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5 07:42: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实用(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汉字字义。

  教学重、难点:

  读准字音。

  教学准备:

  生字卡,卡通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动物卡通卡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老师带小朋友一齐表演唱《找朋友》,师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方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去,认识几位新朋友,高兴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犬

  瞧,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谁在迎接我们呀?(小狗图片)谁来与它打声招呼,老师告诉你们,小狗还有个名字,它叫犬,出示生字卡:犬,领读,指读,齐读。

  小朋友都熟悉小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可以介绍狗和人类的友谊,狗的生活习性,种类

  过渡:嗬,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2.教学羊

  (1)在绿绿的草地上,小羊在吃青草。出示:羊(yáng)

  (2)小朋友,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这样可爱的小动物,你记住它的名字了吗?(巩固字音)

  (4)指名读齐读

  3.教学鹿

  (1)绿绿的草地上,还有谁呀?出示:鹿(lù),你怎么会念这个字的?让学生拼读。

  (2)小朋友,你见过鹿吗?在哪儿见过?

  (3)开火车读

  4.教学虫

  (1)小朋友,睁大眼睛,再仔细看看,哪个调皮的小家伙在草丛里与我们捉迷藏呢?出示:虫

  (2)小朋友,想想看,小虫子还喜欢呆在哪儿呀?

  5.教学:贝、鱼、龟

  哟,小朋友,这儿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呢,难怪小鹿不愿离去,它在看谁呀?你看到了吗?

  引导学生说:我在小河里看到了谁怎么样。

  或我看到谁在小河里干什么。

  相机出示:贝

  鱼:你看,它摇着尾巴正在向一(2)班的小朋友问好呢,它是鱼(领读)。哎,鱼儿在干什么呀?你还知道有哪些鱼?

  龟:你喜欢这位新朋友吗?你能向大家介绍吗?

  6.哎,仔细听,空中传来了谁清脆的叫声?

  出示:鸟,领读,指读,开火车读。(指导读准第三声)。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了解好多鸟,你能说给大伙儿听听吗?

  (三)巩固新知

  1.小朋友,我们在动物乐园里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师指板画上卡片,生读)犬、羊、鹿、虫、贝、鱼、龟、鸟,你喜欢它们吗?让我们再响亮地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2.这些活泼可爱的新朋友,来到我们小朋友的书上,让我们翻到25页,与它们见面。小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1)请小朋友看着图自己读一读。

  (2)齐读。

  (3)诵读韵语。

  3.这些小动物可淘气啦,它们躲在动物园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出他们来吗?老师读字音,学生找卡片。

  4.小朋友,这些小动物面对着我们,你还能正确地喊出它的名字吗?(老师指动物的图片,学生读字音)

  5.看来,小朋友把这些小动物都记在心里了,我想与小朋友一起做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找朋友)

  (四)诵读表演

  1.动物乐园真有趣,草。小羊小羊吃青

  乌龟爬呀爬,鱼儿游呀游,虫儿藏呀藏,小狗叫汪汪,

  贝壳贝壳水中坐,坐在门口把歌唱,

  鸟儿飞呀飞,鹿儿跑呀跑。

  2.拍手诵读韵语识字。

  (五)请小朋友与小动物说再见。(自由打招呼)

  (六)作业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新朋友在纸上画一画,并把它介绍给周围的小伙伴。

  教学后记:如果把课本中的.8个字分开来一个一个教过去,显得有些重复,但是把这8种动物放到一幅图中,建立了一个动物乐园,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参观动物乐园的过程中识字。例:一进动物乐园,就请小朋友看看是谁在欢迎我们?;到教虫的时候老师这样说:还有一个调皮的小家伙在跟我们捉迷藏呢。这样,学生身临其境,学起来兴致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识字指导

  1.老师出示一根长长的丝线,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解释:因为丝很细,单独一根不好操作,所以人们总是把好多根拧在一起用。我边讲解,边做示范,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出示丝的古文字,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丝字的演变过程。)

  老师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2、指导理解麻。教师出示准备的麻绳,给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启发用麻组词。

  (1)指名会读的学生认读生字。表扬读音准确的孩子,并请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表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学生,告诉他们这是识字的好方法。鼓励其他学生也拼一拼,尝试读准字音。

  (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使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

  (3)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毛、皮。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头发、皮肤,说说有什么感觉?启发用皮组词。

  (1)出示毛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指导观察挂图,启发回想曾经见过的毛,说一说毛有什么特点?

