶解,有的不可以溶解,我们要多观察、勤思考、备经验、增见识,小朋友回家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实验、观察,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与大家分享你们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搜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3.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本课除了教科书中提到的自制帆船和利用帆船初步探究风与帆的关系这两方面的准备以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可以按照风对人类的利和害两方面将资料进行分类。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同时,也应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有关风与生活的图片及音像等资料,帮助学生扩大风与生活关系的信息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从交流学生搜集资料引入。一上课,先让同学们简单谈一谈搜集资料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对搜集资料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议。

  (2)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制作的小帆船,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及感受体会,从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各自制作的小帆船,想办法让自己的帆船按照指定的方向航行。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刚才的风向变了,要使船仍按照原来的方向航行,应该怎么办”,

  2、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先进行猜想,意识到要保持航向就应该调整帆面的方向,

  3、制定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4、实施探究:

  用自制的小帆船进行验证,初步找到调整帆的方法。

  5、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将实验过程和实验发现以图示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小组先交流汇总实验情况及发现,而后进行组间交流,并对各组的.发现进行比较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帆船的设计与制作,也可以是实验的方法与发现,还可以是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只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开口评价即可,重在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自由活动:

  让学生说一说:你们认为风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风的两面性。

  在引导学生认识风的两面性时,从一个点切入,如风与火的关系。可以结合宾馆厨房炉灶与森林火灾这两方面的实例,认识风的善与恶:炉灶用风葫芦鼓风,增强火势;森林火灾,风助火势,增加灭火难度,给人类带来灾难。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加深对风的两面性的认识。

  6、拓展活动:

  提示学生根据课堂研究的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外后续研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大自然的热情,让学生有意识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大自然的欲望。为使研究活动落到实处,过一段时间,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课后观察、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也可以组织一次研究成果展示会。

  作业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利用风驱动的玩具。

  板书设计:

  小帆船

  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风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

  风的两面性: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风的作用。能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出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但对于风的两面性学生还认识不到,通过本课的举例解释,学生认识到了风力的两面性,知道对于风力要想办法利用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避免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人类的行为进行控制的。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认识不同动物手脚的外形特征。

  了解不同动物手和脚的功能。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动物”组图。

  纸面教具:《连一连》。

  材料准备:笔。

  活动过程:

  组织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手脚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我们的小手和小脚长什么样?

  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小结:我们的每一只手和每一只脚都有五根指头。小手可以用来做手工、玩玩具等;小脚可以用来走路、跑步等。

  出示组图“动物”,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手和脚的外形特征与功能。

  1、出示组图“动物—1”,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手和脚。

  小动物的手和脚和我们的很不一样,你们都认识哪些动物的手和脚?

  你们猜,这会是什么动物的脚/手?

  2、出示组图“动物—2”,引导幼儿了解动物手脚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小鸭的脚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呢?

  小猫的爪子上有什么?它可以帮助小猫做什么?

  猩猩的手臂看起来怎么样?可以帮助猩猩做什么?

  小鸟的爪子看起来像什么?它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本领呢?

  小结:小鸭的脚掌有蹼,像小扇子,可以让小鸭在水里划行;小猫的爪子有厚厚的肉垫,可以帮助小猫跳跃;猩猩的手臂长长的,很强壮,可以让它在树上荡来荡去;小鸟的爪子细细长长的,像钩子一样,可以帮助它稳稳地站在树枝上。

  发放学习单《连一连》,巩固幼儿对动物手脚外形特征的认识。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用笔把小手小脚和它们的主人连起来。

  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手和脚,如小狗、小乌龟等,了解更多小动物手和脚的外形特征与功能。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人手一把不锈钢的勺子。

  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目标

  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一模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让幼儿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效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一环节中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获取新经验,做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不过,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这些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现在就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评析:第一次操作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和表达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好玩吗?这个字读“ao”,这个字读“tu”,它们用来指勺子的哪一面呢?

