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4 10:20: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8个,书写汉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课文续编。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感受艺术之魅力。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的作品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录音跟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再到文章中找一找这些生字。

  3.学生提出学习生字时难认的生字,全班一起交流识字好办法。逐渐渗透根据汉字的结构来认字的方法。提醒多音字“藏”。

  4.同桌两人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给予星星奖励。

  5.回文识字,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在初步感知的前提下同桌、小组内合作学习,可以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也可以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三、感悟课文,合作交流

  1.通过刚才读课文,你对这首小诗都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让我们跟着小作者的画笔也去画画我们多彩的今天和美丽的明天吧!

  (一)学习第一节:美丽的今天

  1.在这幅画里面我们都要画什么?怎样画的?再读课文第一节。

  2.解决“挂”在课文中的意思,中秋的月亮为什么能挂在山尖?连绵起伏的山是怎样的?该怎样画?

  3.请问所有的`小画家,你还想为这幅画添上什么吗?你来说一说!

  (二)学习第二节:明天的理想

  1.今天的很美丽,但是更加精彩的明天还需要我们去建设,小朋友眼中的明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来读一读。

  2.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3.你心中的明天是这个样子的吗?还有什么呢?

  4.小作者画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有的为了看清海底的宝藏,有的为了让夏天凉爽……那么你想为什么而画呢?用“为了”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生生互相评价。

  [在学习课文时不止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解,而是大家一起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之间可以发表不同看法,畅所欲言。]

  四、激发情趣,拓展升华

  相信用了这盒彩笔你会把你的明天勾画的更加美丽,你喜欢这盒彩笔吗?想怎么表达呢?

  五、巩固识字

  1.同桌两人玩照镜子游戏。

  2.同组四人玩扑克牌游戏,并互相帮助。

  [玩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巩固识字。]

  六、指导写字

  1.让学生找出认为难写的字,其他组进行互助指导。

  2.由写的比较好的同学给大家讲解字型和要提醒的笔画。

  3.区分“优”、“伏”,注意“荒”的写法。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独立书写的习惯。]

  七、作业

  1.续写诗歌。

  2.画出你心中的今天、明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特征,为常人所知。但在许多小朋友的眼里,却是个谜。于是,便有了这个小故事。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本课确立了“享受语文,快乐语文”的理念。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会写“生”“果”“里”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生长的小常识,培养小朋友积累知识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进行小组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十二个生字的读音。

  2、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3、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学习。

  二、教学重点

  进行多形式的识字活动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花生米,有田字格的纸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引:小朋友们,赶快收拾起书本,现在我们马上要赶去森林,帮助一位小动物朋友解决一个难题。

  (课堂中能够合起书本,对于天天读读背背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难得。况且还能去森林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孩子心里多兴奋。)

  出示:插图2

  师导:图中是谁,他的表情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着急、惊讶,不知所措等)

  听他在说什么?

  中小松鼠正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导:它在跟谁说?你自己演小松鼠说一说。(读中体会这话是对自己说的)

  用一个词代替,出示“自言自语”

  师导:原来小松鼠在干什么?

  ——找花生

  揭题“小松鼠找花生”

  (有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猜测答案,教师可做如下引导:小朋友真热心,都忙着给小松鼠找答案了,可花生到底是在地里还是被人偷了?小朋友不如做回小侦探,从小松鼠的话里找线索。)

  2、了解课文情节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听听松鼠怎么说。

  小松鼠自述:这棵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艳丽。(小松鼠边叙述,中边展示花生花的图片,图画与声音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文中所描写花生花的艳丽。)

  小松鼠继续说:本来我不知道这是花生的花,我是问了鼹鼠才知道的。

  出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个别抽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师:听了的话小松鼠会想什么?

  学生想象

  师:小松鼠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它是怎么做的?

  松鼠继续说:于是我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我每天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可没看见一个花生。

  说完小松鼠哭了起来。“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看小松鼠又急了,花生哪儿去了?

