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课时目标
1.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2.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 觉晓:天亮)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学重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Zh)立 绮 q )丽湮(y n)没剽悍(p )盘旋(X n)
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提示:
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次。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一"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
(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四)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课文学习小结。
注意结合所学内容的主要点小结即可,突出学习收获即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由声母与ai、ei 、ui组成的音节,会准确拼读本课的复韵母音节,会读拼音词。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声母与复韵母ai、ei、ui组成的音节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字母小卡片、彩色插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小朋友,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熟了,今天呢,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摘果子,好不好?
2、小朋友看,果树上结满了大大的苹果,老师小声地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些呀可不是一般的苹果,它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藏着一个拼音宝宝,看到了吗? 谁能把它摘下来,并且把隐身的拼音宝宝大声得读出来,如果读对了老师就把这个苹果送给他,谁愿意上来摘苹果?
二、新授
1、过渡小朋友,刚刚我们在果园里摘了好多的拼音宝宝,而我们的复韵母宝宝ai它可是个爱交朋友的宝宝。听,它都已经发出了交友申请我是复韵母宝宝ai ai ai ,谁想和我交朋友,交朋友,快快快。好多声母宝宝听到了以后呀就都来找它了。瞧,第一个朋友—b 就来到了它身边,它们一起做游戏,很快呀就成了好朋友。那哪个小朋友能够尝试着把它拼出来,(出示拼音卡片)谁来试试看。
2、谁还想来拼。(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教就已经会拼了,你真棒)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拼。b-ai→bai(反复几次)
4、会了吗?好,老师呀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来。
5、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棒,好不好?
6、接着呀,第二个朋友也来找了,它是—p 谁会拼?
⑴哪个小朋友已经会拼了,老师请你。
⑵还有谁愿意来拼?你来。
⑶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拼。p-ai→pai
⑷我们男生和女生想不想来比一比看看谁读得棒。
7、小朋友,我们的宝宝已经有2个好朋友了,它的第三个朋友是-出示
8、书上呀给我们找来了ai宝宝的`四个好朋友,刚刚已经有三个好朋友来找它了,还有一个是—h
9、小朋友,刚刚我们认识了ai宝宝的四个好朋友,现在呀我们来开火车。火车火车从哪开?( 我来开我来开。 好,就从你来开。)
10、刚才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认识了ai宝宝的四个好朋友,ei宝宝和ui宝宝听了以后呀也直嚷嚷着要交朋友,那它们又会交些什么朋友呢,老师请小朋友自己去认识,好吗?(根据老师发的小卡片四人一组自学,在组内轮流拼读,由小组长负责)
11、展示自学成果:
⑴四人小组一起拼读。( 表扬读得好的小组)
⑵跟老师一起来拼。
⑶开火车领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
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教学时间:23课时
26 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摘录笔记,体会方法的不同。
2。学习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春水的美丽。
3。通过开卷有益的学习,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摘录笔记
1、交流自己的摘录笔记,一下谁的摘录笔记写得好。
2、读一读课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体会《春潮》和《三月桃花水》用了不同动词描写春水的写法。
3、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一读。
1。出示古诗《兰溪棹歌》,交流查找到的戴叔伦的资料,师可以适当补充。
2。用自己的方法朗读古诗,交流质疑,理解诗中难懂的词句。
3。找出诗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怎样朗读。
4。配乐朗读。(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5。出示古诗《桃花溪》,交流查找到的张旭的资料,师可以适当补充。
6。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古诗,小组内交流质疑,理解诗中难懂的词句。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拥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加上刚刚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一首古诗,所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7。配乐朗读。(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8。你还收集了哪些描写春水的诗句?还可以交流学生收集来的一些描写春天的诗。
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春天。
三、开卷有益。
(一)学习《泼水节》。
1。自己朗读课文,同桌间互相正音。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泼水节”写了哪些内容?在书中划下相应的句段。
3。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可以是书中描写泼水节情景的部分,也可以是关于泼水节美丽的传说,还可以说一说1961年周总理参加泼水节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句段说一说。
4。相机指导朗读。小组内互读,指名读等形式。
例如:怎样才能读出泼水节那种热闹的场面和欢乐的气氛?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内容。
5。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最美?再读,感受文章句段。
(二)学习《抢春水》
1。自读课文,说一说抢春水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从哪些句子中能够感受到“抢春水”的快乐?再读课文,划下来。
3。相机指导朗读。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和课文中的小伙伴一样感受到同样的欢乐?