  (3)启发用毛练习组词。

  (教师注意利用直观的实物,引导学生理解字义。)

  指名读同桌一起读齐读

  4、理解禾、米。指导看挂图,帮助学生了解禾是指农作物。有一种禾苗长成熟后,收割、晒干、脱壳,就是米。随机出示米,引导学生用米字组词。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变过程。引导思考:你觉得禾的字形与图上禾苗的样子像吗?哪儿像?我画一棵成熟的禾苗的简笔画,并板书禾的古文字。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变过程,感知象形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5、理解谷。引导学生观察图,告诉学生谷也是一种农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茎可以喂牲口。

  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同桌一起读齐读

  指导学生用丝字组词。

  6.教学竹。

  (1)出示竹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一说竹子各部分的名称。

  (3)对照挂图,你有好方法来记竹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笔画,突出竹字的象形之处。

  (生走上讲台,指着黑板上的图。说:我觉得,竹的第一笔就像这片叶子,这一横就像旁边的这片叶子,这笔就像竖着的叶子。然后这笔就像这片叶子,这笔就像这片叶子,这笔就像这片叶子。)

  二、练习

  1.对照图,自由读一读相应的汉字。

  2.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3.快速抽读生字。

  教学随笔

  我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巧妙地将字的音、形、义和图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穿插识字教学,目的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积累一些汉字,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汉语拼音及时运用于识字,这样也有利于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指导学生学用结合。

  关于识字教学,教师没有单纯地为识字而教识字,而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注意教给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教学效果明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

  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有关恐龙的音像资料、恐龙的玩具模型或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关于恐龙的课件、恐龙模型、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课件出示恐龙)。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2、观察感知:教师准备恐龙的动物模型。同学们,现在我这里有许多动物的模型,我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谁能快速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模型?在学生抢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对恐龙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自主识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

  生词语读准。

  2、师生交流,理解字词。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点拨“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的意思,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3、互读课文。重点交流朗读中的重点(字音或长句子),师生共同练读评议。

  4、交流在读书中了解到的信息。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可组织同学就简单问题进行的解答。如:“恐龙历史比人类历史长远得多”“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等。其他细致的问题,启发学生继续读书研究,进行解决。

  三、朗读

  1、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指导默读方法: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边默读边动笔圈画,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读书。

  3、读书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及时评价学生读书情况。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亡、肉、耐、类”。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在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记忆方法。如“类”:一种大米等。

  3、学生认为难的字,教师示范书写。(如“类”字书写时,米的最后一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感悟。

  教学重、难点:

  在读课文的同时有所感悟,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

  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指读、扩词、听写相结合。

  2、指读课文,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谜、传染、严寒”。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书写中的注意事项。如:“谜”字三个部分的分布要合理;“染”字右上方不要写成“丸”字等。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三、研读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恐龙灭绝的说法?

  2、在课文2、3、4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自由结组学习。思考: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如果让你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你怎样才能表达清楚?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先要认真读书,有次序地交流各自的感受,结合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防止学习流于形式。

  3、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汇报读书情况。如: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转换身份的介绍或演讲、组内扮演采访等方式。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互动评价或质疑。

  4、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读文。

  四、拓展

  1、恐龙灭绝的说法只有书上这五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想像一下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2、你还想了解其他关于恐龙方面的知识吗?大家互相交流收集的资料。课后办一次“恐龙世界”的展览。

  3、学习了这一课,你有怎么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有效地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收获。可以采用“我想说”的方式,如:我想对大自然说;我想对动物朋友们说;我想对自己说等。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同时也挖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渗透环境教育。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冬眠:某些动物对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如:蛙、蛇、蝙蝠、刺猬等,冬季僵卧在洞里,血液循环和呼吸非常缓慢,神经活动几乎完全停止。

  尘埃:尘土。

  庞大:很大(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的意思,指形体、组织或数量等。)

  躲避:文中指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枯萎:干枯萎缩。

  哺乳动物: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体。除最低等的单孔类是卵生的以外,其他哺乳动物全是胎生。

《语文教案实用(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阅读教案03-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实用(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实用(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汉字字义。

  教学重、难点:

  读准字音。

  教学准备:

