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实用的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果味的饮料。
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装有热水的杯子、勺子、小篮筐、饮料、6种味道的果真、糖果图片一张与水果图做成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色饮料,引起幼儿兴趣
1、我带来了一瓶好喝的饮料,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水果也是黄色的呢?今天,水果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刚刚你们说了这么多黄色的水果,到底哪一种躲在里面呢?谁来闻一闻,看你猜得对不对。
2、出示红色饮料,这是什么颜色呀?什么水果宝宝也是红色的呀?哪个红色的水果宝宝会躲在里面呢?请你来尝一尝。
(二)幼儿动手调制饮料
1、小朋友,你们喝过果真吗?还有一些水果宝宝呀也想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他们躲在了果真里面,我们一起去找出来好吗?要求:先看一看果真粉末的颜色,然后用勺子舀一点放到杯子里,搅一搅,再用鼻子闻一闻,猜一猜,把自己猜的水果名字记在心里,再来尝一尝验证自己的想法。喝完以后把杯子放回框子里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你喝到了哪种水果的味道,(苹果)他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甜甜的`,香香的)
4、总结: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的方法,找到了许多的水果宝宝,真棒。
(三)经验迁移
1、展示PPT,看,这些是什么呀?(五颜六色的糖果)看起来真好吃,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糖果,红色的糖果让你想起了什么水果呀?(红色的糖果让我想起了红色的草莓)
2、除了糖果,水果宝宝还会藏在哪里呀?(饼干、面包等)
活动反思
今天,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隐身水果“,本活动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经过沙老师的一番知道,颇有感悟,现在来说一说本活动。首先来说一说目标,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果味的饮料。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这个目标相对有一些简单,但对于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但是从目标来看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就显得太简单了,主要是分成了三个环节,首先出示饮料,以水果宝宝捉迷藏的情景为主线,让幼儿看看,说说,尝尝。然后是出示果真,幼儿自己调制以及品尝,再来集体交流。最后是总结,并且说一说水果宝宝还会藏在哪些东西里。第一个环节中出现了一个问题,提问的针对性不强,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提问的针对性一定要强,不然他们无法理解,也会答非所问。第二个环节是幼儿操作为主,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方法,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味。这里问题比较多,首先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了材料的匮乏,只有两种果真供幼儿品尝,应该至少一组一种味道,那样才丰富。我们提供的果味其中一种还是柠檬,幼儿对柠檬其实不是很熟悉,有的更本不知道,知道的也不一定能说出柠檬这个名字,所以材料的准备是有问题的。另外是一个细节的处理不周到,幼儿品尝完果真以后,我要开始集体交流的部分了,但是小班的幼儿自控能力相对还要差很多,很多幼儿的手总是不离开勺子和杯子,造成了一定的课堂纪律混乱,影响了效果,其实如果在桌子上摆上一个篮子,品尝好以后把杯子勺子放进去的话,就可以很好的限制了幼儿的行为。最后是这个环节的递进性不强,除了有幼儿自己操作的步骤意外,和第一个环节基本上是雷同的,幼儿的经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第一个环节应该去掉品尝的步骤,就让幼儿看和闻,或者可以请个别来尝,这样也能更好的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最后一个问题是活动进行了这么久,孩子的一个兴趣点与注意力开始分散了,最后一个环节如何把握,把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趣再拉回到课堂上来。我只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讲,比较单调,沙老师搜了一张图片,这是一张彩虹糖的图片,颜色十分的鲜艳,十分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如果做一个简单的PPT,把糖果与水果联系起来,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红色的糖让我想起了红色的苹果。幼儿会说的更多,也能得到更多的经验。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能随音乐较协调地做小跑步动作。
2、根据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变化动作的快慢、轻重。
3、提醒幼儿倾听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迅速找到座位坐下。
活动准备:
幼儿会玩抢椅子的游戏 事先教会幼儿唱《谁是小熊》的歌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律动
2、 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3、 复习歌曲:《谁是小熊》
二、基本部分
1、 师:刚才我们唱的是什么歌曲?今天老师要小朋友帮这首歌曲边一些动作,你们愿意吗?
