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8-13 11:55:2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社会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社会教案精选10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经常听到本班幼儿互相探讨自己的名字,说自己的名字是谁起的,是什么意思。有时还因为名字小朋友之间出现不愉快的事,特设计本节课。

  活动目标

  1. 知道名字的作用。

  2. 了解姓名的组成。

  3. 体会自己名字的含义。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名字的作用。

  难点: 体会名字的含义。

  活动准备

  1. 了解百家姓中的姓氏。

  2 . 向家长请教自己名字的含义。

  活动过程

  1. 教师一一点名,由此引入本节课:我们的名字。

  2. 讲解名字的作用。姓名是一种代号,用来代表一个人,是区别于他人的一种标记。

  3. 利用写好的卡片让幼儿了解姓名的'组成。

  4. 找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名字的含义.讲解有的名字寄托着爸爸妈妈的希望,有的名字有特殊的意义…

  5 .游戏

  “请你猜猜他是谁”教师说出某个小朋友的名字的含义,请幼儿猜出姓名。

  6.让幼儿大胆的用语言 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主要考虑让幼儿知道名字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才不至于互相拿名字开玩笑取乐,以至于发生一些不愉快。通过教学达到了这个目的,部分幼儿也知道了自己名字的含义,知道姓名的组成。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不积极,我想可能是游戏活动没引起孩子的兴趣,在今后备课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立夏,烧野米饭是平湖的一个古老习俗。过去孩子烧野米饭时,所用的米都是向多户人家去讨来的,所用的豆啊、菜啊,都是从农民田地里去偷摘来的,据说这样的饭烧出来孩子们吃了以后,能祛除百病,整个夏天都不会头晕。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这一旧的习俗,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组织了孩子们进行烧野米饭活动,期待那时香味飘香,个个乐翻天,,人人吃得肚皮滚圆,喜笑颜开。

  活动目标:

  1、走进自然,拥抱春天,让孩子们热爱自然,体验野炊活动的快乐。

  2、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锻炼孩子的合作交往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大米、春笋、蚕豆、豌豆、莴苣、腊肉、香肠。

  2、油盐酱醋、各类刀具、菜篮、木材稻草等。

  活动重(难)点:孩子乐意动手与同伴参与此次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在这个季节里我们都会去做些什么呢?

  小结:天晴的时候我们去春游放风筝,去公园踏青,感受大自然,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要烧野米饭,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烧野米饭吗?

  二、说说野米饭的来历。

  师:其实烧野米饭是我们平湖的一个习俗,很早以前我们的爷爷奶奶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啊都要烧野米饭,野米饭不但吃起来很香还可以祛除百病呢!

  1.看录像——野米饭制作过程

  师:他们在干什么呀?野米饭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看录像)

  小结:录像里的小朋友们把所有的'菜理好、切好,洗干净放在一个大锅里,然后给它调调味,盖上锅就可以烧了,半个小时后,他们的野米饭就可以吃了。

  三、幼儿分工,烧野米饭。

  1.幼儿清洁双手,教师提醒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2.教师提醒幼儿使用刀具时注意安全。

  3.要注意用火安全。

  四、品尝野米饭,说说自己的感想。

  师:哇!香喷喷的野米饭来啦,孩子们快来尝一尝。

  我想采访一下吃完的小朋友,你觉得我们的野米饭味道怎么样呢?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亲人及周围人们的工作。

  2、交流参观感受,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情绪。

  3、萌发热爱、尊敬父母及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讨论;我们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大人们的工作。

  2、师幼共同设计采访记录表。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讨论:五一节是谁的节日?我们应该怎么做?

  2、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舅舅、叔叔、阿姨们都是做什么职业?他们平常上班都做什么呢?

  3、幼儿根据的自己的记录表说说自己亲人的职业。

  4、出示挂图,说说这些职业都是做什么?他们辛苦吗?五一节到了,你要对他们说什么呢?

  5、请幼儿说说你长大要做什么职业。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简单情况,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2、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的情感。

  环境与材料:

  1、教师自制的"家庭小档案"。

  2、幼儿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一次备课:

  1、教师出示自制的`"家庭小档案"

  为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家庭小档案",如:家庭成员的姓名、属相、缺点、优点、喜欢的动植物及食物等。

  2、幼儿介绍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的情况,如:家庭成员的姓名、称谓、属相、爱好等。

  3、建立"家庭小档案"

  让幼儿在画册《家庭小档案》上,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况。

  4、分享"家庭小档案"

  教师注意捕捉有创造性的小档案,请幼儿自己为全体小朋友介绍,激发幼儿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家庭成员的情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发现广告在现实中的作用,了解广告的艺术特点。

  2、指导幼儿尝试创编广告词,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录制有代表性的广告:脑白金、海苔、福娃(宣传片)

  2、广告画报、霓虹灯广告、宣传单(课件)

  3、幼儿材料:彩笔、浆糊、彩纸、半成品的手表、扇子、为孩子给制作的产品编广告。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20xx年就要来到了,要过春节了,想想今年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好朋友送什么礼物呢?谁来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给他们选上最好的礼物?(看广告)

  二、 认识广告的作用

  1、“孩子们,咱们还是看看广告里都有些什么吧?”

