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4 09:10:5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集锦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魔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2、通过尝试操作魔术,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感受魔术带来的欢乐,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魔术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一张红色的纸、纸圈3个、两圆套在一起的纸圈一个、剪刀。

  幼儿:人手两份红色的纸、人手两份颜色不同纸圈、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探索小兔子魔术的秘密

  1、出示红色的纸变成小兔子

  2、教师变魔术,让兔子耳朵动起来

  3、幼儿说说魔术是怎么变出来的

  4、幼儿操作,探索其中的奥秘,教师巡回指导。(先把它变成一只小兔子,撕出两只耳朵,往下撕,别撕歪了,小心点,中间的弯下去,然后把它撕掉,撕下的纸放到篮子里,先找一根线,穿进去,拉出来)

  三、引导幼儿探究纸圈魔术的秘密

  1、教师变纸环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说说发现的秘密(一个环是正的,一个环是8字),并请个别幼儿示范把纸条变成拧好的圈。

  5、教师示范(你们以后表演这个魔术的时候,记住了,一定要把它藏好,不要被发现)

  四、展示纸圈新魔术,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纸圈新魔术

  教师示范纸圈变成两个套在一起,幼儿探索其中的秘密。

  反思内容

  反思记录表1

  整节课,孩子们的兴趣被大大的吸引了,探索气氛比较浓厚。老师在变魔术的时候,边上的幼儿都在观察,如果老师能把座位稍作调整,那可能幼儿会觉得更加神奇。实验时,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很强,有好多幼儿都能发现魔术的秘密,但也有部分孩子不会操作,这个时候老师的个别指导就相当的重要了。在实验结束之后,孩子们都把自己的纸环拿了回去,很有继续表演的兴趣。

  反思记录表2

  反思内容

  这一次的教学活动,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对座位进行了修改。活动一开始幼儿的兴趣就被吸引了过来,孩子们很快被老师的魔术吸引住了,但是在探索如何让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的时候,老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先有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耳朵动起来的秘密,相信这样会更好。在纸环变魔术变完魔术以后,如果让幼儿把纸放在桌上,再回到座位上讲述发现的秘密,幼儿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小百科:魔术是以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并带给观众惊奇体验为核心的一种表演艺术,是制造奇妙的艺术。更简单的说,他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比较,感知瓶中物体的大小、软硬、多少等各种因素照成的响瓶声音的不同。

  2. 鼓励幼儿参与操作,大方地与教师,同伴交流。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瓶子,两个装有一个大积木和一个小积木的外观一样的瓶子。

  2.豆子,棉花,小石头,大小纽扣,筐子。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两个外形一样瓶内分别装有棉花,小石头的瓶子进行摇晃

  ——教师:听一听,两个响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猜猜为什么?

  2.教师取出瓶中物品,验证幼儿的猜想

  ——教师:为什么棉花和小石头放在瓶中声音会不一样呢?

  3.教师总结:第一个瓶中放了棉花,摇晃的时候几乎听不到声音,第二个瓶中里放了小石头声音就很响。因为棉花软软的,碰到瓶子四周撞击发出的声音很小,而小石头硬硬的`,碰到瓶子四周撞击的声音很大

  4. 鼓励幼儿自己实验,发现造成响瓶声音不一样的原因。

  教师介绍试验材料和要求,幼儿大胆操作,并记录各种东西在瓶子里声音的大小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在集体面前演示,

  6.教师总结: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

  ——教师:我们发现造成响瓶发出声音不一样的原因很多,瓶子里放东西的多少,大小,软硬都会影响响瓶的声音,如果还有谁有新的发现可以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动听的声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我们便可利用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简单的磁场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学会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活动准备

  1.电视机、实物投影器、彩色图片、录音机、故事磁带、小舞台一个、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个幼儿两块条形磁铁(其中一块系有毛线绳)和两块环形磁铁、指南针若干、大头针若干、系有细线绳的缝衣针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1.以大头针移动,向后引出磁铁,激发孩子玩磁铁的欲望。

  2.幼儿自由玩磁铁。

  教师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玩:手拿一块环形磁铁推着另一块环形磁铁跑,一手提起带绳的条形磁铁和另一手拿的条形磁铁相接近着玩,桌子上放一块环形磁铁和桌下紧隔桌板的磁 铁相吸着玩。