2、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1) 请幼儿分乐句创编动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2) 教师及时反馈幼儿的'动作,并选择部分幼儿创编的动作,完整进行歌表演。
3、 听音乐玩游戏
师:今天老师把这首歌曲变成了一个音乐游戏,你们想玩吗?
1、 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并示范游戏。
2、 请部分幼儿练习听音乐围着椅子做小跑步的动作。要求顺着一个方向跑,且动作协调。教师提醒幼儿:音乐停止要立即找到座位。
3、 组织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活动结束
复习歌曲春天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中的事情和人物形象。
2、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体会母子的爱和默契感,并体验到亲子间活动的乐趣。
3、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并学习作品中的语言“小熊还在睡觉”、“小熊睡得很好”,增加故事情节。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挂图2幅及磁性教具一套。
2、轻音乐磁带和故事磁带。
3、围兜、小鸟、老鼠、小狗、小熊、小鹿、大象等动物形象教具。
4、请大班幼儿6名、幼儿家长。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故事表演有大班小朋友及老师合作,大班幼儿分别扮演小熊、小鸟、老鼠、小狗、大象、小鹿等,教师扮熊妈妈。
边放轻音乐边表演故事。
二、提问:并出示磁性教具、边讲述边演示讲至“咚咚!咚咚!大象来了,地都震动了,小熊还睡着”。
1、小熊在干什么?
2、有哪些动物想吵醒小熊?它们发出怎样的声音?(让幼儿学一学小动物发出的声音)想吵醒小熊的小动物发出的声音由轻到响、连地都震动了,小熊有没有被吵醒?
3、你来帮小动物想想用什么办法来吵醒小熊?
三、待幼儿充分想像后,老师继续朗诵下一手段:
熊妈妈回来了,轻轻朝他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听得很清楚,说:“噢,妈妈!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来了!
1、小熊醒了没有?是谁把小熊叫醒的?它是怎么说的?小熊说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做小熊和熊妈妈,老师扮熊妈妈轻轻地说:小熊醒来吧,幼儿扮小熊说:妈妈我睡得多香呀!
2、熊妈妈是怎样叫的?(轻轻地)为什么熊妈妈不用大声叫,只要轻轻的说一声“小熊醒来吧”“小熊就醒了”(因为他是小熊的妈妈,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声音都是最熟悉的)
四、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请全体幼儿来做熊妈妈、老师做妈妈、重复小熊和妈妈的对话。
请爸爸、妈妈也来参与、老师指定一位妈妈,这位妈妈就要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听到自己妈妈的声音,睁开眼睛并说“妈妈,我睡得多香呀!”不是自己妈妈的声音,则必须一直闭眼睛。
活动至幼儿的爸爸、妈妈全部说完为止。
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讲述故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注意语言、语气、神情的变化之外,手势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作为教师,在讲述多遍故事时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提高幼儿的倾听积极性。故事《小熊醒来吧》,内容浅显易懂,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形象生动的图片教具吸引着每个幼儿,我有趣儿的模仿声也吸引着孩子的神经。他们始终跟着我的思路和节奏认真地聆听着,积极地和我互动着,学着小动物的叫声,兴奋的跟着我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孩子们的兴奋感染着我,我的用心感染着孩子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是那样的`尽兴,这让我很开心,没想到这些小家伙还真的挺乖巧的。从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有好的常规是重要的,有了规矩才有活动的效果。所以,什么样的行为只要我们去认真的执行,那么孩子们就一定能坚持做到。
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只是受到只字片语的促动,但是相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活动的不断体验,慢慢地孩子们会对这样的爱产生更深的理解,获得更真切的感受。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语言;感受故事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让孩子从中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内涵及寓意。整个活动都在积极的氛围中结束。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布偶表演,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 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大人或集体。
活动准备:布偶、头饰若干。
活动准备:一、游戏导入。
——今天天气这么好,兔宝宝跟着妈妈草地上做游戏,好吗?
