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绿色叶子的花茎人手一根(花茎上有萝卜标记、并有数字)。
教师示范用大花茎一根(也有萝卜标记和数字)
小兔标记人手一个,刀一把,切菜板一块,音乐《漫天梨花》。
活动目标
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产生爱萝卜、喜欢吃萝卜的情感。
了解萝卜的特征与用途,并能进一步探索萝卜的外部特征与内在颜色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认识吗?
你可以去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和小伙伴说一说你看到的萝卜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幼儿分散(请小朋友选个自己最喜欢的萝卜回位)
二、表述萝卜特征
幼儿集中交流: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萝卜是什么萝卜?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三、切开来、看一看
1、小朋友,请你猜一猜,如果把你手里的萝卜切开来,里面的肉会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猜)。
2、老师前面有一些篓子,上面有各种颜色的标记,请你猜一猜,然后把你手中的萝卜放进相应标记的篓子里。(帮助幼儿分类)把各种颜色分到小盒子里。
3、“你猜得对不对呢?切出来就知道了。”(教师先后切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青萝卜(长的)、青萝卜(圆的)、“同样都是青萝卜,为什么切出来的颜色会不一样呢?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什么样的青萝卜切出来是绿色的?什么样的青萝卜切出来是红色的呢?”(幼儿观察)
4、引导幼儿比较发现其中的秘密,重新摆放。
原来长长的青萝卜切出来是绿的,圆圆的青萝卜切开来是红色的。
小朋友,你猜对了吗?如果刚才摆放错的话,现在你再来重新摆一摆吧!
四、萝卜的用途、做法
“今天我们发现了萝卜的许多秘密,那你知道萝卜有什么用?”(吃),可以怎么做呢?你吃过或者看过萝卜做的食品呢?(幼儿回答)
五、制作萝卜插花
1、“萝卜不但可以作成美味的佳肴,而且到了雕刻大师的手中,它还能变成漂亮的艺术品呢?一起来欣赏一下吧!PPT
2、“这些萝卜雕刻作品漂亮吗?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小小艺术家呢?我们今天来玩个萝卜插花游戏吧!
3、教师出示范例——这是个漂亮的萝卜插花,花茎上有萝卜标记和数字,小朋友要看清楚是什么萝卜,插几片?然后插在长长的花茎这边,插好后,你还可以给花茎摆个造型,使它变得更漂亮。最后,你可以把你的作品插到旁边的花盆里。
4、幼儿开始操作,教师提醒有看清楚标记和数字。(放音乐)
5、小结:小朋友,你们看,这些萝卜插花怎么样?呀!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每个小朋友都变成了小小艺术家,好,一起表扬一下自己。
六、活动延伸
把我们插花作品带到教室去装扮一下我们的教室,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漂亮,好吗?幼儿教育网()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粘杯子的气球
【活动目标】
1、了解杯子被气球“抬”起来是因为气球与杯子壁之间有摩擦力。
2、探索加了水之后的杯子是否能被气球“抬”起来呢?体会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3、了解简单的气压现象。
【活动准备】
材料:杯子(塑料杯)、气球、打气筒、刻度贴。
其他:水、抹布。
【重 点】
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难 点】
用打气筒吹气球或者用嘴巴吹气球。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进行讨论拿起杯子的多种方法,随后出示气球,气球是我们平时用来玩的,我们可以不用手而用气球把杯子抬起来吗?
过程二:观察气球在杯子里慢慢膨胀后,会有什么现象?
把气球放入杯子中,利用打气筒或者用嘴巴把气球慢慢吹起来,然后用手捏住并拿起气球,会发现杯子和气球紧紧的“粘”住了,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小朋友会想到是因为气球太大了,把杯子撑住了。我们试着把杯子拽下来,会需要用到一定的力气,原来气球和杯子“粘”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而且由于杯子比较轻,所以很轻松的就把杯子“抬”起来了。而且随着气球慢慢的膨胀,杯子里的空气被挤出去,这时杯子里的气压小了,气球就被“吸”进去了。
过程三:试着往杯子里加水,气球还能把杯子抬起来吗?