  (“花生已经落在地底下了”这个小常识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仍会有小朋友说被人偷走了。教师可作如下提议)

  教师提议:不如马上翻土瞧瞧。

  利用黑板中的图画,教师掀开泥土状的卡纸,里面露出颗颗饱满的花生。(也可通过展示)

  小松鼠高兴地赞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朋友,不如就在我这儿尝花生吧。

  3、吃花生,学生字

  每颗花生果上都有一个小秘密,能够发现的小朋友就能吃到花生。

  A、指名抽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B、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这块地结的果实还真不少,小松鼠已经把花生分到每个四人小组中,我们来识字赢花生。

  (每四人小组有生字卡片一份,一小袋花生。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学员学习情况,学员每读对生字卡片中的一个生字可得花生一颗,小组中可轮流读、强读,看谁得到的花生多。)

  C、全班交流

  1、展示所学成果,比比谁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

  2、得到较多花生的小朋友你愿意请其他小朋友吃花生吗?

  由小朋友指名请其他小朋友读他所选的生字卡片,并分享他的花生

  3、你最喜欢吃哪些花生?了解学生喜欢读哪些生字再重复。

  你能让一颗花生果长出许多花吗(“一字开花”组词练习如“生”“种”“外”“许”,也可进行说句训练,如“呀”“格外”等)

  4、写字指导“生”

  吃了小松鼠那么多花生,让我们每人写一个字送给它,就写花生的“生”吧

  看范例,全班交流“生”的字形结构及三横的特点

  电脑范写

  学生练习、评价

  师:选出我们小朋友写的最好的送给小松鼠留纪念,记下这美丽的时刻。

  自推荐,学生评议。(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作品。)

  5、拓展

  课外你积累了哪些小知识,你愿告诉小松鼠吗?

  最后你想送给小松鼠一句什么话?

语文教案 篇3

  一、案例背景:

  《我要一本书》叙述了罗蒙诺索夫小时候随父亲去打渔,遇到狂风巨浪,他勇敢地爬上摇晃的桅杆,扎紧了吹落的帆,渔船才慢慢平稳下来,父亲要奖给他一件鹿皮上衣,而他却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故事赞扬了罗蒙诺索夫与狂风大浪搏斗的勇敢精神及热爱读书的好品质。

  我曾两次上过这篇课文,印象中学生通过学习了此文,又认识了一位俄国的科学家,他的勇敢和强烈的求知欲打动了许多学生。但有关他的其他信息一概不知。今天,我又面对这篇文章,一时考虑了良久,如果我还是按照前两次的上法让学生感悟课文,深悟人物的品质,在倡导新理念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走近他,进而学习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呢?我想到了电脑,通过查阅,发现罗蒙诺索夫原来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他曾创立的大学现在被改名为罗蒙诺索夫大学。小时候家境贫寒,他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还是一一地克服了困难,就是这位科学家,在音乐、美术、文学、天文等十几个领域中都有建树,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大家”。有了这么一个“发现”,我决定让学生课外去搜集资料,了解有关信息,通过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理解课文。以下就是我的实践与想法。

  二、案例分析:

  有目的地搜集信息,实现信息的互动。

  [片段一]:

  出示句子:罗蒙诺索夫爬上摇晃的桅杆,扎紧吹落的帆,渔船才慢慢平稳下来。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为什么罗蒙诺索夫要扎紧吹落的帆?因为海上起了大风,如果不把帆船上的帆扎紧的话,船会被浪打翻的。

  师:谁知道帆船?

  生:帆船是靠风力来吹动的。

  生:帆船帆船,必须有帆,如果没有帆不仅不能向前进,而且还会摇晃,最后会翻身的。

  师:那现在帆――

  生:现在帆吹落了,渔船就不平稳,船会沉下去。

  师:所以说船在――

  生:颠簸。

  [片段二]: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他的勇敢?

  生:小时候罗蒙诺索夫经常跟着父亲出海打渔,因为在海上打渔很危险,他这样做,可以看出他的勇敢。

  生:从图片里我观察到风很大,浪也很大。这也说明他很勇敢。

  生:我从“扎紧吹落的帆”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他很勇敢,因为爬上桅杆已经很吃力了,现在要爬上摇晃的桅杆还要抱紧桅杆,很容易掉下去的。

  师:那你知道桅杆吗?