  3.请不同玩法的幼儿为大家演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教师总结:

  每块磁铁都有两个极:一个北极(N),一个南极(S)。北极常常涂红色,南极涂蓝色。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玩指南针。

  在玩中让孩子发现指南针的指针具有磁性,会和磁铁相互作用;并让幼儿自己说出指南针的本领。

  6、利用实物投影器看图片、听故事录音《小红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7、教师指导幼儿制作指南针。

  材料:一块标有南、北两极的磁铁、一根缝衣针、一根细线。

  制作指南针,首先要把缝衣针磁化。磁化过程是:将缝衣针的针尖在磁铁的北极(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细线系在缝衣针中间,使它保持水平,针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缝衣针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着自己,也不要扎着别人了。

  8.幼儿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出教室,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赏自己制作的指南针。

  9.活动结束。

  附故事:小红帽找外婆

  小红帽的外婆住在很远很远的南山。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带着礼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经过一片沙漠。小红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认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骆驼走过来说:“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左边是北方,右边是南方。”小红帽按照骆驼说的方法,顺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红帽走进树林,又认不清方向了。一只长颈鹿告诉她:“树桩上有一圈圈的年轮,宽的年轮朝向南方。”小红帽按照长颈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树林。

  小红帽来到山脚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这时,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给小红帽一枚指南针,并告诉她:“你按照指南针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针的指引下,小红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趣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请一个学生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

  生:将电线重新接上就可以了。

  生:我用回形针将电线连接起来。

  生:我用钥匙圈将电线连接起来。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检验活动:哪些物品连接在两条电线间也能使小灯泡发亮?

  1、探究:简单电路演示中,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分析是什么?

  学生交流答案。

  2、预测:同学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能连接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3、学生操作:实际检测。

  小组长拿出老师课前为同学们准备的检测器材。

  (1)将所带物品有序地放到桌子的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实验物品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记录表上。

  (6)检测其他物体。

  4、讨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5、交流探索结论: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三、探究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1、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分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吗?打开我们带来的导体或绝缘体,分析推测各种材料的作用。

  2、探索导体和绝缘体不同的用途。

  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四、拓展延伸: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请以少先队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教育大家都来安全用电,好吗?

  2、师:安全用电,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草特点,表达自己观点。

  2.认识小草的种类。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户外草地、小兔手偶、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户外拔草

  小兔子要去小羊家做客,请小朋友帮忙,每人拔三种不同的草送给小羊,去户外找找。

  二、游戏:播放音乐,找不同

  1.找一个好朋友,把自己的小草和好朋友的`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不同。

  2.第二次游戏:拿出另一种草,找朋友,比较,交流。

  3.第三次游戏:拿出第三种草,找朋友,比较,交流。

  三、再次观察,交流结果

  1.拿一棵小草看一看,说一说小草叶子是什么形状?

  2.看一看,你的小草根长什么样?

  3.闻一闻,小草有气味吗?像什么一样的气味?

  4.摸一摸小草,你有什么感觉?

  四、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回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能够自己去寻找发现不同种类的草,为比较小草的不同特点做铺垫。引导幼儿发现草的根部生长与土壤土质的关系。游戏进行三次,每次幼儿拿出的草都不同,为此幼儿在进行比较时,每次的发现都不同,找的朋友也不同,充满了兴趣和发现探究欲望。比较环节幼儿很认真的从草的叶子、茎部、根部去观察比较,能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发现。活动充满趣味性。

  不足之处:

  游戏的时间太短,没有更加透彻的比较三种草的特点。

  小百科:草和庄稼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矿物质养料才能长得好,但平时很少有人给草施肥。冬天把草烧成灰,其中的矿物成分保留在灰中,灰可以随着雨水渗到土壤里,这样,矿物质又回到土里,就好像施了一次肥一样。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绿豆芽在我们家常菜肴中并不陌生,孩子们几乎都吃过,但对绿豆变成豆芽的生长过程却知之甚少,我决定让大班的孩子们来做一次绿豆发芽的小实验,让他们多一次新奇的生活体验。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绿豆发芽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