——孩子们,你们要紧紧地跟着妈妈。(带幼儿吃吃草,做做游戏)
1、 狼来了,把一只离群的小鸭,抓了起来。
——孩子们,你们看,这只小兔被抓住了,我们去救他。
2、 救回小鸡。
——来,我们一起到妈妈旁边来休息一下。
3、 讨论。
——刚刚这只小兔为什么会被大灰狼抓住呀?
(它离开了妈妈。)
——被大灰狼抓住了,你是怎么想的`?
(我很害怕)
——你们看到其他小鸡被大灰狼抓住,感觉怎么样?
(想帮助他。很害怕。)
——你们觉得鸡妈妈看见小鸡被抓住了,心里觉得怎么样?
(很担心。)
教师小结:我们到外面去的时候,因为我们小朋友年纪还小,还不能保护自己,所以不能离开大人。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谁呀?他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二、布偶表演。
(小鸡离开了妈妈,从山坡上摔了下来。)
——你们想想,小鸡他离开了妈妈会遇到什么危险?
(被坏人抓住等等)
——那我们来看看,这只小鸡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
教师小结:我们离开了大人还会遇到危险的事情,摔伤,被坏人抓去等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能不能离开大人呀?
三、引申活动。
——我们休息好了,兔妈妈又要带着兔宝宝出去做游戏了,这次你们要紧紧的跟着妈妈。不能离开妈妈。
(在活动过程中在环境中,放些引起
幼儿兴趣的物品。)
四、游戏结束。
——这次宝宝都很能干。没有一个宝宝离开了妈妈。太阳下山了,我们该回家吃饭了。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功能。
2、通过看眼睛、说眼睛,增进互相了解和交流。
3、初步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注意用眼卫生。
4、使幼儿萌发保护眼睛的意识。
5、了解眼睛的外观结构。
活动准备:
每人一面小镜子,"大大的眼睛"画面两幅。
活动过程:
1、老师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让幼儿猜一猜这是小朋友身上的`一样什么东西?
2、让幼儿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在镜子里仔细看看,或用手轻轻摸摸自己的眼睛,知道眼睛像一个小圆球。
3、提问:眼睛什么地方会动?幼儿边摸边感知眼球会动。眼睛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眼睛长在哪里?
4、让幼儿互相观察眼睛,并进行比较。进一步感知眼睛的结构。
5、引导幼儿讨论眼睛有什么用?(幼儿互相讨论、交流)
6、出示画面并提问:
1、眼睛有什么用?
2、我们怎样爱护、关心自己的眼睛?让幼儿知道画画时要坐端正,不用脏手揉眼睛,要用干净手帕擦眼泪等。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在开展小班幼儿进餐常规培养时,为了让幼儿能养成自觉吃饭和良好的进餐习惯,特别开展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讲述活动。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导入环节,让幼儿能从自己最熟悉的情境进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倾听故事的乐趣。
2、愿意与教师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
3、理解词组:东瞧瞧西看看,学习复述简单句。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故事视频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地上怎么这么脏呀?这是哪来的饭粒呢?
引导语:"这么好吃的饭掉在地上真可惜!"请幼儿把饭粒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然后回到座位上来。
2、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吃饭掉不掉饭粒呀?你是怎么吃饭的?
出示小弟弟玩具,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个小弟弟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猜猜他在做什么呢?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弟弟吃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大公鸡和漏嘴巴》。
(1)看背景图讲述,请幼儿回答。
教师:这是哪里呀?(院子)教师:院子里都有什么?(小房子、小篱笆、牵牛花、蝴蝶、大公鸡)(2)讲述故事一、二段后提问。
教师:大公鸡看见什么了这么高兴?你们猜猜大公鸡高兴的.时候会说什么?
(3)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简单句: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教师:大公鸡抬头一看,看见什么了?