  生:有二三层楼那么高。

  生:可能有20多米那么高。

  生:有五六米那么高,爸爸告诉我,相当于二层楼房那么高。(还拿出搜集的图片做了展示)

  (学生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那么高!”)

  师:是呀,多高呀!当时这桅杆还是――

  生:还在不停地摇晃着。

  生:这样爬上去就更加危险。

  生:如果罗蒙诺索夫不抱紧桅杆的话,他就要掉到海里去。

  生:当时风很大,把帆都吹落了,现在罗蒙诺索夫却要用尽力气把帆扎紧,很不容易。而且我还从“渔船慢慢平稳下来”这几个词中体会到帆扎紧后,风力还是很大,渔船是慢慢地平稳下来的。

  师:在他的努力下,原来颠簸的渔船总算――

  生:平稳下来。

  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朗读读出他的勇敢,自己试试。(发现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发现你读得很好,请你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罗蒙诺索夫爬上桅杆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他爬上摇晃的桅杆就更加不容易了。所以我这个地方读得很慢。

  [评析]:

  在上第一课时时,有学生就提出“桅杆是什么?帆船上的帆到底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从许多学生一脸茫然的神态中我知道学生的期望,有的虽然说了,但也没能让更多学生领会。我想,与其由老师告诉他们这些知识,还不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信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让孩子们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桅杆”学生没有亲眼见过,学生通过了解,知道桅杆有二、三层楼那么高,还拿来图片做了展示。当时桅杆是摇晃的,那更是难上加难的事了,我们一般爬竿都觉得不太容易,更何况罗蒙诺索夫是不顾一切,爬上摇晃的桅杆,扎紧了吹落的帆,渔船才慢慢平稳下来。这样,罗蒙诺索夫和风浪搏斗的勇敢形象就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里。

  带着问题去搜集信息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丰富的信息又为学生的互动提供了保证。

  适时地展现信息,提高信息的互动。

  [片段三]:

  “难道一件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吗?”父亲的意思是——

  生1:皮上衣是很珍贵的呀,怎么要一本书,不要皮上衣呀。

  生2:一件皮上衣比一本书贵多了。怎么只要书,不要皮上衣呢?

  生:难道一件皮上衣比一本书差吗?

  生3:老师,我知道罗蒙诺索夫的第一本书不是他父亲给他买的,他和父亲到邻居家,罗蒙诺索夫看见邻居家有一本书,他很想看,就向人家借。可邻居的小孩却要罗蒙诺索夫三天之内为他们捉一只小海象,才肯借给他。小海象不是这个季节养的,很不容易捉到。罗蒙诺索夫给一个商人无偿地干了四天活,才换来了一只小海象。可后来邻居家的小孩又刁难他,让他在坟地上睡一夜就把书借给他。罗蒙诺索夫太想看这本书了,真的在坟地上睡了一夜,于是那两个邻居看他这么要看书,只能把书借给了他。

  师:听了刚才张立然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生:他想要一本书,连在坟地里睡一夜都愿意,他真爱学习。

  生:要是我的话,我肯定不敢一个人在坟地里,更别说睡一夜了。

  生:刚才张立然的资料能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罗蒙诺索夫的爱学习,我们以后也要向他学习认真地去搜集。

  师: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他带给我们这么多信息。

  [评析]: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往往想在课上一股脑儿地发布给大家,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信息资料适时地展示出来。本课的教学中,在理解罗蒙诺索夫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开始三位学生的回答只局限于对文本的认识,而第四位同学则从查到的资料中选出很有代表性的小故事给予展示,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罗蒙诺索夫为了要一本书,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了。此时,一个勤奋好学,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少年仿佛“立”在了学生面前,再高大的形象在他面前也会显得渺小。

  及时地给予评价,激活信息的互动

  [片段四]:

  师:他长大以后真的有出息吗?