  2、提问:谁来说一说,广告有什么作用?

  3、老师小结:广告能最快地向人们传递信息,向人们推销产品,让我们及时的了解和知道需要的东西的特点、功能、价值等,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物品。

  三、学广告、说广告、找广告,了解广告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1、“小朋友们,你都知道哪些广告呢?”鼓励个别孩子表演。

  2、“你刚才在广告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让幼儿认识了解广告的特点。

  3、请幼儿看看、找找周围的环境中的广告,提问,“除了电视广告,你还见过哪些广告?”引导孩子寻找活动室贴的报纸、传单等广告。

  4、看段宣传广告《福娃迎奥运》

  5、小结广告的种类、形式。

  种类:有食品、药、饮料、化妆品、电器等

  表现形式:除电视广告还有报纸、传单、广告牌、霓虹灯等广告

  四、编演广告,指导孩子整理材料,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1、选择材料,分三组制作手套、望远镜和棒棒糖

  2、指导幼儿编演广告内容,讨论编词

  3、鼓励指导幼儿上台表演。看一段我们自己录制的广告“美美拖鞋”,为孩子们创编广告作准备

  活动延伸:

  继续寻找生活环境中的广告,把孩子们自己创编的广告录下来,给孩子观看,充分了解广告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百科: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向社会广大公众告知某件事物。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

  2、认识清明节,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1、油画棒、电光纸、剪刀、胶水。

  2、教学挂图《鲜花送给谁》、《健康。社会》。

  教学过程:

  1、介绍清明节。

  告诉幼儿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小知识。

  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是人们为先人扫墓、寄托哀思的节日。

  询问幼儿是否见过家里的长辈在清明节时为先人扫墓。

  2、出示挂图,引出话题。

  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告诉幼儿纪念

  碑是为无数革命先烈建立的。

  向幼儿简单介绍纪念碑上的'浮雕的内容:"武昌起义"、"胜利渡江"等。

  3、介绍一些革命烈士的故事。

  教师简要讲述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和雷锋的故事。

  4、剪贴鲜花。

  引导幼儿在画册《鲜花送给谁》上,为革命烈士献上鲜花(剪贴鲜花)。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热爱自己的班级,愿意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初步树立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能用绘画的方式设计班徽并说出设计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平时,幼儿经常为班级服务,如:包干区的工作、区域材料的收拾等。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徽章。

  3.各种形状的设计底图,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活动过程:

  1.谈话:我爱XX班。

  a..围绕“我爱XX班”,谈一谈为什么爱自己的班?

  b.讨论:我要为班级做点啥?

  c.鼓励幼儿从多方面讨论,如:收拾整理区域、自然角;扫地;餐前服务等等。

  2.为班级设计班徽。

  a.欣赏徽章,捉.问:这些徽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哪个徽章最漂亮?为什么?

  b.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底图来设计班徽。

  3.评选大家喜欢的班徽。

  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班徽,集体讨论,共同选出一个设计方案,定为班徽。

  活动建议:

  1.活动后,教师布置“我爱XX班”的专栏,将幼儿为班级做的好事画下来,贴在栏中。

  2.教师将幼儿选出的班徽修改后,制作成正式的班徽,并封塑,发给幼儿,佩带在身上。并制作一只大的班徽悬挂在班级门口。

  活动评价:

  在介绍的过程中,能说明自己设计的班徽的含义。

  活动反思:

  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充分给幼儿探索的材料和机会,激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发现。通过总结和知道上好一节课,最主要的是目标定位要准确,充分了解幼儿,要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环境,教态要好,有强烈的应变能力,其次要熟透教案,对每个环节的设置都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样,在任何场合都能把一节课上好。

大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探索活动,了解树木花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植物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认识园内各种植物的名称及外形特征,并了解其属性。

  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起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活动准备:

  园内有各种植物、花卉;插花;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来到园内种植植物、花卉处,进行观察。

  “你认识它们吗?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积极交流。

  2、讨论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为什么?”

  “幼儿园为什么要种那么多的植物?植物到底有哪些作用?”

  3、师生共同探讨植物的作用。

  (1) 美化环境。

  (2) 做木材。出示半成品家具。

  (3) 遮阳、避雨。

  (4) 防风沙。

  (5) 防污染。

  4、教师小结。

  植物的好处很多很多,我们大家都应该爱护它们。我们国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在那天,大家都高高兴兴的 来种树。

  5、欣赏插花,进一步感受植物的美。

  教师出示插花图片让幼儿欣赏。

大班社会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小时候的照片或用过的物品,证明自己正在慢慢长大,体验长大的快乐。

  2、萌发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活动准备

  1、小时候的照片。人手一张纸娃娃。

  2、小时候穿戴过的衣服和鞋帽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发现自己长大了

  1、猜猜这是谁

  (逐一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师:小朋友,请你仔细看一下猜一猜这张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比比小时候的他和现在的他有哪些变化?变得怎样?