  3、初步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不易,教育幼儿要学会爱惜我们的食物。

  【活动准备】 绿豆种子,绿豆芽,自带的可口可乐或雪碧空瓶子,纸杯,干净吸水的小毛巾、温水、小剪刀、双面胶、中性笔。

  【活动流程】 浸泡绿豆—观察生长过程—实验总结

  一、浸泡绿豆

  活动过程

  1、认识绿豆种子和绿豆芽。

  (1)教师出示绿豆种子和绿豆芽,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名称、形状、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绿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教师提问:你们吃过绿豆芽吗?好吃吗?你知道一颗小小的绿豆是怎样变成绿豆芽的`?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发好多脆脆的绿豆芽让妈妈炒着给一家人吃啊?(激起孩子的表现欲)

  2、让幼儿把绿豆种子装入纸杯(绿豆约占三分之二),倒入温水淹没绿豆。

  3、在教师辅导下把饮料瓶子底下用小剪刀钻4个比绿豆小的眼(以保证每天浇的水不积在瓶子里,积水会让绿豆烂掉),把瓶口锥形部分剪掉(便于通风和生长)。

  4、在双面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贴在瓶子上。

  5、把纸杯里泡好的绿豆放入饮料瓶内,并在绿豆上面盖上干净吸水的毛巾(主要是保湿),开始第一次浇清水,多余的水会通过瓶底小眼排出。

  二、观察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1、幼儿每天观察绿豆发芽的情况,并由老师带领进行两次浇水管理(每天上午和下午浇水,绿豆芽一个星期即可长成食用)。

  2、引导幼儿观察生长情况。教师提问举例:今天你看到了什么?和昨天比有什么变化?回答:绿豆皮裂开了,有个白色小芽钻出来了!………白白的身子上还有两片小叶子………

  三、实验总结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晓绿豆种子发芽也像小朋友一样需要呼吸,需要喝水。

  2、实验总结:空气和水是绿豆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

  3、让幼儿体验收获是需要等待的,也是要付出劳动的。

  4、实验总结:我们所吃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珍惜。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发好的绿豆芽带回家,让妈妈给全家炒一盘香喷喷的绿豆芽菜,

  2、当一回小老师,把发绿豆芽全过程教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学会在家里发不同种类的豆芽菜。

  3、让幼儿家长给教师手写一封短信,介绍一下绿豆芽菜的口感和自己的孩子“授课”的全过程,发表一下感想,然后教师在全班一一念出。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几种剪刀的外形特征。

  2、了解几种剪刀的用途,知道它们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3、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4、牢记用剪常规。

  【活动准备】

  窗花剪纸一张、花枝剪、理发剪、剪指刀、幼儿用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平时都爱玩,都喜欢做游戏,小朋友们,你们玩过这种游戏吗?(师示范)你们知道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吗?(石头、剪刀、金刚锤,师着重用手示范剪刀)平时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剪刀啊?(剪花的、剪指甲的……)

  二、认识各种剪刀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把剪刀,大家来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这些剪刀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幼儿边看边说)教师小结:(1)相同点:都叫剪刀;都可用来剪东西;都有一个轴;都有刀刃。(2)不同点:外形不同,用途不同。剪刀的外形决定了它的'用途,教师手持实物问:既然剪刀的外形决定了它们的用途,那么小朋友根据你观察到的这几种剪刀的外形,猜一猜它们是剪什么的?(幼儿:可能是修剪树枝的、也可能是理发的……),好!让我们通过课件来看一下,它们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三、剪刀的用途

  在课件的展示过程中小结剪刀的用途(结合外形特征)花枝剪:刀柄、刀刃都比较粗壮,适合大幅度的用力切 断物体。理发剪:剪尾更有利于理发师的抓握,不易在手中脱落,它是圆头的,使用时可以避免戳伤客人。布料剪:因为布很软,所以它的刀刃比较锋利,刀刃也较长,这样剪起来就快,刀柄短,刀身较重,只用拇指提拉刀柄就可以了。指甲刀:外形较小,容易操作,刀刃之间的距离小,避免伤到人手,刀刃的形状是按照我们人的指甲的形状设计的,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四、使用剪刀