  生:他是个科学家。

  生:还是一个画家。

  生:我从网上查到资料,他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哲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在13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有学生在底下说:“真厉害!”

  生:我也查过,罗蒙诺索夫还自己创立了一所大学,现在这所大学叫罗蒙诺索夫大学。

  师:罗蒙诺索夫真的很了不起,老师发现你们也很了不起,课外查到那么多资料。

  [评析]:

  教师鼓励赞美的话能激发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也许还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信心肯定倍增,而另外的学生也会以这位学生为榜样,这就激发了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片段三]和[片段四]中,我及时地对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评价,给予了肯定,这样,孩子们乐于把自己知道的、搜集的告诉同伴,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表达信息,进而生成新的信息。

  走出课堂,提升信息的互动。

  [片段六]:

  师:他从小就喜欢提问题,那我们能不能像他那样提问题?

  生:海豚为什么那么聪明?

  生:海是怎么形成的?

  生:海上的天气为什么会那么恶劣?

  ……

  师:同学们脑子里也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怎么解开这些疑问呢?

  生:多看有益的书。

  生:上网查资料。

  生:从报刊上看。

  生:还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

  师:我们可以从各种渠道去查资料,去发现,也可以和同学去交流,来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让我们也像罗蒙诺索夫那样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成为一个爱书本、有出息的人。

  [评析]:

  “天地大课堂,万物皆书卷。”信息源于生活,要使学生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就必须走出课堂。正如学生说的: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从丰富的生活资源中汲取鲜活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服务于课堂,以更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提升再次信息的互动。

  三、反思:

  这一次上课后的感受与前两次完全不同。孩子们也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他们走进生活,走进网络,向父母,向他人请教,向书刊查阅,借助先进的信息资源,上网查寻所需资料,他们各显神通,多渠道地搜集信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用搜集的信息帮助解决问题,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使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教师运用鼓励性评价,激起了全班学生收集、交流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之中。信息的互动让孩子们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参与,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守财奴)

  4、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目标。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导入)

  一天,小王在上班途中,无意中看到前面一人掉了皮包。他很是欣喜,急忙上前捡起来,一看,一叠厚厚的,看上去全是100元大钞,便赶紧揣入怀中。就在他准备走的时候,被后面的人叫住,且以“见者有份”为理由也要分一份。这时的小王已经沉浸在意外之财的喜悦中,无暇细想,就给他点吧,堵他的嘴。于是将自己身上仅有的几百块给了那人,便急忙回家。一到家便急忙打开一看,拆开来,除上下几张是钱外,其余全部是白纸,那仅有的几张也全是伪钞。

  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王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那么我们看一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否能绝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塞翁失马》里那个边塞的老头儿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自由读课文(2分钟),圈出不会读的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并把握节奏听录音,划分节奏。正音。

  塞(sài)其马将(jiāng)胡骏马归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遽(jù)好(hào)骑跛(bǒ)

  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三、再读课文,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翻译并解释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亡:逃跑吊:安慰居:经过将:带领好:喜欢。

  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寓言的寓意。

  师: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文章中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祸事和福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

  “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再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互相转化。

  2.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不是。塞翁的高明之处是不悲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换角度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吗?

  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4.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1)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

  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师: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五、拓展延伸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处之泰然,遇事不惊。

  六、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失马 得马 折髀 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

  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感觉。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含义,感受课文丰富的内涵。

  教学准备:拟定声音的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主教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回顾升旗仪式上的《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说说为什么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2、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倾听的人是最有价值的?

  二、探究倾听的意义:

  1、观看心理小短剧《倾听者和不倾听者》,交流分析。

  情景1:学生甲一副愁眉苦脸的神情,沮丧地走着。碰到学生乙,上前诉苦求助:“我最近好烦恼,我的数学考试又不及格了,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而且-……”乙好象在听,但面无表情。

