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点:
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三、教学难点:
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四、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①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②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③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1 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教学重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利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计划并进行定量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学情分析:在前两年学习科学己有基础上,学生己有一定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很浓,接受能力快。本课教学内容趣味性、操作性强。斜面应该是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了,虽然严格的标准斜面并不多,但是很多变形的斜面却一直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分析这些变形的斜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乐意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实验。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搭斜面的材料(长度不同的木板)、测力计、一块木头上钉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螺丝刀、铁锤。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出示饮水桶
谈话: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这桶水搬到讲台桌上来,谁愿意帮助老师?
2.找一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3.找两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4.提问:那么,我们一个人有没有办法把饮水桶搬上去呢?
5.让刚才那位同学利用木板再来试一次。
6.提问:这位同学两次搬饮水桶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种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斜面。(板书课题)
学生纷纷举手。
一位同学没有把饮水桶搬到桌上。(很吃力)
两位同学把饮水桶搬到桌上。(还是很吃力)
学生思考:利用木板。(若学生想不出教师可提示)
学生利用斜搭的木板获得了成功。
学生回答:一次利用木板,一次直接搬。。
通过教师与学生亲切自然的交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斜面的作用,引出课题。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发现周围的生活现象存在着科学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一、探究斜面的作用
1.提问:斜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猜想。
3.提问: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4.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方法。
5.谈话:各组同学开始行动吧!
6.组织学生汇报研究的数据和结果。
7.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
8.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确实可以省力。(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测力计读数
直接提重物
利用斜面拉重物
二、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对比实验
1.提问:请大家再来观察我们刚才得出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教师可适当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直接提起测力计读数相同,利用斜面读数不同的数据)
2.提问: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3.提问:我们再如何进行研究呢?
4.组织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
5.谈话:下面就开始我们的研究吧!
6.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数据和结果。
8.总结: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板书: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实验记录单
倾斜角度测力计读数
三、巩固应用斜面的作用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斜面有什么作用?斜面省力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呢?
2.出示斜面的应用图片(变形斜面)。
谈话:请大家观察斜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谈话: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
提出猜想。
汇报交流。
各小组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集体交流研究方法。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情况。
分析各组数据,得出结论。提出研究的问题。
交流各组提出的猜想。
学生仔细观察数据。
根据提示思考。
发现:这几个组利用测力计时读数完全相同,但利用斜面后虽然都省力,可省力的大小却不相同。
学生思考,回忆刚才的实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和倾斜角度有关系)
回忆三角板的角度。(主要是30度、45度、60度)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汇报。利用已有数据,发现新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适当的引导,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利用材料设计不同坡度实验。培养学生好奇好问的习惯。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对比试验是科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实验。
这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体会到科学即生活的道理。
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对学生大胆创新、仔细认真的学习进行表扬,并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提出问题
1斜面有什么作用?
2猜想
3制定实验方案
4实验
①分组实验做记录
②分析数据
③交流整理
5得出结论
实验验证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引导学生用长短不一的木板垫起同一高度进行实验,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比较木板的长短与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3总结两次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师: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个能登上塔顶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占地面积小,应该怎样修?
学生思考设计。学生思考后回答。
自由发言把课堂探究进一步扩展为课下探究。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怎样才能较容易的骑自行车上陡坡?
板书设计:
18、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
倾斜角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教学反思:
斜面是日常生活中接触较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为什么要用这些斜面,斜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盘山公路为切入点,按照“做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介绍了有关斜面的知识。
科学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寻找声音
声音的产生:现象: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
2.能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能利用简单工具(如秒表)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2.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科学知识目标:
能够举例说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
STSE目标:
意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知道运动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重点是比较运动前后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秒表.体育器材.记录表.锻炼计划等。
教学地点:校园或操场(考虑到让学生进行运动,在宽阔的地方较好)
教学活动
引入
师:我们举行过“动物运动会”,今天让我们也来举行一场运动会。
新课
1.生命在于运动
⑴ 公布运动会的项目(50米跑步.跳绳等简单的运动)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⑵ 师:你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吗?
怎样能证明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
⑶ 指导学生测量并记录运动前的身体情况(如心跳.呼吸.出汗等)
⑷ 按自己小组选择的项目进行运动,并在运动后及时测量和记录身体情况
⑸ 指导学生比较运动前后身体状况的变化.分析.交流
⑹ 讨论:这些由运动产生的身体的变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⑺ 讨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⑻ 归纳得出:生命在于运动
2.拓展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
⑴ 师: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就要定期进行运动来锻炼身体。
让我们一起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⑵ 出示一份运动计划的式样,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
⑶ 展示.交流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图片,幻灯片 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2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很多客人,两只青蛙也来凑热闹了,(点击幻灯片1 2只青蛙)一见这么多人,不好意思,想回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能帮帮它们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家?(请同学回答并上来贴青蛙图)
2、你为什么要这样选?
3、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与留
(1)、师:提及青蛙呀,我有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颜色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借助P84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找找原因,并把你的研究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把你们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告诉我,行吗?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随机出示第2张幻灯片 青蛙变化图)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黄青蛙和绿青蛙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几种狐狸吗?(出示幻灯片3 狐狸)
(2)观察图中这几种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3)、这三只狐狸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猜测一下,它们各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4)、三种狐狸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5)、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资料(依次出示五带图—红狐—五带图—
灰狐—五带图—北极狐)期间请三个同学读三只狐狸的资料。
(6)、刚才我们也看出来,北极狐的耳朵比其他两种狐狸小,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点击出示幻灯片生物学家 文字叙述部分)
(7)、为什么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体型特征呢?
(再次出示五带图)
(8)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并汇报。
(9)、同学们都认为狐狸体形与它们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温度有关,北极狐的体型最有利于保温。那么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证明一下怎么样?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代表体形不同的两种狐狸。大的就代表(北极狐),小的就代表(红狐),这个实验该怎样做?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小班幼儿用书12月分册第10页。
高矮不同的动物玩具,如小鸟、松鼠、兔子、羊、牛、大象、长颈鹿等。
活动目标
能按照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顺序对物体进行排列。
能够用积木和玩具搭建和拼摆出不同高矮的房屋。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新建的动物园要搬来许多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认一认它们是谁。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出示小动物玩具,边出示边请幼儿猜想。如第一个出示小松鼠,教师:"下面要来一个比它高的动物,你们猜猜是谁?"幼儿猜完后再出示,请幼儿比较、辨识。这样依次出示5-8中动物。
3、为动物们准备新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助它们搭建新家。
4、比较、辨识动物园中房子的高矮,请动物住进新居。(结合幼儿用书"动物园"画面)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9
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1-6 云的观测
2-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
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三、课后总结:
四、课后作业;
1.胶水在水中会(下沉)。
2.牛奶带入水中会(溶解)。
3.你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吗?请举例来说明。
五、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了解玩具发声的各种方法。
2、初步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各种玩具教学过程:
(一)启发提问,引起兴趣:通过游戏,引出声音的主题。
(二)第一次探索:1、激发幼儿让玩具发出声音的愿望。2、幼儿探索电动玩具的发声方法。
(三)交流讨论:1、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让玩具发出声音的。2、引导幼儿说出“开关”,了解开关的作用。
(四)第二次探索:1、启发提问,激发幼儿帮助其他的'玩具发出声音。2、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让玩具发出声音。3、引导幼儿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进行尝试。
(五)讲评:1、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2、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方法的名称,如:捏、拉、摇、敲……大家一起做动作。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6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有关科学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