  孩子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剪刀,这些剪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很大的方便,但是在使用剪刀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我们小朋友,因为剪刀是一种很锋利的工具。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使用剪刀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对使用剪刀的安全看法)对啊!我们在使用剪刀时,一定要记住:不能抢剪刀、不能用剪刀对着别人、也不能拿着剪刀乱跑、剪刀尖儿更不要朝上……

  (出示窗花引起幼儿兴趣)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对!这是窗花,那你们猜猜这些美丽的窗花是怎么变出来的?(剪刀)下面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把剪刀,

  小剪刀,手中拿,咔嚓咔嚓剪窗花。(边发剪刀边念儿歌)

  剪窗花,剪窗花,剪得宝宝笑哈哈

  快过年了,老师也想请大家用窗花把我们班的教室打扮一下。我们一起来剪窗花,好吗? 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安全地使用剪刀,体验剪刀的作用,获得剪纸的乐趣。(教师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有长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比较3个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2.体验舞动飘带的快乐。

  活动重点:

  掌握比较长短、排序的简单方法。

  活动难点:

  初步感受长和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三根不同颜色(红、黄、蓝)、不同长短的棒棒。

  2、每个幼儿三条不同长短、团状的彩纸带。

  3、艺术体操(带操)的视频和音乐。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纸棒)导入: 宝宝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宝宝们和老师一起来玩有趣的棒棒。

  一、基本部分。

  1.第一次比较:与同伴比较,感受长、短的意义。

  师:请每个宝宝先来拿一根“红色”的棒棒,试一试棒棒好玩吗?

  请宝宝用自己的棒棒和同伴的比:谁的棒棒长、谁的棒棒短呢?

  (操作并验证)请你分别找三个宝宝比一比,看一看

  小结:宝宝们用比一比的方法知道了,原来红色的棒棒长短是一样的。

  2.第二次比较:自己的两根棒棒比较,寻找比较的方法。

  师:请每个宝宝再来拿一根“绿色”的棒棒。数数你的.手里有几根棒棒了(两根,一根红色,一根绿色)

  (操作)比一比:两根棒棒一样长吗?那根长?那根短?

  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比一比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经验迁移)

  小结:把两根棒棒竖放、平放,一头摆齐,就可以比出那根长、那根短了。

  3.第三次比较:自己的三根棒棒比较,学习排序方法。

  ①三根棒棒比长短:

  师:老师这儿还剩下一些棒棒,是什么颜色的?请每个宝宝再来拿一根“黄色”的棒棒。数数你的手里现在是几根棒棒?(点数:1、2、3)

  (操作)比一比:三根棒棒一样长吗?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幼儿演示并讲述三根棒棒比较的方法:竖放、平放、用参照物等方法)

  ②三根棒棒排排队。

  我们来给三根棒棒排排队吧?你是怎样排的?

  (幼儿操作:从长到短或反方向排序。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参照、验证)

  ③难点解决:黄色(中间)的棒棒是长棒棒还是短棒棒?(感受长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长和短是“比一比”后得出来的)所以黄棒棒排在红棒棒和绿棒棒的中间。

  小结:宝宝们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比较棒棒长短的方法,还能给不同长短的棒棒排排队。

  二、经验提升。(幼儿用软物体—纸条进行比较、排序)

  (教师出示作好的飘带吸引幼儿注意)

  宝宝们,看我的棒棒!长带子飘起来喽! 你们也来做一根像老师这样的带飘带的棒棒吧,咱们一起玩《长带子飘起来》的游戏。

  (出示纸条)这儿有三根不同长短的带子,请你找一根最长的带子,粘到最长的棒棒上,这样你的飘带才会飘的美。

  (每个幼儿都有三根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皱纹纸,幼儿要先把皱纹纸展开,然后进行比较。帮助幼儿每人从自己的操作材料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最长的一根,并粘到最长的棒棒的一端)

  三、快乐体验:长带子飘起来

  1.幼儿探索让长带子飘动的方法(跑动、挥动等),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2.放视频《带操》,让幼儿一边玩一边感受《带操》中带子舞动的美,并尝试让带子变化出更多的舞动的轨迹。

  活动延伸:

  教师在操作区提供更多的材料,如毛线、冰糕棒、小纸条、铅笔等,让幼儿进一步操作验证长短比较、排序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13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刷子04-07

科学教案:泡泡04-06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有关科学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