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大班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知道它们的用处。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用品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入小学的自豪感和当小学生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各种上学所需的学习用品。
2、活动前请幼儿向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了解上学需要哪些学习用品,并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3、《科学》下p.30~3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猪乐乐要上小学了,书包里要准备哪些学习用品呢?谁能告诉它。
2、幼儿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讨论回答。
3、这些学习用品都是干什么用的呢?什么时候需要它来帮忙?
二、文具分类。
你知道这些学习用品应该怎样合理地装在书包里吗?引导幼儿将铅笔、橡皮、转笔刀等零碎的文具装在铅笔喝里,将书、本等直接放在书包内。
三、看画册《学习的好帮手》
1、这些学习用品你会使用吗?
2、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对学习有帮助的用品?
3、教育幼儿爱惜学习用品,安全使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知道冬天的特征。
2、通过探讨冬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冬日疑案”的告白,指导幼儿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活动准备】
冬爷爷头像一个,关于冬天的图片,故事视频,彩笔,青蛙、蛇、乌龟、刺猬动物图片若干,玻璃杯、玻璃片若干,热水。
【活动过程】
(一)冬天来了
1、教师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
2、冬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里呢?前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开展寻找冬天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冬天,找到了吗?(贴冬爷爷头像)
(二)寻找冬爷爷
1、冬爷爷来了,你们看,他从北到难经过了哈尔滨、来到东北、来到黄山、来到玄武湖(展示图片)冬爷爷带来了多美的景色呀!
2、冬爷爷也来到了我们家乡,你们有没有发现冬爷爷已经来了?
3、介绍我见到的冬爷爷。
4、教师提出问题。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天气和气温又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周围 的变化。
(三)、欣赏关于冬天的故事
1、看图读故事
黑猫警长是破案专家,这一次他又接到了报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看故事视频。
3、我们一起来当黑猫警长的小助手。
讨论:(1)《冬日疑案》中有哪些“?”(2)你能回答这些“?”吗?(3)想想怎样“破案”?
(四)涂色——寻找“失踪者”
1、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涂色,看看发现了什么?
2、讨论:(1)冬天里青蛙、蛇、乌龟、刺猬等一些动物为什么要躲藏进洞里?
(2)什么叫“冬眠”?
(3)你知道哪些“动物怎样过冬”的知识?
(五)巧破“白气”之迷
1、过渡:看来这次不是“一只耳”干的坏事,那他嘴里的白气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
2、按组分发玻璃杯、玻璃片,教师分组倒入热水,学生观察。
3、考考你:想一想,为什么玻璃片上有水汽?
教师小结: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我们小朋友能带着“?”去多观察就能寻找到答案。有些问题,我们还可以采用像刚才小实验那样的方法,来验证和揭示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探究问题、学习科学的好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制作竹筒饭,了解竹筒饭的来历及制作过程。
2、在品尝及制作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米是如何变成饭的过程。
2、环境材料准备:竹筒饭、筷子、湿毛巾
活动过程:
一、品尝会(价值分析:用各种感官感受竹筒饭,了解竹筒饭的.简单知识,激发制作竹筒饭的兴趣。)
1、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你闻一闻,猜一猜它是什么?(竹筒饭)
2、吃一吃,它有什么特别的味道?
小结:竹筒饭是云南地区的风味小吃。傣族群众常用本种的竹竿节间制作“竹筒饭”,故称为“糯米饭竹”。
二、看一看(价值分析:通过观看竹筒饭的制作过程,了解它的来历、做法。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竹筒饭的制作过程。
2、幼儿观看制作竹筒饭的录像。
3、提问:竹筒饭的做法跟我们平时吃的饭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竹筒饭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塞在竹筒里,然后放在火上蒸熟的。
三、做一做(价值分析:通过动手制作,体验制作竹筒饭的乐趣。)
1、教师示范(注意糯米不要塞得太满)
2、幼儿每人一个竹筒,用手或筷子将米粒塞进竹筒里。
小结:大家成功的做好了竹筒饭,那我们请老师帮我们把竹筒饭放到蒸锅里吧。
活动延伸:
品尝自己做的竹筒饭。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观察、触摸等方法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叶子的基本特征,能初步鉴别两种树。
2.感受树的美好,感受诗歌的优美,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与热爱。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树种的图片PPT。
2.常绿树叶、落叶树叶若干,幼儿人手一片常绿树叶、一片落叶树叶。
3.散文《树真好》课件。
4.汉字“树”、“常绿树”、“落叶树”、“树真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常绿树和落叶树
1.师:老师给你们看一个字,(把“树”字贴到黑板上)认识吗?