先把刻度贴粘在杯子的外面,根据刻度贴上的格子往杯子里倒入相应量的水,从第一个刻度到最后一个刻度,我们发现杯子的重量在逐渐增加,而水面与杯子边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放入前三个刻度的水时,气球还可以“抬”起杯子,而随着杯子的重量越来越重,水面与杯子边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时,气球与杯子壁之间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小了,气球就“抬”不起来杯子了。
过程四:除了用气球,我们用嘴巴试一试,也可以把杯子“抬”起来。
用嘴吸一吸杯子里的空气,杯子也可以“粘”在我们的嘴巴上了,因为我们把杯子里的一部分空气吸走,杯子里的气压变小,所以杯子就“粘”在了嘴巴上,这个和吸盘的原理是一样的。
【活动拓展】
用气球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上分别进行摩擦,感受哪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实物:鸡蛋人手一个、盐若干
矿泉水瓶人手一个(瓶头已剪去)、勺子、筷子、抹布、纪录表。
活动目标
培养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初步了解在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
活动过程
一、边看幻灯,边引出故事情节
师:"鸡妈妈家新造了房子要请客,一大早,鸡妈妈就带着蛋宝宝一块儿去买东西,它们买了青菜、萝卜、盐,可当鸡妈妈用篮子装好东西准备回家时,发现蛋宝宝不见了,鸡妈妈着急地到处找,找呀找,发现蛋宝宝掉进了一个深深的水沟里,鸡妈妈急的大叫:怎么办呢?
(评析:生动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教师以"蛋宝宝掉进水沟"为悬念,把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孩子们也身临其境似的大喊:"蛋宝宝、蛋宝宝掉水里了,快救救它!")
二、请幼儿帮鸡妈妈想办法,交流自己的想法
(评析:孩子们的办法很多,有的幼儿认为让鸡妈妈去拉蛋宝宝,有的幼儿说用绳子绑,还有的说让船来救`````孩子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但孩子们的办法都被同伴一一否定了。没有一个孩子的办法被认为可行的,此时,活动陷入了僵局。)
三、继续出示幻灯画面,探讨鸡妈妈的办法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原来鸡妈妈把刚才买的盐都放进了水沟里,它这样做,能把蛋宝宝救上来吗?
(评析:对"蛋宝宝能否救上来"幼儿争论的相当激烈,最后形成了强弱两大观点:大多数幼儿认为这样做是不能把蛋宝宝救上来的,也有几个小男孩认为应该可以的,其中一个孩子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盐是可以让蛋宝宝浮上来的'。)
三、幼儿第一次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师:"你们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但要小心,不要把盐撒出来。"
(评析: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都表现地很投入。但不一会儿,情况出现了,有的幼儿的鸡蛋浮起来了,可有的却还沉在瓶底,此时,孩子们之间出现了波动,觉得很奇怪,都有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法:大家都放了盐,为什么有的蛋浮不上来呢,孩子们都着急了。我就示意他们去问问鸡蛋浮起来的小朋友,原来他们放了好多勺盐。)
四、教师小结
原来盐放的少,蛋宝宝是浮不起来的,要多放盐,才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五、幼儿第二次分组实验,请幼儿记住自己放盐的勺数
1、教师巡回了解、记录幼儿的实验情况。
2、幼儿互相交流,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分享实验结果。
(评析:蛋浮起来的探索活动从第一次的无指向性自由探索-有目的的探索(记住放盐的勺数),循序渐进,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了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才可以使鸡蛋浮起来这一现象,激发了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六、继续看幻灯,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有没有把蛋宝宝救上来,哦,蛋宝宝真的上来了,盐的力量真的太神奇了!"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鸡蛋放在其他水里,它还会浮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理论依据:
《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活动将昆虫拟人化,和小朋友捉迷藏,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纲要》指出要“寓教育于游戏中”,本活动以游戏为主线,让孩子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新知识。同时科学是严谨的,因此活动中的材料多为实物原型。昆虫的自卫防身方式通常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三种,鉴于中班孩子的认知水平,只选择了其中一种“保护色”,其他的`知识留待以后探讨。
教学策略:
1、采用观察法和语言交流,引导幼儿对已有昆虫的经验进行梳理。
2、通过捉迷藏游戏,寻找有保护色的小昆虫。
3、通过录像,直观的呈现昆虫自我保护的本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及其作用;
4、采用讨论和直观法拓展,激发幼儿探究更多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5、采用游戏操作法,巩固对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螳螂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枯叶蝶、螳螂、竹节虫三种昆虫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难点:理解“保护色”。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捉迷藏的昆虫》
2、录像:《昆虫的保护色》《动物的保护色》
3、音乐:《春天》《清晨》
4、背景图四组,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昆虫图片,梳理幼儿已有经验。随着音乐《春天》表演入场。
出示昆虫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这些昆虫你在哪里见过?