  生字卡,卡通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动物卡通卡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老师带小朋友一齐表演唱《找朋友》,师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方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去,认识几位新朋友,高兴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犬

  瞧,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谁在迎接我们呀?(小狗图片)谁来与它打声招呼,老师告诉你们,小狗还有个名字,它叫犬,出示生字卡:犬,领读,指读,齐读。

  小朋友都熟悉小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可以介绍狗和人类的友谊,狗的生活习性,种类

  过渡:嗬,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2.教学羊

  (1)在绿绿的草地上,小羊在吃青草。出示:羊(yáng)

  (2)小朋友,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这样可爱的小动物,你记住它的名字了吗?(巩固字音)

  (4)指名读齐读

  3.教学鹿

  (1)绿绿的草地上,还有谁呀?出示:鹿(lù),你怎么会念这个字的?让学生拼读。

  (2)小朋友,你见过鹿吗?在哪儿见过?

  (3)开火车读

  4.教学虫

  (1)小朋友,睁大眼睛,再仔细看看,哪个调皮的小家伙在草丛里与我们捉迷藏呢?出示:虫

  (2)小朋友,想想看,小虫子还喜欢呆在哪儿呀?

  5.教学:贝、鱼、龟

  哟,小朋友,这儿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呢,难怪小鹿不愿离去,它在看谁呀?你看到了吗?

  引导学生说:我在小河里看到了谁怎么样。

  或我看到谁在小河里干什么。

  相机出示:贝

  鱼:你看,它摇着尾巴正在向一(2)班的小朋友问好呢,它是鱼(领读)。哎,鱼儿在干什么呀?你还知道有哪些鱼?

  龟:你喜欢这位新朋友吗?你能向大家介绍吗?

  6.哎,仔细听,空中传来了谁清脆的叫声?

  出示:鸟,领读,指读,开火车读。(指导读准第三声)。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了解好多鸟,你能说给大伙儿听听吗?

  (三)巩固新知

  1.小朋友,我们在动物乐园里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师指板画上卡片,生读)犬、羊、鹿、虫、贝、鱼、龟、鸟,你喜欢它们吗?让我们再响亮地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2.这些活泼可爱的新朋友,来到我们小朋友的书上,让我们翻到25页,与它们见面。小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1)请小朋友看着图自己读一读。

  (2)齐读。

  (3)诵读韵语。

  3.这些小动物可淘气啦,它们躲在动物园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出他们来吗?老师读字音,学生找卡片。

  4.小朋友,这些小动物面对着我们,你还能正确地喊出它的名字吗?(老师指动物的图片,学生读字音)

  5.看来,小朋友把这些小动物都记在心里了,我想与小朋友一起做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找朋友)

  (四)诵读表演

  1.动物乐园真有趣,草。小羊小羊吃青

  乌龟爬呀爬,鱼儿游呀游,虫儿藏呀藏,小狗叫汪汪,

  贝壳贝壳水中坐,坐在门口把歌唱,

  鸟儿飞呀飞,鹿儿跑呀跑。

  2.拍手诵读韵语识字。

  (五)请小朋友与小动物说再见。(自由打招呼)

  (六)作业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新朋友在纸上画一画,并把它介绍给周围的小伙伴。

  教学后记:如果把课本中的.8个字分开来一个一个教过去,显得有些重复,但是把这8种动物放到一幅图中,建立了一个动物乐园,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参观动物乐园的过程中识字。例:一进动物乐园,就请小朋友看看是谁在欢迎我们?;到教虫的时候老师这样说:还有一个调皮的小家伙在跟我们捉迷藏呢。这样,学生身临其境,学起来兴致很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本课这八个汉字的字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虫贝鱼鸟羊犬龟鹿八个汉字,并且读准音。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识字指导

  1.老师出示一根长长的丝线,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解释:因为丝很细,单独一根不好操作,所以人们总是把好多根拧在一起用。我边讲解,边做示范,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出示丝的古文字,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丝字的演变过程。)

  老师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2、指导理解麻。教师出示准备的麻绳,给学生们看一看,摸一摸。启发用麻组词。

  (1)指名会读的学生认读生字。表扬读音准确的孩子,并请他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2)表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学生,告诉他们这是识字的好方法。鼓励其他学生也拼一拼,尝试读准字音。

  (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使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

  (3)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毛、皮。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头发、皮肤,说说有什么感觉?启发用皮组词。

  (1)出示毛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指导观察挂图,启发回想曾经见过的毛,说一说毛有什么特点?