4。注意指出文中“我们”抢到春水时说的话。
四、金钥匙。
1。先说一说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自己又掌握了哪些上课听讲或理解课文的方法。
2。全班交流。
3。读一读书中小朋友的方法,谈一谈上课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笔下生花(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指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以及充分写出内心感受的方法。
2。通过自己动笔描写“春水”,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春雨沙沙》。
2。朗读诗歌《春雨》。
说一说歌曲和诗歌都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春水滋润着大地,催生了万物。充满了生机的春天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欢迎我们投入她热情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春水。
二、出示本次题目和要求。
1。春天的小河(小雨……)
2。想象: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要求:可以借鉴本单元的主题课文的描写方法,语句通顺的描写自己眼中的春水,要求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充分写出来,将写得有声有色。
三、指导。
1。说一说春天的小雨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感受?也可以说一说春水带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来谈一谈。
2。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描写?
3。出示书中提示的描写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有声有色”?(例如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书中的一些词句来写一写。)
4。课件出示一些有关春雨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搜集素材,使他们有景可写,另外通过这些录像或图片资料让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从而使的题材更加广泛。]
5。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看到这样的画面使你想到了什么?
6。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
7。全班交流。
四、出示。
听一听,说一说他是怎样写的,自己要学习哪些方面。
五、试文。
提示学生注意要写得有声有色。
第二课时(讲评)
语文教案 篇6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的传世之作《长相思》。20xx年10月,全国首届经典古诗文诵读观摩会在江苏无锡举行。王崧舟老师凭他的才情,凭他的智慧,凭他对新课标的体认和对作品的诗意解读,对这首词作了激情演绎。
一、起——如此冰霜如此路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地把《长相思》这首词仔细读四遍,前两遍争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词念通顺,注意内部停顿。(学生读)
师:来,孩子,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学生朗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的“更”是个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他都念准了。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生跟着读一遍后,教师读一遍,学生跟着又读一遍)
……
师: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味道来。
(一学生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
(另一位学生朗读)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词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因为思念家乡而连觉都睡不好了。
师: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这首词。(学生有感情地齐读《长相思》)
[赏评]
从王安石、张籍两位词家的乡愁切入,引发学生探寻本课纳兰词中的离愁别恨,这样的导入自然是最适切,也是最“诗意”的。之后,深谙反复诵读乃古诗词研习之道的王老师祭出了“朗读”的法宝,学生由读准字音开始,直至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终于不仅读出了“味道和感觉”,也在读中感知了词的大意。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可见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二、承——望断关山万千重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
师:好了,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高山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稍做停顿)那么他的心在哪儿?
(连问数名学生,均答故乡或故园)
师:好的,在故园。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板书“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把它连起来(用圆圈圈住这八个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生: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是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心情读出来。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学生再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怆》并深沉、深情地范读)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睡不着,都在思念他们的故乡。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因为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思乡的情绪更重了。
……
[赏评]
语文课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诵读过后,王老师的导读策略转为让学生“默读这首词,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大概在讲什么意思”。由“非常思念家乡”而过渡到对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的叩问,这是极其自然的步步递升。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轻巧而精准的“点击”,学生又在潜心涵泳中真切地体悟到了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幽怨哀愁。其间,教师随机点拨和深情范读则又对特定场景作了的强力煽情和有效渲染。
三、转——曾经沧海难为水
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是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背景播放《琵琶语》音乐,学生写片段。)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
生:我看到了那个晴朗的天气,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但是现在,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大大的“碎”字,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整体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陨落:yǔn 诅咒:zǔ 不挠:náo 恪尽职守:kè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世纪性贡献
第二部分(2—8)思想启蒙;(9)现实关怀。
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时代意义
三、新课讲授: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⑴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3、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明确:⑴“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⑵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⑶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
2、自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拓展提高: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第13段,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
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三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逐段阅读,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船的演变,感悟人类的智慧与社会的发展。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重难点、关键: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17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船演变的最初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如果让你出去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导入 新课。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5指名强调识字重难点。
(1) 字音
棍 喷 稳 舰 扁
(2) 字形书写
喷 舰
6回到课文,同桌合作练习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找一找:船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变化?
