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6 11:47:3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9篇(经典)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数学教案9篇(经典)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区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尝试用一一间隔方式进行排序。

  2、体验男孩女孩一起游戏的快乐。

  学习重点:

  区分男女,尝试用一一间隔方式进行排序。

  学习难点:

  尝试用ab模式进行排队。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课件、开火车的音乐。

  2、幼儿学具:可插式火车剪影纸片人手一份、小人图片4个(男女各两个——见资料包)。

  活动过程:

  一、比较男孩、女孩

  (这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男孩、女孩的基本特征,会区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1、演示课件第一张: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朋友,找找他俩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他们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女孩的头发长长的,喜欢穿漂亮的裙子……男孩的头发是短短的,穿着长长的裤子……

  2、区分男女:你们是男孩还是女孩?(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请幼儿按性别分别站到娃娃的一边。(弟弟站在男孩一边,妹妹站在女孩一边)

  二、按男女一一间隔排序操作

  (这环节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序的方法。)

  1、老师演示课件第二张:呜呜呜,什么车开来了?

  2、老师演示课件第三张:小朋友要上火车去旅行了,看看谁会先来乘火车?(老师分步演示前3个娃娃上火车课件)

  3、猜一猜:猜猜接下来会是男孩还是女孩呢?(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娃娃排序规律)

  幼儿可能1:可能没有发现排序的规律而猜谜式乱说。

  老师预处理:手指课件边慢慢说“男孩后面是女孩,女孩后面是男孩,男孩后面又是谁呢?”

  幼儿可能2:有的幼儿可能能够说出接下来上火车的孩子性别。

  老师预处理:请幼儿说说理由“为什么下面排的是女孩(男孩),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小朋友上火车要男孩、女孩、男孩、女孩……一个一个间隔排排队的。

  4、游戏:坐火车

  (1)布置任务:(出示可插式火车剪影纸片和小人图片)这里也有小朋友要坐

  火车了,他们也要像电视机里的小朋友一样排排队,(动作演示:一个朋友一节车厢,一个朋友一节车厢)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2)幼儿操作

  幼儿可能:没有排序意识地乱插。

  老师预处理:语言引导——这些小朋友说要和电视机里的朋友一样间隔排排队。并帮助排2到3个“男孩、女孩、男孩,接下来呢?”

  (3)分享交流:你们是怎样帮助男孩女孩排队的?

  幼儿可能:和电视机里演示的方法不同,如:排序模式不同,或男孩打头等。

  老师预处理:看看这些朋友和刚才的朋友排队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也是间隔排排队的?如果还有朋友来排队,会是男孩还是女孩?

  【由于刚开学,小班幼儿还没有任何排序方面的.认知经验,加上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用有音效的课件演示策略,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用男孩女孩一一出场演示的方法,来强化出场序列,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排序规律。】

  三、按男女一一间隔排队“开火车”。

  (这环节通过排排队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体验男孩女孩一起游戏的快乐,并进一步了解一一间隔排序的方法)

  1、排排队:你们想不想排队乘火车?我们就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顺序来排队,开火车。

  方法:先请1位男孩做火车头,再请幼儿自由间隔排队。

  2、带领幼儿进行开火车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

  (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交集、分类,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物体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物体的特征。

  2、学习用符号表示交集的关系。

  3、在观察、讨论中感受、理解交集的意义,学习按交集的要求分类。

  活动重点:

  学习交集、分类,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物体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物体的特征。

  活动难点:

  学习用符号表示交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p36,每人一份。

  2、黑板、彩色粉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两个集合的交集部分。

  1、教师分别出示红圈和蓝圈(见附图一)。

  师:这里有两个什么圈?

  2、教师将红圈和蓝圈的一部分交叉重叠在一起(见附图二)。

  师:现在红圈和蓝圈怎么了?

  师:红圈和蓝圈交叉的位置在哪里?谁来指出交叉的部分?

  师:这个交叉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呢?(既是红圈部分,又是蓝圈部分)

  二、根据特征标记在集合圈中放物体。

  1、教师出示各种气球(如附图四)

  师:这里有什么?都是些什么样的气球?