2、寻找昆虫,探究保护色的秘密。
(1)出示幻灯片,请幼儿寻找躲藏的昆虫——枯叶蝶、螳螂、竹节虫。
(2)讨论它们身体的颜色和藏身地颜色的关系。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观看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2)讨论保护色的作用和哪些昆虫有保护色。
4、经验拓展,了解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办法。
(1)提问:还有哪种动物有保护色?
(2)观看课件:动物的保护色。
5、分组操作:游戏——帮小动物躲猫猫。
幼儿分成四组,将小动物图片放到适合其隐藏的背景图上,然后老师来找小动物,进行纠错和交流。
活动延伸: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
2、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睡觉的`课件、欢快、轻缓的音乐各一首活动重难点:了解不同动物的睡眠方式,并用动作表现
活动过程:
一、照片激趣。
师:"小朋友中午睡觉了吗?"幼儿:"睡了"师:"你们知道自己睡觉是什么样子吗?"(幼儿互看笑着摇头)师:"老师拍了几张照片,一起看看。"(教师用电脑放幼儿午睡照片,引导幼儿观看。)师:"人要睡觉,动物睡觉吗?"(有的说睡觉,有的说不睡觉。)
师并进一步激发:"你看过动物睡觉吗?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幼儿A:"我知道马站着睡觉。"幼儿B:"我家的猫会睡觉。"
二、观看图片,交流经验。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动物睡觉的图片,你们和好朋友一起看一看、说一说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幼儿结伴欣赏动物睡觉的图片,交流已有经验。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睡觉方式?"
三、观看课件,了解各种动物睡觉方式。
师:"小朋友说的对吗?我们看看课件。"点击课件《动物怎样睡觉》。
1、师:"动物睡觉的时间一样吗?"(幼儿摇头)"我们看看。"教师点击课件中的"白天""黑夜"。
师:"这里,哪些动物白天睡觉?哪些晚上睡觉?"幼儿猜测完,教师"对吗?我们试试。"点击课件。归纳总结。
2、师:"动物睡觉的地点一样吗?"(幼儿说"不一样")教师点击课件,说说动物在哪里睡觉。
3、师: "动物睡觉的姿势一样吗?"教师点击课件,请幼儿说说他们都是怎样睡觉的。
4、师:"这些动物为什么要这样睡觉?"幼儿猜测,师幼共同交流:为了时刻注意外界动静,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
四、游戏:看谁学得像
(1)教师设置情境交代游戏规则:天黑了,有的小动物要睡觉了(播放抒情轻缓的音乐),小朋友模仿动物睡觉,睡觉时必须安静。天亮了(播放欢快的音乐),小动物们赶紧起床了。
(2)教师组织游戏,播放音乐。
五、教师教育幼儿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正确的睡眠姿势。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模仿动物睡觉的动作,比比看谁学得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小猴子,以它看小动物睡觉为线索,有目的地引入具有情绪色彩的形象,如懒惰的小狗、聪明的小刺猬等,以引起幼儿对活动进行探索的兴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各种动物的睡眠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通过模仿小动物睡觉的姿势,使幼儿不知不觉掌握正确的睡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3-11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02-2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中班科学教案08-0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9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