船的演变:树干——筏子——独木舟——有了船桨——帆船——把桨装在船尾的大轮上——蒸气机带动轮桨——原子能发动机
四学习课文的确1、2自然段,了解船的发展变化。形式
1具体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文中介绍了船的哪几种发展形式
?各有什么特点?
(3) 朗读这段。
2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3学法导读,放手自学第二自然段。
独木舟:又快又安全,可以放东西。
配船桨:走得更快。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快。
五总结课堂,初步感悟。
1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2说说:你从船的这些演变中,体会到了什么?
3设问,引导课后自学:接下来,船的发展又经历哪些变化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并查找有关船的其他资料。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7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的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2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社会的发展。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各种船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文中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导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船的几种发展形式,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法导读,自学课文3——5自然段。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指名介绍学法。
(2)教师强调: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
2同桌合作,运用学法自学课文3——5自然段
3独立填写自学反馈表。
船的发展形式多样
特点
体会
4指名反馈:展示、介绍表格中填写的内容,评议。
(1) 船尾大轮上装桨:轮子转动就能走
(2) 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3) 原子能发动机:大、先进(客轮、货轮、军舰
油轮、潜水艇……
5总结感悟。
(1) 教师引读板书内容,加强感知船的演变过程是日益先进。
(2) 思考、交流:从船的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类的智慧与探索;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
(3)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拓展激励,结束课堂。
1拓展:说说你知道哪些船?向大家介绍介绍。
2激励:正是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才使得船从一根树干演变成为今天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威武的军舰,神奇的潜水艇。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勤奋努力,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3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8祖冲之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与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重点、难点、关键: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18祖冲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祖冲之对月食发生的时间的研究。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月食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认识人物。
板书课题 介绍祖冲之。
二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并标出段落序号。
2从文中找出本课生字新词,读读认认。
3分段指名读课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认读生字词。
(1) 字音
资 证 州 置 剩 准
(2)字形
敲 剩
6 同桌互读课文。
三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祖冲之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4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 祖冲之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2) 祖冲之用事实向人们证明月食是自然现象。
5指名分段,评议。
(1)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2) 第二部分:4——6自然段。
6男女分段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探索。
1教师导言:祖冲之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在这一篇课文中主要讲他研究什么呢?(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他为什么想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又是怎么研究的?结果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
3交流。
(1) 研究的原因:人们的愚昧——发生月食慌作一团,认为月食不吉利。
(2) 研究的过程:刻苦认真——翻阅、分析、研究、验证。
(3) 研究的结果:清楚月食发生的原因,准确推算月食发生的时间。
4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堂,设置导读。
1谈谈:读了课文1——3段的内容,你对祖冲之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2学生发言。
3教师导读:祖冲之经过努力准确地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后,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思考。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8祖冲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课前观察月亮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说说:人们刚开始是怎么看待月食的?祖冲之又是如何去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的?
3学生齐读课文1——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
1导读:祖冲之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
2学生自由读4——6自然段。
3交流。
(1) 人们的愚昧,不相信月食是自然现象。
(2) 祖冲之对月食的胸有成竹,对科学的坚信与执著。
4分角色读书4、5自然段。
5结合朗读,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坦然、处置、皓月当空、灯火辉煌”——体会祖冲之的平静,及当时环境与月食现象的反差,感悟科学是不容置疑的。
6学生读6自然段。
7引导想象:众人为什么全呆了?你知道他们当时的心里回想些什么吗?
8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愚昧的人们面对真实的科学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心里。
三总结全文,拓展了解。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3拓展延伸,了解月亮的变化。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9看门人的魔镜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
2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重难点、关键: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
2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19看门人的魔镜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大意。
3理清文章段落,学习课文本、1、2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实物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观看实物,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显微镜,学生认识。
2说说:显微镜有什么作用?
3你知道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
4介绍安东尼,导入 新课。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导读:那安东尼是怎么发明显微镜的呢?大家自读课文。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 正确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 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3) 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想想问问。
3反馈生字学习情况。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段落。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弄清题意。
(1)“看门人”指的是谁?
(2)“魔镜”指的又是什么?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制作成了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因此闻名欧洲。)
4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简介安东尼第一个看到了微生物。
(2) 第二部分:3、4、5、自然段。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制作成了显微镜。
(3) 第三部分:6——12自然段。安东尼用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闻名欧洲。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认识安东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读了课文,你对安东尼有了哪些了解?