  2、教师出示标记放在相应的位置(如附图三)

  师:这里有些什么标记?

  师:想一想,根据这些标记,这些气球分别应该住在哪个圈里?

  3、幼儿根据标记选择摆放相应的气球。

  师:谁能看着这些标记将气球分别放进相应的圈中?

  三、学习按交集要求分类。

  1、师:红圈中住着什么样的气球,蓝圈中住着什么样的气球?中间的`圈里又住着什么样的气球?

  2、师幼讨论:为什么小的黄气球可以住在中间的圈里?

  3、教师出示一个小的紫色的气球。

  师:这是个什么样的气球?

  师:这个气球能住在红圈、蓝圈交叉的位置吗?为什么?

  四、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1、画圈。(幼儿操作材料p36,第1组)

  师:画一个大圆圈将红蝴蝶圈在一起,再画一个大圆圈将小蝴蝶圈在一起,看看哪些蝴蝶在两个圆圈交叉的部分,想一想中间交叉部分的蝴蝶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是大蝴蝶,哪些是小蝴蝶。(师幼一起认识一下哪些是大蝴蝶,哪些小蝴蝶,因为材料纸上的蝴蝶大小不太明显)

  2、画标记。(幼儿操作材料p36,第2组)

  师:黑圈中有几根棒棒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篮圈中有几根棒棒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黑圈和蓝圈交叉的部分中有几根棒棒糖,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在旁边的空格中画出相应的特征标记做记录。(同样做练习之前和幼儿一起认识一下大小棒棒糖)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 在快乐的情境中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

  1.树墩(大积木人手一份)2.小鱼和钓鱼竿人手一份3.小猫头饰人手一份4.筐一只5.音乐磁带6.模拟池塘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角色渗透

  “我是猫妈妈,你们是谁呀?”

  2.一个猫妈妈又许多的猫宝宝。

  3.猫宝宝们,我们一起开小火车去森林里玩吧。(听音乐)

  (二)分树墩

  1.森林到了,有好多小树墩,都有哪些颜色呀?

  2.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小树墩?(丰富词语:有许多小树墩)

  3.一个猫宝宝搬一个你喜欢的.小树墩。

  4.许多小树墩到哪里去了呀?你搬了几个小树墩?(逐一寻问)

  小结:许多的小树墩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三)分鱼竿

  1.猫宝宝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呀?(小鱼、老鼠..)

  2.我们去钓鱼吧。看,这里有多少钓鱼竿?(引导幼儿说:许多钓鱼竿)

  3.分鱼竿:你拿了几根钓鱼竿?

  小结:许多钓鱼竿到哪里去了呀?原来许多钓鱼竿可以分成一根一根。

  (四)小猫钓鱼

  1.池塘里有多少小鱼?(许多)

  2.提要求:一个个猫宝宝钓一条鱼。

  3.手鱼竿:一根一根钓鱼竿变成了许多钓鱼竿。

  (五)收小鱼

  1.收小鱼:我们把一条一条小鱼放到老师的大锅里煮一煮。

  2.引导幼儿边放小鱼边说:“我放了一条小鱼。”

  3.现在猫妈妈的大锅里有几条小鱼?(许多)

  小结:一条一条小鱼又变成了许多小鱼。

  (六)分小鱼

  1.许多小鱼煮好了,我们要来分小鱼啦。

  2.引导幼儿一边拿小鱼一边说:“我拿了一条小鱼。”

  3.猫宝宝们,你们拿了几条小鱼呀?小结: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鱼一条鱼。

  4.现在我们来吃小鱼了。什么味道呀?

  (七)活动结束

  1.小鱼吃完了,我们要回家啦。

  2.放树墩:请你们把小树敦来给妈妈,引导幼儿说,你给了几个小树墩?