  教师手指勺子不同的`两个面,教幼儿说出名称。

  (评析:汉字的出现,能成为幼儿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经验,更清晰地表达,并在下一环节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观察和探究。)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时一定能说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倒立、变扁、变长等)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反馈不给予评判,而是让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的意见分歧,从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镜子里的你并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现象。人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叫做哈哈镜。

  (评析:一切科学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我们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鼓励幼儿大胆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一环节中的提问带有挑战性,教师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倾听、不断启发,让幼儿在新旧经验的碰撞中领悟其中的奥秘。)

  三、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途。

  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凸出来的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电话种类的丰富,体验游戏的快乐有趣。

  2、认识并能讲出各种不同电话的名称、外形,知道电话的使用方法。

  3、能用分类的方法重新创设自己的游戏场景。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固定电话,翻盖的及不能翻盖的移动电话超过幼儿人数以上,货架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场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这儿新开设了一个电话超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超市里有什么电话。

  2、幼儿逐一认识各种电话。介绍电话的名称、形状。

  3、教师:你会使用这些电话吗?

  让幼儿自由尝试使用各种电话。教师引导幼儿不管使用哪种电话,都先要找到键盘,按下电话号码,固定电话直接可以通话,移动电话号码则还要按下通话键才能通话。

  二、利用已有知识,重新创设游戏场景。

  1、教师:这儿的.各种电话都放在了一起,顾客来买是很不方便。我们想个办法把这些电话摆放好,方便顾客选购好吗?

  2、启发幼儿商量摆放的标准,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又可分为翻盖电话和不翻盖电话等。

  3、幼儿根据标准重新创设游戏场景。

  三、游戏“电话超市”

  幼儿根据创设好的商场,开展买卖电话的游戏。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自主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

  2、发现用同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自主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并发现用同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小勺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景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当中的各种声音

  师:我们家里有个小懒虫,每天早上都要等到听到一种小动物的声音才会起床,你们猜猜会是哪一种小动物的声音。启发幼儿想想各种动物的声音。起床以后这个小朋友会做什么(上厕所,洗脸刷牙吃饭喝水。)吃饱饭了,这个小朋友要去幼儿园,一路上他会听到什么声音(各种车声,小摊小贩的吆喝声。)来到幼儿园会听到什么(老师小朋友互相问候)

  小结:在我们的周围你只要细细的聆听,就会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同时我们还能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

  二、用勺子敲击出不同的声音师;我们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把勺子,大家动动脑子看看它能发出什么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周围环境中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来,而且有些声音还非常的好听,而且我们也能自己创造很多不同的声音,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看看还能发现出什么特别的声音。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认识菊花,知道菊花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

  2. 能用较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3. 了解菊花是秋天里开放的一种美化环境的花卉,知道要爱护花卉。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菊花课件。

  2. 两盆菊花。

  活动重点:

  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认识菊花。

  活动难点:

  能较形象的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知道爱护花卉。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让幼儿知道菊花是秋天特有的花卉。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都有些什么呢?

  2.播放《秋天的菊花课件》,激发幼儿观察菊花的兴趣。

  给幼儿展示各种菊花的图片。

  教师:这些菊花一样吗?都有些什么颜色,菊花长什么样子呢?

  3. 幼儿自由感知、观察菊花。

  让幼儿自由地观赏菊花图片,并与同伴互相交流。

  教师:菊花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菊花有哪些颜色?菊花长什么样,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让幼儿交流之后,请1-2位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菊花。

  4.教师根据幼儿的自由发现,引导幼儿运用看、摸、闻等多种感官有序地观察菊花。

  教师:大家看看那面前的菊花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颜色?(各种各样)

  教师:菊花的花朵像什么?(像豆芽、卷曲的头发、燃放的烟花、萝卜丝等)我们看到了很多,但是有没有谁闻过菊花有什么气味呢?