3小结,引导感知安东尼身份的平凡与看见微生物的伟大。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
19看门人的魔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 新课。
1出示文中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全班齐读。
3说说:第一个看见微生物的安东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3——5自然段。
2思考:
(1) 安东尼有什么爱好?
(2) 安东尼是怎样制作显微镜的?
3交流。
(1) 安东尼的爱好是磨制镜片。
(2) 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很快学会了用玻璃磨制镜片这门手艺,他心灵手巧,磨制出比芝麻大一点点的镜片,把镜片镶在铜片或银片里,并为此做了个架子,装上两个平行的镜片,就做成了一架精美的显微镜了。
4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灵手巧、勤奋向进)
5有感情的读3——5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体会显微镜给安东尼带来的影响。
1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 认真默读课文6——12自然段。
(2) 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 说说;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交流。
(1)了解显微镜下的发现,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a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B指名读7、10、11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认真、执著。)
C安东尼是通过怎样的观察才成为第一个看到微生物的人呢?学生读6自然段。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D抓关键句,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他喜欢把自己观察的东西放在显微镜下几个月,仔细看上几十次、几百次。”
(2)感悟显微镜下的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
指名说说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齐读课文第8、9、12自然段。
理解“各国科学家更是从心底感激他,感谢他使人类的眼睛更锐利。”(句中的“他”指谁?为什么说“他使人类的眼睛更锐利”?
有感情的读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深刻感悟。
1学生齐读课文内容。
2说说:从安东尼制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认真执著、勇于实践、不断探索。)
3谈谈;读了课文,你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4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
用玻璃制作显微镜
19看门人的魔镜 人类的眼睛更锐利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20海底世界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抓住段中重点词句来理解朗读体会,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与物产的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体会海底世界的特点。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写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20海底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文中描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部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海底世界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出示几幅大海的图片,引导欣赏,感受美。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大海的美。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交流。
4通过刚才的朗读,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9
一、复习生字词
芦苇白鹅珍珠一只姐姐水波吹气鲜红
指名读词。
师问:大自然的事物中哪些可以用上“一只”来形容?
生:一只羊儿
生:一只鸟儿
生:一只鲜红的气球
生:一只弯弯的小船
生:一只牛儿
师:有哪些东西是鲜红的呢?
生:鲜红的国旗
生:鲜红的红领巾
生:鲜红的花儿
生:鲜红的气球
生:鲜红的血液
【低年级语文课的第二课时开始后,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词语,是老师们使用的常规武器。然而,词语的复习方法确实很多的。张华老师的词语复习颇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词语的选择上。哪些词要重点强调,哪些词只一带而过,课前总是要斟酌一番的;二是学生读词语,老师的倾听,及时点评,诸如:你读得真好听;听着你读“珍珠”这个词,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颗善良的珍珠;三是适度拓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伺机增加学生的词语积累……,凡此种种,恕不赘述。】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师: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春天到了,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春天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生:春天到了,雪白的梨花开了。
生:春天到了,粉红的桃花开了。
生:春天到了,柳树绿了,小草也绿了。
生:春天到了,春笋从泥土里钻出来了。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是明亮的,是啊,春天多美呀,让我们一起去郊外找春天吧,想去吗?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不少语文老师上语文课时,为了烘托气氛,把音乐带进课堂。至于何时播放音乐,也是有考究的。一般地说,有人喜欢先播放音乐在引领学生想象,也有人认为先交流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回味。不管怎样,恰当的选择播放一段轻快活泼的乐曲,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大自然那精彩的世界里,学生边欣赏乐曲边展开想象,很快就会“入境”。】
(2)师:伴随着歌声,我们来到了郊外,小朋友们快快看,你看到了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平静的小池塘
师:你看到的小池塘是怎样的呢?
生:我看到的小池塘是圆圆的。
生:我看到的小池塘是静静的。
生:我看到的小池塘是清澈见底的。
(3)师:平静的小池塘似乎还在睡觉呢,谁会来喊醒它呢?怎么喊呢?
生:一声春雷“轰隆隆”喊醒了小池塘。
生:“哗啦啦”的春雨喊醒了小池塘。
生: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好一个“谁来喊醒它呢”这富有童趣的儿童化的语言,恰似“轰隆隆”的春雷、“哗啦啦”的春雨、柔美的春风姐姐,不仅喊醒了平静的小池塘,更喊醒了可爱的孩子们。】
师:谁来读读书上第一句是怎么写的.呢?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呢?这是一位怎样的春风姐姐呢?