  3.小结:一个一个小树墩,变成了许多小树墩。

  4.开小火车回家。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区分圆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能按标

  记进行分类。

  2、幼儿在情景游戏等活动,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发展幼儿动手拼图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3、幻灯片。

  4、各种形状的物品、饼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常老师要带大家到我家去做客,呀,前面有好多漂亮的石头,小朋友们到哪里每人捡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然后带着你的石头找一个位置坐下来,来让我们一起去捡石头吧!”(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请每个每个小朋友捡一颗自己最喜欢的,每人捡1颗。”

  3、引导幼儿观察石头,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交流。

  请你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手中石头的颜色和形状。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石头的颜色和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教师出示课件:请相对应的幼儿回应。

  二、铺石头:

  1、小朋友们,今天常老师邀请大家到我家去做客,可是我家门前的路有坑坑洼洼的,走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想请大家用你手中的漂亮石头,把我家门前的路修好。”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非常感谢大家帮我来铺路,可是大家看,我这里还有一段路没有铺好,这可怎么办呀?我这里只剩下这些形状的石头了,大家来想想办法,用这些石头来帮我铺好剩下的这段路。

  下面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到我们的操作台去尝试铺路。

  4、幼儿分小组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大家都铺好了自己的小路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铺好这个圆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坑的?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两个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8、我请大家来参观我的家,请你来看一看我家的各种物品,他们是什么形状的?

  9、我为大家准备了好吃的饼干,送给大家。

  三、踩石头:

  1、“欢迎大家下次来我家,让我们踩上小路回家吧。我邀请大家和我一块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请小朋友到家里也找一找有什么图形藏在你们家?

  (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数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许多感官引导幼儿认识“1”和“许多”,体验“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活动。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活动准备】

  挂图1(森林背景)、活动卡片(狮子一张,狼许多张);主题图2(蘑菇,一个大蘑菇,许多小蘑菇);塑料圈人手一个,糖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教师讲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骄傲的狮子,它每天都要出去显威风,谁都不敢招惹它。有一天,大狮子出去练武,看见一群狼也在那儿练武,它就跑过去对狼大吼到:“你们这些小东西,胆子不小,竟敢跑到我这来,简直是找死,有本事我们来较量较量。”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较量,1只狼上来了,被狮子**了,又上来1只狼被狮子**了,1只1只1只……的狼都被狮子**了。小朋友看看现在站起来的是谁?(狮子),是几只(1只),那倒下去的是谁?(狼)有多少?引导幼儿说出“许多”。教师继续将故事:“这时,狼的大哥对它的'弟兄们讲,我们刚才是1个1个上去的,现在我们合起来一起上,肯定能够打败狮子,于是,1只狼起来了,1只狼起来了,1只1只……的狼都站起来了,变成“许多”只狼,一起上去和狮子较量,果然把狮子**了,小朋友现在看,倒下去的是几只什么?(1只狮子),站起来的是多少狼?(许多)只狼。

  2、在刚才的故事里,小朋友认识了“1”和“许多”,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表示一下“1”和“许多”。(竖起1只食指表示“1”,张开双臂表示“许多”)。

  3、听口令做动作:教师说“1”,幼儿拍1下手,教师说“许多”,幼儿拍许多下手。

  (二)观察比较,感知“1”和“许多”在量上的关系。

  1、出示蘑菇主题图,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多少蘑菇?(许多)。有多少大蘑菇?(1只);有多少红色的蘑菇(许多),有多少黄色的蘑菇?(1只)。

  2、请小朋友找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是“1”?哪些是“许多”?

  (三)组织游戏,师幼互动,感知“1”和“许多”的内在逻辑关系。

  1、圈圈找朋友。

  教师出示塑料圈放在地上:“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有多少圈?(许多圈)。:“现在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圈,边拿遍大声说‘我拿了一个圈’幼儿拿到圈后坐下来,老师问:“我的许多圈哪儿去了?”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圈被小朋友拿走了,许多分成了1个1个……。请小朋友把圈放到地上,在圈里面跳“1”,在圈外面跳“许多”下。

  现在圈儿累了,请小朋友把它送回来吧,边送边大声说“我送了1个圈。”“刚才小朋友每人给老师送了几个圈?(1个),现在老师这有多少圈?(许多),我的许多圈是哪儿来的?(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2、分糖果。

  和刚才的玩法一样,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分成了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活动评价:

  今天和老师做游戏高兴吗?为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本领?(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重点表扬在活动中认真听老师指令的和大胆讲述的幼儿。

  请小朋友吃糖果结束活动。

  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初步尝试拼合图片。

  活动准备:

  在大而厚的纸上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洞”当作“土坑”,排成一条小路。将镂刻下来的图形贴上色纸做成彩色的“石块”。有些圆形的“石块”剪成两个半圆,有些正方形的“石块”剪成两个长方形。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玩“修路”游戏的兴趣。

  教师扮成猫妈妈,幼儿扮成小猫。教师“猫妈妈要带小猫到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戏,到草地上要经过一条小路,可是,这条小路坏了,我们来修一修吧!”