  教师搬出两盆菊花的实物,请幼儿上来闻一闻,并告诉其他幼儿。

  教师:菊花除了长有花朵外,你还发现长有什么?(叶子)

  教师:菊花的叶子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是什么样的?(叶子的边缘有锯齿)

  请幼儿上来观察叶子的颜色,并用手去摸一摸。

  教师:教师总结幼儿的观察发现,并给幼儿提出思考的问题:这边只有两盆菊花,刚刚我们看到菊花有各种各样的,所以不同颜色的'菊花,它们的茎和叶子是一样的吗?

  5.给幼儿介绍菊花的用途:

  教师:菊花除了好看之外,还可以用菊花泡茶喝。有没有谁喝过菊花茶,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6.让幼儿了解菊花是秋天里开放的花卉,知道要关心、爱护花卉。

  教师:菊花美不美?但是看我们教室里的菊花,快要蔫了,我们该怎么去保护它呢?

  活动反思:

  一次活动,也是教师的一次成长,就象在制作PPT课件的时候,我了解了菊花居然有那么多种颜色,有些菊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可以说这也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过程。

  在活动设计和进行中,观看菊花的时候,孩子们有些按捺不知心中喜悦,摸摸、闻闻、说说,参与的兴趣十分浓厚。但在交流时,孩子们只停留在颜色的表达上,对菊花的外形的描述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缺乏经验。因此,活动中,教师讲述的成分多了一些,可在课前告知家长,先带孩子观察了解一些菊花的知识,这样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会更浓,讲述更积极,效果更好。最后延伸活动用纸杯剪菊花,深受孩子的喜爱,发展孩子动手能力。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秋天到了,可是幼儿对于秋天的印象却不深,对季节的变化还是不明确,有时候他们自由活动时我会随口问问他们,但很多幼儿都不知道已经进入了秋天,只是在乱猜。再加上环境的因素使幼儿对季节的感受也不那么强烈了,他们只会对冬天夏天两个季节感受最深。对于在秋天中出现的各种富有生命力的小虫子认识缺乏,也只是通过书中的一些认识,但亲手去捉一捉这些昆虫根本没有机会,在家包办的多了,都与这些太陌生了。

  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辩一辩、数一数的过程中加深幼儿对这些昆虫的了解。同时也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隐藏在树林中的昆虫的种类又众多,所以在找找、数数的同时也帮助幼儿积累、提高数数的方式方法等技巧。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昆虫的名字,了解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计数。

  活动准备:教学PPT,操作材料、不同颜色的蜡笔、笔

  活动过程:

  一、谁的声音

  1、通过一段昆虫发出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考验你们的小耳朵咯,来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呀?(虫子)

  2、想一想,把你们看到过的在秋天出现的虫子的名字告诉我们大家好不好?(瓢虫、螳螂、蟋蟀、蚱蜢……)

  3、小结:原来秋天的.昆虫有很多,秋天可真热闹呀。

  二、播放秋天的昆虫教学PPT

  1、在秋天里有许多的虫子都喜欢躲落下的厚厚的树叶下面一起玩耍。他们有些谁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找一找都有哪些你认识的虫子?他们有什么主要的特征?(瓢虫,它有圆圆的红红的壳……)

  3、帮助幼儿逐一认识图片里的这些虫子,并仔细的辨认一下这些虫子的外形特征。

  4、小结:今天来的都是这些昆虫啊,你们可真厉害呀!

  三、打量眼睛数一数

  1、数一数旁边列出来一共有几种昆虫?(一共有6种昆虫)

  2、分别找一找、数一数对应的昆虫有几只。

  (1)这么多的昆虫都藏在了树林里,今天我们要好好地找一找。先来看看红红的瓢虫共有几只?

  (2)这么多昆虫不容易数清楚瓢虫的个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分类数数的方法。

  (3)可不可以用和他身上颜色相同的蜡笔来圈数呢,有一个圈一个数一个,这样就不容易和其他的昆虫混淆起来。

  (4)其他那些昆虫分别有几只呢?你用什么办法数清楚?(做一些其他的记号)

  3、总结:我们一起把找出来的昆虫和你的小伙伴比对一下,看看找对了吗?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

(经典)科学教案08-20

(精选)科学教案08-20

科学教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