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能够有节奏地模仿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2、在模仿动作表演中体验节日的热闹和快乐。
活动准备
1、观看放鞭炮有关录像。
2、锣和鼓的图片。
3、电脑,电视机。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锣和鼓的图片。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这个东西吗?这是什么呢?知道怎么发出声音吗?
引导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并示范乐器的演奏方法。
2、师:知道锣是怎么敲的.吗?谁来敲一敲?
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敲锣,掌握X -|X -|X -|X -|的节奏。
3、老师示范敲锣的动作,幼儿跟着一起学学。
4、出示鼓的图片。
师:这个又是什么?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谁会敲这个鼓?
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敲鼓,掌握X X|X X|X X|X X|的节奏。
二、将动作与音乐进行匹配。
1、播放音乐磁带,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节奏。
师: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感觉怎么样呢?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2、师:你听了这段音乐想做什么动作呀?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3、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用模仿动作放鞭炮。如“嘭”时在下方拍手一下,“啪”时在上方拍手一下,并在做放鞭炮动作时加上象声词“嘭”“啪”。
师:鞭炮先到哪里?后来又会到哪里?放鞭炮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呀?
4、配合音乐,幼儿练习做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三、师幼共同表演。
师:现在我们要跟着音乐一起表演了,小耳朵要仔细听,注意看好老师是在什么时候变动作。
师幼表演,教师用语言和动作提醒幼儿变化动作。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2、能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歌图片、律动音乐、《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律动进场。
师:宝贝们,刚才你们都表演了什么小动物?
天黑了,小动物们在家都点起了一盏油灯(出示灯台)
2、学习儿歌。
(1)结合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提问:图一:小老鼠在干嘛?(小老鼠上灯台)
图二:小老鼠在高高的灯台上吃油后会怎么样?(偷油吃,下不来)
图三:油要被小老鼠吃光了,这可怎么办?
小老鼠最怕谁?(猫)
猫怎么叫的?(喵喵喵)
猫来干什么?(抓老鼠)(喵喵喵猫来了)
图四:小老鼠会怎么样?(叽里咕噜滚下来)
(2)教师完整地朗诵儿歌
这么好看的图书,我把它编成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小老鼠上灯台》
(3)教师教念儿歌(强调幼儿应注意语气和语调)
(4)请幼儿尝试自己来看图说儿歌
“你喜欢哪一幅图,这幅图说了什么?”
(5)幼儿比赛念儿歌
老师这里有把大剪刀,把小朋友们分成两个小队,我们来比比看哪个队的小朋友念得更好。男幼儿一遍,女幼儿一遍。评出结果。
3、巩固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小3班的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小老鼠上灯台》的手指游戏。(游戏规则:我们人就是一盏高高的灯台,两只手的两个手指当小老鼠。如发现有幼儿字念不清楚时,应及时纠正。)这个灯台很高哦,我们的灯台也要站直了。做得真好,我们再来一遍吧!
4、游戏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儿歌《小老鼠上灯台》,我们可不能像小老鼠那样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哦。现在官老师请你们到外面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好吗?听!(播放《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幼儿随音乐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律动自然结束)。”
附件:
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 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 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 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 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 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 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 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一边。
③ 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 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 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 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课后反思:
我班孩子刚入园不久、年龄偏小,对各项活动中的规则理解模模糊糊,有时还混淆不清。常常会出现该轻时不轻,该响时不响的情况。所以,仅从科学的领域体验声音的轻和响,对我班孩子来说没有意义。我尝试从社会领域切入,2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为幼儿提供一个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支架,帮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声音,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班内的各项活动规则。对于小班初期的孩子而言,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其体验声音的轻和响呢?我的策略是:
1、巧用故事,体验什么什么时候响。轻的情境是很难为人营造的',我想到了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所以创设了讲故事的情境,巧妙地抓住了孩子想听清故事内容的心理,声音越说越轻,帮助孩子体验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清楚,从而理解一个人发言时声音应该响亮。
2、听真实的噪音,体验什么时候该轻。倾听一段真实情境中的杂吵声,引导幼儿谈感受:“你们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听不清楚?”从而体验在什么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
3、在真实的的情境中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幼儿在实践中体验轻响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做三明治,获得品尝自制食物的乐趣。
2.尝试利用自己的经验改编儿歌。
3.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方形。
活动准备:
1.儿歌《三明治》2。吐司、火腿片、黄瓜片、果酱、沙拉、奶油、叉子、盘子、奶油刀。
活动过程:
开头:和孩子们讨论三明治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们说一说“你吃过三明治吗”“三明治里都有什么东西呢”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的提示,讨论如何制作三明治。
制作活动:
帮助幼儿逐一认识制作材料,如吐司、火腿等。
请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三明治(制作的'前要提醒孩子洗手,请孩子们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
创编活动:孩子制作完后,请他们根据自己制作的三明治编一首歌,可以改变原歌词,例如“三明治,张开嘴,嘴里含一片小黄瓜”
活动结束:
品尝交流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颜色、点数对应等特征进行插花。
2、感受春天的美,体验参与计算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花干及花瓶(上面标有数字或圆点),小花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春天到了,花儿也开了,可是我们娃娃家里还没有花呢,今天我们就来插花,打扮娃娃家,好不好?