(幼儿:树)
2.师:我们的周围哪里也有树呢?
(幼儿:学校大院;我家院里;森林;马路边;花园里;学校周围;植物园;广场……)
3.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么多的树当中,你认识什么树?
(幼儿:柳树、桃树、苹果树、槐树、松树、杏树、杨树、梨树、柏树、丁香树……)
师:你们知道的`树真不少,比我知道的还要多,你们真厉害,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认一认吧。(给幼儿观看PPT)
4.师:原来周围有那么多树,孩子们,这是什么树?
(幼儿:柳树)
师:夏天的时候满树都是绿绿的叶子,可是冬天它是什么样子的?
(叶子全没了)
5.师小结:孩子们,像柳树这种春天的时候叶子会发芽,一到冬天叶子全掉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的这种树,我们叫它(出示“落叶树”三个字并张贴到黑板上)看,认识吗?
(幼儿读出“落叶树”)
师:那有没有冬天不落叶的树呢?除了这种树,还有一种树它到冬天的时候叶子还是在树枝上的,而且叶子还是绿色的,那是常绿树(出示“常绿树”三个字并张贴到黑板上),认识吗?
(幼儿读出“常绿树”)
二、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叶子的基本特征
1.师: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
师:看,老师在周围的桌子上放了两种树叶,一种是落叶树的叶子,一种是常绿树的叶子,请你各拿一片(做出左手一片右手一片的动作语言),然后马上回来坐下。开始吧。(幼儿到身后的桌上去拿树叶,拿后回到原来的地方。)
2.师:请你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一片厚一点,一片薄一点)
师:除了薄厚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它的颜色,有哪里不一样?
(幼儿:一个颜色深,一个颜色浅)
师:还有哪里不一样,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它的表面?
(幼儿:一片光滑,一片不光滑)
师:(教师在“落叶树”叶子上画上表示不光滑的曲线)为什么常绿树的叶子会亮呢?因为上面有蜡。
(幼儿:常绿树叶子的正面颜色深,正面和反面颜色不一样)
师小结:(指记录)孩子们,仔细看看,其实,常绿树和落叶树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常绿树的叶子表面非常光亮,叶子很厚,正面颜色深。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好多树,即便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它的叶子知道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三、阅读活动:儿童散文诗《树真好》
1.师: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树,那树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幼儿:给我们来带新鲜的空气)
2.师:树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听下关于树的儿歌吧。(同时出现汉字)
(幼儿:荡秋千,看书)
3.师: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原来树真好,那你喜欢在树下干什么?这个散文诗真好听,我们再来听一遍了吧。
4.师:那我们要爱护树,保护树。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有的幼儿身上存在着惰性,遇到问题不爱思考,遇事不乐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皮球上来了》这节活动。在这节活动中我设境让幼儿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遇事自我解决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遇事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勤于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故事教育幼儿学习猴子遇事勤于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听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寻求将球找回来的方法。
教学难点:悟出其中的'道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录像带、图片。
2、皮球、水、模拟树洞。
【活动过程】
1、出示猴子引水图,引导幼儿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
2、利用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引导幼儿根据理解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3、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再看第一幅图,并要求幼儿思考:猴子想出什么办法?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小结:猴子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的
5、利用第二幅图和实验,帮幼儿理解猴子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球的。
6、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7、讨论:(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发展幼儿思维。)
(1)思考提示:鳄鱼不相信猴子的话会怎样?
(2)幼儿讨论,合作交流,表达看法。
(这个问题既在故事之中,又延伸了故事之外,引发幼儿思考讨论,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调动了积极性。)
8、活动(引导幼儿想像情境,练习说话,拓展思维。)
(1)教师拿出准备的头饰(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启发思考:如果我们是这些个小动物,我们会怎样帮助猴子呢?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把合作想出来的办法,表演出来
9、教育幼儿遇事一定要积极动脑思考寻找解决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为什么有的不会跳呢?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小百科:乌龟(Chincmys reevesii )隶属于龟科、乌龟属的一种。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1
大班《风》科学教案04-19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