  2、幼儿“修路”,辨别图形。

  教师先带领幼儿观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图形,然后请幼儿拿“石块”一一对应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幼儿可2人或3人合作共同完成)

  3、尝试组合图形。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2块半圆的`“石块”和2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把2个半圆拼成1个圆形,嵌入圆形的“土坑”;把2个长方形拼成1个正方形,嵌入正方形的“土坑”中)

  4、游戏:按图形走。

  猫妈妈带小猫走过小路,到草地上玩游戏。(走小路时,猫妈妈举什么图形,小猫就要踩在什么图形上往前走。)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教案目标效果:

  1、手口一致地点数4并说出总数。

  2、根据数字4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感知4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准备:

  图片:1只鸡、2只狗、3只鸟、4头猪、4条虫、2根骨头、4个萝卜。

  活动过程:

  1、幼儿扮演小动物,小动物饿了,需要找食物吃。

  2、小动物去找好心的婆婆要吃的,好心的婆婆有要求,每个小动物一次只能够拿5块饼干,幼儿到婆婆那里取饼干。

  3、小动物还是很饿,又去找糕点店的阿姨寻找吃的。阿姨也有要求,每个小动物一次只能够拿6块糕点。

  4、小动物没有吃饱,又去超市买了每人7个草莓,他们吃得好开心啊。

  5、小动物吃完了,感觉特别高兴,一起出去到草地上玩捉迷藏。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图片,问幼儿:图片上有些什么动物,各有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幼儿学习量词:头。老师带领幼儿大声点数,说出每种动物的总数,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说出这些动物的不同(有的动物2条腿,有的动物4条腿),分别点数2条腿和4条腿的动物,说出它们各有多少。

  2、教师说:这些动物在一起玩了许久,大家都觉得肚子饿了,就去找食物吃。出示虫子、骨头、萝卜,启发幼儿:动物找到了什么?每一样东西有多少?(让幼儿分别点数并说出总数)

  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分配这些食物?让幼儿根据各种动物的爱好,将1条虫、2根骨头、3条虫、4个萝卜分别放在1只鸡、 2只狗、3只鸟、4头猪的下面。

  3、教师启发幼儿:这些动物们分好了食物,准备回家了,大家说:还是按照伙伴们的数量多少排排队吧,最少的排在前面。

  小朋友想想看谁跟在谁后面?让幼儿按照1只鸡、2只狗、3只鸟、4头猪的顺序给动物排队,并用点数的方法检查排列是否正确。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2、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活动准备

  兔子、萝卜、蘑菇图片,幻灯片,图形拼图2幅,各类几何图形散放到桌子上,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利用体态动作复习3的数数。

  拍手拍手,123;拍头拍头,123;拍肩拍肩,123;拍腿拍腿,123。

  二、小兔子找食物。

  “小兔子出去找食物,走着走着,采到了一个大蘑菇。又继续走,找到了一个大萝卜,小兔子带着蘑菇和萝卜,高高兴兴回家了。”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找食物所走的路线,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三、认知三角形特征。

  每人从各种图形中找出一个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进一步感知图形特征。

  四、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哪些物品像三角形。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像三角形的`物品。

  2、观看教师搜集到的像三角形的物品图片。

  五、小小魔术师。

  1、观察三角形拼图。说一说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2、我是魔术师。

  幼儿用三角形拼摆,教师巡回指导,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3、互相欣赏,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3-25

小班数学教案[精选]07-30

小班数学教案(精选)07-27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8-10

小班数学教案09-27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23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24

小班数学教案(精选)08-14

小班数学教案:捞鱼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