  主要说说现在他(她)变得怎样了。(长高了,长胖了等)

  二、观察比较小时候衣服、鞋帽,发现自己长大了

  1、小时候的衣服还能穿吗?

  师:看看,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们带来的`自己小时候的衣服。这些衣服鞋帽你们现在还能用吗?看上去怎样?现在给我们穿行吗?为什么?(让个别幼儿上来试一下)太小了都不能穿了。

  2、幼儿记录自己身体上哪里变化了

  师:我刚刚请了一位小朋友来试了衣服,发现穿不进去,那是因为我们哪里长大了?(手臂)那老师这里要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纸娃娃,请你们到处看看试一试这些衣服和鞋帽,比比、看看小朋友哪些地方长大了、变化了,这些衣服和鞋帽已不适合小朋友现在穿戴了,并用笔在纸娃娃的相应位置上做一个标记。

  3、幼儿找一找,记一记

  4、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用语言来表述、证明自己长大了)。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你自己哪里长大了?

  三、表演小时候的自己

  1、集体表演,引导幼儿用最简明的动作和神情来表演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例如:小时候你是怎么走路的?现在你又是怎样走路的?(请幼儿一起来做做)

  2、分组表演小时候的动作。

  四、从各方面发觉自己真的长大了

  1、大手牵小手——证明自己长大了

  师:那刚刚我们发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发现自己长大了。那我们如何证明自己懂事了,真的长大了呢?

  还记得我们小朋友小班的时候吗?那个时候也是像现在的小班小朋友们一样,一直哭、什么都不懂。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上个星期我们和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的大手牵小手的活动,你们在带着他们参观幼儿园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弟弟妹妹在哭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怎么安慰他们的?(我们真得长大了)

  2、能力的变化

  还记得我们小朋友小班时进幼儿园时是怎么进来的呀?(是爸爸妈妈抱着进来的,还会一直哭)

  那我们现在呢?(是怎么自己走进来的)那证明我们真得长大了。

  3、我会……

  师:刚才小朋友都讲过了也体会到了自己的确长大了。下面请小朋友一起用各种方式来表明自己长大了,如“我会跳绳了”、“我能连续拍球了”、“我能单独睡了”等。

  4、小结

  我们小朋友在慢慢地长大,越来越能干,将来还会学到更多的本领,会变得越来越棒!

大班社会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家,家长对孩子也从不吝惜财物,总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给孩子置办各种各样的东西;在幼儿园,也有老师准备的各种各样的玩具、装饰等等;即使不在这两个地方,外面也依旧有各式各样的物件挂在那里。就是在这个世界中,孩子可以看见更多琳琅满目的`好玩意,但真正能看到的却越来越少了,孩子的“视力”似乎有些退化了。为了提高孩子观察的意识,结合实际,我设计了该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能够意识到自己平时疏于观察,并增强自己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

  2、知道善于观察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

  3、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做一个乐于观察的孩子。

  活动重点:

  提高孩子的观察意识以及观察兴趣。

  活动难点:

  略

  活动准备:

  1、游戏图片:为小朋友找正确的衣服(衣服上标记有数字)。

  2、场地准备:教室及教室里的东西。

  3、小朋友一名(遮挡身体,开始时隐藏)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你们都是怎么来幼儿园的?你来幼儿园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小结:原来小朋友在来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你们的眼睛真厉害。

  基本部分:

  一、游戏:给小宝找衣服,。

  师:

  教师出示游戏图片:小朋友们已经来幼儿园了,可是小宝才刚起床,他想穿和昨天一样的衣服(出示小宝昨天的服装)可是衣服太多,找不着了。小朋友,你能帮小宝在这一堆衣服里面找到昨天穿的那一身衣服吗?衣服上都标有数字,请告诉我相应的数字。小结:

  (三)增加观察难度,猜猜“消失”的小朋友。

  1、教师设疑: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迅速的找到了正确的衣服。那有没有发现,今天小朋友里有一个不见了?谁不见了?

  2、教师提问后请出“消失”的遮挡住身体的小朋友:**不见了!

  3、猜小朋友衣着。师:小朋友的身子被遮住了,我要考考你们,他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呢?

  (四)、找找教室里的“好朋友”。

  1、师:我们每天生活在教室里面,你们熟悉我们的教室吗?谁能帮老师拿一盒水彩笔过来?水彩笔我们经常会使用,所以每个小朋友都知道在哪里。

  2、请幼儿多次按要求寻找:表演区服装;木质玩具;带数字的地方;有红色的地方;有筐子的地方……

  (五)、幼儿向他人传授经验。

  1、师:每一次都找到了的小朋友请举手。为什么你们能找到它们,知道它们在哪里呢?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

  2、教师总结:小朋友平时要善于观察,处处留心,这样就能察觉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做起事情来也就更快、更好。

  (六)、请小朋友离席,给予一定时间观察教室,说说看到了什么平时没看到的东西。

  (七)、教师再次总结,结束活动。

  师:希望小朋友平时能够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