生:这是温柔的春风姐姐。
生:这是有爱心的春风姐姐,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轻轻地喊醒我。
师:说得好!温柔的妈妈,温柔的春风姐姐,谁还能读出这样的感觉?
再指名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温柔的春风姐姐。
(4)师:春风姐姐这么轻轻一吹,小池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中下面的两句话。
生自由读接下来的两句话。
(5)交流、学习。
学生回答,出示多媒体动画。
师:课前布置小朋友们观察水波了,能说说你看到的水波是什么样子吗?
生:水波是圆圆的。
生:水波是从里向外扩散的。
生:水波是一圈圈的。
生:那圈圈是越来越大的。
生:那圈圈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密的。
【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水波”,学生能够更直接更直观的感受其形成、变化的过程。因为有了这样的直感,表述也就显得真切、自然、丰满。当然,生活在水边的孩子如果学习“水波”一词,恐怕无需这样去做了。】
师:为什么水波会“一闪一闪的”呢?
生:因为春风姐姐在吹。
生:因为有阳光的照耀。
师:看看,为什么说小池塘像大眼睛呢?
生:因为小池塘圆圆的,大眼睛也是圆圆的。
生:因为小池塘是明亮的,大眼睛也是明亮的。
师:让我们观察同桌的眼睛,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她的眼睛上长着长长的睫毛。
师:那么,小池塘的眼睫毛长在哪里呢?
生:芦苇就是小池塘的睫毛。
师:是呀,春风姐姐一吹,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就像给小池塘镶上了长长的睫毛,真美呀!你能读出这美吗?
师评:我看到了一只亮闪闪的大眼睛!
这是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睫毛可真长啊!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如何让一年级小朋友理解,张华老师没有就比喻讲比喻,而是从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中意会。】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小朋友的眼睛也非常明亮,让我看看,呀!我在你的眼睛里看见我了。小池塘这只水汪汪的大眼睛,会看到些什么呢?
(2)师:下面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看到什么了。
(3)交流。
师:你从文中知道小池塘看到了什么。
①学生回答,师板书。并逐句出示动画。
②理解“倒映”。
师:昨天你在家照脸盆里的水了吗?
生:照了,我看见那里面有我自己。
生:我也看见了一个笑嘻嘻的我。
师:小池塘水很清,很静,就像一面镜子,很多东西都能映出来,上面有一个,水中就有一个倒过来的,这就是“倒映”。
【对于词语的解释,可能会列出许多方法,当然,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张华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操作,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中理解,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情趣。】
师:这些事物中,你喜欢谁呢?指导朗读。
③师:这四种事物能同时出现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吗?
生:不能,白云和太阳是白天出现的,月亮和星星是晚上出现的。
男生读白天出现的事物,女生读晚上出现的事物。
④师:大眼睛里就只倒映出这四样东西吗?
句式练习:桃花倒映在池塘里,像()。
柳树倒映在池塘里,像()。
蜻蜓倒映在池塘里,像()。
倒映在池塘里,像()。
【源与课文,高于课文,适度拓展,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要坚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一类的例子俯拾即是,作为语文教师,应随着年级的不同,教材的不同,结合课标要求,深入挖掘教材中这类“因子”着力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是呀,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师:“五彩”是只有五种颜色吗?
生:不是只有五种颜色,是说颜色很多,很漂亮。
师:哪些成语的意思与五彩的意思一样呢?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三、背诵积累,升华感情
1、看插图。
师:图中小鱼在池塘里游动,嘴巴也在快乐地一张一合着,它在说些什么呢?
师:池塘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拍手、欢呼,他们又在说些什么呢?
2、指导背诵课文。
师: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们的美要靠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
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文字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吧。
师:先读读课文,然后尝试背诵,可以自由轻声背,也可以与同桌一起背。
3、指名上台配乐背诵。
四、指导写字
播放《写字操》,师生共同活动关节,为写字做好准备。
【自实施小班教育以来,我们要求语文课的写字指导前,师生共同做一遍写字操,一是让学习了一节课的小朋友活动一下,达到放松的目的;二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三是提供一个师生再次沟通的平台,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然,也是尽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出示生字:姐
1、认读。
2、观察结构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
4、生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