(4)引导幼儿观察小弟弟的玩具,说出小弟弟的裤子上有饭粒,衣服上有饭粒,嘴巴上有饭粒。
教师:谁是漏嘴巴呀?
教师:小弟弟是怎么吃饭的?谁能帮助小弟弟想出一个不掉饭粒的好办法?
教师:奶奶是怎么说的?(复述词组:东瞧瞧西看看)教师: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小弟弟有没有撒饭粒?那他是怎么吃饭的?
教师:大公鸡找到饭粒了吗?为什么?
3、操作台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小弟弟真的是漏嘴巴吗?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是个漏嘴巴?
4、结束部分。
请幼儿说说,平常在吃饭的时候怎样才能不做漏嘴巴。
5、活动延伸。
在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倾听故事中感知故事情节、结构的重复。
2、学习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 故事《拔萝卜》
2、 自制纸偶老爷爷、老奶奶、小孙女、小猫、小狗、小老鼠、大萝卜。
活动过程:
一、 先给幼儿讲述《拔萝卜》的`故事,同时用纸偶配合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当故事情节进行到拔萝卜时,教师演唱歌曲“拔萝卜”。
——在演唱歌曲时,配合做出“拔”和“招手”的动作,让幼儿参与朗诵与复述、歌唱和表演。
二、 借助纸偶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感知故事里的人物角色的关系。
——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找谁帮忙?
——老公公和老奶奶还是拔不动萝卜,他们找谁帮忙了呢?
——根据故事情节继续提问,小孙女、小猫、小狗、小老鼠以此类推。
三、 邀请幼儿表演《大萝卜》的故事。
——一位教师戴上“萝卜”头饰坐在半圆形座位的排头,另一位教师坐在排尾。
——幼儿和教师共同侧身向排头,每人拉着前一人的衣服,边唱边表演拔萝卜。
——当幼儿不知道下面该招呼谁来拔萝卜时,教师亮出“手饰”,提醒幼儿下面该谁来参与拔萝卜。
——教师与幼儿共同快乐地进行表演。
区域活动:
角色活动区:投放《拔萝卜》的乐曲及所需头饰或纸偶,让幼儿随乐曲边唱边表演。
活动评价:
1、 能通过教师的动作提示感知故事的结构、内容。
2、 能愉快地参与剧情演出。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图画书中妈妈所变化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够大胆表达。
2.感悟真挚深切的亲子深情,夸夸自己的妈妈。
重点难点:理解书中对妈妈的比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电子图书,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
2.音乐:一段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图画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的人物、和书名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2.幼儿自由阅读图画书
教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幼儿阅读教师指导)
3.引导幼儿说说对《我妈妈》的理解
重点讨论:
"特技演员":为什么说"妈妈又变成了一个杂耍特技演员?"她和真正的杂耍演员有什么不一样?她在玩什么?(小包暗示妈妈很会理财;抱抱熊玩具暗示妈妈是我的好玩伴;房子暗示妈妈总是把家里打理地井井有条;汽车暗示妈妈是个驾驶的好手;茶壶和香橙暗示妈妈很会照顾家人的饮食……)你们觉得"我妈妈"怎么样?
"最强壮的女人":为什么说"妈妈是一个大力士?"妈妈为什么要提着这么多的东西?(因为她把家里人需要用的,吃的都带回了家。)你们觉得"我妈妈"怎么样?(真的太棒,太能干了!)
"好心的仙子":妈妈变成了什么?她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仙子呢?
"大狮子":妈妈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狮子?(妈妈生气了,发脾气了)她为什么会发脾气呢?(我做错事了,惹她生气了)"我妈妈"变成了狮子"我"还会喜欢她吗?