二.粘花干。
1.经验的分享。
你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花,花干)
花干上藏着小秘密,找到了小秘密才能插花的。(幼儿观察花干)
花干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啊?(数字宝宝,圆点宝宝)
有数字宝宝的花干,怎么插花啊?那有圆点宝宝的呢?
2.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间可相互交流)
3.集体纠错。
幼儿和教师一起查看插好的花,找出错误的花加以纠正,并说明纠正的理由。
三.插花瓶。
1.讨论插花瓶的规则。
我们把花插到花瓶里吧!咦,这么多花瓶,应该插到哪个花瓶呢?(引导幼儿从颜色、点数两种特征进行插花瓶。)
2.幼儿操作。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集体纠错。
我们一起看看我们插的.花,好看不好看。
四.延伸活动:打扮娃娃家。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又大又红、蹦蹦跳跳、慢吞吞。
2、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并尝试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小动物摘苹果的简单过程。
3、懂得遇到问题可以动脑筋想办法,知道人多力量大。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故事《差一点》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入。
1、教师说谜语,引导幼儿猜测:小朋友,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它是一种水果“红红脸,圆又圆,吃一口,脆又甜。
那苹果长在哪里?看,这里也有一棵苹果树。树上的苹果什么样子的?学习词语:又大又红。
2、设疑:有一个小动物也特别想吃掉这个苹果,我们一起看一看是哪个小动物?
二、结合课件,采用关键中断法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小乌龟图片,教师讲述故事,关键中断法提问:
小乌龟特别想吃苹果,可是它一个人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想什么办法吃到苹果?
2、出示小兔子的图片:看,谁来了?小兔子是怎么走来的?丰富词汇:蹦蹦跳跳。
3、正在他们两发愁的时候,听,汪汪,谁来了?他们会对小狗说什么?现在有几个小动物了,他们会想什么好办法呢?这次他们能够摘到苹果吗? 4、他们三个发愁的时候谁来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一猜这次他们能摘到苹果吗?
三、完整的欣赏故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小动物摘苹果的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小乌龟请了哪些小动物帮忙摘苹果?提问:小乌龟会对小兔子说什么?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初步了解他们摘苹果的方法。
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小熊走路是什么样子的?
丰富词汇:慢吞吞。他们是怎么对小熊说的?
2、最后他们摘到苹果了吗?为什么?我们快帮他们想个办法吧。
四、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摘苹果的办法。
1、思考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动物摘到苹果?除了小动物们相互帮忙摘到了苹果,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摘到苹果?