  情景2:甲更加烦恼痛苦,这时候他又碰到了丙。甲上前去,诉苦求助:“我最近很烦恼,我的……”丙一听,急忙插嘴:“怎么拉?你烦恼什么?”甲说:“我的数学……”丙又插嘴说:“数学作业又没有交了吗?不会做吗?是你没有听课吧?”甲解释道:“不是,是我的……”丙继续插嘴自说自话:“是不是考试偷看作弊被老师抓到了,还是你老爸不让你玩游戏又把你的游戏碟给收了?……”甲看着丙一股脑地说了一大串话,自己就是插不上嘴,更加苦恼了,唉声叹气地走了。

  情景3:丁看到甲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主动询问:“你有什么事吗?”甲:“我心里烦死了!”丁:“愿意说给我听听吗?”甲:“我的数学又没及格,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丁:“那可真够烦的'。”甲:“而我也有我的苦衷”。“是吗?”“我每天晚上在家做作业时,家里总是热闹非凡,爸爸妈妈和生意上的朋友一起打麻将,吵死了,我都静不下心来……”(丁边听边点头。)

  教师引导:看了短剧后的感受是什么,你更喜欢跟谁交朋友?

  学生交流后教师:倾听者收获信任、友谊。

  2、倾听能力小测验,感受体验。

  教师请学生倾听题目:

  中学的小明特别聪明,心算能力很强。有一天,老师又出了一道心算题目,来考考他:有一辆公共汽车,车上有28个人。到了一站上了18人,下了3人;到了另外一站上了5人,下了20人;然后又上了16人,下了2人;到了另一站又上了4人,下了18人;

  这时老师停下来,不说话,望着学生。看看学生有什么反应。这里,一定有学员大声地说出答案——28人。老师宣布:不错,现在车上还有28人,但是我的问题是“这辆车停了多少站?”有人答出了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聪明、智慧。

  3、引导学生说说倾听别人或被人倾听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幸福人生。

  三、学习倾听的方法

  1、结合“听”的繁体字,感悟听要用“心”。

  2、活动体验倾听要点:诚心、耐心、专心、应心

  3、引导学生对照倾听要点,说说自己在倾听时最需改进之处。

  四、尝试课堂上的倾听

  1、引导学生谈谈:课堂上有哪些锻炼倾听的机会。(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回答、倾听组员交流)

  2、同桌交流本节课的体会、想法。(检验倾听能力)

  3、集体交流体会,展示倾听本领。

  五、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 、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

  2 、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和小档案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学习过程

  一、导入活动

  宋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今天就让我们步人“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 ’

  二、展开活动

  第一轮

  由知识小组选派一个主持向大家提问,四小组同学抢答。(对一个加10分)

  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几类?(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桥从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几类?(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

  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哪座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哪座桥?(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

  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哪座桥?(四元桥)

  第二轮

  请文化小组派一个同学主持,做必答题。

  请四小组各选一名同学,写出自己了解的'中外名桥的名字,计时2分钟。(对一个加5分)

  赵州桥、宝带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

  每组一张白纸,组内和议,写出已知桥的对联、诗句、成语、俗语,计时3分钟。(对一个加5分)

  “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杜甫

  “我欲追寻万里桥,山花风叶暮萧萧”——苏轼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欧阳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长桥卧波”、“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将桥名与其命名方式连接起来,记时2分钟连线。(对一个加5分)

  a.表扬:安济桥、绩麻桥

  b.纪事:兰亭桥、虎渡桥

  c.抒情:销魂桥、思乡桥

  d.神异:圣女桥、白鹤桥

  第三轮

  四小组各派一名同学讲述一个关于桥的故事,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10分)

  a.当阳桥的故事,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京剧里有唱词:“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b.洗耳桥

  相传尧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边洗耳,后来就在许由洗耳处,现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桥,定名为“洗耳桥”

  c.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d.万里桥

  第四轮

  由中外名桥小组选派主持出示名桥图片,学生抢答桥名、国别、特点或著名的原因。(答对桥名、国别,一个加5分,如能说出特点或著名原因再加5分)桥名 国别 ’特点或著名原因

  明石海峡桥

  日本 连接四国和本州岛,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跨度1990米。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位于靖江,是中国第一大斜拉索桥,现排名世界第四。有世界第一大沉井之称,埋A地下部分有20层楼深。