"沙发妈妈":"我妈妈""怎么会变成一个沙发呢?坐在沙发上是什么感觉?为什么妈妈像沙发一样?(妈妈的怀抱温暖舒适)
"猫咪妈妈":"我妈妈"怎么会变成一只小猫咪呢?小猫咪是怎么样的(轻轻地,很温柔很可爱)为什么"我妈妈"像小猫咪一样?(妈妈也轻轻地,很温柔)
"犀牛妈妈":"我妈妈"怎么会变成一只犀牛呢?犀牛是怎么样的?(很厉害,很强悍)为什么"我妈妈"像犀牛一样?(妈妈有时候很严肃很厉害)你们觉得"我妈妈"怎么样?(真的真的很棒!)
"我的出现":这是谁的手?"我和妈妈"在干什么呀?你们猜"我"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我说什么?
4.找爱心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找爱心"的游戏,看看谁的观察最仔细。请幼儿再次打开图画书看一看,找一找,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幼儿提到哪里有爱心教师就把画面定格在那一页让大家都看到。
教师:为什么书里会有这么多的爱心呢?(我爱妈妈,妈妈爱我……)
5.幼儿完整欣赏图画书
教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我"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妈妈的.?(教师边播放图画书里的每一页边以"我"的口吻完整讲述故事)
6.讨论"我妈妈"
教师:这就是这个小朋友的妈妈,你的妈妈又是怎样的呢?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7.延伸:图画告诉你"我妈妈"
教师:还有好多小朋友都想告诉我们关于自己的妈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画纸,我们回到自己的班级里把我们的妈妈故事画下来,再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小班教案 篇9
一、 活动背景:
香蕉是小朋友经常接触的一种水果,平时在家里家长会给小朋友吃香蕉。在幼儿园里,下午吃点心时,每个星期都会有一到两次吃香蕉的机会。我发现小朋友在吃香蕉时会说:“老师我不会剥香蕉皮,你帮我剥一下。”遇到问题小朋友不说:“老师请你教教我怎么剥香蕉皮。”不知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依赖于老师帮他们。甚至还有的小朋友把香蕉放在桌上不吃。问他为什么不吃呢,他理直气壮的回答说:“我不会剥!”由此可见,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时,家长都把他们当做掌上明珠,不舍得他们做一点点小事。家长大多是把香蕉皮剥好了,直接给他们吃。很少有家长教孩子怎么剥香蕉皮。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很少有家长让孩子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一味盲目的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就使幼儿养成遇到问题依赖家长的心态。几乎没有幼儿,在吃香蕉时想到去观察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的。这样就产生了“香蕉弯弯”的方案设计。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的运用各种感官,主动的观察香蕉。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意识、动手意识识,学习有序的观察、自主交流、自由想像的能力。
二、 活动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过观察香蕉,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
2、能向同伴大胆的介绍自己的发现。
3、养成爱吃水果的习惯。
重难点:通过观察认识香蕉的主要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
(二)活动准备:
1、每个桌上一盆香蕉,盆上面蒙了一块布。小朋友人手一只盆子。
2、“香蕉弯弯”的.课件。
3、经验准备:小朋友都吃过香蕉。
(三)活动过程:
①猜谜语导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师:两头弯弯像小船,好吃又好看,猜猜它是谁?
幼:香蕉
2、师:猜对了吗?我们把盘子上面遮着的布掀开就知道了。
幼:自己动手把布掀开。很兴奋的说我猜对了。
3、小朋友真聪明猜对了。今天我们要和香蕉宝宝交朋友。
(评析: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猜谜导入的形式,从幼儿自己猜谜底,到发现自己的猜测结果是正确。幼儿在这过程中非常的兴奋。从而激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②观察香蕉的外部特征。
1、师: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香蕉,用小眼睛看看、用小手摸摸、再用鼻子闻闻,说说你的香蕉是什么样的?
2、幼:自己说说香蕉的样子并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发现。
3、师:巡回指导。
4、师:谁来说说香蕉是什么样的?
幼a:指着香蕉对老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 香蕉是黄颜色的。
幼b:香蕉的形状是弯弯的。
幼c:香蕉摸上去滑滑的。
5、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香蕉是黄颜色的、长得弯弯的、表皮很光滑。小朋友你觉得香蕉长得像什么?