  (3)启发用毛练习组词。

  (教师注意利用直观的实物,引导学生理解字义。)

  指名读同桌一起读齐读

  4、理解禾、米。指导看挂图,帮助学生了解禾是指农作物。有一种禾苗长成熟后,收割、晒干、脱壳,就是米。随机出示米,引导学生用米字组词。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变过程。引导思考:你觉得禾的字形与图上禾苗的样子像吗?哪儿像?我画一棵成熟的禾苗的简笔画,并板书禾的古文字。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变过程,感知象形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5、理解谷。引导学生观察图,告诉学生谷也是一种农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茎可以喂牲口。

  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同桌一起读齐读

  指导学生用丝字组词。

  6.教学竹。

  (1)出示竹字,指名会读的学生读,并请读音标准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2)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一说竹子各部分的名称。

  (3)对照挂图,你有好方法来记竹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笔画,突出竹字的象形之处。

  (生走上讲台,指着黑板上的图。说:我觉得,竹的第一笔就像这片叶子,这一横就像旁边的这片叶子,这笔就像竖着的叶子。然后这笔就像这片叶子,这笔就像这片叶子,这笔就像这片叶子。)

  二、练习

  1.对照图,自由读一读相应的汉字。

  2.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3.快速抽读生字。

  教学随笔

  我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巧妙地将字的音、形、义和图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穿插识字教学,目的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积累一些汉字,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汉语拼音及时运用于识字,这样也有利于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指导学生学用结合。

  关于识字教学,教师没有单纯地为识字而教识字,而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注意教给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教学效果明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

  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教学难点:

  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有关恐龙的音像资料、恐龙的玩具模型或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关于恐龙的课件、恐龙模型、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课件出示恐龙)。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2、观察感知:教师准备恐龙的动物模型。同学们,现在我这里有许多动物的模型,我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谁能快速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模型?在学生抢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对恐龙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自主识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

  生词语读准。

  2、师生交流,理解字词。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点拨“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的意思,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3、互读课文。重点交流朗读中的重点(字音或长句子),师生共同练读评议。

  4、交流在读书中了解到的信息。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可组织同学就简单问题进行的解答。如:“恐龙历史比人类历史长远得多”“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等。其他细致的问题,启发学生继续读书研究,进行解决。

  三、朗读

  1、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指导默读方法:不出声,不指读。)

  2、学生边默读边动笔圈画,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读书。

  3、读书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及时评价学生读书情况。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亡、肉、耐、类”。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在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记忆方法。如“类”:一种大米等。

  3、学生认为难的字,教师示范书写。(如“类”字书写时,米的最后一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感悟。

  教学重、难点:

  在读课文的同时有所感悟,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

  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指读、扩词、听写相结合。

  2、指读课文,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谜、传染、严寒”。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书写中的注意事项。如:“谜”字三个部分的分布要合理;“染”字右上方不要写成“丸”字等。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三、研读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恐龙灭绝的说法?

  2、在课文2、3、4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自由结组学习。思考: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如果让你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你怎样才能表达清楚?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地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先要认真读书,有次序地交流各自的感受,结合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防止学习流于形式。

  3、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汇报读书情况。如: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转换身份的介绍或演讲、组内扮演采访等方式。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互动评价或质疑。

  4、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读文。

  四、拓展

  1、恐龙灭绝的说法只有书上这五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想像一下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2、你还想了解其他关于恐龙方面的知识吗?大家互相交流收集的资料。课后办一次“恐龙世界”的展览。

  3、学习了这一课,你有怎么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有效地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收获。可以采用“我想说”的方式,如:我想对大自然说;我想对动物朋友们说;我想对自己说等。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同时也挖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渗透环境教育。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冬眠:某些动物对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如:蛙、蛇、蝙蝠、刺猬等,冬季僵卧在洞里,血液循环和呼吸非常缓慢,神经活动几乎完全停止。

  尘埃:尘土。

  庞大:很大(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的意思,指形体、组织或数量等。)

  躲避:文中指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枯萎:干枯萎缩。

  哺乳动物: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体。除最低等的单孔类是卵生的以外,其他哺乳动物全是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