小结:可以通过请小伙伴帮忙、借助工具等方式摘到苹果。
五、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懂得遇到问题应向别人求助、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1、小朋友,你喜欢小乌龟吗?为什么?我们小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应该动脑筋想办法。
2、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动物们最后用了许多种方法摘到了苹果,他们的心情怎样?小朋友的心情怎样?体会帮助了别人自己也是快乐的。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7
一、教材简解:
幼儿园的小角落里有几株蝴蝶花,平时孩子们喜欢在那里游戏。春天是一个美丽季节,结合《花儿开了》这个主题,幼儿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发现春天,表现春天,通过在各个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只有置身春天的自然景物之中,才能真切感知春天,才能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一主题的教育,应尽可能地将幼儿带出活动室,走进大自然去感知、触摸春天,与春天互动。
二、目标预设:
1、能说出蝴蝶花树的名称,感知其外形特征。
2、初步学习由整体及部分,由上及下的观察方法。
3、初步熟悉词汇“花瓣”、“五颜六色”、“美丽”,进一步感受春天色彩的丰富与美丽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由整体及部分,由上及下的观察方法。
难点:进一步感受春天色彩的丰富与美丽
四、设计理念:
幼儿期是对周围事物产生的关键期,特别是3—4岁,但他们的观察不是很仔细,不会按顺序观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不断的提醒。而且小班阶段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在我班大多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还存在着口语表达不够完整,所以针对幼儿这一问题我设计了本节课,就注重幼儿在观察基础上进行说短句。
五、设计思路: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小班小孩子的眼里,春天还是一个充满好奇和故事的季节。在与小孩子们一起到户外观察春天时,小孩子们对植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且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以为各种美丽的蝴蝶花是一个个漂亮的蝴蝶。于是他们还发现好看的.蝴蝶不会飞,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一节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蝴蝶花树的名称,感知其外形特征。
2、初步学习由整体及部分,由上及下的观察方法。
3、初步熟悉词汇“花瓣”、“五颜六色”、“美丽”,进一步感受春天色彩的丰富与美丽
(二)教学准备:
礼物盒子(里面装有极致蝴蝶花)、音乐磁带
(三)教学过程:
1、出示蝴蝶花,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教师: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春天美丽的礼物,看一看,是什么礼物?
2、认识蝴蝶花,感知蝴蝶花的特征。
教师:这些花漂亮吗?它们像什么?
教师: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蝴蝶花”。
整体观察蝴蝶花的颜色。
教师;蝴蝶花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熟悉词汇“花瓣”、“五颜六色”。
观察蝴蝶花的部分特征。
教师:仔细看一看,蝴蝶花的花瓣是什么样的?有几瓣?像什么?告诉幼儿“蝴蝶花”还有一个名字叫“鬼脸花”。
3、从上及下地观察蝴蝶花,进一步巩固对蝴蝶花的认识。
教师:现在我们从上及下看一看,蝴蝶花最上面是什么?下边有什么?什么样子的?
师生共同小结:蝴蝶花像蝴蝶,它的花瓣像蝴蝶的翅膀,有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真漂亮,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
4、感受春天的美丽。(播放音乐、蝴蝶花)
教师:蝴蝶花是什么季节开的花?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春天到了,许多花都开了,小树也发芽了,只要我们在周围找一找就会找到很多漂亮的小花、小草,小朋友,咱们到外面去找找小花好吗?
小班教案 篇8
目标:
1.观察画面,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2.在生活中乐意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准备:
白板课件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过程:
一、谈话导入故事草地上有一间蘑菇房,我们猜猜是谁的家?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有顺序的观看课件
1.今天天气多好呀,谁来找小兔玩了?(根据课件点出相应的动物,并学学动物叫声)
师:小猫、小羊、小鸭、小鸡想找小兔玩,他们来到小兔家门口。(我们跟小动物打个招呼。)
2.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说一说可小兔家的门是关着的,你会怎么办呢?
3.看看小动物想了什么办法?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棒,那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什么办法?
(1)小猫想了什么办法?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喵喵喵我来用力把门锤。"
(2)小羊想了什么办法?
说一说,学一学:"咩咩咩我来用力把门踢"
(3)小鸭想了什么办法?
根据幼儿的观察自由讲述。说一说,学一学:"嘎嘎嘎我来用力大声喊。"
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对了,小兔和小朋友想的是一样的`,"他们太吵了,没礼貌。"所以呀,小猫使劲把门锤,小兔有没有出来开门?小羊用力把门踢,小兔有没有出来开门呀?小鸭用力大声喊,小兔有没有出来开门?
(4)想想小鸡会怎么敲门,怎么做呢?
为什么听到小鸡轻轻的敲门声音,小兔就出来开门了?(那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有礼貌的敲门声)4.现在你们明白了,故事中谁的主意好?那我们把故事《谁的主意好》一起讲一遍
三、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那生活中你是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网鱼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小班艺术教案:等汽车 _小班艺术教案07-15
小班教案:怪汽车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小班教案 | 小班英语教案:Thislittlepigwenttothemar03-20
(精选)小班教案08-18
小班教案【经典】08-19
小班教案[精选]08-07
小班教案(经典)08-10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的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