  旧金山金门大桥

  美国 连接旧金山市与Marin县,不是世界最长却是最著名一的斜拉索桥

  博斯普鲁斯大桥

  土耳其 是世界十大名桥之一,跨欧亚两洲。是欧洲第一桥,狭长如机翼,长1074米。

  宝带桥

  位于江苏苏州,是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加拿大魁北克桥、意大利威尼斯里阿尔托桥…… ’

  第五轮

  请桥梁设计组选派一名同学主持。

  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并说明设计的宗旨。(每人次给所在小组加15分)

  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

  无阂桥:这是一种用微电子锌片设计的小装置,以解除人们彼此间的隔阂。适用于那些性格内向和外界交流极少的人。将此装置安装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几秒钟后,人真实的想法就会被采集整合,不会涉及人的隐私。对方只要输入简单密码,就可掌握被了解人的信息,对方可同时收录自己的信息,另一方也可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洞察其精神世界,沟通变得更简单。

  地月桥:到22世纪,月球将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在地球与月球间要修筑空间轨道,设计成螺旋折叠式,不阻碍空中日常航行,便于宇宙飞船通行,方便人们走亲访友和到月球旅行。

  三、活动小结

  答案由各主持人评判,做必要的补充介绍,决定优胜组。

  同学评出“桥梁小博士”和“最佳桥梁设计师”各一名。

  老师小结: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谈说桥:“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历经2500多年,那些凝聚智慧和汗水、林林总总的“板凳”,仍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它们也孕育了丰富多彩、其乐无穷的“桥”文化。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领略了无数名桥风采,十几年后,或许我们同学设计的桥梁,将入围世界名桥画廊。就让我们一起去跨越时代的桥梁,去构架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小组内交流,推荐高水平有创意的,在班内口头介绍。当堂设计图示。

  教后反思

  课堂气氛较好,学生准备不足。

语文教案 篇8

  俗话说得好,有备无患,虽然教学过程时时有遗憾,但由于对教材分析得不透,学生固有的知识把握得不准,也就是课前了解得不全面而上课,那个遗憾就大了,《自然之道》这一文教后就有这种感受。课文虽已教完,但总觉得有点不舒畅:课堂沉闷,学生启而不发,理解不深刻。回顾教学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假如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就缺乏生机和活力。这节课我估算了一下,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同时课前没有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致使学生思路不开阔,对提出的问题谈的不深刻或者无话可谈。

  二是朗读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由于对朗读的处理失当,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三是评价缺乏激励。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虽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致使学生学习积极不高。以上存在的这些遗憾,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重视和改正的。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湾、港、榕、筑、商、挪、签、吨、扭、赢”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人爱树护树的赞美之情,

  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这棵榕树的昂贵之处。2.难点: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明白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具CAI图片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1.播放CAI图片,教师配以动情的解说,介绍香港的这棵老榕树,把学生带人情境当中。提问:喜欢这棵大榕树吗?想对它了解得更多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舒乙先生写的《香港有棵老榕树》。

  2.借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了解些什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时,教师提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也可以与同学讨论。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教师检查朗读时相机检测反馈。

  字音上,“港、榕、商、赢”的韵母都是后鼻音,发音时注意舌根隆起,把音发准;“挪、扭”的声母是鼻音;“筑”的声母是翘舌音,注意正音。

  字形上,“湾、港、榕、挪、吨、扭”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比例,把字写得均衡匀称,富有美感。“赢”字笔画繁多,提醒学生写得紧凑,张弛有度。在记忆字形时,引导学生采用拆分部件法和猜字谜记忆法,特别强调“商”字下框中由部件“八”和“口”组成,可与“摘”比较记忆;“赢”字的字谜如:一字五部件,亡口月贝凡,败者猜不着,胜得可占先。

  字义的理解可引导学生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自主感悟为主,也可鼓励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辅助理解。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恍然大悟:成语。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举世瞩目:瞩目,注视。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别扭:不顺心,不相投。

  可持续发展:指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这种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长远利益。

  4.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这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2-2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11-21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下册教案12-10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基础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