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十几减6、5、4、3、2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集体备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11-5=6
方法二:10-5=55+1=6
方法三:11-1=10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12-3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13-5=8
情景图11-6=512-3=913-4=9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1、线段图的画法
2、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学习例3
(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学校想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书架,标出一共75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练习: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例3和例4,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图片(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完呢?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75÷3=25(元) 75÷3=25(元)
5个书架多少钱? 200元能买几个书架?
25×5=125(元) 200÷25=8(个)
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2、教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几分走到吗?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 72÷8=9(页)
答:8天可以读完。 答:每天读9页。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正确地叙述图意,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图画应用题.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图中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学生开火车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投影出示下面两题:
师: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1(花图).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求什么?
指名回答.(花瓶里有5朵花,花瓶外有3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问:图上哪一部分不容易看出来?(花瓶里的花的朵数)
说明:当图上的物体数量比较多或者物体间相互遮盖的时候不容易数出它的个数,这时候题中会给我们标明是多少或者能够让我们根据题中给的条件算出来,这道题就给我们标明了数据(板书:5朵).
师:下面就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集体说图意.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朵,怎么想?
(要求一共有多少朵,就要把花瓶里的5朵和花瓶外面的3朵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谁会列算式?
板书:5+3=8
问:5+3=8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3和8呢?
(2)出示例题图2(小猫图).
师: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在学生独立说的基础上指名说图意.(一共有8只小狗,跑了2只,还剩几只?)
问:还剩几只?(6只)你是怎么知道的?(算的`或数的)
师:当数量比较多或者数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计算的方法来解答.
问:谁来说说这道题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8-2=6
问:8-2=6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2和6呢?
2.教学做一做
(1)投影出示蜗牛图
指名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6+2=8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
(2)投影出示小猪吹泡图
学生试着自己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8-3=5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8表示什么?
3.总结质疑:
师: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图画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6页的第14题,然后投影订正.
2.摆一摆、说一说
两人一组,一人摆学具,一人说题意列算式.
3.看算式编题
出示:3+5= 8-2=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题,指名回答,大家当裁判.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75页内容,树林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4.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说明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
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
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练习十五中让学生估计自己穿衣、刷牙、吃早饭、书包等的时间,写己每天的作息时间,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刻,等等。教学时,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察,特别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除了教材上选择的素材和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更丰富的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分的体验。
3.本单元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7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9-05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2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7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