幼a:香蕉长得像小船。
幼b:香蕉长得像蚯蚓。
幼c:香蕉长得有点像桥洞。
幼d:香蕉长得像月亮。
幼f:香蕉长得像毛毛虫。
6、通过我们小朋友的观察、动脑筋想像,我们发现香蕉长得像小船、像蚯蚓、像桥洞、像月亮、像毛毛虫。你们的想象力力可真丰富。
(评析:根据小班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一环节每组我都准备了香蕉,提供给幼儿观察。提出观察要求: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香蕉,用小眼睛看看、用小手摸摸、再用鼻子闻闻,运用多种感官观察香蕉的颜色、形状。在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香蕉是什么样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交流者。在交流时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香蕉的颜色、形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知道香蕉的颜色是黄的,形状是弯弯的。长得像小船、像蚯蚓、像桥洞、像月亮、像毛毛虫。给每个孩子安排自由探索的时间。自主交流的舞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③了解香蕉的内部结构、品尝香蕉。
1、师:香蕉里面有什么?
幼a:香蕉里面是香蕉。
幼b:香蕉里面是肉。
2、师:我们剥开来看看。先请一个会剥的小朋友剥给大家看看。
幼:剥香蕉。
师:从柄上开始剥,一片一片的剥。
3、师:看看香蕉的果肉是什么颜色的?中间是什么样的?
幼a:香蕉的中间是黄色的。
幼b:中间有点香。
4、师:想不想偿一偿?
幼:想!
5、师:请你偿一偿。
幼儿:品尝香蕉的味道。
6、师:谁来说说香蕉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幼a:香蕉的味道是甜甜的。
幼b:香蕉的味道是香香的有点滑。
幼c:真好吃。
7、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吃香蕉有什么好处吗?
幼:我几天不大便妈妈就会叫我吃香蕉。
师小结:香蕉的味道是甜甜的,很香、吃在嘴里滑滑的。香蕉是一种有营养的水果,能帮助消化。小朋友可以每天吃一个香蕉。
(评析:当幼儿把香蕉皮剥开后,幼儿恨不得马上吃一口。香蕉那米人的香味使幼儿有了想品尝的欲望,教师此时让幼儿品尝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将幼儿吃香蕉的兴致调动了起来。幼儿也很乐意交流香蕉果肉的味道。)
④了解香蕉的一些用途。
1、师:聪明的叔叔阿姨还根据香蕉的形状制造了一些东西咱们来欣赏一下。播放一些仿照香蕉做东西和用香蕉做的食品。
a:香蕉船。
b:香蕉发夹。
c:香蕉炒饭。
d:香蕉露。
e:香蕉排骨煲。
f:香蕉片。
2、香蕉的用处真大,我们以后可以把它做成什么?
幼a:我长大了要造香蕉房子。
幼b:我要用香蕉做蛋糕。
幼c:我要用香蕉做香蕉船。
(评析:在活动中提高电教的手段——看图片提高了幼儿的知识面,拓阔了幼儿的视野。提高让幼儿说说自己长大后想把香蕉做成什么,为幼儿长大后的创造发明打下基础。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三、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中幼儿以极大的热情在投入到活动之中。开始部分是猜谜语,激起幼儿的对香蕉的兴趣。第二部分,观察香蕉的外部特征。因为每个小朋友都接触过香蕉但他们很少注意到香蕉的颜色、形状。幼儿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从中使幼儿养成吃东西时爱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第三部分了解香蕉的内部结构、品尝香蕉。小朋友虽然都吃过香蕉,但他们没有自己动手拨香蕉的习惯。也没有仔细的去品位香蕉的味道是上什么样的,只知道是很好吃。为此我引导幼儿说说香蕉果肉的味道,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打下基础。最后引导幼儿欣赏一些关于香蕉的图片,并说说自己想把香蕉做成什么?使幼儿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体现了幼儿为主体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